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感风寒证的治疗误区与中医优势论文_王芬

浅谈外感风寒证的治疗误区与中医优势论文_王芬

王芬

(西安冶金医院 710077)

【摘要】 目的:浅谈中医治疗外感风寒证优势。方法:总结本人在治疗外感风寒证的过程中有点滴体会。结果:大量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二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烧不退等后果。结论: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致病因素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其治疗用药就有差异;不同的致病因素而出现相同的证时用药相同,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而治疗前提一定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的。

【关键词】 风寒感冒;误区;辨证施治;中医优势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309-01

中医学将致病因素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病是指感受外邪,正邪相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表现的一类病证。外感风寒是风寒之邪侵入人体而出现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为主要特点的风寒表证。现阶段在临床治疗外感风寒属于中西联合,再加上诸多的清热解毒的针剂或中成药,整体疗效不佳,患上风寒感冒,常出现缠绵难愈的现象,究其原因多由于治疗失当造成。

而风寒治以凉药的现象从古至今渊源颇深,伤寒与温病是中医学术两大派别,先入为主与门户之见使崇寒派和崇温派各是其说,互相争鸣。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问世来影响极为广泛,金元时期刘完素提出寒热双解,认为“五运六气有所变,世态居民有所变,天以常火,人以常动,……故不可峻用辛温大热之剂”,成为反对张仲景辛温发汗之先锋。寒凉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大量液体进入人体,郁遏表寒、耗散阳气,减弱人体抗病之正气,延缓病程而出现上述小小感冒久治不愈的现象。现今国内感冒市场为寒凉药占有,结果是大量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二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烧不退等后果,我在临床实践中深感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以下病案可说明。

辨证论治 病案1 王某某,女,51岁。2013年9月22日初诊:咳嗽5天,因感受风寒出现咳嗽,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经输液抗炎、抗病毒(头孢呋辛钠、炎琥宁)治疗5天,现咽痒即咳,气短,少量白色泡沫痰,头痛,畏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治以辛温解表止咳化痰,方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3剂痊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处方:桂枝10g, 白芍10g ,炒杏仁12g ,厚朴12g ,防风10g, 荆芥10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橘红10g, 姜半夏10g ,生姜9g, 大枣6枚.3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主诉虽是咳嗽,但病初是起居不慎,感受风寒而引起,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症,因肺主一身气,开窍于鼻,外和皮毛,主呼吸,今感受风寒外邪,卫表不和,肺失宣发随出现上症,其病机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治疗应疏表散寒,宣肺止咳,使风寒外解,肺气条畅,咳嗽自止。但该患者经输液,抗炎抗病毒西医治疗,治标不治本,且损伤了肺脾之气,肺失宣降,表虚邪留,出现头痛、畏寒、气短、咳痰,现应调和营卫,宣肺健脾。上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固表,杏仁、厚朴宣降肺气,白术、茯苓、橘红、半夏健脾化痰,稍加荆芥、防风散风祛邪。药物紧扣病机,配合合理,服后病很快痊愈。

病案2 白某某,男,25岁。恶寒、头、身肌肉痛1周,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1周前,由于气候聚变,没及时添加衣服,受寒感冒,自服诸多感冒药不解。该证为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方用麻黄汤2剂痊愈。处方:炙麻黄9g 桂枝12g杏仁12g炙甘草6g

寥寥4味中药,但效如桴鼓。

按:该患者年轻体壮,感受了风寒外邪,寒性收引,毛孔收缩,卫阳郁滞,随出现恶寒,头身肌肉痛,无汗,邪气胜盛,正气也强,是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应发汗解表,驱邪外出。用麻黄汤正中病机,麻黄性辛而气温,善宣发肺卫之气,发汗散寒,与桂枝相须,作用更强,杏仁助宣肺,甘草调和药物作用。

病案3 段某某,男,10岁。咳喘2天,因外感风寒出现咳嗽,气喘,咽痒,有痰,清涕,无发热,左肺呼吸音粗重,双肺闻及明显喘鸣音,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浮数。既往有哮喘病史。辨证为风寒犯肺之喘证,治以温肺散寒,平喘止咳,方用射干麻黄汤5剂,一剂咳喘减轻,5剂咳喘止。处方:射干9g,炙麻黄6g,蜜紫菀10g,款冬花10g,细辛3g,五味子9g,姜半夏9 g,炒杏仁10g,生姜6g,大枣5枚。5剂水煎服。

按:该患儿既往有哮喘病史,平素肺气虚寒,容易感受外邪而诱发,本次因感受风寒,使肺气失于宣降,津液失于辅布,痰涎阻滞,咳喘发作。治疗宜温肺化痰、宣肺止咳平喘。方中,炙麻黄、杏仁、射干宣肺平喘,开通气道,蜜紫菀、款冬花温肺止咳化痰、半夏燥湿化痰,细辛、生姜温肺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大枣顾护肺气。

体会:《类证治裁?伤风》“其症恶风有汗,脉浮,头痛,鼻塞声重,咳嗽痰多,或憎寒发热。…凡体实者,春夏治以辛凉,秋冬治以辛温,解其肌表,风从汗散。体虚者,固其卫气,兼解风邪。…如初起风兼寒,宜辛温发表,郁久成热,又宜辛凉疏解,忌初用寒凉,致外邪不得疏散,郁热不得发越,重伤肺气也”。由以上病案不难看出,有外感风寒失治传变为脾肺气虚,久咳不愈者;有失治未传而久寒不解者;还有风寒犯肺治疗方证对应而效如神助者,说明在外感风寒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治疗误区,亦显示出中医辩证施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智,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体会,中医杂志,2008,49(12):1141-1142

[2]陶兰亭,时高波,周红教授治疗咳嗽经验介绍,新中医,2011,43(1):138-139

[3]张丽,赵辉,卢丽艳等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动物实验研究近况, 新中医,2013,45(3):142-143

论文作者:王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浅谈外感风寒证的治疗误区与中医优势论文_王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