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右移位”认知的实证研究论文

中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右移位”认知的实证研究

余 鹏1,2

(1.安徽三联学院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韩国忠北国立大学 英文系,忠清北道 清州 28644)

摘 要: 从文体学和句法学角度入手,在肯定右移位缺失不是语法错误的前提下,对右移位的名词词组外置在中韩英语学习者语篇中的缺失现象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研,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发现中韩英语学习者对右移位的认知不足,右移位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并指出其原因。

关键词: 右移位;缺失;文体特征;中韩英语学习者

广义上来说,移位(Movement)有两种,即左移位(Movements to the Left)和右移位(Movements to the Right)。左移位即“句子中一系列的成分或词组脱离原来的位置,向左移动。”[1]194这种移位通常会给原句的结构造成变化,产生一种新的句子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原句的语义和语用发生变化,同时被移动成分的“格”(case)也会发生变化。“名词词组外置”是右移位的一种典型代表。右移位不同于左移位,移位不会产生新的表层结构,原句的语义和语用以及被移动成分的“格”也不会产生变化,因此,这种移位没能被划归到句法学的研究范畴,也较少受到语法和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研究的关注,“这种移位通常被认作是文体学”[1]195的研究对象。正因如此,右移位在EFL习得的过程中不像其它语法规则一样受到关注,对于EFL学习者来说较难掌握,所以右移位他们的使用中经常会“缺失”,且被多数EFL英语使用者默认为一种“规范”用法,较少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认为“右移位使用缺失”不是一种错误的前提下,立足于EFL的书面用语,对中国和韩国的英语学习者进行“右移位”认知的问卷调研,并通过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进行对其进行频数计算分析,了解他们对“右移位”的认知及使用缺失的倾向和特点,同时分析并指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右移位的概述及主要特点

(一) 右移位的概述

“英语中有一种‘趋势’就是:对于较长和较重要的成分移到句子末尾,这里所谓的‘较长’和‘较重’主要是依据这个成分的长短来决定的”。[2](P671)这说明右移位更多地是反映一种文体学特征,即,“文体学(stylistics):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语言的特点,尤指文学语言,并拭图确立能够说明个人及社会群体在使用他们的语言时所作的特定选择的原则。”[3]右移位是在既定的句构成分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用语习惯对句式的安排所作出的选择,通常这种个人用语习惯不是由个人决定的,受他所生活的语言文化环境决定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共性。

7.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了解小龙虾吃食活动状况,做好饵料投喂量的调整,清理养殖环境,保持池水清洁卫生,注意水质变化,当溶氧低、水质老化、天气闷热、连阴雨时减少或停止投饵;当出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及时加注新水;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及柔和消毒剂进行消毒杀菌。

新近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刊发了2篇关于子宫颈癌微创手术治疗的文献[1-2],使国内外学者对子宫颈癌手术方式包括手术路径的选择提出了很多疑问。这里,作为纯粹的学术思考,有必要系统温习子宫颈癌根治手术路径的发展历程及不断进步的技术改进。

(二)右移位的主要特点

名词词组外置是右移位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特征。名词词组外置有很多种类型,这种外置经常出现,有时仅仅是作为主语的一部分外置,譬如主语中的关系分句(relative clause)或补语从句(complement clause)的外置。限于文章篇幅和文章讨论的目的,本文只针对名词补语外置(extra-posed NP complement)进行讨论,具言之,就是名词性从句中的同位语从句后置问题。一般情况而言,同位语从句是紧接在其修饰的抽象名词之后,对抽象名词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使抽象名词更加具体。例如:

(2) The fact [cp that you have won the lottery] is irrelevant.

(4) The fact [e] is accepted by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cp that Korean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to the foreigners] .

独立学院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顺势而生,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之一。然而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原来依托于母体学校的独立学院开始逐渐的走在转设为民办高校的道路上。转设工作为独立学院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毕业生就业问题因大环境条件的不同,显得更加严峻,同时关系到政府、高校和家庭的稳定。这使得独立学院层面就业市场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根据分析构成就业市场的要素,明确独立学院存在的各方面的现状,有针对的提出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方案,是当今独立学院成功转设的首要任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分为两部分进行,中国学生189人,韩国学生38人。中国方面的学生主要来自安徽省省属本科及专科院校。受测学生为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英语专业占比为68%,其他专业占比为32%;韩国方面的学生主要来自韩国忠清北道清州大学和忠北国立大学。受测学生的年级学生中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本科生,其中英语专业占比为62%,其他专业占比为38%。

(1) The fact [cp that Korean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to the foreigners] is accepted by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5) The fact [e] is irrelevant [cpt that you have won the lottery].

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对右移位的了解、右移位中重名词右移和同位语从句后置三个方面进行。因为文章篇幅原因仅展示部分问卷。见表1。

(6) The danger [e] remains [cp that she may die of heart failure].

