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和“‘做’中学”论文_杜娟

“‘玩’中学”和“‘做’中学”论文_杜娟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中学 030800)

摘要:“教师拼命地教,我也拼命地学,可临了把知识全还给教师了。”这是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一句台词。笔者认为这也是近些年来一些学生的“共同感”,这也暴露出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也反映出应试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因此,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玩”中学;“做”中学; 教师;学生

“教师拼命地教,我也拼命地学,可临了把知识全还给教师了。”这是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一句台词。笔者认为这也是近些年来一些学生的“共同感”,这也暴露出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也反映出应试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因此,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学。

下面,笔者就谈谈为了改变上述局面自己所做的一些尝试,谈谈如何实践“‘玩’中学”和“做中学”。

一、“玩耍”中增长智慧

玩是天性,伴随快乐成长,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如果我们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在“玩”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切实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愉快地学、教师轻松地教,而且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魔术和游戏中学习物理

魔术,具有神奇的魅力,给人带来浓厚的兴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游戏,由于众人的参与,而使大家其乐融融。物理课上,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经常改进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为了增加乐趣,有时还把实验变成魔术或游戏来做,这样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把玩具拿到课堂来学习物理

实验器材是我们理、化、生教师的法宝,但实验室却存在实验器材短缺和实验设备老化的问题。于是,笔者经常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器材,对此学生乐此不疲:有的学生孤军奋战,有的合伙制作,有的请家长帮忙,有的甚至把小时侯的玩具也拿到课堂上来做实验。还别说,有的玩具在实验中效果还真好。我们在研究“火车转弯问题”时,就拿了学生的火车和轨道玩具模型来演示操作,有了形象生动的实物展示,学生又快又轻松地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在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时,笔者和学生一起用学校装修边角料制作了对接的双斜面,搭配乒乓球和棉布,真实而有效地还原了实验过程,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如:废旧饮料瓶、气球、乒乓球、玩具等,再发动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器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它们的用武之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把动画拿到课堂来学习物理

我们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过程或现象若制成动画课件,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更重要的是一些变化迅速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观察清晰,但运用动画的“慢镜头”的方式,可以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对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分析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都可起到很大帮助。

4.运用“顺口溜”来学习物理

“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横生。把一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编成顺口溜,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便于他们记忆和加深印象。我时常收集一些物理学中的顺口溜,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同时也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是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自编的一则顺口溜:牛二定律做框架 数学公式巧变化 前人经验不能忘 牛三定律帮助大。

我们平时可留意报纸杂志上的有关内容,注意收集一些巧记方法,或者发动学生自己动脑编一些诸如上面的顺口溜,对学生学习和记忆会有很大帮助。

二、“做”中收获真知

以新教材第十四章《电场》第一、二节“两种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为例,谈谈让学生“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往我们的教学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殊不知,“过程”和“结果”是密切相关的。对学生要教给他“会学”,而不是单纯“学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路。

静电学这一部分内容,抽象、难懂,概念多、公式多,一开头就要理顺这些思路,方法不通则思路不畅,到后来就会感到越学越糊涂,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因此,一开始笔者就采取如下方法: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将预先编制的学习提纲做完,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找”,找什么呢?找概念,要求各小组按“出场”的顺序,找出这两节内容共涉及到多少概念,重点概念有哪些、难理解的概念有哪些,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去写,还可由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实践,效果很好,学生印象深刻。

笔者统计了一下,学生写出的有以下这些概念: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量、电中性、中荷、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静电感应、元电荷、电电荷、静电力(库仑力)、静电力常量、绝缘导体等共十六个概念。有些概念,初看似乎好懂,但如果忽视,会对今后学习造成障碍,潜伏危机。

最后再找出两个重要的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教师小结:让学生通过讨论,把每一个概念的物理含义搞通,再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澄清:如点电荷同元电荷有和区别?可提出一些问题,如:是电电荷包括元电荷,还是元电荷包括电电荷?电荷和电荷量有何不同?“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消失?通过讨论、辨析、让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的主动、轻松、乐学,便以往的“座中学”为“做中学”。教和学融为一体,学生印象深刻、知识掌握的牢固、灵活。

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是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新教材无论从深度上海市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可是短、容量大,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仅仅是授之以“鱼”而不注重授之以“渔”,是很难完成好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目的的。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我们要在新教材实验中努力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使物理教学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论文作者: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玩’中学”和“‘做’中学”论文_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