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灸经图》四天庭穴组的历史价值探讨论文_汤志刚1,戴学新1张瑞 2李晖霞2杨继若1白晶梅1徐旭升2

汤志刚1 戴学新1张瑞 2李晖霞2杨继若1白晶梅1徐旭升2 王天生2(指导)

(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30050;2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 730050)

【摘要】 1900年敦煌千佛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 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内容上与传统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敦煌《灸经图》图16中标引四天庭穴在头后枕部,上下左右四穴,《灸经图》这样布穴意为着什么?这个千古悬案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验证分析发现:《灸经图》它是与伏羲八卦、长沙马王堆帛书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四天庭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四天庭是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枕骨疗法;四天庭对五劳七伤虚损性疾患及痿痹瘫呆喘等顽症痼疾有显著临床效果,它开创了中医脑病学的先河,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敦煌《灸经图》/四天庭 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19-02

【Abstract】The Illustrations of Moxibustion, a remained book in Dunhuang Caves discovered in 1900, is available the earliest monograph about Moxibustion methods in China.It contents with other familiar medical books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 Dunhuang "Moxibustion through figure 16 winning occipital after four celestial hole in the head, the up and down or so four holes, what the Moxibustion through figure this cloth point means? Many scholars have been plagued by this ancient mystery. During years of clinical validation analysis ,we find that it is associated with gossip and is an important acupuncture schools of Mawangdui silk. Four heaven holes are the ancestor of the same four points group this flower development; Four heaven holes for General debility deficient disorder and impotent bi slumped to stay out of the disease such as chronic illnes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t created a precedent for Chinese encephalopathy school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acupunctur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Moxibustion in Dunhuang” Four heaven holes Discussion

1900年敦煌千佛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其中关于四天庭穴的布穴在《内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其它针灸医籍都不见有收载。然而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验证分析发现,四天庭穴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临床价值,现分析如下。

1《灸经图》是早于或与《内经》同期的重要针灸流派

1.1易经是后世中医学理论哲学思想的主要文化根源之一。因地缘关系,易经对《内经》、《灸经图》的影响尤显明显。但相比较分析,《内经》在人体前边按部位布穴,而《灸经图》是在人体前后和头后四天庭按穴点布穴,说明《灸经图》最早、最完整传承了易经思想。

1.2从《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太阳有脉无穴和单线路走行传承发展到《灸经图》简单的有穴有脉和单线路走行,再传承发展到《内经》完整的足太阳经脉穴位和双线路走行,说明《灸经图》它是与《足臂十一脉灸经》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这个流派存世的最早时间应该同于或早于《内经》。

1.3与《内经》等传统针灸相比,《灸经图》的穴名及取穴位置存在较多差异。《灸经图》有66穴,(其中单穴16个,双穴50个穴),《内经》有160个穴(其中单穴25个,双穴115个);《灸经图》仅有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名穴位4个;《灸经图》有现存历代针灸医籍未见登载的独特穴名如板眉、天门等;有先秦、秦汉时代习用的腧穴别名、宋代以后多不复用的穴名如手阳明、足厥等;《灸经图》没有《内经》的五输穴、原穴、下合穴、十五络穴等内容。《灸经图》的穴名、数量正是反映了《内经》之前不确切的定位定名的特征,它继承了先秦、秦汉时期腧穴名称,可以说它保存了早期不同历史时期的穴名、古代灸法著作的部分风貌,也佐证了《灸经图》这个流派存世的最早时间早于《内经》。

1.4与《内经》对照,可以发现 《灸经图》在针灸腧穴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更为原始、古朴的特色,《灸经图》是一种过渡阶段灸法专著,它传承了秦汉及《足臂十一脉灸经》的特色风貌,是早于《内经》的针灸流派。

1.5《灸经图》是罕见的、唯一现存的早期祼体针灸图,并且把玉茎头和乳头作为治疗穴位收载。既表现了古人真实自然、返朴归真的科学态度,也说明《灸经图》传承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前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朴风俗,是早于《内经》,长沙马王堆帛书的重要针灸流派。

2 四天庭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

2.1同名四穴组的方义及广泛应用:同名四穴组一般以人体某一重要部位或穴位为核心,在其一定范围内的前后左右或四角各等距离处取穴,或在人体特定对称部位布穴。以应四脏(肝心肺肾)、四季、四海、四方所在以调之;4穴均位于头顶,百会四边各旁开1寸。

