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

1、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

刘凯[1]2004年在《1、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白藜芦醇抗肿瘤活性的相关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SW480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W480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的细胞周期分布;电镜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后的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白藜芦醇能抑制SW480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能影响SW48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G1期细胞减少;经白藜芦醇处理的SW480细胞可出现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见染色体边聚,细胞表面突起减少,胞质内空泡化等凋亡形态的变化。 结论:白藜芦醇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抑制SW480细胞的生长增殖。

王纯忠, 杨邵宇, 肖慧莲, 刘丽娜, 王桂平[2]2016年在《白藜芦醇的抗结肠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评价白藜芦醇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白藜芦醇对SW480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影响;通过Tar Fis Dock分子对接分析工具,对白藜芦醇可能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其IC_(50)值为191.5μmol/L;而48 h时的IC_(50)值为117.6μmol/L。流式分析显示,白藜芦醇可使SW480细胞阻滞于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靶点预测分析筛选到10个白藜芦醇作用候选靶点,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2(HDAC2)、乙酰胆碱酯酶等3个靶点可能是白藜芦醇抗结肠癌的新靶点。结论:白藜芦醇具有良好的抗结肠癌效应,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的候选药物或增敏剂。

冯苗[3]2016年在《白藜芦醇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及与COX-2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结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晚期,早期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联合辅助治疗,但约半数病人术后仍死于转移和(或)复发。以5FU、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为基础的化疗药物疗效达到平台,化疗药天然不敏感或很快耐受,且毒副作用大引起大家关注。因此,寻求低毒高效的天然植物成分成为近几年来结肠癌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热点。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桑葚中。各项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存在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突变等生物活性剂药理作用。同时人们发现白藜芦醇还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预细胞信号转录、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环氧合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其主要产物是前列腺素PGE2,PGD2等。它包含两种亚型:COX-1和COX-2。近年来很多研究围绕COX-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COX-2与人类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COX-2在结肠肿瘤中表达增高。在肝癌、乳腺癌等研究中发现白藜芦醇具有较强的抑制COX-2的药理作用,且白藜芦醇能通过抑制COX的环氧合酶活性和氢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在肿瘤促进阶段起抑制作用。目前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在多种肿瘤包括肝癌、乳腺癌、胃癌等体外细胞实验及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但目前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有必要研究白藜芦醇对结肠癌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相关机制。本研究以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为实验对象,研究白藜芦醇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与COX-2的关系,以期为其在结肠癌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基础理论依据。第一部分白藜芦醇对人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目的:体外观察白藜芦醇对SW480肠癌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促进肠癌凋亡的可能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SW480人肠癌细胞株于37℃、5%CO2条件下进行培养。1、待细胞呈对数生长,接种于96孔培养板,设实验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经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0,20,30,50ug/ml)作用不同时间(24h,48h,72h)后应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IC50;2、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给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3、以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caspase-9和caspase-3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MTT比色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SW480人肠癌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0-50ug/ml)递增及作用时间的延长(24h、48h及72h),其抑制率明显延长,范围为17.4-57.1%,呈显着浓度-时间依赖性。低浓度时(≤10ug/ml),肿瘤抑制作用不显着。