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读促写”_教师评价论文

浅谈“以读促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读促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现今各个版本的中学英语教材,大都是采用话题式和任务式来编写设计的,每个话题下设置了形形色色的任务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教材编写者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由于教材容量大、阅读篇目长、学科课时不宽裕,教师和学生素质不一等主客观原因,在课堂实践中,很多教师直接弱化听说特别是写的教学比例,将主要课时用在阅读教学上,部分投入到听说训练上,而写作教学则被挤出课堂之外。在这样一种课时安排模式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一方面,在很多英语教师的阅读课上,阅读往往被上成语言点精读和语法讲解课,忽略了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教授,学生在读后并没有有效的语言输出,极大地降低了阅读课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写作教学独立于课堂之外,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师布置题目——学生课后写作——教师课后批改——教师上课简单讲评——学生背诵范文”的机械模式。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写作方法指导和及时地进行输入输出的转换练习,回家后依靠着电子词典或者网络工具,在没有时间限定和技巧引导的情况下,随意地完成一篇作文,之后对于教师的批改也大致置着罔闻。这样一种写作教学几无效率可言。总而言之,这样一种“为了读而读,为了写而写”的读写教学困境是我们急需去面对、思考和解决的。

二、问题的解决

为了走出读写教学的低效困境,笔者认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做法。以下试从理论和现实上探讨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为语言的教授者,我们如果要提高一堂课的有效性,就得从根本上认识一堂语言课,即要从语言知识受众的角度出发,将一堂语言课看成是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吸收——语言输出的完整过程。而作为一堂英语课,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具体为通过听读进行有效输入,再到语言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说写输出。Krashen(1982)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语言的输入来完成的,所以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而有目的的输出则能带动有效的输入,达到输入和输出都有效的双促进(顾亚敏,2012)。基于这个理论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可以有机结合并且相互促进的。

无论从高考的应试需求还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写作教学拉回课堂都是当务之急。写作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一项内容,也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直接体现和衡量标准。一篇好的文章应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整体统一、和谐连贯、内容充实简洁(顾亚敏,2012)。而现在学生却很少能为我们呈现出这样的作品。句型单一、拼写错误、句法混乱、结构杂乱等问题从根本上看都是语言输入不够和技巧储备不够所致。所以在课时如此紧张的现状下,读写结合便是一条合乎现实需求的途径。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熟悉英语的惯用表达,模仿优秀文章的组织方式,学习其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且把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迁移到写作实践中(董越君,2012)。

近年来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逐步得到学界的肯定,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也将这种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中。近期,笔者参加了由本校教研组开展的“以读促写”主题活动。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就此主题针对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1 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1 "Festivals"展开了集体备课,并推选一位教师开了一节公开课,将本次集体备课和教研的结果予以呈现。下面笔者将从话题、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四方面再现在这堂公开课上该教师利用阅读文本的教学为写作教学进行较为充分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环节,并谈谈笔者对于“以读促写”的思考和实践建议。

三、课堂再现

“Celebration”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国内外重要节日和场合的庆祝”。“Festivals”这一阅读文本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要求学生通过此课掌握有关节日庆祝的词句,学会使用被动语态,学习提取细节信息的阅读策略,了解并热爱本国的传统文化。本课的写作要求是结合该话题介绍中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结合单元话题和写作要求,开课教师对这节读写结合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Step 1:Topic Input(2 min)

开课教师通过一段为时两分钟的短片和学生一起温习了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很自然地导出了节日庆祝的话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导入有关节日名称的英文表达方式:th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设计目的]该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声情并茂地引出阅读文本的话题,这种方式既能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快捷地引出本课的话题,为后面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话题和部分词汇的输入。

Step 2:Word and Sentence Input(15 min)

该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跟文本中三个传统节日有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学习巩固新旧单词的拼读,如:moon cakes,bean paste,family gathering,lantern,make with,power,battery,dragon,sweet dumpling,serve,sticky。

[设计目的]此环节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前学习、了解相关词汇,为后面的快读提取信息降低难度。

接着教师在学案上提供了三个问题和一张表格(如下),要求学生通过快读根据这三个问题完成表格填充。

Task 1: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omplete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en is the festival?(date)

2.What do people eat/do on this day?(food/activity)

3.Why is the festival important?(meaning)

(参考答案:September,October,falls on,fifteenth,first,lunar,fifth,day,lunar,year)

(参考答案:meet,evening,watch,special,moon,cakes,sweet,dumpling,Dragon,Boat,special,Zongzi,special,occasion,end,Chinese,New,Year,beginning,hottest)

