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文化振兴的对策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文化振兴的对策

薛超飞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之一。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结合新媒体加强乡村文化传播,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本文首先阐述新媒体的含义与组成,然后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对于文化振兴的作用,再次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在文化振兴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文化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新媒体;文化振兴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文献也不断增加。杨吉华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加强乡村仪式、节庆、展会或者赛事的举办来重塑乡村文化自信,通过乡村文化自信的提升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1]。李晓玲等指出,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与根基,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多渠道投入,建设网络化的乡村文化传播体系[2]。胡晓明指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多媒体、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加快新媒体产业发展,通过新媒体产业发展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与升级[3]。郭全中指出,在新时代,新媒体已成为新闻领域的主要阵地,新媒体改变了公众对于新闻的获取手段与渠道,而且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影响[4]。已有的文献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新媒体的含义与组成

1.1 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介形态而言的,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产生的媒介形态。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1.2 新媒体的组成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具有特点,能综合将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形式有效地呈现出来,体现了较高的技术含量,能融合多种媒体进行快速的信息传播[5]。新媒体包括数字化杂志、数字化报纸、数字化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和触摸媒体等。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对于文化振兴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大量应用,有利于传播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率,增强乡村文化创意性,增强乡村文化的体验感,不断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1 新媒体促进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效果,可以通过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设计、数字插画、DV、数字特效和数码摄影等新媒体展现乡村文化,提高乡村文化传播的实效性,体现乡村文化传播的创新性[6]

2.2 新媒体增强乡村文化的体验感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传播借助新媒体,不仅可以提高传播受众的审美感受,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率,还能提高乡村文化传播中的交互性、创意性,刺激乡村文化更高的需求,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在文化振兴中的应用率有所增加。但是,乡村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水平不高,乡村使用新媒体的成本比较高,乡村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功能没有凸显。

2.3 新媒体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借助新媒体,可以跨越时空,通过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和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乡村文化受众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可以增强乡村文化体验的娱乐性、教育性,注重文化需求用户的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在文化振兴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这一意义主要表现为延长游客逗留合肥时间,夜间旅游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城市照明为基础,以新颖独特的夜游项目为吸引,势必激发游客夜间出游的热情。2010年,合肥接待国内游客2 670万人次、入境游客24.2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增幅连续三年居中部省会第一[5]。面对城市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夜间旅游将成为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过夜游客数量的有效途径。另外,由于合肥地处季风带,气候差异明显,夏季时白天炎热、夜晚凉爽,因此,夜间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季节性带来的旅游淡旺季的差距。

文子自两三日前罹患感冒,今朝状况急起直下,故邀请竹内氏诊察,同氏立即来临,是大约九点之事。守候至二点二十分,虽试各种治疗,但最后无其效果,后来文子陷昏迷,下午二点二十分左右死去。不过此前,由竹内氏指示派人邀请池田治疗,但在外出中,因而邀请东京府病院所雇彪杰玛(译者注:Tjaico Wiebenga Beukema)氏,虽同氏立刻来到,但其时死时已到,故不能救命,可悲。龄四年十个月也。即明治八年三月十八日诞生。病名急性脑水肿也。

3.1 乡村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水平不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对于“三农”问题很重视,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有待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新媒体的运用水平[7]。同时,由于农村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信息化素养不高,相对而言,乡村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水平比较低,新媒体处于比较滞后的发展阶段。

3.2 乡村使用新媒体的成本比较高

3)工艺出水中TN去除率较低、NO3--N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渗沥液处理后期尾水中的BOD5浓度较低而TN浓度较高,使得BOD5/TN<3~5,后续的反硝化过程缺乏碳源,同时受到营养元素磷源锐减的限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网络媒介资源有效地传播了乡村文化,但是新媒体在乡村文化传播方面处于初级水平,没有建立系统的乡村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体系,没有有效地借助一些新媒体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播,通过新媒体传播乡村文化的成本也比较高。

3.3 乡村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功能没有凸显

在新媒体视域下,乡村文化传播形式要更加多样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百度、谷歌、OTA等)、社交网络(网络社区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视频营销和虚拟体验营销等)、移动终端(二维码营销、各类文化营销APP等),构建乡村文化新媒体体系,具体见图1。

采用复合蛋白酶深度酶解牡蛎、鸡肉、南极磷虾,获得高水解度的酶解产物。通过80%乙醇分别萃取3种酶解产物,再通过异丁醇萃取乙醇相,萃取上清液可获得丰富的苦味肽。异丁醇萃取牡蛎、鸡肉和南极磷虾乙醇相上清液感官评定都具有苦味,苦味评分值分别为6.8,4.4,5.0分。3种酶解产物异丁醇萃取乙醇相上清液均含有>94%的小于5 ku和>57%小于1 ku的多肽片段。本研究为快速萃取牡蛎、鸡肉和南极磷虾酶解产物中的苦味肽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后续苦味肽的质谱鉴定奠定了基础。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文化振兴的对策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促进文化振兴,要建立乡村文化新媒体体系,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乡村文化传播,提高乡村各地新媒体入驻率,加强乡村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4.1 建立乡村文化新媒体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乡村文化传播载体仍主要是线下的文化传播载体,主要包括乡村文化室、乡村图书馆等。乡村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水平和能力不足,也就无法发挥新媒体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图1 乡村文化新媒体体系

4.2 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乡村文化传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进行乡村文化认同的再建构,增强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可以借助一些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传播,如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小影APP、秒拍、玩拍、美拍、梨视频、快手、映客、抖音、火山视频、美秀、微电影和牛人堂等短视频平台,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4.3 提高乡村各地新媒体入驻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提高各个县(市)区新媒体的入驻率,加强乡镇、村的新媒体应用,做到乡村所有文化均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例如,建立乡村文化新媒体、乡村文化微信工作群、乡村文化QQ工作群,增强新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使用率,地方也可以组织开展“新媒体乡村行”。

4.4 加强乡村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做好乡村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源源不断地输入新媒体技术人才,提高乡村新媒体人员的新闻意识和新闻热情、市场意识和技术素养[8]。还包括乡村文化传播工作中的抗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能保持新媒体在乡村文化工作中的独立性,注重新媒体工作的创新精神。甚至需要对乡村新媒体工作展开研究,具备调研和总结能力,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一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二是通过与鄂尔多斯地区高等旅游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培养乡村旅游规划策划、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三是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旅游专业毕业生、科技工作者、艺术创作者等驻村帮扶。

5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加强新媒体的应用,深化各类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挥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媒体阵地对于乡村文化传播力建设的功能。通过新媒体,可以促进乡村文化传播与教育,提高乡村文化的审美水平,促进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扩展共享空间,打造更加高雅的乡村文化,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传播,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杨吉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提升路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1):24-27.

[2]李晓玲,李清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农业,2019(5):91-94.

[3]胡晓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思考[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0(1):194-206.

[4]郭全中.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八大难题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2(19):53-57.

[5]杨田子.基于媒介形态演变下的新媒体传播科技支撑体系浅析[J].科技传播,2014(16):64.

[6]陈华.新媒体广告中受众媒介素养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维度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2):54-58.

[7]黄海洋.浅析新媒体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运用与期待[J].新闻研究导刊,2018(4):145,147.

[8]黎泽潮,杨龙飞.自媒体传播时代公众媒介素养中信息观的观照与培养[J].新闻战线,2016(9):56-60.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7-52-2

作者简介: 薛超飞(1988—),女,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新闻学。

标签:;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文化振兴的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