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48h及72h抑制率均比24h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72h抑制率比48h高,无统计学意义。白藜芦醇作用于SW480人肠癌细胞24h、48h及72h的IC50值分别为91.19±0.017ug/ml,32.58±0.022ug/ml及29.49±0.024ug/ml。2、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提示:(1)随着白藜芦醇浓度(0,20,30,50ug/ml)逐渐增大,早期凋亡比例从3.8至15.7%,晚期凋亡所占比例为0.9-32.2%,凋亡细胞总比例从4.7增加至47.9%,呈明显浓度依耐性。(2)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SW480人肠癌细胞株,S期细胞比例增加,G1期的细胞比例减少,提示白藜芦醇能诱导SW480细胞S期阻滞。3、RT-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白藜芦醇浓度(0,20,30,50ug/ml)逐渐增大,bcl-2/GAPDH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呈降低的趋势(p﹤0.001);caspase-9/GAPDH及caspase-3/GAPDH各浓度组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呈增高的趋势(p﹤0.001)。结论:(1)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对人肠癌SW48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成时间-浓度依耐性。(2)白藜芦醇诱导SW480细胞S期阻滞,进而诱导细胞凋亡。(3)白藜芦醇作用于肠癌SW480细胞,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caspase-9及caspase-3基因表达,从而引发细胞色素C-Apaf-1-caspase-9-caspase-3凋亡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第二部分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与COX-2的关系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SW480肠癌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与COX-2之间的关系。方法:1、设计叁条COX-2 siRNA引物转染SW480人肠癌细胞,采用RT-PCR筛选出最佳的靶向COX-2 si RNA进行后续转染,利用MTT法检测COX-2表达被抑制后细胞增殖的情况。2、Western-Blotting实验:将CCD-18Co正常人结肠细胞及SW480、HT29人肠癌细胞株细胞株于37℃、5%CO2条件下进行培养。呈对数生长后接种到96孔板,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正常人肠细胞及肠癌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区别。同一条件下培养SW480人肠癌细胞24h,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10、20、30及50ug/ml)作用48h,设空白组对照组。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肠癌细胞COX-2及PGE2蛋白表达的影响。靶向COX-2 si RNA转染SW480细胞后72h,加入30ug/ml浓度白藜芦醇作用48h。设阴性对照组、药物作用组、单纯转染组及转染后药物作用组。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白藜芦醇作用于转染后SW480细胞的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经光密度扫描分析显示:COX-2 siRNA转染72 h后,1号、2号及3号COX-2si 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COX-2/GAPDH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均显着降低(P﹤0.05),提示COX-2 si RNA转染后,COX-2m RNA表达受到抑制。其中2号COX-2 si RNA抑制COX-2 m RNA表达作用更强,故以2号序列作为COX-2 RNAi设计作为后续转录实验。2、MTT实验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si RNA转染对照组相比,2号COX-2si RNA转染SW480细胞后48h后细胞增殖开始受到抑制,72h细胞增殖抑制明显(P<0.05)。提示COX-2si RNA转染后,SW480细胞增殖受到抑制。3、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提示:(1)正常人结肠细胞CCD-18Co及人结肠癌细胞SW480、HT29中均表达COX-2蛋白。正常人结肠细胞CCD-18Co的COX-2/β-actin光密度积分值比值低于人结肠癌细胞SW480、HT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OX-2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结肠细胞。(2)随着白藜芦醇浓度递增(0-50ug/ml),COX-2及PGE2与β-actin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白藜芦醇作用浓度的提高,SW480细胞COX-2表达及PGE2表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的。(3)COX-2 si RNA转染组与β-actin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OX-2 si RNA转染后可降低COX-2蛋白的表达。白藜芦醇30ug/ml作用于COX-2 si RNA转染组后,其COX-2与β-actin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与单纯转染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进一步提示白藜芦醇作用后能降低SW480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1)结肠癌中COX-2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结肠细胞。(2)COX-2与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抑制结肠癌细胞中COX-2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3)白藜芦醇对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OX-2及PGE2表达有关。