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填写该表格,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之后,该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案的下一部分,即寻找出文本中介绍节日的有用的句型,如下:

Task 2:Useful expressions

Dat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pecial meaning:____________________

Typical fo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ypical activity:People usually do…

(参考答案:①…falls on…the…day of the…lunar month.②It marks…/It is a special occasion for…③It is also a day for special food like…/The special food for the…Festival is…)

[设计目的]该教师通过提出主要问题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来降低该环节的难度。由于节日庆祝这个话题本地区的学生已经在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学习过,再加上教师对难度进行了适当调整,学生得以在这一部分通过快速阅读即完成任务。这样处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为后面的写作教学和练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另外,词语填空加强了学生对关键词汇的掌握,使学生能在有语境和例句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词汇,这比单纯从单词表部分来学习效率要高得多。而Useful expressions这个环节在例题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较顺利地总结出阅读文本中用来表达时间、节日食物、活动和节日意义的实用句型。这都为后面的写作练习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词汇和句型输入。

Step 3:Layout Input(3 min)

在进行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输入之后,教师将教学重点从语言知识的积累转移至篇章结构的探究。由于“Lantern Festival”和“Dragon Boat Festival”的篇章结构是类似的,所以教师的学案中只体现了其一,如下:

Task 3:Conclude the structures of Passage A and C.Then draw up the outline.

Passage A:Mid-autumn Festiva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time and activity ②special meaning and special food)

Passage C:Dragon Boat Festiva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time and special meaning ②history and activity ③special food)

[设计目的]在步骤2填写表格的基础上,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所介绍的内容已经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这步列出两篇文章的篇章结构,可谓是水到渠成。教师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理出篇章结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得到一种习得的成就感,又为后面的写作练习进行了篇章结构上的输入。到这一个步骤,该堂课为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话题、词汇和篇章结构的输入。

Step 4:Writing Output(15 min)

在进行了一定的语言输入之后,该教师给了全班同学一个题目,并在学案上为学生提供了参考词汇和写作思路,如下:

Task 4: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Eve.(100 words at least)

The words and phrases below may help you.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大扫除(do some cleaning),压岁钱(lucky money/red pockets),剪纸(paper cutting),吃团圆饭(get together for a big meal),年糕(Nian-gao/rice cake),守岁(stay up/keep the age),饺子(dumpling),舞龙舞狮(perform lion and dragon dances),烟花爆竹(firecraker)

Before writing,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classmates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rst:

1.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Eve celebrated?

2.Why is the festival important?

3.What do people do on this day?

4.What do people eat on this day?

The Spring Festival Eve

Date/Mean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ypical activity/fo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篇习作,该教师选择了学生们最为熟悉的节日——除夕,并且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写作信息和写作思路,旨在让学生将前面阅读文本中学到句型结构运用起来,达到输出带动输入的效果。

Step 5:Assessment(10 min)

在这一部分教师在学案上呈现了一张评价表(见表1),让邻座学生在互阅作品之后进行互评。

[设计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从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书写是否工整和有无好句几方面,让学生综合评价同伴的作品。通过互评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评阅同伴作品的同时,得以借鉴并反思自己的作品。

四、思考与建议

以本次“以读促写”公开课为载体,立足现实的教学条件,笔者对如何利用读写结合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谈谈体会并为今后这类课堂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1.搭建足够的支架

写作是运用语言传递书面信息的手段,要求语言文字准确通顺、结构严谨、格式正确、文体得当,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吕萌,2012)。可见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活动,既有知识形态特点,又有学习手段特征。这种双面性也决定其必然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时的最大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有信心地克服这个困难和较有效地习得,教师应该在写作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充分的支架。以学生当前的认识发展水平,无法单独完成写作任务,但在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达到潜在发展水平并完成任务。这种介于当前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就称为支架(Vygotsky,1978)。支架可以是语言情境,可以是教师的引导和举例,可以是与同伴的合作和探究。以下从情境链设置、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三方面为课堂实践的支架搭建提供几条建议。

(1)情境链设置

情境设置在很多英语教师的课堂上都备受重视,但大部分情境教学的设计往往只在开篇引入或最后产出环节时设置一个情境,而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利用所创设的情境,甚至把它搁在一边。教师应该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设置具体生动的情境并使之形成情境链,通过将情境链置身于一个情境主线中,并在一个接一个相关的情境下,一步一步地按照情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学习(陈松林,2012)。这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活跃课堂氛围之余,还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供较为充分的输入,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下面就以上文呈现的“Festivals”这一课为例设置一条情境链供大家参考。

