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_职业规划论文

如何理解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_职业规划论文

如何认识辅导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辅导员论文,职业发展论文,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9)06-0115-05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探索“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的模式。[1]作为一种职业,辅导员应有明确的生涯规划;作为一种专业,教师在从事辅导员工作期间,应履行称职的专业要求。无论从辅导员个人发展,还是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来说,辅导员职业生涯均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有效的机制、健全的制度予以保障。这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向、政策设计,对于辅导员提高职业认同、调适职业心态、稳定工作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识辅导员职业发展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各级组织和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显然贯穿着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主线,重在组织事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其中突出了辅导员的自身发展这一主题。这个主线和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特别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个性以及各种需要、各种才能和潜在能力获得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有过许多经典表述。他批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受到压抑的现象,呼唤实现真正的自由劳动,向往人重新获得丰富的个性,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P104)在他看来,真正获得自由和独立性的个人会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294)另一方面,“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P119)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人不再成为“非人的、过分精致的、非自然的和臆想出来的欲望的机敏的和总是精打细算的奴隶”,从而使“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真正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4](P132)马克思特别重视人自身能力的发展。在他看来,能力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必要条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2](P108)只有具备了全面发展的能力,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个人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由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我们的认识会更深刻,也更全面。辅导员职业发展以及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对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高度重视,蕴涵着把人的发展当作目的本身的哲学思想。我们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固然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组织保证,而促进辅导员队伍自身乃至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事实上,只有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至整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长久、持续的动力和活力。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需要真正、全面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把辅导员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力量,而且要把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当作队伍建设的重要目的。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其能力的全面发展是相当关键的环节。能力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随着辅导员工作内涵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也更加全面,在诸如党团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就业指导、学生社区管理等方面还要求具备专门化、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辅导员职业发展以能力发展为基础,同时也是与辅导员自身个性、需要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规划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时,应该尊重辅导员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更多地从这些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为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创造更多的平台和通道,将辅导员自身个性、需要、能力与现实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也要求辅导员自身不要把职业发展看作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要积极地体现主动性和主体性。这其实也符合“规划”的本义。只有这样,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发展,最终也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二、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高度认识辅导员职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作出过许多重要的理论阐述。

毛泽东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把政治工作当作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明确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5](P1094)“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同一时期,他还提出“又红又专”的要求:“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6](P803)这些论述,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指导思想。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科学、深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领导我们党恢复了一度陷入困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他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拨乱反正后的健康发展以及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开展指明了方向。关于学校教育,他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并且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目标,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7](P369)这些论述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要求。

江泽民指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8](P74)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中心环节”、“重要政治优势”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这些论述对结合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全面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方法途径和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概括为“十个如何”,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指出要切实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2005年12月,胡锦涛又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这就不仅指明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而且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从根本上来说,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需要,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治导引和政策依据。

三、全面认识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的精神,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政策性文件,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深入推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努力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保障。

一是更加明确了辅导员队伍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在领导体制上,明确辅导员接受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学校党委和行政统一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分布在各院(系)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各院(系)分党委(党总支)和行政对所辖的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管条件,管待遇,管工作,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队伍和依靠力量,摆在与专业教师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了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学校按照双重身份对辅导员进行管理,明确要求高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岗位,并按照1∶120-150的师生比实际配备专兼职辅导员。

二是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在选聘机制上,严把入口关,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在管理机制上,制定高校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定期考评,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在培养机制上,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各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先培训后上岗,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支持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在发展机制上,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辅导员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畅通辅导员在校内外流动的渠道,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同时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

三是更加重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保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政策出台后是否能贯彻落实,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要从辅导员最关心、同辅导员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明确要求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学生辅导员队伍,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在保障措施上,还明确提出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要建立辅导员职级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教师学位提升计划,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培养工程,设立辅导员出国研修项目,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讲授形势政策、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知识等相关课程,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等。