李东升[4]2011年在《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皮肤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MM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但迄今为止,对已经转移的中晚期MM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深入探讨MM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探寻新的治疗药物及治疗靶点是皮肤病研究工作者面临的挑战。近年来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对包括MM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可抑制培养的和新鲜分离的MM细胞的增殖,但对其抗肿瘤活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了白藜芦醇对MM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而对MM局部RAS系统诱导血管新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MM细胞局部RAS系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第一部分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背景和目的:白藜芦醇是(resveratrol)一种主要存在于种子植物中的植物补体,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功效。近来研究证明其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在肿瘤的起始、促进、发展叁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天然化学防癌剂之一。既往报道白藜芦醇对包括恶黑在内的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近期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可抑制培养的和新鲜分离的恶黑细胞的增殖,但对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恶黑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抗恶黑细胞生长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其作为抗恶黑药物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及小鼠恶黑细胞系B16-F1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DNA分布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Bcl-2、Bax、cyclinDl及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其抑制增殖作用呈量效及时效关系。25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即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16.7±2.1)%;100g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时B16-F1细胞凋亡率可达(39.6±3.3)%。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12h时A375细胞凋亡率为(17.2±1.7)%,作用72h时细胞凋亡率则高达(52.3±4.1)%;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h时B16-F1细胞凋亡率为(18.4±1.6)%,作用72h时细胞凋亡率则可达(56.7±4.5)%。白藜芦醇处理组A375及B16-F1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此阻滞效应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5g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时A375及B16-F1细胞G1期比例分别为(40.51±3.97)%、(41.34±3.12)%,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相同时间时其G1期比例分别为(55.64±4.95)%、(53.93±5.12)%。白藜芦醇明显下调A375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l的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其调控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分别与调节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关。第二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在恶性黑素瘤细胞的表达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背景和目的:传统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索系统(RAS)主要功能是对机体的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控,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组织中都存在“局部RAS”,参与机体炎症、纤维化、细胞增殖及凋亡等多种生理及病理性进程。RAS主要效应肽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AngⅡ有两种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Ⅰ型(AT1R)和Ⅱ型受体(AT2R)。研究证实RAS主要是通过AngⅡ/AT1R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活性。近期研究表明,RAS参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未完全阐明。本实验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恶黑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AngⅡ对恶黑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及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放免法检测人恶黑细胞株A375及人正常黑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的表达水平,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AngⅡ对HUVEC体外小管形成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375细胞分别在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特异性拮抗剂洛沙坦作用前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人恶黑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为37.29±0.27 pmol·L-1,较人正常黑素细胞(21.58±0.32 pmol·L-1)明显增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AngⅡ能明显诱导HUVEC管状结构的形成,1×10-6mol/L AngⅡ处理后,二维基质胶中HUVEC形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其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组2.5±0.3倍,差异有显着性(P<0.05);1×10-6mol/LAngⅡ处理后,VEGF及bFGF在A375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较处理前明显增高,洛沙坦(1×10-6mol/L)作用后则正好相反,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恶黑存在着局部RAS的表达异常(AngⅡ的超表达),AngⅡ能明显促进恶黑细胞的血管新生,这可能是局部RAS影响恶黑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第叁部分白藜芦醇下调局部RAS系统的表达抑制恶性黑素瘤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背景和目的:既往研究及本实验前期研究均表明MM存在有RAS的超表达,过高表达的RAS能明显促进恶黑细胞的血管新生。