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型腹胀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中医护理方法研究论文_代路航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脾虚型腹胀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脾虚型腹胀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其中采用多潘立酮给予对照组治疗;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不同治疗方法上给予两组患者中医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1%(40/4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临床中在对脾虚型腹胀患者治疗时,选择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脾虚型腹胀;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医护理;效果

临床中脾虚型腹胀属于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对患者的生活水平造成了极大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若是对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较高,疗效不稳定。本次研究中,我院对47例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同时给予相关的中医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脾虚型腹胀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其中采用多潘立酮给予对照组治疗;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不同治疗方法上给予两组患者中医护理,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9.3±4.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0.3±3.5)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中医诊断标准,同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倦态乏力、午后腹胀、上腹胀痛、嗳气等。同时排除患有严重肝胆脾损伤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多潘立酮口服治疗口服,1片/次,3次/d,告知患者饭前15min口服。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药处方为:枳实15g、10g香橼、12g八月札、10g青木香、10g甘松、10g莱菔子、15g党参、15g白术、10g佛手以及9g大腹皮。沸水煎煮30min,1剂/次,2次/d,共治疗1疗程(1疗程为10d)。按摩方法:对患者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关元穴、胃腧穴、中脘穴、三焦腧等穴位进行按摩。同时采用薄棉布对穴位覆盖,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麻、胀、痛等感觉为主,15min/次。

1.2.2护理方法

教会患者如何健胃和养胃,使患者明白提升免疫力可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告知患者情绪对该疾病的影响,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同时合理饮食,尽量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的蔬菜瓜果。每天进食的动物性食品应当低于70g/d,对免疫系统功能进行调节,提升免疫力的正常运作。可使用抗氧化剂以及多醣体等物质。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其分成显效:患者腹胀情况消失。有效:患者腹胀情况减轻或好转。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均未发生改变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1%(40/4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脾虚型腹胀是由于患者脾气素虚,强食过饱、凝积肠胃导致中气痞窒而产生的[1]。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枳实具有破气消积之功效,可以杀灭胃肠道中的幽门螺杆菌,而莱菔子则可起到消除胀行气,消食化积的作用[2]。香橼、佛手可起到行气镇痛、疏理脾胃气滞的作用。白术、黄芪可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脘腹胀满,将所有药材合用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健脾益气之功效[3]。

由于该病病因在脾胃,所以取患者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胃俞穴,从而以起到梳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以及调补胃腑的作用,天枢穴则是大肠募穴,可调整肠腑、理气行滞之功效。而对患者大肠俞穴进行按摩则能够健脾胃、补气[4]。对患者诸穴进行按摩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益气、调和肠胃之功效,同时加以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5]。

此次研究中,在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1%(40/4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中在对脾虚型腹胀患者治疗时,选择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洪燕.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脾虚型腹胀100例疗效观察及中医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0(17):67-68,69.

[2]关亚珍.矩阵针灸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30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3):62-63.

[3]刘凤环,蔡厚田.中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脾虚型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25):2822-2823,2826.

[4]占新辉,符思,王微等.功能性腹胀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环球中医药,2015,13(1):116-119.

[5]浦忠平,张馥南,花海兵等.慢性乙型肝炎腹胀辨治六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8(4):123,127.

论文作者:代路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脾虚型腹胀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中医护理方法研究论文_代路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