总之,当前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政策环境是十分有利的,近年来实施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平台、通道和空间。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机遇好,而且前景良好。但我们也应看到,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毕竟是一项理念方法新、政策要求高而探索时间尚短的工作,对照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现实状况,要使之得以有效地实施和顺利推进,还需要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和积极探索。

首先,关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理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一整套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而要使这种指导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还必须紧密结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实际。然而,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多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对于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其理论和实践尚在探索之中,系统性和针对性还有待完善与提高。此外,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撑。辅导员岗位对从业者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复合型的,要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增强后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支撑外,还需要人文、社科、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支撑。

其次,辅导员队伍本身对职业发展及生涯规划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和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但也需要辅导员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但就目前的队伍状况来说,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还不够,人员流动频繁,有的辅导员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对辅导员工作缺乏必要的职业认同。再如,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往往影响到辅导员对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视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另外,不少辅导员对自身发展抱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对职业发展的信心、动力以及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主动性、自觉性亟待增强。

再次,各方推进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合力。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其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合力推进。既需要辅导员个体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组织上的科学管理;既需要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对辅导员进行工作上的教育培训和发展指导,也需要高校组织、人事等部门提供制度保障;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政策依据和宏观指导,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积极为辅导员成长发展搭建职业“立交桥”和职业发展平台。这些都要有一个加强认同、磨合的过程。就目前而言,一方面还是要进一步提高方方面面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在政策落实和制度保障上再下工夫,认真梳理、协调、整合,真正形成促进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合力和长效机制。

四、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它既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又以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是对于辅导员个人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从业魅力。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强化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促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科学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并不意味着具体人员从事这项工作的终身性。相反,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还为辅导员的多样化发展打下了从职业精神到职业素养的必要基础,而这些基础对辅导员今后职业生涯的烘培作用与对接效应,恰恰是提高辅导员职业美誉度与从业魅力的重要因素。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往专家型辅导员方向发展,无疑会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的水平,从而有利于辅导员地位的提高;而更多的辅导员因在辅导员岗位上历练养成的精神、思想、能力、品行与综合素质而有益于他们终身的职业或岗位,这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

2.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设计来看,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就是对全体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养,通过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可以得到系统的培养和全面的提升。所谓专业化培养,主要是针对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而言的。辅导员是一个需要多方面专业知识支撑而且自成专业体系的社会职业岗位。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在岗期间也要经常接受各种培训,掌握专业化的知识,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框架内通过制定动态平衡的人员聘用、考核、激励、晋升、流动等制度,可以更多地吸引高层次、高水平、多学科人员加入辅导员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

3.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解决辅导员队伍长期存在着的人员比较年轻、工作投入程度参差不齐、流动性过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辅导员目前往往还只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难以成为一生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着眼于发挥辅导员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的积极性,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更多制度性安排和保障,必定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4.有利于辅导员个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相对于个人有限的职业生命,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路线和前景作出合理的规划很有必要。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为辅导员个体的职业成长路径提供了一种科学规划的方法,有利于他们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出自己人生的成功轨迹。

5.有助于辅导员明确方向,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对辅导员个体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环境要求,对自己的职业路径和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对于年轻辅导员来说,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及潜在的能力优势,从而全面认识自身的价值并自觉地着力于其持续增值;可以使他们通过对自己综合优势和劣势的对比分析,着力培养或强化某项职业特质,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职业理想主动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6.有助于辅导员提高素质,增强潜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个体素质能力的提高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始终。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能力素质,促进他们的持续健康发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所着眼的素质和能力不仅包括基础性的素质能力,即辅导员履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包括发展性的素质能力,即着眼于辅导员个体的成长发展,增强其职业发展、职业设计、职业选择的能力,让他们掌握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为辅导员的多样化发展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7.有助于辅导员克服倦怠,突破瓶颈。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重复性,导致高校辅导员较一般职业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来看,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强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规划,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发展愿望,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工作氛围,有效抑制组织与辅导员个体在目标整合上的偏差,避免被动、消极地工作,最终实现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目标的高度统一。

标签:;  ;  ;  ;  ;  ;  ;  

如何理解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_职业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