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论文_李海军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论文_李海军

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 15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是指病人胸腰椎骨质被外力连续性破坏,约67.0%脊柱骨折为胸腰段骨折,其中约74.0%胸腰椎骨折会出现一定程度神经损伤,影响其神经功能[1]。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早期主要采取手术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本文为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采用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21~64岁间,平均年龄(41.5±4.8)岁;高处坠落伤7例,砸伤24例,车祸伤12例;Denis骨折分类:屈曲分离型9例,屈曲压缩型20例,爆裂骨折型1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1±5.2)岁;高处坠落伤8例,砸伤22例,车祸伤12例;Denis骨折分类:屈曲分离型9例,屈曲压缩型19例,爆裂骨折型14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①经X线片、CT等确诊为胸腰椎骨折者;②精神正常者;③首次确诊者;④治疗依从性高;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②听力、智力或者精神等异常者;③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④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⑤临床资料丢失者。

1.4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全麻,取俯卧位,悬空其腹部,以伤椎棘突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充分显露伤椎以及其相邻椎板和关节突,手术过程中采取C臂透视定位伤椎、上下椎弓根进钉点位,常规置钉。对照组行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完成置钉之后,小心安放纵杆并将其撑开,尽可能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然后行固定节段关节间植骨融合,椎管存在显著占位或者神经症状者,可以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取60mm开路椎、65mm开路椎以及70mm开路椎分别经患者伤椎双侧椎弓根开路直到椎体前缘约1/3,小心取出开路器,然后放入漏斗形植骨工具,于患者双侧椎弓根处植入同种异体骨,与此同时常规在伤椎上、下椎体置钉,小心安放纵杆并将其撑开,复位固定伤椎前中柱。完成手术后,所有患者行72h抗感染治疗,若术后48h引流量低于30ml,则可以拔除引流管。

1.5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②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③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的后凸Cobb角。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取百分率和(x[TX-*3]±s)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χ2检验和t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总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 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比较 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传统跨伤椎后路固定治疗时,由于伤椎骨折后椎体皮质骨内松质骨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并给予撑开复位之后,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但是没有恢复伤椎内松质骨高度,于伤椎内会出现较大空隙,椎体容易发生“蛋壳”式变化,在恢复过程时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充填,无法达到骨性愈合效果,导致椎弓根钉系统出现应力集中,容易发生断钉、螺钉松动、后凸畸形、Cobb角增大等各种并发症[2-3]。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能够给伤椎提供及时稳定,获得较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依据Denis三柱理论,在恢复伤椎高度后,植入自体棘突或者同种异体骨后,能够显著缩小甚至可以消除“蛋壳”式变化,增强椎体强度,提高前柱、中柱稳定性;且植骨后,移植骨和受区骨质间存在丰富血运,可以为后期骨性恢复提供良好的恢复条件[4]。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可以为脊柱三柱稳定提供较佳的力学基础,为骨折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江钦文,王佳鑫,黄济嘉,等.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6):69,71.

[2]胡海刚,谭伦,林旭,等.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8):663-668.

[3]刘名晋.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5,(12):1839-1841.

[4]林阳,潘剑成,张宗明,等.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5,(6):1000-1003.

论文作者:李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论文_李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