脐中四边穴首见于晋代《肘后备急方》,后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取脐中及上下左右各1寸,定名脐中四连。

四花穴治20种骨蒸。在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公元752年刊行)和宋沈括《苏沈良方》中呈棱形分布,而在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和明朝高武《针灸聚英》中呈正方形分布。亦有取隔俞和胆俞为四花穴。

荣卫四穴,在《千金要方》中有所记载,约当1、2、3、4骶后孔外侧各2寸处,其组穴与八髎穴相同。

阴头穴,明朝《普济方·针灸·卷四百二十二》讲这是以阴茎根为轴心,以阴茎所长茎头指向上下左右四穴点组穴治疗卒颓疝气的方法,亦可冶疗阳痿、前列腺炎、不孕等生殖系统疾病。

舌四边穴,民间有以:“尽伸舌,以舌尖所极口唇的上下左右”取穴,灸冶小儿惊风、口禁及昏厥急救。

四关穴,在明朝杨继洲《针灸大成》有所记载,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

2.2四天庭穴布穴特点:四天庭穴除具备同名四穴组的布穴特点外,就是它还用易经八卦藏象理论、顺应程序在枕部布阵组穴。而且,四神聪布穴与《灸经图》四天庭如出一辙。一个叫神聪,一个叫天庭,均与脑神有关。从时间上比较可见四神聪和其它同名四穴组是在四天庭旳基础上发展而来,四天庭成为这一针灸奇葩沿革的始祖。

3 四天庭是历史中最早的头针、枕骨疗法

千年前《灸经图》就对头枕穴位非常重视应用,在枕骨的正中线上下左右、对称性的布天庭四穴以调全身典定了历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与现代头针布穴法如出一辙;且其对枕骨的看法与现代枕骨疗法非常相似,经千年历史长河二者不谋而合绝非巧合,古今时易世变,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和结晶是息息相通、永恒不变的。因此,四天庭也成为历史中头针疗法、枕骨疗法的先驱。

4 四天庭临床应用广泛

《灸经图》四天庭穴组具有醒脑、补脑、通脑、通利全身的作用,有保健治未病、抗衰老的作用。近几年我们用《灸经图》四天庭等头颈部选穴和头体四肢组方治疗小儿脑瘫、脑中风后遗症300余例,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系统诸多领域的病症上千例,均以四天庭等头颈部穴为首选,许多顽症痼疾包括颈腰椎病变、哮喘诸痹用此法取得较明显效果。

5 体会

《灸经图》使我们得以看到古代这一重要针灸流派学术的原貌,弥足珍贵。通过我们数十年的临床验证分析发现,它是最早倡导头针疗法的重要针灸流派。同时四天庭也是历史最早头针疗法。当现代枕骨疗法风靡盛行于世时,《灸经图》已形成历史最早的枕骨疗法,它开创了中医脑病学的先河,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总结前人经验以资借鉴,总结现有经验以启迪未来,面对敦煌中医药学它那广博深厚的内容,我们的探索非常浮浅,望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更多的人了解、实践、研究敦煌针灸学,在全国全世界掀起敦煌针灸学高潮。

 《灸经图》四天庭及其它穴位图

参考文献

[1] 王天生,汤志刚,张瑞等.关于敦煌《灸经图》保健灸、治未病组方探讨.中国针灸,2011.31(4)375—379.

[2] 王天生,汤志刚,李晖霞等.同名四穴组的沿革[J].中国针灸,2011.31(1):39.

[3] 王天生,汤志刚,吕兰萍.从敦煌《灸经图》看早期膀胱经脉循行[J].《中国针灸》,2010,30(4)336.

[4] 王天生,汤志刚,张瑞等.敦煌《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与横向经脉》.《国际针法灸法技术演示暨学术研讨会文集》2010年8月64—67.

[5] 王天生,张瑞,汤志刚等.论敦煌古《灸经图》之特色。中医杂志,2010年8月第47卷224—226.

论文作者:汤志刚1,戴学新1张瑞 2李晖霞2杨继若1白晶梅1徐旭升2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敦煌《灸经图》四天庭穴组的历史价值探讨论文_汤志刚1,戴学新1张瑞 2李晖霞2杨继若1白晶梅1徐旭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