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信息处理论文

新闻信息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信息处理论文

新闻信息电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技术论文,现状论文,新闻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机构如通讯社、报社、电视台和电台的信息处理,是这一重要信息领域各机构内不同群体协同工作处理信息流的过程。新闻产品从记者的编写或制作、传送,到编辑部门的登记、分类分选、修改、审改、签发,包括在编写和修改中查阅其他稿件或背景资料数据库,最后到新闻产品的传输、播发、报纸排版印刷、光盘和电子出版等,这一系列信息加工环节是新闻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图片、图表和音像新闻的处理。新闻信息技术现代化就是使上述流程全在计算机和网络上进行。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一个新闻机构的成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为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建立一个安全、可靠、迅速、方便和实用的,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从新闻信息处理过程的角度看,处理技术可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发布和服务,这三部分采用的新技术和实现形式,根据通讯社、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新闻产品和服务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就信息发布和服务技术而言,就有信息传输、音像播发、报纸印刷、电子出版和WWW服务等。信息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的今天, 有的新闻单位同时具有多种信息发布手段。80年代初,我国新闻电子技术的革命首先是从信息发布开始的,其中报纸印刷用激光照排系统的电子印前处理技术淘汰了铅和火,新闻传输用数据传输代替了模拟传输,卫星报版传输代替了报纸版样邮寄等,实现了新闻信息电子化的第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我国新闻信息的采集和编辑处理采用计算机技术始于80年代中期,丢掉传统的纸和笔的技术革命首先是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等单位展开的。新华社1985年在国内重大会议报道和汉城亚运会开始采用计算机移动编辑发稿系统,1990年建成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六种文字新闻综合处理系统,实现了多文种计算机综合处理的无纸编辑。90年代中期,国内多家新闻机构的新闻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的建设,标志着新闻信息电子化的第二次重大技术革命的到来。这一新技术革命涉及到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多媒体等世界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它的实现需要国内外各大计算机公司的高新技术投入,需要新闻行业培养出一批信息处理高科技人才,需要对新闻编辑、记者进行新科技知识的培训,所有这些,势必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因此,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因为新闻在社会信息前沿的重大影响力,它的实现将对我国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革命将会给信息发布和服务带来更多样化的电子出版物和多媒体服务,势必为第一次新闻技术革命的电子印前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它的建设更需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要采用当前世界最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并制订出完整的、全面的解决方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避免分散的、低水平上的重复开发,保证投资得到更高和长期的效益。

关于电子印前处理的彩色桌面照排系统和多媒体出版等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等方面的论述文章已有很多,在这里着重从采编流程管理,各级新闻机构指挥和行政办公自动化管理,Internet/Intranet 的服务等方面谈新闻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建设发展中需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基础设施和核心部分。新闻信息的采集,一般有通讯社来稿、驻处和外出采访记者发回的稿件、Internet网络上得到电子邮件,扫描录入或其他稿件等,通过网络汇集并自动分发编辑部,连同编辑在本地工作站上编写的稿件,从信息的采、编、改、签、查阅数据库资料到排版、播发等信息流的传输全要在网络上进行,因此在建设新闻处理系统时首先要规划,建设好通信网络,包括远程广域网和本地局域网的建设,要考虑采用Intranet的最新技术,建立先进的企业内部网。有了畅通的网络,记者和编辑无论是在外地还是在本地,通过电话线或是高速网,感觉不到地域和时空的差别,无须纸张文传或软盘传递,可极大地提高大数据量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而发展到通过网络提供电子白板远距离讨论文稿、电子会议等功能。

流程管理各环节的自动化

计算机处理信息流程是模拟编辑部门工作顺序,对信息全自动化处理的过程。新闻工作者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系统为用户提供稿件调阅、创建、编辑、打印、连接、淘汰、传送、审阅、编排、签发等基本功能,以及检索数据库资料,填写处理意见,发送通告和电子邮件,进行各种稿件登记,统计和归档,查阅各加工环节稿件的作者,处理时间、标题、字数、类别,跟踪修改痕迹和多版本等信息,系统要提供各种实用工具,包括功能较强的编辑器、多种汉字输入中、法、英文自动校对、汉英电子词典,词典可由用户自己扩充和修改,系统要提供多窗口的、面向任务的、全菜单操作和功能定义。用户无须了解存在计算机里的数据信息是采用文件还是数据库纪录的形式,无须记忆任何文件名,只需根据菜单提示,关注他们要处理的事务和操作对象,使计算机变成对他们友好的、得心应手的工具。上述这些基本功能,再加上公文处理、文档管理、领导辅助决策、广告管理、供稿和发行管理等子系统,可为新闻机构各级指挥、生产和行政管理提供全面的查询和决策信息支持,使各级领导能依靠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现代化管理。

应用系统的高度集成化

计算机体系结构从大型主机结构发展到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再飞速演变到以网络应用为中心的今天,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整个企业内部或跨企业的群体之间进行信息处理协同工作,不仅仅需要面向事务的数据库应用,而且需要面向任务的群件应用。协同工作环境是一个涉及到多媒体信息处理、工作流、数据库、电子邮件、网络、应用开发,系统监控和安全管理的高度集成环境。多媒体信息处理可对各种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信息进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字处理、图表、图形处理和音像处理软件,要给用户提供查阅上述超文本信息的工具,如当今最流行的Netscape浏览器。工作流解决信息处理的流程和处理方法,它包括信息传输的路由、规则和任务。路由是指信息传送时的路径,规则是定义信息路由的变化规则,任务是指工作流在某一状态时某个用户的具体操作。电子邮件和数据库复制提供了网络上信息传递的机制,是实现信息通信和工作流的基础。应用开发环境包括系统平台、应用软件,与其它应用系统的接口和开发工具。系统监控和安全管理是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转,应用软件能正常服务的上层管理软件。

