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与串级作文模式构想的思考_文学论文

关于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的反思及梯级作文模式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梯级论文,初中论文,模式论文,现状调查论文,生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的作文教学淹没于“错位”“失位”“无为”的水深火热之中。业内资深专家采用乾坤大移法,把罪魁祸首指向“应试”、“学生生活单一封闭”。果真如此?

应试教育确实戗杀学生的创造性,但是谁能躲开应试?同样在应试下,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写出锦绣文章?韩寒在新概念作文赛中,因迟到央求加试,考官随手掷一纸团入杯,要求他以此作文,韩寒以《杯中窥人》为题,一挥而就,一举成名。

单一封闭确实制约学生的开放性,但是谁能砸开院墙?同样在封闭下,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能够力透纸背?朱自清因动情于父亲攀爬站台买橘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背影》。我们的学生没有看见过父母给他们买东西吗?

“应试”、“封闭”不是真正的理由,找借口更不是出路。基于此,我们对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

(一)调查结果显示,当下学生作文三大障碍依次为“语言与思维的障碍”、“素材抉择的障碍”、“文化底蕴的障碍”

问卷采用实名填写,就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写作资源(生活)、语言训练(思维与语言)、写作动力(兴趣、读者)、作文教学、写作修改等六个方面提出37个问题。问卷分为两部分,一为单项选择(18题),二为多项选择(19题)。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从湖北省宜昌某中学7到9年级(该校没有设实验班、重点班)每个年级随机挑选两个班,共计309人。发放问卷309份,回收309份,有效问卷309份(因部分问卷的部分答题无效,所以本文所有数据都是分题进行统计)。

问卷多项选择题为,“你在写作文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问卷罗列了19种可能,让学生选择,要求选择数低于8种。经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1.语言与思维的障碍

位居第一的选择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话说不出,难以下手”。309人中有166人选择这个问题,比率为54.2%。

位居第二的选择是“能说清楚事例,但语言贫乏,找不到恰当的词语,语言‘不具有美感,无法尽情抒发情感’”。309人中有159人选择这个问题,比率为51.5%。

在单项选择中,我们就“面对作文题,你的第一感觉是”的选题进行统计(有效卷265份),结果显示:

我们在设计以上选项时,把“没有什么可写”视为素材问题;“不知道从何写起”视为写作思路问题;“有话说不出,表达困难”视为语言问题;“老一套,没意思”视为写作动力问题。就此给学生进行解说之后,才让学生答问卷。

由此可见,多数学生面对作文题,不是没有素材可写,而是思维和语言困扰着学生作文。

2.素材抉择的障碍

多项选择中位居第三的选择是“没有素材,写时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思维打不开”。309人中有132人选择这个问题,比率为42.7%。

另有66人选择“写作文老想编造情节”,比率为21.4%。

52人选择“也收集了一些素材,但不会运用”,比率为16.8%。

从以上数据来看,好像是很多学生没有素材可以写。可是学生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虽然校园的围墙是阻隔学生生活的藩篱,但是,现代教育的本源昭示,“学习即生活”,如果命题不在他们的生活时空内,超越他们的疆域,自然是“无米下锅”。我们可以从单项选择中印证这一点。

“写作文时,你最喜欢写什么样的内容”(有效卷274份),结果显示:

如果我们把学生放入他们生活的盲区(比如社会)或者放入他们缺乏体验的盲区(比如读本),然后抱怨学生生活“封闭单一”,无疑是自找没趣。

所以,素材的障碍是老师划下的天河造成的。如果教师克服了这个障碍,学生真正面临的是素材抉择的障碍。

3.文化底蕴的障碍

位居第四的选择是“写出来的文章总没有灵气”,309人中有113人选择这个问题,比率为36.6%。(我们之所以把“没有灵气”划归到文化底蕴中,是因为文章的灵气来自作者文化底蕴基础上的个性化表达。)

位居第五的选择是“写出来的文章总是缺乏文化底蕴”,309人中有110人选择这个问题,比率为35.6%。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现状?调查表明,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写作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读书。单项选择“你认为你的写作能力得益于什么”(有效卷249份),结果显示:

另一方面,学生过于看重作文类指导书。单项选择“你拥有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书籍类型有哪些”(有效卷309份),结果显示: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显然,学生把课外阅读定位到作文指导类书籍,是无法达到应有“广度和深度”的,作文没有“灵气”、缺乏“文化底蕴”是必然的结果。

(二)调查结果显示,作文的“教”与“学”存在三大对峙

1.教学效果上“教”与“学”的对峙

现实中只有1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益于作文课(见表三),可是多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单项选择“你认为哪种方式学习作文更有效”(有效卷221份),结果显示:

