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天使受伤的翅膀--论幼儿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康复_心理创伤论文

修复天使受伤的翅膀--论幼儿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康复_心理创伤论文

修复天使受伤的翅膀——浅谈灾难创伤后幼儿的心理复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创伤论文,灾难论文,翅膀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灾、地震、海啸、雪灾、滑坡、泥石流、坍塌、交通事故和战争,这些灾害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危害性后果。灾害所造成的身体伤害可以在灾后得到有效救助,但心理创伤却极有可能对蒙受灾难的人产生永久性伤害。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他们通常没有能力了解和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在遭受灾难创伤后,他们在幼儿园或家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绪或行为问题。近年来,人们愈来愈关心幼儿对于灾难(包括类似于地震的天然灾害、科技危害、与战争相关事件所造成的伤害)的心理社会反应。很多国家的专业团体开始设计符合幼儿需要的干预方案。面对遭受创伤的幼儿,幼儿园怎样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健康,从而为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眼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幼儿自我意识及对灾难的反应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不同年龄的个体,“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与每个阶段个体所面临的成长危机息息相关。他认为,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个体都需要面对某些“发展危机”,而每个危机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个体自我认同的过程。幼儿处在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危机是主动感与内疚感,幼儿如果发展顺利则对人信赖、有安全感,否则易出现与人交往时焦虑不安的发展障碍。埃里克森进一步指出,早期发展危机的圆满解决,能帮助个体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目前或未来的发展危机。

幼儿不但具备一般的肌肉协调能力,能“侃侃”而谈,而且具有与成人类似的内疚、羞愧、罪恶感等自我意识。在第二阶段已获得自主意识的幼儿,不再只是想探索尚未接触过的新事物,他们还想积极地透过言辞与行为对周围环境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们往往因此而触犯许多道德或社会文化范畴的戒律。外界的处罚可引发幼儿自责、内疚等情绪,这些焦虑性情绪有助于幼儿将道德规范加以内化,进而促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过多的内疚情结会使幼儿过分限制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以至于完全依赖照顾者及其他人的指导,从而失去自我应变及追求新知的动机与能力。

幼儿不仅会因灾难经验产生退化行为,而且会对灾难与死亡作出神奇的解释。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乖或者在灾难发生前刚好做错过事,所以害得亲人落难。也有的孩子可能会想起某一次跟小伙伴抢玩具玩,曾经暗自诅咒小伙伴“死了最好”;或者某一次妈妈惩罚他时,他曾经暗自发誓有一天要“让她好看”。灾难发生了,小伙伴、妈妈真的走了,好像应验了他的诅咒。他可能因此自责,觉得他人的死完全是由他造成的。皮亚杰对此作过说明,他认为幼儿相信所有事情的发生必然有直接原因而不是意外或随机发生的。

如果孩子相信这次灾难的发生是对他的惩罚,他可能就会相信自己犯下的是天大的错误,因而遭此重责。如果他内心充满这种内疚感,又没有得到有效疏导,恐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他都不敢再尝试任何新的思维与行为。

法伯柔、高登及其他灾变服务专家发现,对于灾难,幼儿与青少年有一些共同的反应,有些反应会在灾难过后立即出现,但也有的会在几天或几星期后出现。幼儿对灾难的主要反应有哭泣、吸吮手指、对内脏与膀胱缺乏控制力、活动量小、害怕独处、害怕陌生人、焦躁不安、混乱、固执、忧郁、退缩与孤立、担心天气、欠缺安全感、不专心、表现差等。有些幼儿在灾难发生后产生明显的生活困扰,产生惧怕、睡眠障碍,对学业缺乏兴趣和因社会适应不良导致其他问题行为。

法伯柔和高登专门为从事受灾儿童心理援助工作的人员编写了一本指导手册。在这本手册中,他们指出,灾难会使人产生失落、哀悼和悲伤等情绪或行为。这里的失落特别指个体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死亡。同时,他们根据鲍尔贝提出的依恋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有强烈的情感联结,人们在碰到意外的失落时会产生多种形式的情绪低落或麻木的感觉。

灾难常常是突如其来的,因此,灾难常会威胁到身体的安全与家庭的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分离焦虑很可能会大大提高。因此,当家庭成员能够找到彼此,或是获悉彼此的下落,那么,他们会安心许多。灾难愈严重,由灾难所造成的真正分离与失落的可能性就愈大。对于刚经历灾难的孩子来说,在灾难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会很害怕单独处在黑暗中,或单独在黑暗中睡觉,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成人要设法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压力期,以恢复他们昔日的活力。

二、幼儿心理创伤的辅导原则

治疗受创幼儿的基本原则有:

1.相信幼儿有心理复原能力。强大的灾变压力可能会使大部分人暂时失去昔日的能力水平。遭逢灾变的幼儿通常应付日常生活的能力会变差,但要相信,在遭逢灾变之前,大部分幼儿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遭逢灾变幼儿可能因生理或心理压力产生各种身心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病态。要让幼儿明白,灾难的影响遍及处于同一时空所有的人。一些儿童压力反应的研究者认为,儿童对于很多社会或环境的压力存在适应的潜能。研究者们强调,儿童是有心理复原能力的,当然,这种心理复原能力源于儿童本身的性情以及幼儿园和家庭等的社会支持。

