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论文_刘岩

疼痛护理干预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论文_刘岩

刘岩

(徐州市云龙社区服务中心门诊注射室 221000)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4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出现恶心呕吐和心率减慢等发生率分别为8.57%、2.38%,显著低于对照组(29.04%、19.04%),且其疼痛评分(2.3±0.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2±1.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减少其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疼痛护理干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22-02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高效的球蛋白制剂,可特异性结合狂犬病毒并阻止其进一步的扩散和破坏。由于狂犬病患者受伤后常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的状态,对疼痛极为敏感,若其注射过程中疼痛如不能有效缓解和控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明显加重患者不良反应情况[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院探究分析痛护理干预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犬病专科收治的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4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中男性104例,女性106例,年龄在3~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7.7)岁。试验组中男性112例,女性98例,年龄在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8.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过敏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受伤后24小时内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然后按20IU/kg对患者受伤部位周围进行浸润封闭注射,并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行免疫球蛋白注射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及受伤情况,并向以良好态度患者解释注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争取患者的信任和同意,同时注意准备好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品和设备。2)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严格掌握每针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20~30分),避免连续注射引起疼痛性休克;严格按照医嘱要求配伍剂量进行注射,注意避免从伤口内直接进针及重复进针,进针深度应超过伤口深度,且药物应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常规体征,注意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3)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帮助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并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在临床治疗上产生抵触情绪,及时开导患者,缓解不安、悲观、抑郁情绪,解除疑虑困惑,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同时可播放舒缓音乐,或指导患者翻阅自己喜爱的书籍、收看电视电影或收听广播,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缓解注射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健康作息,并叮嘱患者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且在接种期间,忌饮酒、吸烟、喝浓茶、喝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

1.4 疼痛评分标准[2]

采用数字评分量表计算患者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患者主诉无痛;10分表示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止痛药物控制效果不佳,为重度疼痛。

1.5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者注射后出现恶心呕吐和心率减慢等发生率分别为8.57%、2.38%,显著低于对照组(29.04%、19.04%),且其行护理干预后平均疼痛评分(2.3±0.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2±1.1),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注射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例(%)]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心率减慢疼痛评分

对照组21018(8.57)5(2.38)2.3±0.4

试验组21061(29.04)40(19.04)7.2±1.1

3.讨论

作为一类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狂犬病具有一定的自然疫源性和极强的传染性,其治疗则主要依赖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3]。

狂犬病患者的外伤常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可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且其对疼痛常表现为敏感,注射后疼痛如不能有效缓解和控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刺激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体内致痛和致炎物质大量释放,加剧患者伤口处组织的分解代谢能力和速度,加重患者痛苦,并影响伤口愈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由于要和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常造成护患疏远,并发纠纷,且不利于患者建立信任。对于狂犬病患者,考虑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应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建立信任,克服患者自身的恐惧和无助,以积极维护其健康。与此同时,对于疼痛的控制也至关重要,临床疼痛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有针对性的根据各患者病情制定干预策略,从心理角度出发,帮助缓解应激反应并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面对预后。我院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晕厥及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为7.69%、4.23%、1.92%)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疼痛评分(2.3±0.4)低,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对于保障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减少神经刺激,缓解患者疼痛同时提供其治疗依从性,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美华.动物致伤患者伤口处理及免疫注射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35.

[2] 易海莲,文艳林.动物咬抓伤后注射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56.

[3] 万忠卫,向培文.756例儿童暴露者伤口处置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532-533.

论文作者:刘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疼痛护理干预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论文_刘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