这一矛盾暴露出我们的作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2.教学内容上“教”与“学”的对峙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认为帮助学生审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提供若干立意等宏观的人文价值方面的指导,就比较到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3年下来,学生只是完成了主题并列的42篇作文。但是作文水平却并不能梯级提升。我们来看看学生的想法。单项选择“你希望在作文教学内容上做哪些指导”(有效卷246份),结果显示:

这一矛盾暴露出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错位、失位,或者说空洞无物、杂乱无序。

3.教学形式上“教”与“学”的对峙

现实中,阅读教学时很多老师能够采用“对话交流沟通”的教学方式,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却一厢情愿地满堂灌。学生认可吗?单项选择“你最喜欢的作文教学课堂模式是什么”(有效卷221份),结果显示:

这一矛盾暴露出作文教学方式淡漠学生“主体意识”,每一次作文都是一次精神的舞蹈,而缺乏主体意识的舞蹈只能是被操纵的木偶。

二、反思

学生写作的三大障碍与“教”、“学”的三大对峙,是不是构成因果关系?针对学生作文现状,我们作文教学该如何改进?

(一)作文是否可教?哪些可教?哪些不可教?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阶段的作文目标有描述,但不具体,而且描述中的“行为动词”无法评价。比如“感悟”。除了作文训练数量、速度等可以量化,写作知识几乎放弃,甚至明确提出“淡化文体”。也许正因为这些,导致作文教学无位、无为,甚至有人坚信“作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认为,“和音乐家画家一样,写作是门艺术,但同时也是门技术,掌握牢固的知识根基有助于写作才能的更好发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在答记者问也说道,“在国外,类似于语言技巧叙事技巧的训练已经有一套正规的模式”。

在琪琪·帕西诺看来,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有非常强的观察、分析和消化能力,写作坊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拥有坚实的写作基础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技巧是完全可以被教授的。

但是,作文确实有一些是不可教的。王安忆举普希金的小说《黑桃皇后》、张爱玲的《郁金香》等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为例,说明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凡创造性的劳动似都依仗天意神功,不是事先规划设计所能达到的”。她打着比方说,“民间常有这样的传说,匠人做了一个美人,毫发毕肖,却只是个木坯泥胎,但等仙人吹一口气,美人便活了起来”。王安忆认为,就写作而言,“神仙的那一口气”是无法传授的,而能传授的则是匠人的手艺。

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内容,教的是“不可教”,冷漠的是“可教”。写作知识的回归,特别是语言这个“工具”使用方法的传授、思维训练的展开、素材抉择的能力等,理应成为当下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作文怎么教?

作文难,主要是两方面问题决定的——一是被千变万化的外部形态所迷惑,二是不清楚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能力,是素材抉择的能力、立意的能力、构建事情内部逻辑关系的能力等等;后者是知识,是写作知识、文章学知识等等。

要解决“作文难”,就要传授作文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如何传授?如何培养?

克里斯托弗·麦瑞尔则认为,“写作坊的写作教授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技巧练习,如用20种不同方式描述一件事情;一种是想象力联系,如给你一个场景,你能从中看到什么,它们都能很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陈思和在介绍国外经验时说:“国外上课方式基本是以系统的讨论课为主,2年时间教授6个系统课程。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来讲课,就是由一个字母出发,通过细节的不断增添和描绘,一堂课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借鉴国外经验,回眸学生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应该以“师生互动”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验证,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激情精讲;二是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中,锻炼其选择素材的能力;三是荐读,向名家学写作经验,模仿名篇;四是采用集体写作的方式,同题共构。

三、构想

基于调查和反思,我们提出了梯级作文的构想。“梯级”是相对“42篇主题并列的作文(一学期7篇作文,三年六个学期,计42篇)”提出的。首先我们罗列写作知识,采用过滤的办法,把初中阶段的“共有任务”和各年级的“特有任务”进行区分,然后将“特有任务”分为“言传(可教)”“会意(不可教)”,最后按照三个维度对“可教”的作文知识进行定位,确定为各年级的特有任务。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学生的心理特征、教材的梯级特征、写作知识的逻辑特征。

梯级作文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软阅读”和“硬阅读”两条腿走路,实现从写“入情作文”到写“入理作文”再到写“入心作文”的自然升格,最终建构起生命的智慧之树。所谓“梯级”,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体现梯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同阶段写作知识的学习要体现梯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分别设立若干个作文训练点,这是在不同阶段必须要完成的特有任务(具体内容见所附“目录”)。要把写作知识的学习作为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养的一种手段,这里所说的作文素养不仅仅指作文的能力,还有做人的高度。我们都知道好文在于底蕴,功夫来自“诗”外,积累思想,丰富思想,才能丰富语言。二是不同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要体现梯度。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都应该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为此,针对作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确定符合其自身状况的“最近发展区”,尝试分层教作文——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方面,结合每一个学生动态发展的当前水平,实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区分度的作文教学。

