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监管新发展设想论文_何志建

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监管新发展设想论文_何志建

佛山市宏捷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范围包括建设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建设、验收和运行期的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的环境质量比对调查,以及日常的环境管理及监督环节,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基础。弱化企业自主的环境现状监测主体作用,通过区域省控和市控监测点的数据统计,强化环境现状评价中的数据客观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使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督功能;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评价,对环境质量优与劣的评定过程。

(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预测拟建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后评价。通常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后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要素是否允许新增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论证,利用建设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工艺等筛选环境评价因子,制定合理的环境现状监测计划并实施,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它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保护体系的整个过程。

环境监测分析以统计学为基础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得出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二者的关系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3.1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是以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为基础,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计划以及客观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3.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必须要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单位引用地方区域环境质量年度报告或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四、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控制

4.1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土壤环境。如在石油、矿产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地表土的剥离,对土地上面的植被造成破坏,并且还会产生很多的化学污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关的环境监测部门要及时做好对土地中有汞、砷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碳等含量的监督检测,以此确保对环境的有效监测控制,防止环境污染。

2)水环境。为了加强废水排放管理,目前环保主管部门要求在排放口等设置监控设施和根据需要设置在线监测项目,并与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3)大气环境。在建设项目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粉尘、有机废气、恶臭气体以及其他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根据污染源现状监测结果提出调整、优化生产工艺的建议,根据监测数据验证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出调整优化污染防治措施的运行参数的建议,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4.2 常见问题控制

1)环境监测制度规范化:环境监测工作能否有效进行,依赖于其工作开展所依托的各项监测制度、监测规范及环境基础标准。这就要求国家及时制定完善各项环境监测制度、规范等,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2)环境监测单位监测质量管理:随着环境监测市场的发展,部分监测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承接的项目数量远超过工作能力,为了按时完成合同订单,监测单位往往会降低监测要求或压缩实际监测流程;部分监测单位工作人员配备远跟不上市场份额的扩张,工作人员未经完善的培训直接上岗导致职业素质较低,长此以往,将极大降低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除了监测单位加强监测人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掌握,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及服务意识上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监测单位管理,加大监测违法行为惩处,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科学、有效的的开展。

3)大数据平台:政府主导大数据平台建立,按照环境监测相关规范,统计分析本区域省控和市控监测点的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对外公布。另外建立分析数据的获取途径,以便用于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中,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4)征信平台:政府主导征信平台建立,定期在征信平台上公布环境监测作假的单位及签名人员,并制定失信黑名单,对于多次失信的单位及签名人员,可将其归入终身禁入环境监测行业。

结束语

环境监测贯穿在环境保护体系中,体系中的各个阶段的结果均需要环境监测的数据来支持,它既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也起着监督的作用。因此从建设项目特点中找出环境问题,同时制定出环境监测的计划,从而降低环境的污染,保证环境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志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5(01)

[2] 程旖旎.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J].广东科技.2018(08)

[3] 刘承豪.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5(03)

论文作者:何志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监管新发展设想论文_何志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