如此一个庞杂的应用系统,是不可能构筑在单一系统软、硬件基础上的,也不可能由某一家公司全部从头开发。只有在分析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基础上,选择支持开放标准的、 通用的、 有良好应用开发接口API工具的群件产品作为开发的基础环境,做高起点的系统集成, 才能缩短建设周期,尽快见到投资效益。现今,各计算机厂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不断推出新产品,其速度之快,版本更新之频繁令人目不暇接,用户往往在选择系统平台时无所适从。如何从实际出发把握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系统前期,需要有经验的系统设计人员用大量时间做用户需求的全面分析,再根据需求做广泛的市场调研、新产品技术跟踪、建立模拟试验环境(Demo)、有选择地针对某些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比较,从中选出几个初步方案,请专家对此做技术论证。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是建设一个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基本前提。

利用信息交换和群件产品,构筑信息处理协同工作的基础软件平台,在国外是正在兴起的新技术应用。我们在选择产品时不仅要考虑用户特定的应用,还应考虑所选产品及操作系统平台是否能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保护系统的软、硬件投资。像现在流行的IBM公司的Notes 、 微软的Exchange、DEC的LLinkworks和Novell的Groupwise等都是适合建立信息处理协同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群件产品。

系统建设的通用性和标准化

不同的新闻机构,同一机构内不同的工作群体,其所处理的信息和具体流程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点是协作进行信息处理。特别是新闻机构的各级领导,他们需要在一台工作站上既处理新闻,也处理公文并查阅决策信息,因此,对不同应用,包括对本地的、远程的或移动的用户,应用系统最好能提供一致用户界面。企业在建设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时,应选择通用性好、支持开放标准的产品。上文提到的群件产品Notes 可运行在UNIX、Windows NT、OS/2 等多种平台上, Exchange 只能运行在Windows NT平台上,Groupwise只能运行在Netware平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解决多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扩大汉字简、繁体字符集代码范围,推广国家技术监督局给出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字库20902个汉字,是新闻业, 特别是通讯社解决信息交换标准化的迫切问题。在全球Internet网广泛应用的今天,采用多国语言国际标准大字符集编码体系是全世界交流和共享信息面临的课题。目前国际标准大字符集编码体系的标准(Unternet)刚确定不久,从操作系统来说,只有微软公司宣布了Windows NT4.0 版支持 Unicode代码集,从数据库,群件到其他应用系统还没有跟上来, 目前支持Unicode 代码集的应用系统尚没有成熟。 1997 年3 月第十届国际Unicode年会已在德国召开,根据这个情况来看,未来Unicode可能会成为多国语言国际标准大字符集编码体系发展方向和工业标准,因此,新系统建设一定要考虑信息交换编码体系标准化这个因素,办法是可分两步实现编码标准化,目前Windows95已支持国家GBK 20902个汉字,对系统所需的其他多国语言,可先用20902个汉字代码的空区来实现, 信息交换时只需对这部分代码进行转换,等基于Unicode 的应用系统成熟时,再将应用系统过渡到国际标准编码体系上去。

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系统

早期的新闻信息处理系统对稿件管理是基于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现今,分布式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用数据库来实现对系统的文档管理,包括稿件的存储、工作流控制、传输、电子邮件、版本管理等。上面提到的Notes 就是一个基于非结构化数据库的群体产品,它可以管理和共享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各种文本、图表、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提供全文检索,并内含工作流软件开发环境,是较成熟的基于数据库的群件产品之一,它还提供了与其他大型数据库交换数据的接口。因此,它可以作为前端的、近期稿件流程管理数据库,系统后端要建立分布式的大数据库,以满足系统对长期的、大量归档的或多媒体的信息存储需要,发挥信息咨询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未来的数据仓库(Ware House)打下基础。

系统和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新闻信息处理系统是不可间断的关键事务处理系统。因此,系统和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其高可用性包括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可伸缩性和互操作性等。不仅操作系统平台要提供安全性,应用系统要提供更上层的安全保密技术,才能对系统和数据达到更高的安全保护。可管理性意味着对用户权限、信息存储、配置管理、容量和流量统计、故障纪录、运行和网络状况的监控等。可伸缩性不仅表现在系统规模和结构可灵活扩充,还包括对新功能和技术的增加和集成。互操作性是指系统对多平台、多协议的支持,而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接口无关,并能与外部其他系统和Internet网络互联。

系统的高可靠性指系统无故障运行率(MTBF)和故障恢复时间,并保证在发生故障时不丢失数据。目前流行的双机磁盘阵列系统、容错系统或Cluster系统等,具体采用何种技术, 可根据系统可靠性要求的具体指标和投资大小而定。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在今后几年内,新闻信息电子技术将有长足的发展,新闻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的建设将进入一个高潮。

标签:;  ;  ;  ;  ;  ;  ;  ;  ;  

新闻信息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信息处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