情境一:学校广播台的Culture Corner最近正在播出主题为“Festival Celebration”的栏目,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与大家分享一下国内外丰富的节日文化。以幻灯片形式与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和英语国家的几个传统的节日。

情境二:广播台已播出三期节目,介绍了三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幻灯片同时放映出Festivals中的三篇文章并播放录音。随后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文本中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让学生利用这三篇范文,学习介绍自己感兴趣的节日。

情境三:想让你的作品在广播中响起来吗?大家赶快行动起来,踊跃投稿。让我们模仿范文,介绍属于我们的节日吧。

情境四:大家都完成自己的作品了吧,那现在就把它投到广播台吧……听,广播响起了,这是谁介绍的节日呢?(请语音、语调好的同学,朗读出优秀作品)

如果英语教师能在备课时,站在全局上思考如何设置每一个环节的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自然流畅,相信学生在这样一堂读写结合课上会觉得一切都得心应手。

(2)合作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将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与引导的活动(杨贤栋、赵继光,2011)。在我们以上呈现的公开课中,教师的“引导”角色扮演得是挺成功的,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似乎不够。而学生之间的语言水平、智力水平和心理倾向是大致相同的,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将既有意义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对话、问答和探究,就有利于学生动口深层次地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对于写作这么一项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就更有必要了。

教师们在上这么一堂读写结合的课时,不妨考虑分别在读和写的部分都增加一些合作学习。以该堂公开课的写作部分为例,开始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就“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and why?”这个问题结合之前整理出来的篇章结构选一个节日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就选定节日分段分工来完成。这样能为写作练习搭建一个有效的支架,又能使写作主题不至于过死,且每个小组成员都得到了能力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整个课堂氛围又因此显得更加民主和活跃,还能节省出部分写作时间进行作品展示。

(3)效果评价

积极恰当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从而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的效果评价也是支架式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而有效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学习过程。同时,评价要争取做到更全面、更客观、更能体现学习过程。所以可以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

针对以上公开课中较为单维的评价表,可以做以下改进。

①同伴评价表在学生写作前就引导学生看一下,以便有指导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评分标准,尽量避免模糊简单的评价,建议采用分值量化,这样既可以使评价更直观,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是如何定档给分的。表格可设计如下:

②学生自评可在同伴评价之后进行,这样学生在看过同伴评价之后,对自己的作品会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能提升识错能力,减少焦虑感,提高自信。在学生自评表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找出最应该改进的一点。表格如下:

③教师评价可以在课外进行,但是必须在课上说明清楚评价标准。教师评价时要考虑到习作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肯定学生习作中的写作亮点,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最好能够设置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的评价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侧重评价文章的整体性和语言的优美程度,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侧重评价篇章结构、词汇拼写和卷面书写等方面。当然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会变化的,所以教师的评价标准也要随其而变。表格设计如下(表4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下页表5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2.合理的读写时间安排

一节读写阅读课,既要读,又要写,还要评价和展示作品,显然这些环节要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会显得太仓促。我们可以将阅读和由此阅读话题延伸出来的写作任务当做一个教学单位来设计,但是不见得硬要把它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笔者认为,这样一堂课的重点并非是如何将读写两样任务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如果在时间上作这种限制,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势必又要流于形式了。反之,这样一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输入充分和输出有效上。为了保证做到这两点,笔者建议为读写结合课安排两个课时,如果有连堂课最佳。第一个课时先通过文本阅读进行充分的话题、句型、词汇、篇章结构的输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小组分工讨论和准备写作素材。第二个课时再让学生动手写作,进行各种评价和作品展示。这种时间安排虽然在形式上将读写隔离开了,但是读写教学在实质上还是相承一脉、互为铺垫、互相促进的。

3.合适的阅读文本

阅读能够使学生了解写作中需要的各种知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Carson & Leki,1993)。所以选择合适的文本是读写结合课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文本才是合适的呢?

首先,文本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话说、感兴趣,教师有办法对此阅读文本进行二次开发,进行写作拓展。所以笔者认为一些说明类和科技类的阅读文本不太适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其次,文本的篇幅、词汇量和句型的长难度最好都应在学生认知水平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高一学生,建议选择词数在500字以内且文中长难句较少的记叙文。这样能保证花在阅读和语言知识点处理上的时间不至于过长,能够留足够的时间给写作部分,同时能保证知识的输入比较有效顺利,从而实现我们的课堂目标——以读促写。

五、结束语

阅读文本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将阅读教学融合进写作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课程,师生互动一起开发利用阅读文本中可供写作使用的话题、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轻松的写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习得的喜悦,逐渐从“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那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标签:;  ;  ;  

论“以读促写”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