另有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除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外,还能抑制部分肿瘤细胞的生长。近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ACEI舌性,提示除了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外,白藜芦醇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特性和机理。本实验初步探讨白藜芦醇对恶黑AngⅡ/AT1R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是否通过对AngⅡ/AT1R的调控抑制恶黑血管新生,以期为白藜芦醇对恶黑的抗癌效应找到新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放免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黑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的表达水平的影响,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AT1R表达的影响。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HUVEC体外小管形成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VEGF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1)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人恶黑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ATlR在A375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3)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HUVEC管状结构的形成,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二维基质胶中HUVEC形成不完整的、松散的管状结构,小管的直径及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白藜芦醇能明显下调A375细胞VEGF及COX-2的表达,且呈量效及时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VEGF及COX-2的表达即呈现下调(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则下调更为明显(P<0.01);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6h后即可下调VEGF及COX-2的表达(P<0.05),24h后更明显(P<0.01)。结论:白藜芦醇参与对MM局部RAS的调控。其调控机制不是通过其ACEI效应,而是通过抑制ATlR的表达来实现的。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COX-2的表达并能明显抑制MM血管新生,提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对ATlR的下调进而影响恶黑的血管新生从而发挥其抗癌效应。

李波漩[5]2017年在《白藜芦醇依次诱导复制压力和氧化压力驱动p53-CXCR2通路介导的肿瘤细胞衰老》文中提出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葡萄和红葡萄酒中,也存在于其他植物及果实中,'例如花生,蔓越橘,开心果,蓝莓和越桔。现在已经有这种化合物的纯化制剂和膳食补充剂。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益处,包括抗衰老,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抗癌。白藜芦醇抗衰老的作用引起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和激活SIRT1的功能可能介导了其抗衰老的作用。从线虫到哺乳动物,都有关于白藜芦醇抗衰老作用的报道。但是近年来也有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升高活性氧(ROS)和诱导DNA损伤导致肿瘤细胞衰老,所以白藜芦醇在细胞水平上的促衰老或抗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还不完全明确。关于白藜芦醇抗氧化和促氧化的作用存在争议。经典的观点认为白藜芦醇是一个强大的抗氧化剂,由于其能减少ROS的产生和上调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然而,对癌细胞的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还能破坏细胞抗氧化系统,导致氧化压力增加,进而抑制细胞增殖或引起细胞凋亡。另外,有研究显示白藜芦醇通过诱导ROS的产生导致内皮细胞的早衰。我们对白藜芦醇如何导致这种"氧化二元性"的机制知之甚少。另外有很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NF-κB和NLRP3发挥抗炎的作用,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ERK,p38和Akt信号通路上调Ⅱ型胶原和COX-2表达,具有促炎的作用。白藜芦醇是如何发挥促炎作用的及抗炎和促炎之间的决定因素还不清楚。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都参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白藜芦醇的促氧化和促炎效应之间如何关联也不明确。以上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衰老和促衰老、抗氧化和促氧化及抗炎和促炎的作用。我们以U20S成骨肉瘤细胞为主要模型,研究了白藜芦醇诱导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得到以下五部分结果:第一部分白藜芦醇诱导细胞S期停滞、DNA损伤应答及细胞的衰老许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在本部分结果中我们检测了白藜芦醇对U20S细胞的毒性效应。MTT实验结果显示白藜芦能抑制U20S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经白藜芦醇处理的U20S细胞,S期比例数明显升高(S期停滞),说明存在复制压力。我们检测了双链断裂的标志物γ-H2AX,结果发现白藜芦醇导致了 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同时白藜芦醇激活了 DNA损伤应答的主要调控蛋白ATM,此外复制压力的标志Chk1磷酸化也升高了。白藜芦醇长时间处理U20S细胞能导致U20S细胞衰老,而且衰老的细胞依然是S期比例数较高。但是只有高浓度白藜芦醇(≥10 μM)能诱导U20S细胞S期停滞和细胞衰老,低浓度的白藜芦醇没有这种作用。为了证明白藜芦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这一现象的普遍性,我们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人正常的成纤维细胞(NHF)和人的肺癌细胞(A549),结果和U20S细胞中的结果一致,表明白藜芦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的现象是普遍的。