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边凹模焊接修复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_孙洪国,郝福军,王建中,赵广志,黄新宇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

摘要:锻工车间的大型切边凹模寿命焊修复技术,是在调研、分析模具崩刃的原因,从坡口形式及焊材入手,采取了有效措施,经验证,寿命取得显著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崩刃问题。为公司生产经营、降低成本,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切边凹模 崩刃 提高寿命 焊接修复

1.前言

锻工车间500KJ对击锤、8000t摩擦压力机上钩尾框、上心盘等大型切边凹模原焊接修复方式为在磨损、变形的刃部立面、平面直接进行堆焊后,再进行加工。修复后的切边凹模寿命较原模具有较大提高,但达到1400件左右寿命后,局部易出现崩刃现象,对连续生产产生间断。

2.确定合适的焊接修复工艺方案

攻关团队对切边模的受力状态及焊接修复工艺进行了深入剖析。500KJ对击锤、8000t摩擦压力机配套均为20000KN液压切边机。由于,飞边厚度较大在6-8mm,切边凹模在切边过程受力较大,切边受力状态也较复杂,切边的前一阶段受力为垂直于刃口的压应力,切边后期为向内侧壁的挤压力和摩擦力及向内的弯矩,500KJ对击锤配套的20000KN液压切边机速度更快,切边凹模同时还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原修复方式,主要是针对刃口的硬度、强度不足而导致的磨损、变形,对失效部位清理后进行焊接修复。经分析,崩刃的主要原因是刃口部位的融合及抗拉强度差造成。

攻关团队针对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即开设异形坡口、加大立面清理深度,增强焊材与母材的熔合,防止剥离;进行双牌号焊材焊接,打底采用CN450,表面堆焊CN650焊材,在保证与基体熔合的前提下,增大表层的强度、硬度,减缓工作面的磨损、变形。

经验证,17型钩尾框切边凹模采用新修复技术后,寿命由原来的1400件提高到3500件;K6上心盘切边凹模寿命由1200件提高到3000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节约修复费用的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连续进行。经测算,可降低费用42万元/年。

3.焊接修复技术原理

开设异形坡口、加大立面清理深度,增强焊材与母材的熔合,防止剥离;进行双牌号焊材焊接,打底采用CN450,表面堆焊CN650焊材,在保证与基体熔合的前提下,增大表层的强度、硬度,减缓工作面的磨损、变形。

4.焊接修复技术创新点

创新的提出新的坡口形式,保证基体与焊材熔合,提高抗冲击、弯矩作用;进行双牌号焊材焊接,打底采用CN450,表面堆焊CN650焊材,提高堆焊刃口的综合性能。

5.主要用途及推广前景

用于锻工车间500KJ对击锤、8000t摩擦压力机上钩尾框、上心盘等大型切边凹模的焊接修复,解决切边凹模崩刃问题。

本技术自2016年5月正式应用以来,累计修复钩尾框切边模4件,上心盘切边3件,全部投入使用,经验证,模具寿命提高2倍以上,未出现崩刃现象。现正在进行推广到中小型切边模前的试验、验证工作。

6.结论

项目应用以来,经验证,17型钩尾框切边凹模采用新修复技术后,寿命由原来的1400件提高到3500件;K6上心盘切边凹模寿命由1200件提高到3000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节约修复费用的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连续进行。经测算,可降低费用42万元/年。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锻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2].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3]王娟.沈孝芹.焊接制造与维修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论文作者:孙洪国,郝福军,王建中,赵广志,黄新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切边凹模焊接修复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_孙洪国,郝福军,王建中,赵广志,黄新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