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分析论文_董恩

董 恩

长沙血液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以及处理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献血者5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献血者接受血小板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献血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预防降低其发生率,而优质的护理干预也能够为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做出准确处理,保证献血的安全和采血质量。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分析;处理分析

机采血小板献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献血过程与常规血液采集存在一定差异,在采血和献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留意献血者的感受和反应,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保证献血的安全[1]。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常见的不良反应预防以及处理对策,能够更好的为献血者提供采血服务,为了详细了解机采血小板献血的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内容,本文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献血者5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献血者5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250例,女性134例,男性116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9.64±2.53)岁;对照组献血者250例,女性135例,男性115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28.51±2.78)岁。两组献血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采血的相关要求使用采血机与血细胞分离设备进行血小板采集,本组献血人员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指导,观察献血者生命体征变化,献血完成后对其进行安抚[2]。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献血者接受常规血小板采集的同时应用针对性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干预。①采集前。进行血小板采集前,护理人员需要对献血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征询和体检,了解献血者有无疾病以及身体情况,部分不满足献血条件的身体状态较差的献血者应当劝导其暂缓献血[3]。另外在采集血液前需要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告知献血者献血了流程和注意事项,对献血者进行鼓励,缓解其献血前的紧张、激动、忐忑的情绪。献血前准备中为了有效的避免血小板采集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当对血细胞分离仪和耗材进行自检,为献血者准备2—3支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注意仪器运作状态,能够更好的完成血小板采集工作[4]。帮助患者保持平躺体位,让献血者更舒适,而且对于献血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从而减少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②采集中。机采血小板中,首先需要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的采集,而为了避免机采中血液凝结的情况,机采会使用血液保存液如枸橼酸钠帮助降低献血者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在这个过程中献血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采血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密切观察献血者的身体变化,为了防止献血者产生胃肠道痉挛、口唇麻木等不良症状可以给予献血者口服葡萄糖酸钙溶液,帮助调节献血者的身体状态[5]。另外在采血过程中需要观察采血状态,谨防采血血流不畅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管道堵塞等不良情况,也需要及时停止采血,避免对献血者造成不良影响。③采集后。采集后的护理干预是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在血液采集完成后,部分献血者会由于失血出现头晕、眼花等不良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格外重视血液采集后观察献血者的身体状态,一旦发现献血者发生异常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身体护理,部分献血者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成分以缓解其不适症状。注意向献血者介绍献血完成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告知献血者不要过度紧张等。献血穿刺拔除后,需要对针眼进行压迫止血,护理人员应当监督献血者压迫时长以及力度的稳定,并注意观察其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渗血等不良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处理[6]。叮嘱献血者在回去后适度抬高手臂到心脏水平位置,防止血液回流,并且在献血完成后24h避免洗浴等,保证献血人员的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献血者采血中发生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例数,计算不良反应率。使用护理满意度问卷分别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来表示计量资料,以t为结果检验,以百分数(%)表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献血者中发生血小板不良反应共计3例,不良反应率为1.20%;对照组献血中发生血小板不良反应共计28例,不良反应率为11.20%。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处理情况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接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单采血小板又称“机采血小板”。血液流经密闭的一次性无菌管道,在单采机器内通过离心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给献血者本人。它通过仪器和一次性使用耗材采集人体的血小板,输给那些需要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可以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几率。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中,献血者可能由于自身身体条件以及献血过程中注入枸橼酸钠等因素,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会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可能影响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对整个献血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机采血小板献血中应当控制好不良反应。在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献血者做好对应的防护工作,献血前的仪器准备以及检查,对献血者的心理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献血中密切留意献血者血液采集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不良反应者提供护理干预或者终止采血,献血完成后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检查,通过后期健康指导让献血者能够安全健康的生活,都可以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的不良反应率。本次研究中,比较分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预防降低其发生率,而优质的护理干预也能够为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做出准确处理,保证献血的安全和采血质量。

参考文献:

[1]段萍.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整体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231-232.

[2]李建平,朱林平.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09):136-138.

[3]杨京娟.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35):93-94.

[4]张红.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3):247+250.

[5]詹伟波,张颖,梁芬,唐聪燕,吴武陵.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整体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7):83-85.

[6]周雪年,陈勇芳,冯晓婷.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02):289-290.

论文作者:董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分析论文_董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