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价值评价论文_乐光保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医院 425700

【摘 要】目的:评价并探讨将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应用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文研究资料是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中医内科收入的70例眩晕患者,分组法为抽签法,一组纳入35例,试验组采用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研究及分析两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临床有效统计值、复发统计值。结果:试验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较对照组相关指标更短,P<0.05,表明指标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有效统计值(97.14%)较对照组相关指标(77.14%)更高,P<0.05,表明指标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复发统计值(2.86%)较对照组相关指标(17.14%)更低,P<0.05,表明指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眩晕患者开展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呈现较优临床效果。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

眩晕患者主要存在目眩症状及头晕症状,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1]。西医多采取脱水剂药物、血管扩张剂药物、抗眩晕药物等对眩晕患者予以治疗,然而常常治标而不治本。中医治疗眩晕则可获得良好效果,且能够标本兼治。本文开展分析的资料为本医院中医内科收入的70例眩晕患者(选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评估对眩晕患者采取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治疗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纳入本文计算的数据来自本医院中医内科收入的70例眩晕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是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将抽签法用作分组方法,一组入组患者35例。对照组:女比男为15比20,年龄最低25岁,最高74岁,其年龄均值为(43.62±4.85)岁;试验组:女比男为16比19,年龄最低24岁,最高72岁,其年龄均值为(43.63±4.88)岁。比较及统计对照组与试验组基础数值资料,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眩晕相关诊断标准,存在目花、头晕,甚至存在眼前发黑情况,感觉自己或是外物出现旋转,存在站立困难,且时时欲倒;(2)患者及家属都对知情同意书仔细阅读和签名,且通过医学伦理会对应人员审查。

排除标准:(1)不配合研究者;(2)不愿意加入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白术30g,法半夏20g,陈皮20g,茯苓20g,天麻12g,大枣9g,生姜9g,炙甘草6g,水煎之后一天分为2次服用,共服用1剂。试验组予以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白术30g,炙熟地30g,茯苓20g,陈皮20g,法半夏20g,山药15g,山茱萸15g,牡丹皮12g,泽泻12g,天麻12g,枣9g,生姜9g,炙甘草6g,水煎之后一天分为2次服用,共服用1剂。

1.3 相关指标

(1)观察以及记载对照组和试验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

(2)观察以及记载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有效统计值,治愈:眩晕相关症状消除,工作及生活恢复正常;显效:眩晕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工作及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尚存在一定眩晕相关症状,闭目之后其眩晕相关症状消除,工作及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无效:不满足上述指标。

(3)观察以及记载对照组和试验组复发统计值。

1.4 统计学分析

临床相关数据添加到SPSS 21.0软件中开展检测以及分析,计量资料(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等)表示成均数±标准差(x±s)形式,符合正态分布,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有效统计值、复发统计值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开展X2检验,P<0.05,体现指标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对和分析两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

试验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实施比对及检测,明显下降,P<0.05,体现指标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比对和分析

试验组临床有效统计值(97.14%)与对照组相关指标(77.14%)实施比对及检测,明显提升,P<0.05,体现指标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临床有效统计值比对和分析

2.3 比对和分析两组复发统计值

试验组复发统计值(2.86%)与对照组相关指标(17.14%)实施比对及检测,明显下降,P<0.05,体现指标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复发统计值比对和分析

眩晕患者多存在肾精不充足,当出现阴损、阳和精不化气现象时,会引发肾阳之不足,导致患者出现阴虚及阳虚。眩晕病因主要是因为体内气血出现亏虚,加之脾胃较为虚弱而引发[2-3]。

六味地黄汤含有的熟地能够填精及滋肾,山茱萸可以涩精和养肝,山药具有固精和补脾的作用,茯苓存在利湿与淡渗的效果,泽泻给予清泻其肾火的作用,牡丹皮能够清泄体内肝火,以上诸药共用,寓泻于补且补中有泻,能够兼治标本。半夏白术天麻汤含有的半夏具有止呕而降逆、化痰及燥湿的作用,天麻存在息风和平肝且止眩晕的效果,白术能够祛湿及健脾,陈皮能够燥湿及理气和化痰,炙甘草存在健脾及和中的效果,以上诸药共用,能够发挥祛湿及健脾、息风而化痰功效[4-6]。本文数据指标体现,和对照组相关指标比对,试验组眩晕病情得以控制用时、用药方案实行天数更短,临床有效统计值更高,复发统计值更低,P<0.05,显示出指标统计学意义。表明将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应用于眩晕患者中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眩晕患者实施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展示较优临床效果,呈现重要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何庆勇,吴海芳等.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1):920-925.

[2] 赵竞一,戴伟利,韩金帅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诊疗思路和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5):380-381,363.

[3] 张选国.眩晕灵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2):172-173,174.

[4] 周瑾,赵益业,吴秀梅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8,39(8):1236-1239.

[5] 牛振英,王亮.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5):402-402.

[6] 梅淞.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4):50-51.

论文作者:乐光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价值评价论文_乐光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