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技术在CAI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WEB技术在CAI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林永春[1]2001年在《WEB技术在CAI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所研究开发的以Y7-200A型飞机客舱内装饰设计为对象,基于网络技术的内装饰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软件系统。本系统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人机关系原则和美学法则对内舱空间、座椅、行李舱等设施的布局、各种材质和灯光的表现效果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构建了相应的辅助设计工具,如实例库、材质库、灯光模板库等。 通过实践证明该内装饰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软件系统能够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缩短Y7-200A型飞机内装饰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毕晓冬[2]2007年在《网络环境下基于CSCW的智能CAID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内部支撑技术.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在引入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基础上,把WEB理论、软件代理技术,应用到工业设计中,并提出了CSCW的智能CAID系统.

牛忠良[3]2005年在《基于虚拟现实的并行设计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在仪器仪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许多并行系统仍然主要基于文本和二维图形,信息交流中产生误解,不能动态交互地改变运动参数,因此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论文是基于Web 和VR 的并行系统可克服上述弊端,大大提高了并行和分布工程中信息交流的质量。论文首先分析总结了目前关于并行设计和虚拟现实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并行设计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集成JAVA3D,JAVA 等开放的标准和技术,研究及实现了基于WEB 和虚拟现实的并行设计系统。为了使自主开发的HUST-CAID(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uter Aided Industry Design)系统能够进行并行设计功能,对HUST-CAID 系统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个接口,可以比较容易的把HUST-CAID 系统的数据格式转化为JAVA3D 的数据格式。为虚拟现实下的并行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论文提出了一种并行设计的新解决方案,以WEB 作为统一的客户端界面,并且开发一个服务器端来处理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在并行图形显示方面,系统提出的是基于XML 来表达模型信息的新方法,并且采用渐进式的显示技术。这种显示方法是基于单分辨率网格的,与多分辨率网格相比更加灵活,不需要进行烦琐的预处理,可以根据用户关注细节的不同来自定义各自的显示模型。此种框架在自主开发的电工仪器仪表辅助造型设计系统HUST-CAID 中逐步实践,取得一定的成绩。满足了HUST-CAID 系统向网络方面扩展的要求。

梅嵩[4]2006年在《基于语义特征造型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产品设计正由传统的串行式过程向并行、协同的过程发展。分布式协同设计(DCD)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品设计思想,旨在组织多学科专家跨越地区和时间的障碍,实现复杂产品的协同开发。同时,Internet/Intranet的飞速发展(目前网络的可用带宽是M bps级,甚至达到G bps级)也为实现协同设计并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虽然如此,由于协同设计是一个并行集成的优化过程,但目前协同设计中的造型系统多依赖设计历程,网络数据传输量大,实际运用效果并不是太理想。本课题在仔细研究目前多种造型系统的基础上,将基于细胞元表示的语义特征造型技术引入到协同设计中,在网络协同设计中实现这种建模。基于细胞元的语义特征造型系统是从几何模型元素这一层次上研究基于细胞元的特征模型表示方法,通过特征依赖图使其特征修改不依赖于历程树,从而避免了造型系统依赖设计历程的问题。同时本课题在对HUST-CAID(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系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使该系统能运用于协同设计环境下的新的协同架构C-HUSTCAID,并从理论研究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对C-HUSTCAID架构进行了研究,该框架使用XML文件作为细胞元信息的载体,并进行数据绑定,采用RMI技术在网络中进行数据对象的操作,利用维护语义一致性来解决协同设计中的冲突问题。该框架克服了依赖历史进程树的造型系统,改善了协同设计中网络数据传输和安全性问题,更具实用性,更加满足用户的需求。

姜斌[5]2004年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平台模式建构与分析》文中指出本课题属设计管理研究领域。在信息化的时代,从电子商务(E-Commerce),数字化设计,到电子化管理(E-Management),一个以数字化形式(digital form)沟通与共享的环境正在形成。然而在企业设计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仅是工具,惟有融入设计管理思维与经营策略后,才能展现企业数字化应有的优势和价值,本论文旨在思考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特性,基于网络的管理模式特性,以及设计管理的电子化运用,提出以设计管理系统,结合传统产品研发体系,建构具有前瞻性、便利性的设计管理平台,在此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各设计部门及人员均可利用此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及技术的交流,充分发挥数字化社会的特色,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架构有效的数字化设计管理系统。

李洁[6]2002年在《产品工业设计网络化信息资源系统研究与构建》文中提出本文瞄准国内急需、顺应未来发展,以机床产品为主要对象,研究并提出构建产品工业设计网络化信息资源系统。该系统用于促进设计者的产品工业设计活动,并能辅助设计者积累设计知识、经验和进行网际交流。也可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工业设计软件系统——中设CAIDS软件的辅助工具。 论文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产品工业设计过程分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系统的功能建模与信息建模、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主题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及论述。内容如下: 1.研究归纳工程实际中对工业设计信息的需求。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广泛收集、分析整理、甚至创建相关数据,抽象、归纳出具有基础支持作用的现代工业设计辅助信息元素,用以构成产品工业设计信息资源的专业核心。 2.将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引入工业设计领域。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功能建模与信息建模,使系统开发与建模科学规范化,便于同其他的CAX模块一起相互支持发挥作用。 3.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库系统,适应现代工业设计的参数化、多信息要求。并为今后开发建立相关工业设计知识库、专家库奠定基础。 4.在分析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方案与实现技术基础上,编制程序,构建开放式产品工业设计用网络化信息资源系统,以满足企业对工业设计信息的需求。 其中1)产品工业设计网络化信息资源系统的提出和系统化研究与规范化开发,2)通过需求分析和工业设计过程分析得到的信息资源专业核心,都属很具研究意义的原创性工作。