在(1) 至 (3)句中,括号中均是作为抽象名词补足成分的同位语从句,这样的写法造成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间距过远,主干结构松散,因此将这些句子中的CP“剥离”原来的抽象名词,外置(右置)到句尾,产生了(4) (5) (6)的句式安排。但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同样会习惯使然,将句式安排成后者的形式。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他们的这种习惯或偏好可以总结为:“当抽象名词出现在主句的谓语动词之前,通常更倾向于将同位语从句剥离它所修饰的抽象名词,将同位语从句后置,若抽象名词出现在主句的谓语动词之后,则不用。”众所周知,英语中多数语法规则是“显性的”。而右移位则不同,与其说是一种“规则”,不如说它是一种“习惯”或“偏好”,是母语为英语的使用者在长期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结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因此,这些“隐性”的习惯或偏好,对于EFL的使用者来说就比较难以掌握,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忽略,造成了某种“缺失”.为了验证上文所述的对右移位的认知不足和“使用缺失”,笔者对分别在中韩英语学习者中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二、中韩英语学习者对右移位的认知 及使用缺失的调研及分析

(一)右移位的认知及问卷设计

我们将数据分成两组(中国学生、韩国学生),录入计算机。数据录入计算机后,我们使用SPSS Statistics22.对各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为“频数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每个分组数据的样本的总体行为属性,能够反映出样本的总体的偏好情况如何”[4]。问卷结果见表2。

(3) The danger [cp that she may die of heart failure] remains.

2. 问卷设计

将人类与自然、当下与未来都包含在自身之内的“天下”观是传统儒家天下思想的现代形态,这种新的天下观将赋予了人类新的情怀和使命,要求我们超越狭隘的自我,超越当下,以一种悲悯的忧患意识和智慧的理性自觉构筑起防范技术风险的“围墙”,以“所有存在的善好与共生”为目的,承担起人类因自己的行为而可能产生的道德责任。

表 1右移位认知问卷(部分)

续表 1右移位认知问卷(部分)

(二)中韩英语学习者“右移位”认知不足的频数分析

1.调查对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看,乡土作文是乡村学校作文教学必须选择的理念。

表 2中韩学生对右移位认知问卷频数分析表

据表2的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在Q1的调研中,反映出他们对于右移位规则认知和掌握程度有限,对右移位的规则了解也不足。在Q2和Q3两题的调研中,无论Q2中的NP有多长,Q3中同位语从句有多长,绝大多数同学更倾向选择“不移位”。因此,数据分析结果很清楚地显示了,绝大多数中韩英语学习者对右移位认知不足,同样,在同位语从句外置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缺失”。

三、中韩英语使用者“右移位” 使用缺失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的问卷调研和分析,右移位使用缺失在中韩英语学习者中来说确实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他们英语的习得途径及习得材料去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作为EFL的学习者,中韩学生英语习得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普遍都是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习得英语,这样一来,学校英语教育的一些主要因素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对右移位的认知。

首先,作为学校英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知识传播者,教师对右移位的教学意识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笔者对中韩中学和高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大多数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强调右移位的教学,且在遇到较长的同位语从句中也很少向学生声明这种类型的同位语从句可以右移。在国外,“很多教师和研究者现在都将语法教学看成一种对学生的‘意识培养’”[5](P206~226)。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对学生“语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EFL的语法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缺少自然交流的语境作为检验学生习得英语语法规则的“标杆”,教师对于某些语言习惯和规则的主动“意识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由此可见教师同位语从句的教学意识不足对学生右移位认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

最后,语法教材作为EFL教学活动中英语语言规则教学的“操作依据”,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鉴于此,笔者也分别就中韩英语语法的主流教材进行了大致的调研和查阅。中国方面而言,章振邦、薄冰、张道真三位先生编撰的语法教材和工具书在中国英语语法教学方面是权威的资料的代表。笔者查阅这些教材后没能发现有收录亦或对右移位规则进行解释和说明的。韩国方面,韩国主流的语法教材是Raymond Murphy 所著,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English Grammar In Use,笔者查阅了该教材,也未发现有对右移位的相关规则的介绍和说明。由此,我们可见,右移位在中韩两国语法教材中的缺失对学习者的认知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Aarts, Bas. “Constituency: Movement and Substitution.” English Syntax and Argumentation[M].New York: Palgrave, 2001,(202):194~196.

[2] Marianne Celce-Murcia, Diane Laresen-Freeman.The Grammar Book Second Edition[M]. Boston: Heinle Heinle Publishers,1999. 663~673.

[3] A·布洛克 O·斯塔列布拉斯 ,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D].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122.

[4] 周俊. 问卷数据分析——破解SPSS的六类分析思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 Schmidt, R. 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3): 206~226.

文章编号: 2095-4654( 2019) 03-0075-03

*收稿日期: 2018-12-05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zy045)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责任编辑:王淑华

标签:;  ;  ;  ;  ;  ;  

中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右移位”认知的实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