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对话-以孔子与杜威为例论文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对话-以孔子与杜威为例论文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对话 ——以孔子与杜威为例

何亦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 通过对比孔子与杜威这两位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本文从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目的,进步的教育思想,教师的地位、要求和作用,教育注重实践等多个方面分别阐明了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以此来思考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杜威;儒学;实用主义;教育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大国,即美国和中国,所孕育出的本土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实用主义和儒学开始边缘化。究其原因,是国际经济与政治中的现代力量充斥在社会经济活动之中,使得儒学和美国实用主义被边缘化了。而两者都似乎摆出架势,对它们所处边缘化的地位发起抗议,因此新实用主义和新儒学的分别出现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对于亚洲来说,都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它们的背后都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以约翰·杜威及其他经典实用主义者为代表的核心思想内容和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传统儒学家的思想。事实上,实用主义与儒学之间共享着很多重要的哲学假设,我们有必要将两者进行比较,让它们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以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

首先,实用主义和儒学都把这个社会看作“沟通的共同体”。前者关注社会接触交往和互动形式,是一种社会接触交往的哲学,也是一种社群主义的哲学;而后者通过“礼”来确立和维系各种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孔子还是一名交流大师。实用主义和儒学都把个人看作由关系构成的主体,这些关系通过有效的交流得到实现和维持。其次,两者都强调自我教化的重要性。自律和自我实现的精神是深深扎根于美国土壤的,爱默生有关“自助”的思想是杜威伦理著作的基础,也有助于他进行教育改革。孔子在对弟子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反复突出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发挥个人自觉性,养成自省的良好习惯。再次,实用主义和儒学都重视传统的重要性,强调如何平衡新生事物和传统间的冲突。

二、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目的

孔子的教育体系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都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环境里酝酿生发的,这种特定的环境使得他们树立并追寻明确的教育目的。孔子对奴隶主贵族内部的腐朽深有感触,他对奴隶主贵族的残暴统治深表不满,曾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叹。当时的等级制度森严,上层阶级对下层平民百姓的生活不管不顾,放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身为平民的孔子希望能改变这种社会状况,让庶民也有参与政治的机会,从而改变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实现他“仁政德治”的政治抱负。孔子通过教育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培养贤士,所谓“学而优则仕”是孔子进行改革的方案之一。“举贤”是孔子办教育的出发点——培养“贤才”。这是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它反映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向封建制开始转变过程中,知识分子阶层要求参加政治改革运动的积极性。

19世纪末的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逐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张和改造时期。为了取得经济上的快速发展,美国人必须找到一条有别于欧洲传统文化,代表和体现本民族精神的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也决定了美国在教育领域内要反对欧洲大陆的传统教育,使教育适应美国的现时需要。杜威教育思想的成长和发展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杜威主张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他期望“以合作的智慧的方法,来代替暴力冲突的方法”[1]305,即以教育作为改良社会的工具。杜威曾说“如果没有我们通常的狭义教育,没有我们所想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民主主义便不能维持下去更谈不到发展。教育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审慎的工具”[1]306

③为车辆的运行提供服务,使用ATMS、ATIS等先进的技术对车辆信息进行定位和监测,管理和控制公共服务车辆的排班,将车站信息显示在车辆的电子屏幕中,确保车辆运行线路的准确性;

孔子和杜威都主张遵从改良主义来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教育是最好的途径,通过向学生传授积极的改革思想,让人们觉醒,争取民主和自由,实现政治理想,获得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

三、进步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相互配合的过程。所以他强调教育者必须“正身”,也就是说,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注意教师本身的修养”[4]。首先,教师要博古通今,不但理解过去,还要知道现实。孔子的博学在当时是闻名列国的,他不但对传统的文章典籍很精通,对艺术和体育也是有一定修养的。其次,教师应当对教材深入研究,对教材不但吃透、熟练,还要精益求精,有独到的见解。孔子认为,如果只是记诵一些书本知识来应付学生的问题,是不具备做教师的条件的。孔子不但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能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答。孔子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作为一个教师个人人格的感化,重视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

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适合冬季进补。中医认为羊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白萝卜富含水分,并含有硫化物,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等功效。萝卜和羊肉搭配,既可中和羊肉的温燥,又可以增加膳食纤维、钙、磷、铁、钾等营养素的摄入。