阮长江[7]2005年在《面向机电产品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论文课题来源于国家863计划A类项目——《面向产品创新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技术的研究》(No.2002AA411110)和《面向信息家电的叁维数字化定制设计关键技术研究》(No.2002AA411120)。 论文瞄准国内急需,顺应未来发展需求,以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机床产品为主要设计对象,对面向机电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作了系统研究。论文通过对系统的理论研究、需求分析、产品工业设计过程分析、总体框架规划与构建、功能建模与信息建模、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网络环境下的系统实现技术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开发出了面向机电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原型系统。该系统可用于辅助设计师的产品工业设计活动,即积累设计经验、学习设计知识和进行网际交流,为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也可与自主开发的工业设计软件系统——中设(CAIDS)R1.0软件系统集成应用。

杨首昂[8]2009年在《基于P2P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都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设计的,通过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器为组内成员提供协作。其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文件与信息的共享。但是,这种体系结构不灵活,本质上是不可伸缩的,且有价格昂贵,配置复杂,维护成本高等缺点。其次多样化的需求导致Server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单点崩溃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P2P突破了传统的C/S模式,使得处于其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相同,服务器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减弱,使信息和服务在对等实体间流动。因而在协同设计系统中引入P2P技术,就可以解决一般协作应用系统都有价格昂贵,配置复杂,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但是,P2P模式会使得难以对客户进行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结构的协同架构模型,它结合了P2P结构和B/S结构的特点。采用B/S结构来提供设计者与开发任务的结合,克服了P2P技术本身的难以组织有效管理的弱点,采用了一种相对比较集中、比较开放的方式来组织管理用户;采用纯粹的P2P结构来实现具体协同任务的开发。与传统的C/S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相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鲁棒性、资源的利用率、安全性、可靠性。在这上种混合结构的协同架构模型下,提出了任务分解模型,即如何把一个大的任务耦合程度划分成许多小的任务,并保证他们之间能够正常的进行协同开发。同时还提出了信息分层的概念,即如何隐藏细节信息和对信息如何分层,采用从信息分层可以减少对等网内单个节点的处理数据量,降低开发纯粹的P2P协同系统的开发难度,减少网络内的无用信息流量。同时针对P2P系统特有的冲突特点,提出了一个协同冲突解决的机制,该机制采用延迟和优先级来保证所有参与协同设计的对等节点上的数据的一致性。最后,本文以一个CAD系统为特例来证实了这种混合框架的协同设计系统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董丽媛[9]2014年在《基于分布式存储的Web GIS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是对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的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在设计出空间数据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对空间数据表进行了合理的分片与分配设计。结合了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出了基于分布式存储的Web GIS系统模型,实现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存储。并对SVG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开发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一技术与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结合起来,应用到交通事故现场管理系统中。系统利用Oracle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存储。采用ArcSDE作为该系统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充当服务层与数据层连接的桥梁。最后采用SVG图形格式来绘制地理信息数据,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薛群[10]2008年在《基于统一对象模型的同步漫游系统协同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面对当前对大规模同步多用户漫游系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愈来愈多的企业组织加入到此项研究设计领域的竞争中来,如何能让市场需求与策划设计更快的体现到产品中,快速高效的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漫游系统,是很多同类设计框架追求的目标。同时,漫游系统框架本身的复杂性必然要求大量的开发人员在同一个框架内针对同一目标展开设计工作,如何能在正确性的前提下保证高效性,这也是系统框架设计时候要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多人在异地、同时、不互斥的同一个框架内即时有效的操作设计多种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且保证个人的操作能在最终的产品中得以正确的实现。本课题首先从理论上对大规模同步漫游系统框架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为了保证协同操作的正确实施,在理论上分析了当前流行的各种协同操作的方式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向下兼容的异步协同机制,依靠分层技术,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属性进行逻辑分层,并在服务器端使用统一合并解析的方式提供了向下兼容的特性,有效地解决了协同设计遇到的问题。同时为了研究多用户在叁维漫游框架中的高效同步,解决叁维环境的同步显示与大量数据进行网络传输交换的问题,在分析当前使用的网络协同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叁维图形建模的常用方法,提出了以统一对象模型为基础的同步漫游框架,将多种操作模型统一处理,并依照此构建数据结构及设计了对应网络传输模型。该框架提高了网络数据传输的速度并使漫游引擎设计更加清晰、紧凑。本论文提出的统一对象模型协同漫游框架针对漫游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付诸实施,完备了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环境的协同设计与实现系统所需要的主要部分,这不但是对HUST-CAID系统的功能上的进一步扩展,也是功能层次上的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 WEB技术在CAI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林永春. 西北工业大学. 2001

[2]. 网络环境下基于CSCW的智能CAID系统[J]. 毕晓冬.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基于虚拟现实的并行设计的研究和实现[D]. 牛忠良.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5

[4]. 基于语义特征造型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D]. 梅嵩.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

[5].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平台模式建构与分析[D]. 姜斌.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6]. 产品工业设计网络化信息资源系统研究与构建[D]. 李洁.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7]. 面向机电产品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阮长江.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8]. 基于P2P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D]. 杨首昂.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

[9]. 基于分布式存储的Web GIS技术研究[D]. 董丽媛. 长春理工大学. 2014

[10]. 基于统一对象模型的同步漫游系统协同设计研究[D]. 薛群.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WEB技术在CAI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