如何发挥基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龙头作用论文_江晓玲

如何发挥基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龙头作用论文_江晓玲

广东省梅州市文化馆 广东 梅州 514000

近些年来我市基层文化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群众文化工作得到新加强,迈出了新步伐。文化馆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梅州市文化馆被评为“省十佳文化馆”、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文化馆馆长也被评为“全国文化馆长榜样人物”。

梅州市文化馆主要以“群星舞台大家乐”、“百姓艺术堂”、“特色团队”、“客韵情长系列展”四大版块为依托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1、“群星舞台大家乐”:该项目是市文化馆策划组织的一项长期的公益性广场文化系列活动。目的是活跃丰富梅州城区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本着“我搭台来你唱戏的”的宗旨,以市文化馆群星舞台为中心,固定演出与流动演出相结合,按排期登台演出。

2、“百姓艺术堂”:面向广大群众提供一系列免费艺术培训课程。其中包括群文创作、舞蹈、美术、摄影、书法、声乐、合唱、器乐演奏等项目。市文化馆根据不同的艺术门类认真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培训日期、时间和内容;编印培训指南,聘任合格教师,保证所有走进“百姓艺术堂”的群众都能得到满意的艺术培训服务。

3、特色团队:主要指富有客家非遗特色、客家民间特色、老年特色、少儿特色并常年在市文化馆排练、接受文化馆具体业务培训的群众团队:客家银声山歌合唱团、广东汉乐协会乐团、山歌幼苗班演出队、群文歌舞团、群文艺术团、小百合少儿舞蹈团、少儿艺术团等。从基础技能培训、曲目节目创作、排练演出,我们都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责任到位,服务到人,精心指导,全方位提高这些特色团队的艺术质量。这些团队在全国及省、市艺术大赛中摘金夺银,并在上海世博会、中央电视台、中央音乐学院及港澳台进行展演和交流演出。

4、“客韵情长系列展”:是凸显客家地域特色主基调的展览板

块。以常年开放的“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流动巡回展为主体,并定期举办公益性的富有客家色彩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除常设展览外,每年举办20次以上各类公益性展览。

梅州市文化馆全体文化工作者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省文化馆的精心指导下,以以上四大版块为主轴,全面实施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推进基层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有如下几点经验:

一、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梅州市文化馆始终把活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当作一项坚持不懈的工作来抓。

1、为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梅州市文化馆精心组织了2015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如大年初一的游园活动、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春节文艺晚会、元宵晚会等各项大型活动圆满完成。满足并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全市人民过上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新春佳节。

2、“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群星舞台大家乐”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由固定场地转为固定流动相结合的方式,梅州市文化馆积极组织群众文艺团体走进社区乡村演出,同时把艺术辅导带到了社区学校和乡村,今年共演出42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2015年我馆在省文化厅、省文化馆和市文广局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2015“服务900梅州市广场舞大赛”、“非遗走进生活”2015梅州市非遗大观年启动仪式专题文艺晚会、珠江情.梅江韵广州梅州群众文化交流演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黄河大合唱、“客家村镇银行杯”广场舞大赛、第十届城区群众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的筹备和演出任务,全年共完成大型文艺演出45场,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9场,总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多场次。这些绚丽多彩、影响面广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我市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如火如荼开展文化培训活动。

1、作为“战略双工程”率先启动单位,梅州市文化馆开办的山歌幼苗班的教学培训已步入正轨。梅州市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分暑期班和一年制班教学,面向社会招生。迄今已培训了1000多名学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今年6月,第六届一年制班已完成教学任务,并举行了结业晚会。第七届一年制班及常年班的招生、培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已成为“百姓艺术堂”这一艺术培训品牌的龙头。

2、为提升我市少儿艺术修养,陶冶少儿艺术情操,传承客家文化及客家美德,彰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而做出贡献,我馆还成立梅州市文化馆少儿艺术团。依据团队总体发展要求,现已面向全市招收了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潜质、热爱文艺的中小学生进行长期专业化、科班式免费培训。我馆聘请高级专业教师,负责指导日常节目排练,编排、创新一系列少儿成品节目。培训期间,艺术团积极参与省、市各级组织的重大文艺演出和其他艺术活动。去年4月,我馆组织策划了“花儿绽放.梦里客家”-市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巡回演出活动。

3、梅州市文化馆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的各类文艺骨干的特长和积极性,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免费提供培训场所和师资力量,举办各类普及性艺术培训班,如成人舞蹈培训班,青少年舞蹈培训班、美术培训班、器乐培训班、老年合唱培训班等,共培训各类艺术人才400余人。在第十届“天眼杯”中国国际少年儿童漫画大赛中我市选送作品喜获2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4、稳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根据《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在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文化志愿者为主体,在院士广场、群星舞台、梅县人民广场、文化公园广场等多地举行了文化志愿演出活动,在节假日组织知名戏剧家、书画家、演唱家以志愿者的身份对文艺爱好者进行现场艺术辅导,及挥春赠送对联。还组织梅州城区文化志愿者深入到大埔、平远等地与当地文化志愿者进行广场公益文艺演出和公益性培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精心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把文艺精神粮食送到农民家门口。

我馆充分依托院士广场、群星舞台广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文艺活动,着力提升群众文化服务品质。在持续推进“群众化、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我馆还进行了群众路线教育送戏下乡和进社区等演出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能促进城区和农村文化建设,还改善了城区和农村社会风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建立情感纽带,用真情打动文艺工作者

梅州城区群众文艺汇演一年一次,但组织管理及联络工作却延伸到一年365天。统筹工作部为120多个群众文艺队伍的领队建立了手机和短信联络网,确保联络畅通;统筹工作部为120多个群众文艺队伍建立了花名册,并为重点队伍建立了详细的档案;统筹工作部协助120多个群众文艺队伍找到了平时活动的固定场地。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温暖了120多个群众文艺队伍每个队员的心,也成为连接梅州城区群众文艺汇演的情感纽带。

梅州是一方群文创作的热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处贫困山区的梅州在创作投入的力度上与经济发达地区拉开了较大的距离。群文作者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诱惑,有人搁笔,也有人干脆远走高飞,另谋高就。整个群文创作队伍渐渐萎缩,断层较为严重。我馆群文工作者在市文广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把稳定群文作者队伍,搞好群文创作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以真诚感动作者,以真情联络作者,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并逐步形成了一股凝聚力。许多年长的作者重新拿起了笔;还有许多年青人走进了创作队伍。更可喜的是一些创作疲软的县也显露出要迎头赶上的态势。从而使得全市的群文创作充满活力。创作工作取得了实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馆工作的全面开展。梅州市在广东省群文作品评比中多次获总分第一名,并获优秀组织奖。多次在文化部“群星奖”、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音乐舞蹈花会、少儿艺术花会中摘金夺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文化工作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懈努力的结果。

论文作者:江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如何发挥基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龙头作用论文_江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