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体会论文_邵春丽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体会论文_邵春丽

邵春丽

(大连高新区七贤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85)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尿激酶溶栓对脑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75±4.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21.88±9.6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脑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脑血栓;尿激酶;溶栓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94-02

脑血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急性脑梗死中的一种。常见的发病原因为患者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炎性病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形成血栓,引起脑组织局部供血减少或中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导致软化、坏死。脑血栓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溶栓治疗在脑血栓早期治疗中十分重要,溶栓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重新恢复局部脑组织供血,抑制或逆转缺血的脑组织发生坏死,对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脑血栓临床确诊病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8~75岁,平均(52.8±12.7)岁,在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个50例。以上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尿激酶的治疗,首先采用常规治疗。服用尼莫地平、维生素E、阿司匹林,给予500ml低分子右旋糖和1.0g脑路通的静脉点滴,并在500ml5%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0~30ml脉络灵、1.0g胞二磷胆碱针,每天使用一次。谈后针对患者的体质量,采用尿激酶的溶栓治疗,最初,在0.9%200ml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万U尿激酶,30分钟内静滴完成。观察患者肌力的增加情况,若没有改善,则再使用50万U尿激酶,若患者的肌力有2级以上的增加,则不再使用该药物,1疗程为15天,认真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的身体情况,若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处理。

1.2.2对照组 该组患者选择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方法:为患者皮下注射0.4m1低分子肝素,第一天注射2次,之后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d。

1.3 疗效标准[2]

治愈:患者上下肢的肌力都恢复到V级,且功能缺损的评分得到90%~100%的减少;治疗显效:患者功能缺损的评分得到46~89%的减少,瘫痪侧的肢体肌力也得到II级以上的提高;治疗有效:患者功能缺损的评分得到18~45%的减少,瘫痪侧的肢体肌力的提高不足II级;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功能缺损的评分和肢体肌力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愈率。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患者溶栓治疗时间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针对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75±4.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21.88±9.6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栓是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且可导致身体残疾的一种脑疾病,给病患的身心带来很大伤害。脑血栓病因为[3]:由于动脉硬化致使血管管腔狭窄并且内膜被损伤,血液粘度增高及血小板高度聚集导致血液难以流动其流动性逐渐降低最终出现血管堵塞现象,血栓因此而形成;同时病患身体中的凝血因子X与纤溶酶的活性随之也会出现增高的趋势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凝血、纤溶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浓度越高证明凝血及纤溶活性存在异常情况。相关研究证明随着脑梗死的形成,梗死灶周边也会出现一个半暗区,当该区血液灌注量不足可导致突触传递衰竭及电活动衰竭症状的出现;细胞膜也会因此而受损,钠钾离子难以进行交换、细胞内钾离子开始往外流失,从而导致该区域的脑组织在短时间里失去生理功能但是细胞完整性并没有被破坏仍旧还是有生机的脑组织。

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其主要由肾脏细胞合成,可以从尿液中进行提取。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尿激酶可以激活纤溶酶原,从而间接地促使纤溶酶溶解血栓。另外,尿激酶对于恢复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凝集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脑血栓发病后,应及时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阻止脑组织的坏死和病变,尿激酶溶栓可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有效的溶解血栓组织。并且在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过程中,溶栓的时机与溶栓的效果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尽早的溶栓是治疗的关键。

本研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提示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均可达到一定的溶栓效果,恢复神经功能。 其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采用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者,提示尿激酶对脑血栓患者具有更好的溶栓效果。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者,提示尿激酶更有利于脑血栓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采用尿激酶的治疗,能够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药物的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步桂芝.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9):157-158.

[2] 王志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200-201.

[3] 韩晓猛.尿激酶溶栓治疗46例脑血栓患者临床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18.

论文作者:邵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体会论文_邵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