立体绿化在城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维护我国城市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桂林城市立体绿化的程度对桂林的旅游城市形象有积极的影响。立体绿化也是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提高重视程度,对立体绿化的形式与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对现阶段我国立体绿化在城市绿化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采取宣传立体绿化理念、构建复层的群落结构、尊重经济等原则,结合先进科技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立体绿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在命题时,应加强对知识广度和贯通度的考查,增加考试的灵活度.举例来说,可以考虑初等数学中的数系、方程和不等式、函数等相关内容在高等代数、数学分析中的延伸;初等几何中欧氏几何体系在高等数学,如解析几何、微分几何、拓扑等内容的拓展[7]等,适当调整一些知识点所占比例,规避相似,如此选拔出高素养的人才,而非某种程度上记忆或者背诵的“高手”.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学校教育权被世袭奴隶主贵族把持,教育是“有类”的,只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受教育。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办私学,但与以前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区别的是他以“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广招弟子,任何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没有贵贱之分。这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等级观念的限制,“孔子首创的平民教育,表现了‘有教无类’的人民性和民主性”[2]。孔子的平等教育思想是他进步教育的最主要特征。而孔子的智育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和德育教育方法,如自我教育、躬行实践都是教育领域的极大进步。

四、教师的地位、要求和作用

孔子和杜威在他们的时代里,都是进步思想的代表。认清传统教育的弊病,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树立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的教学活动更有实践性和有效性。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充分阐明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传统教育远离生活,只是照本宣科,不适应美国的现实需要。杜威提出进步教育的理想来取代传统教育,其主要内容是表现个性,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反对外部纪律;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反对从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学习各种技能,满足直接的需要,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教育同现实需要相适应,让学生熟悉变动中的世界,反对固定不变的教材。

杜威对教师的理解与孔子是遥相呼应的,他认为教师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明智领导者,具有广博、深刻的知识和成熟的经验。教师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团体的理智领导者?杜威的第一个条件是教师要有大量的知识,这样才能触类旁通,才能应付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偶然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灵活自如地传授教材知识,有余力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此外,教师还要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史和各科教学法,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最终,教师要对所教的学科有真正的热诚,并把这种热诚富有感染力地传导给学生。

五、教育注重实践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5]这种论断是教育即生活的自然延伸。学校是小型的社会,教育是社会的过程,学生不仅应该从中学到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在将来的社会中生活和成长。杜威批评了与世隔绝的经院式学校,要求学校富有生活气息,并且对学校各个方面的性质做了理论上的探索。对于怎样学?杜威说:“从经验中学,或者说从做中学”[6]。强调学习者的个人直接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摸索,重视实用的知识。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鲜明地体现在他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的论述中,他批评以赫尔巴特教学方法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教学法仅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书本传授,而不考虑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的重要性。杜威设计了“思维五步法”:安排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维的课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在活动中验证假设;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虽然孔子并没有在理论上阐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但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边向他们讲授教学,用具体活生生的事例形象生动地解释他的教育理想。在长达13年的时期里,孔子弃官离鲁,和他的弟子们为了推行“仁政德治”的主张,学会治理国家。从孔子和冉有的对话,就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的方式不同于私学,他让学生们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下,通过具体真实的社会教材教会他们每个道理,强调了个人经验的重要性,把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校外学到真知灼见,应用到真实的事例中。

六、结语

通过对比孔子与杜威这两位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从多个方面阐明了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目的;进步的教育思想;教师的地位、要求和作用;教育注重实践。他们这些起积极作用的重叠成分,对当今面临极大挑战的中国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美]约翰·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吕涛.大教育家孔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8.

[3][美]郝大维,安乐哲.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M].何刚强,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6.

[4]刘金玉.试论孔子教育思想与洋思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07,(7):29.

[5]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6][美]J.格兰奇.杜威与孔子:生态哲学家[J].国外社会科学,2004,(5):109.

[基金项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YBJG201866)。

[作者简介] 何亦可(1986-),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823( 2019) 04- 0072- 02

[收稿日期] 2019- 01- 28

[责任编辑:李瑞]

标签:;  ;  ;  ;  ;  ;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对话-以孔子与杜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