附:梯级作文教学目录

七年级

第一章 情悟融于景

第一阶梯训练:写出景物的特点

第二阶梯训练:景中抒情

第三阶梯训练: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第二章 特定情境写人物

第一阶梯训练: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第二阶梯训练:设置情境,描写人物

第三章 勤观察,笔生辉

第一阶梯训练:巧用“多觉”描写

第二阶梯训练:写出多觉的变化

第三阶梯训练:观察的方法与观察顺序

第四章 把事情写具体

第一阶梯训练:把句子写具体

第二阶梯训练:把事情写具体

第五章 入微观察

第一阶梯训练:由大到小,逐渐入微

第二阶梯训练:由大而小,强制入微

第三阶梯训练:对比入微

第四阶梯训练:表情入微

第六章 最杰出的写作才能是想象

第一阶梯训练:联想训练

第二阶梯训练:推猜联想训练

第三阶梯训练:拟人联想训练

第七章 对事件观察体验

第一阶梯训练:观察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阶梯训练: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

第三阶梯训练:事件细节的观察与表达

第四阶梯训练:事件场面的观察与表达

第五阶梯训练:提炼事件的意义,写出自己的感悟

第八章 段与层的布局

第一阶梯训练:作文段落层次的布局

第二阶梯训练:段落层次过渡

第三阶梯训练:叙述线索安排

第四阶梯训练:文章详略布局技巧

八年级

第一章 用情境与细节,突出人物形象

第一阶梯训练: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第二阶梯训练:用事件刻画人物

第三阶梯训练:情境描写

第四阶梯训练:精工描绘,细处摄神

第二章 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表达丰富思想

第一阶梯训练:叙述中穿插描写

第二阶梯训练:叙述中穿插议论

第三阶梯训练:叙述中穿插抒情

第四阶梯训练: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

第三章 学写说明文

第一阶梯训练:写清说明的对象与特征

第二阶梯训练: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第三阶梯训练: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第四阶梯训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章 说明文分类导写

第一阶梯训练:事物说明文的写作

第二阶梯训练: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第三阶梯训练:科学小品文的写作

第五章 学会托物言志

第一阶梯训练:借物喻人

第二阶梯训练:托物抒情

第三阶梯训练:托物寓理

第六章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一阶梯训练:以情观景

第二阶梯训练:景中抒情

第三阶梯训练:寄情于物,情意未尽

第七章 学写游记

第一阶梯训练:按顺序记游,条理清楚,线索分明

第二阶梯训练:分清类型,把握特点

第八章 在写作中凸显民族精神

第一阶梯训练:抒写乡情

第二阶梯训练:写乡土文化

第三阶梯训练:写中国元素作文

第四阶梯训练:描写古典文学中的物象

第五阶梯训练:民族团结与爱国精神

九年级

第一章 写出作文个性

第一阶梯训练:作文个性思维

第二阶梯训练:明晰的作文结构

第三阶梯训练:锤炼作文语言

第四阶梯训练: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第二章 写出作文的韵味

第一阶梯训练:写出美的主题

第二阶梯训练:写出美的人格

第三阶梯训练:写出美的意境

第三章 记叙文的特殊写法

第一阶梯训练:常见的描写方法

第二阶梯训练:记叙文的镜头式写法

第三阶梯训练:“讨巧”写法

第四章 学写立论文

第一阶梯训练:论点的确立

第二阶梯训练:论据的采撷

第三阶梯训练:论据的使用

第四阶梯训练:充分的论证

第五阶梯训练:议论文成文过程

第六阶梯训练:给议论文加点文学色彩

第五章 中考作文写作过程训练

第一阶梯训练:作文审题

第二阶梯训练:拟题训练

第三阶梯训练:中考作文快速构思

第四阶梯训练:写好作文的“凤头”与“豹尾”

第五阶梯训练:环环相扣的作文主体写作

第六章 不同题型作文的应试方法

第一阶梯训练:命题作文的应试

第二阶梯训练:半命题作文

第三阶梯训练:文字材料作文

第四阶梯训练:自由命题作文

第五阶梯训练:看图作文

第六阶梯训练:话题作文

第七阶梯训练:“文体不限”作文

第七章 不同体裁作文的应试方法

第一阶梯训练:中考记叙文的应试方法

第二阶梯训练:中考议论文的应试

第三阶梯训练:中考说明文的应试

第八章 初中语文教材利用

标签:;  ;  ;  

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与串级作文模式构想的思考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