此外白藜芦醇还能部分缓解H2O2诱导的U20S和NHF的衰老,说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白藜芦醇诱导衰老或抑制衰老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二部分复制压力和氧化压力在白藜芦醇诱导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白藜芦醇被报道作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抑制剂起作用,其比羟基脲(一种常用的复制压力诱导剂)更有效地抑制小鼠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第一部分的实验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确实引起了较明显的复制压力。已经有研究证明原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是由复制压力介导并被外源性的核苷拯救。为检验白藜芦醇诱导的细胞衰老是否由复制压力介导,我们检测了外源核苷对细胞衰老的拯救效应。我们用核苷和白藜芦醇共同处理U2OS细胞,结果表明核苷能减少白藜芦醇导致的DNA损伤,并且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5-Ethynyl-2'-deoxyuridine)掺入实验表明核苷能缓解白藜芦醇导致的复制压力。同时,核苷降低了 p-p53的蛋白水平。更重要的是核苷缓解了白藜芦醇导致的U2OS细胞的衰老,而且在A549和HT1080另外两种细胞中得到一致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复制压力部分介导了白藜芦醇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有研究表明氧化压力在白藜芦醇诱导的结肠癌和内皮细胞衰老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为了验证氧化压力在白藜芦醇诱导的U2OS细胞衰老中的作用,用白藜芦醇处理U2OS细胞,流式检测ROS水平,结果白藜芦醇明显升高了 ROS水平。更重要的是 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能缓解白藜芦醇诱导的细胞衰老。因此,氧化压力也介导了白藜芦醇诱导的U2OS细胞的衰老。既然氧化压力和复制压力都能介导白藜芦醇诱导的细胞的衰老,我们下一步研究了这两种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介导细胞衰老的相对贡献。从时间上来看,白藜芦醇处理U2OS细胞12小时已经出现了 S期停滞,而ROS水平在白藜芦醇处理36小时才检测到明显的升高。此外,NAC和白藜芦醇共处理U2OS细胞24小时并不能缓解其诱导的S期停滞,只有在共处理72小时的时候S期停滞才有明显的缓解。我们在HT1080细胞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以上实验表明S期停滞的发生先于ROS水平的升高。之前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上调NADPH氧化酶NOX1/4来诱导人内皮细胞的衰老。我们用NOX1/4的特异性抑制剂GKT137831(GKT)与白藜芦醇共处理,结果GKT部分缓解了白藜芦醇诱导的U2OS细胞的ROS水平的升高。RT-PCR检测白藜芦醇处理不同时间的NADPH氧化酶的表达水平,NOX1的mRNA水平在处理48小时明显的升高,NOX4水平没有升高,NOX2、NOX3、NOX5的水平在处理48小时有一定的升高。为了明确白藜芦醇诱导的氧化压力是否依赖于复制压力,我们用血清饥饿法处理NHF细胞48小时(此时大部分细胞都处于G0/G1期),然后再用白藜芦醇处理48小时ROS水平依然升高,表明ROS水平的升高并不依赖S期停滞或复制压力。然而NAC能部分缓解S期停滞,表明虽然ROS的升高晚于S期停滞,但是ROS的升高加强并维持了白藜芦醇导致的S期的停滞。我们也检测了存在其他氧化压力条件下白藜芦醇对ROS水平的影响,发现经H2O2处理的U20S细胞中,白藜芦醇能部分降低H2O2导致的ROS水平的升高。在NHF细胞中的到了类似的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发挥促氧化或抗氧化作用取决于实验条件。第叁部分P53依赖的CXCR2上调介导细胞衰老并且具有抗凋亡的作用我们之前的研究证明p53-CXCR2通路在压力诱导的NHF细胞和U20S细胞衰老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猜想CXCR2上调也可能介导了白藜芦醇诱导U20S细胞的衰老。经白藜芦醇处理的U20S细胞,CXCR2表达明显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但是CXCR2水平的升高在第五天达到高峰随后又下降,p21和CXCR2有类似的趋势,说明衰老一旦形成只需要少量的效应蛋白维持即可。另外白藜芦醇能缓解H2O2导致的CXCR2水平的升高。CXCR2的表达上调依赖p53;敲除CXCR2后白藜芦醇诱导的U20S细胞的衰老明显得到了缓解。以上结果表明p53-CXCR2通路在白藜芦醇诱导的细胞衰老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发现敲低CXCR2后白藜芦醇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凋亡比例明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也部分下调。当CXCR2被敲低以后,H2O2诱导的U20S细胞和NHF细胞的凋亡比例也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CXCR2具有促衰老抗凋亡的作用。第四部分NF-kB激活发挥抗凋亡促衰老作用之前有很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NF-κB和NLRP3的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减少体内炎症反应。但是也有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可通过ERK,p38和Akt信号通路上调Ⅱ型胶原和COX-2表达,发挥促炎的作用。我们发现5OμM白藜芦醇可以升高U20S细胞内IL-6、IL-8 IL-1β和COX-2mRNA水平,说明白藜芦醇可以导致U20S细胞内炎症水平升高。我们还发现NAC可以缓解白藜芦醇导致的U20S细胞内IL-8和IL-1β mRNA水平升高,说明氧化压力介导了白藜芦醇诱导炎症的产生。另外白藜芦醇可以诱导p-p65蛋白水平升高,NF-κB抑制剂可以部分缓解白藜芦醇导致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说明白藜芦醇诱导炎症产生部分是通过NF-κB通路介导的。更重要的是NF-κB被抑制后凋亡比例数明显的增加,说明NF-κB在白藜芦醇诱导的细胞衰老过程中发挥抗凋亡的作用。另外白藜芦醇可以激活NF-κB,NF-κB抑制剂可以部分缓解白藜芦醇导致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我们还研究了 NF-κB的抗凋亡作用,发现白藜芦醇处理后BCL2等抗凋亡因子的表达上调被NF-κB抑制剂抑制,说明白藜芦醇通可能过激活NF-κB 发挥抗凋亡和促衰老作用。

