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高职生敢于面对“命题说话”论文_肖雅云

浅谈如何让高职生敢于面对“命题说话”论文_肖雅云

肖雅云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 四川崇州 611230

摘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作为测试分值占比最大、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部分,高职生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在普测中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又该怎么说。本文针对高职生在准备普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命题说话”为研究要点,就如何让高职生敢于面对“命题说话”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生;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教学方法

“命题说话”是普测中的第四项,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口耳交际完成的语言存在形式,是说给人听的语言,在表达中灵活多变。而在近年来的普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这一项中失分较多而无法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其失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从失分因素中找到突破点,从教学中寻求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攻克“命题说话”难点、顺利通过普测。

1.高职生“命题说话”的失分因素

一、学生语音基础薄弱,在语音基础测评部分失分多。

高职生普遍存在拼音基础较差的情况,在表达中多出现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部分、边鼻音不分等问题,方言音较严重,语音面貌欠佳。

二、学生口语较差、思维混乱,在自然流畅测评部分失分多。

学生在命题说话时多采用朗读、演讲腔调,缺乏口语化的表达;另一方面,在说话过程中多存在思维混乱的现象,在议论评说类命题的表达中尤其突出,比如话题“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基于学生目前的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大多找不到思路和方向。

三、 院校开设课时较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现高职类院校普通话课程的开设课时较少,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学生会将其视为“选修课”,应试意识较弱。

在以上失分因素中,影响学生表达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知道自己说不好而怕说错,怕说错而不敢说,这对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尤显艰难。

2.让高职生敢于面对“命题说话”的措施

为了改变目前学生命题说话失分率较高的现状,在教学中应结合学情,将教学落到实处。尽量多总结一些“套用技巧”,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学生考的能力,只能在实际运用当中去教。当然,如果仅是为考而学,那么教学和测试本身的有效性就变得值得怀疑了。“套用技巧”看似有悖于测试的初衷,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拒绝背稿式说话,注重于让学生学习方法和窍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有利于通过普测、提高普通话水平。

2.1说要求:明确测试中具体要求

命题说话主要考察语音标准程度、自然流畅程度和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应试人需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从给定的话题中选一个话题,连续说话说满3分钟。

在考试过程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环环相扣,也不需要生动感人,要尽量多用口语、多短句,避免固定腔调。

2.2归内容:根据命题归并话题内容

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掌握30个话题,要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教会学生去理出一个通用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主题为我想去周游世界,那么这个主题就可以涵盖我的愿望——周游世界,我喜爱的职业——是成为一名导游/旅行家,我的业余生活——去旅行,我的假日生活——去旅行,我向往的地方——想旅行的地方,难忘的旅行——旅行的某些地方及经历,谈谈美食——旅行中各地的美食……再比如,就叙述描写人物的话题:我尊敬的人、我的朋友、我喜欢的明星(或知名人士)等,归纳出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善良、上进、幽默、自律等,再根据人物实例展开讲述。举个例子,关键词为善良,可从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助人为乐的事例展开具体人物的分析。

诸如此类,一个主题或关键词被多次“套用”,学生在准备时可以就一个话题积累更多内容,实现事半功倍。

2.3设“套路”:设定应试套路,理清说话思路

以话题“我的愿望”为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巧用三种“套路”。

套路一:谨记“九字箴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首先,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愿望,抽学生以“我的愿望”为话题进行发言,师生就发言内容做共同探讨,并引导学生复述发言人的愿望内容、产生理由、这一愿望对发言人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发现发言人的优缺点,引出“九字箴言”,并让学生尝试计时对同桌讲述自己的愿望。

套路二:谨记“八字经”:时间不够,举例来凑。

学生初次尝试命题说话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分钟,此时顺势讲解在普测中说话时间若低于3分钟的扣分标准,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这时候再抛出“八字经”,引导学生用丰富的例子来弥补叙述的空白。

套路三:发散思维:横向说或纵向说。

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例可举,要打破定向思维。第一,横向发散思维,列举多个愿望并按“九字箴言”进行叙述,比如我有很多愿望,第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类似于打流水账;第二,纵向发散思维,按时间轴来说,比如小学时我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接着再说初中时期和现在的愿望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4重方法:互动课堂激发兴趣,针对训练快速提升

为避免学生为考而考,还要多方面调动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既要重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普通话,也要在课后让学生主动进行针对训练,多方面激发高职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方面,课堂多互动。可采用小组讨论互评、师生互评、即兴评论、口头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组合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课后多训练。首先,让学生利用现有多媒体工具自己录音、听音、纠音;其次,让学生准备语音错题本,通过平时积累,建立自己的错题库;再次,让学生坚持口部操、气息和绕口令的练习,以锻炼唇齿力度,教师也根据专业设计不同的训练模式,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在训练时放一些轻松动感的配乐,还能锻炼学生唱跳能力;最后,强调面对命题说话,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提前准备。

3.结语

总之,“命题说话”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吕叔湘先生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们要知道,掌握技巧、通过普测绝对不是最终目的,或许,在准备测试的练习过程中,语音知识的积累、思维逻辑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紧张心理克服能力的提升,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孙邵波.《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8年,(6):131-153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5):15-19

[3]付程.《实用播音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1):276-278

论文作者:肖雅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让高职生敢于面对“命题说话”论文_肖雅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