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

德化县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

德化县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方章谈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镇人民政府,福建 德化 362500)

摘要: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德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城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推进德化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对策

城镇化是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德化县是福建省泉州市所辖的一个山区县,城镇建设和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优势先天不足。改革开放初期,德化县实施了“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发挥本地特色产业——陶瓷产业的集聚工业化的引领作用,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大发展,开始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城镇化发展为陶瓷工业化拓展了发展空间,同时,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创造了市场需求和经济大发展新的契机,德化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社会均衡发展的新模式。德化的城镇化建设经验,在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时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1 发展现状及进程

1.1 发展现状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3大古瓷都之一,县域面积2232平方公里,总人口31.97万人。德化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德化县城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山区小县城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宜居新城市。现如今陶瓷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德化经济支柱产业,90%陶瓷企业进入工业项目园区发展,形成了陶瓷产业集群。全县G D P达234亿元,陶瓷产值占全县GDP的65%,中心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8.2万人,德化的城镇化率达到72.3%,比全国城镇化率高出近18个百分点,位居福建省县级城镇化率第一位。“大城关”发展战略的经济集中发展驱动模式促进了德化经济飞速大发展,提升了城区的经济承载能力,在其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均衡发展模式,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辐射带动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振兴,有力地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石灰质量符合Ⅲ级以上标准,并在使用前7d进行充分消解。水泥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h,终凝时间不小于6h。

1.2 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1985~2005年),经济集中发展驱动模式。在城镇化建设初期,德化实施产业聚集策略,“相对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支持城关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陶瓷业”。引导陶瓷企业向城关搬迁、转移和集中,在城关建设陶瓷产业集聚区,筹集资金加快城关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逐步完善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开始规划开发环城关工业带,兴建一批陶瓷工业园区,引导陶瓷企业出城进园,加快陶瓷产业集中发展,持续推动德化陶瓷产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带动了人口的积聚,实现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迅速形成了陶瓷支柱产业和工业化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开始了经济集中发展驱动城镇化建设阶段,GDP达52.4亿元,陶瓷产值占全县GDP的67.4%,中心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

移动物联网是一个时变网络,需要根据实时的移动IoT设备分簇列表和位置,进行UAV的最优布署.为了使其减少运动状态的变化,节省运动耗能,延长网络生存周期,研究UAV与IoT设备分簇的联合运动策略,确定UAV覆盖簇,避免频繁换簇覆盖所引起的远距离移动等大运动状态变化问题,实现移动节能是必要的.

第二阶段(2006年至今),经济社会统筹均衡发展模式。从“大城关”的局部发展,逐步过渡到注重全局、综合平衡、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组织编制《德化县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0年《加快小城镇建设若干意见》,2013年《德化县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方案》获得福建省政府同意并实施。德化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服务业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做强做美城区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城镇化布局,逐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挥生态资源综合效益,扩容提质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德化城镇化高速优质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至今,全县G D P达234亿元,陶瓷产值占全县GDP的65%,中心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8.2万人,德化的城镇化率达到72.3%。

2 存在问题

2.1 城区人口密度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城区30%公共服务设施承载了80.6%的常住人口,城区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滞后,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显现,尤其在教育、住房方面问题更加突出。全县80%中小学生急需就近入学,教育资源供应不足,城区学校就学压力剧增。人口高度集聚也导致住房供求紧张,近几年房价房租上涨过快。目前德化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7500~9500元,超越了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承受水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2 农村空心化、经济发展滞后

德化县的支柱产业是陶瓷业,占全县GDP的60%~70%,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在短时期内无法替代陶瓷产业的规模和地位。德化陶瓷总体上是以低价扩张、规模取胜,产品定位以中低端为主,随着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德化陶瓷通过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陶瓷业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我国经济面临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德化陶瓷急需尽快改变低层次的订单贸易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陶瓷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德化的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支撑,其他产业发展明显不足,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这是不利于德化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2.3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基础不牢

在“大城关”战略的城镇化过程中,对德化农村的直接影响就是农民的大量外流,特别是许多青壮劳力和教育程度高的农民进入城区,农业生产资金流入城镇,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受到冲击,部分耕地林地弃耕抛荒,原有的农村公共设施普遍出现闲置废弃,有12个乡镇没有初中校,11个乡镇没有小学,农村农业资源大量浪费,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资金流失,据统计,有80%的农村劳动力、90%的农业资金流入城镇,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明显滞后。

3 发展对策

3.1 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镇化发展

德化县农村人口少,山多地少,资源多样化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特色资源产业。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农村公路交通、农村电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二是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培育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新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土地,由村集体控股的农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形成了“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三是借鉴台湾经验,发展“三黑、三黄、三白、三红”特色农业,建立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四是建设美丽乡村。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按照环境整治、保留改造、集聚发展、集中新建、古村保护等类型进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3.2 开发生态旅游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随着人口大量在德化县城集聚,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增加。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县城内按要求统筹安排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会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要保证义务教育均等化,加快城区学校扩容扩建步伐,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教育问题。二是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如餐饮业、住宿业、家政服务业、物流快递业等服务业,既能方便居民生活,又能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显著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逐步实现“三、二、一”的结构。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进城人员住房问题,着力扩大保障房覆盖面,发展公租房、廉租房,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危旧房改造等措施,多方增加房源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1.1.2 试验地概况 2015-2016年连续2年试验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宁夏永宁县王太堡)进行,试验地属引黄灌区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7℃,夏季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无霜期平均167 d,早霜始于9月25日左右,年降水量为201.4 mm。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溉方便。

3.3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今后德化将从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高度,实施“科技含量、文化分量、品牌力量”三轮驱动,全面优化升级陶瓷产业致力推动创新,提升传统陶瓷,发展创意陶瓷,催生科技陶瓷,开发旅游陶瓷,推广绿色陶瓷。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技改、换装备、推新品,不断增加陶瓷品类、扩大消费受众;以世界瓷艺城、月记窑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示范引领,大力推动陶瓷触角向文化创意延伸转型;推进陶瓷企业兼并联合、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产业集群;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积极推动陶瓷跨行业嫁接合作、捆绑营销,最大限度提升品牌竞争力和附加值。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陶瓷文化旅游综合体、特色物流中心、电子商务示范园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中国瓷都”品牌效应。推动陶瓷业往高端、高附加值化发展,培育发展陶瓷机械、陶瓷包装等产业,进一步延伸陶瓷产业链条,不断壮大陶瓷业总量。力争陶瓷产业在发展上占领行业、市场、技术、效益、规模的制高点,为转型升级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产城融合度,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4 小结

总之,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坚持撑大德化陶瓷工业产业规模效益,延长陶瓷产业链,消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实现新型城镇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者简介: 方章谈(1973-),男,本科,现任德化县龙浔镇经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标签:;  ;  ;  ;  

德化县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