2.家庭是帮助孩子的首要资源。因此,在寻求心理援助资源时,辅导者必须首先考虑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心理援助时,要同时做好幼儿家长的心理援助,而不是只针对孩子。对于受创的孩子来说,情绪稳定、充满关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当然,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援助人员的介入也很重要。

在消解受创幼儿的心理后遗症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哀悼的过程,辅以保证、安慰、支持等心理帮助。受创幼儿与他们的家庭成员应接受相同程度的干预。要注意维护家庭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在这里,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公开讨论灾难,与社会加强联系,等等,都是特别重要的环节。

3.心理援助人员应主动寻找需要服务的对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求援。心理援助人员可利用媒体公布的信息,主动寻找需要干预的幼儿。塔克曼(1973)对有关灾难的研究发现,灾难发生后,及早接受心理援助的幼儿及其主要照顾者,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创伤后遗症的产生。

三、如何帮助幼儿恢复心理平衡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幼儿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不需要他人帮助他们处理灾难带来的创伤,因为孩子很快会忘记这些痛苦。也有人认为幼儿并不容易体验到悲伤。实际上,幼儿并非不容易体验到悲伤,而是难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同时缺乏成熟的应对能力,才使得成人无法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言语表达察觉他们的痛苦和悲哀,而这恰恰会阻碍成人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因此灾难发生后,成人不但要接纳幼儿产生的各种退化行为,以帮助他们重建对环境的信任,更要努力保持幼儿正常作息,让他们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从基本的生活能力中寻回自主意识与自我肯定。要善于倾听幼儿对于灾难事件的复述,有条件的话,可提供幼儿表演用的灾难游戏道具,从中找出幼儿推理的错误所在。基于幼儿认知能力不足,成人除了要接纳幼儿的情绪、向他保证灾难绝非因他而起,还要设法帮助幼儿理清对这个灾难事件的因果推论。具体而言,幼儿灾后回到幼儿园时,教师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消解灾难给幼儿带来的心理冲击。

1.帮助幼儿肯定自己的过去

对任何年龄的个体来说,灾难是一场毫无预警的人生冲击。这样的危机原不在任何人的人生规划中。幼儿可能因为灾害本身带来的心理震荡,逃离灾难现场,在灾难现场生离死别,经历屋塌、地崩情景以及随后的生活环境、作息时间甚至照顾者的更替,产生各种心理危机,这些心理危机的冲击不但超出幼儿可以承受的范围,更可能打破幼儿以往发展历程中已经克服的“发展危机”和已经建立的“自我认同”,而需重新面对已经克服的发展危机。这也是为什么心理援助专家都一再告诉教师和家长,孩子蒙受灾难后会出现退化行为,所以,专家们呼吁教师和家长要提供额外安抚、避免分离等方式帮助幼儿应对灾难带来的应激反应,以帮助幼儿再次确认原先建立的“自我认同”依然存在。

因此,在帮助幼儿面对人生巨变时,不但需要从他们目前的发展阶段及其能克服的发展危机着手,持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容忍幼儿超乎寻常的行为与反应,还需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已经克服的发展危机,认定过去人生经历的价值,给予心理的支持。

2.帮助幼儿利用多种途径消除对灾难的恐惧情绪,提高幼儿主动调控情绪的能力

研究发现,幼儿的许多行为能力发展都是以情绪为基础的,尤其是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缺乏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在压力情境下更易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因此幼儿面临灾难时能根据特定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方式,主动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情绪调节是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整合过程,它对幼儿以后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画画或填色等教学形式,鼓励幼儿表达对于灾难的害怕与焦虑。也可以利用最简单通俗的方式,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受灾故事,讲述他所遭遇的情况以及他的感受。这些资料也是诊断与辅导的重要信息。

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发展都相当有限,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一多,他们就想不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积极应对,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玩玩具、唱歌等替代性活动来转移对不良刺激的注意,减少消极情绪,从而达到主动调节自己情绪的目的。

书籍亦是重要的资源。幼儿园可以依不同年龄段提供可利用的书籍(例如有关环境或环境危险、分离与失落、适应与应对方面内容的书籍),以帮助幼儿了解现实,学习应对。以触摸他人为形式的团体游戏也有利于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照顾者之间形成互相支持的心理氛围。

3.开诚布公地与幼儿谈论所发生的灾难事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平复情绪,重建心理安全感

开诚布公地与幼儿谈论所发生的灾难事件,可提供幼儿表达情绪的机会。允许幼儿悼念其失去的一切,有助于他们表达害怕、痛苦与哀伤等消极情绪。留意幼儿是否存在过度的自责与罪恶感,可以有效的方式帮助幼儿探讨灾难发生的原因,以灾难是“如何”发生的取代幼儿大脑中灾难“为何”发生的自责。对幼儿说明“所有的感受都来源于灾难,都是正常的”,与幼儿分担消极情绪。给他们安全的感觉,例如用语言安慰他们,用身体接触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在此基础上,最终通过幼儿的认知重建(或许这是幼儿面对灾难所能达到的最高级的应对形式)获得心理的复原。

4.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幼教工作者要努力与其他专业人员组成支持性小团体,以帮助幼儿恢复其生活秩序和心理平衡。若幼儿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仍表现出不稳定的情绪与行为,或有加重趋势,则应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有效地促进受创幼儿的心理复原。

标签:;  ;  ;  

修复天使受伤的翅膀--论幼儿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康复_心理创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