曹玉[6]2004年在《白藜芦醇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白藜芦醇(resveratrol),化学名称为3,5,4'-叁羟基反苯二烯,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葡萄、藜芦、虎杖等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血小板凝集、调节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本论文对白藜芦醇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白藜芦醇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 利用3-MCA、TPA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Balb/3T3转化模型和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体内模型观察白藜芦醇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3-MCA、TPA可成功地转化Balb/3T3细胞,出现易于观察、记数的转化灶。白藜芦醇在对细胞集落形成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抑制3-MCA、TPA联合诱导Balb/3T3细胞的转化灶形成,1.25μM、2.5μM、5μM白藜芦醇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7.2%、23.3%、51.0%。利用DMBA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乳腺癌模型,评价白藜芦醇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白藜芦醇以25mg/kg、50mg/kg、100mg/kg叁个剂量连续口服给药15周,至实验结束时,与DMBA诱发组相比,虽然对肿瘤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但白藜芦醇给药组大鼠的平均荷瘤数减少,平均荷瘤体积也明显减小。其中,100mg/kg白藜芦醇给药组大鼠的平均荷瘤数(1.29±1.36)与DMBA诱发对照组(2.44±1.90)相比差异显着(p<0.05),并且延长了肿瘤发生的潜伏期。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结果表明白藜芦醇预防给药组大鼠与DMBA诱发对照组大鼠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子宫和卵巢重量也无明显变化,表明白藜芦醇长期给药并未引发明显的激素水平改变。在实验过程中自藜芦醇给药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情况基本一致,表明白藜芦醇长期给药对动物生长状况无不

常洪波[7]2006年在《白藜芦醇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及裸鼠移植瘤血管形成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从多种葡萄属植物、花生、红葡萄酒和各种食品原料中提取出的多酚类化合物。Res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集中于它在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自由基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实验证明其作为抗癌剂及肿瘤化学预防剂,在肿瘤启动、促进及发展3个阶段都显示抗肿瘤功效,并且对白血病、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着抑制作用。 对于被确诊为恶性胶质瘤的患者来说是很不幸的,即使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的治疗手段,该类患者的存活时间从确诊之日起一般超不过1年,其5年存活率<5.5%。虽然治疗药物有很多,但是大多数的副作用较强,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药物非常必要。Res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多酚类化合物很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药物。 虽然Res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报道还很少。Res的抗肿瘤机制也很多,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两种比较重要的机制。而且Res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也不清楚。不同的胶质瘤细胞对Res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深入研究Res抑制不同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效能,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信号激活途径以及对裸鼠移植瘤血管形成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临床肿瘤治疗设计更好的用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针对不同抗肿瘤途径的联合用药,提高药物抗肿瘤的效率,降低细

季佳文[8]2014年在《白藜芦醇通过对MTA1/HDAC1表达水平的调控参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ERa(+)的Ishikaw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对ERα, HDAC1和MTAl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探讨白藜芦醇抗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25、50、100μM)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72h),Realtime-PCR技术检测ERa及MTA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α、MTA1及HDAC1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并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Transwel1)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1、白藜芦醇作用12h时,对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作用24、48和72h时,显着抑制了Ishikawa细胞的活性及相对细胞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各个时间点,白藜芦醇均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Ishikawa细胞的侵袭能力。2、白藜芦醇作用后,均下调了MTA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5)。白藜芦醇作用后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了ERα mRNA的表达水平,其中100gM作用12h时,25、50及100μM作用24h时,50及100μtM作用48h和72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白藜芦醇作用后,呈浓度依赖性地下调MTAl和HDAC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其中50、100μμM作用12h和48h时,25、50及100μM作用24h时,25、50gM作用72h时,MTA1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μM作用12h、48h和72h时,25、50及100μμM作用24h时,HDAC1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作用12h后,对ERa蛋白的表达无显着地调节作用;25、50及100μμM白藜芦醇作用24h以及25、50μμM作用48h后,均上调了ERa蛋白的表达水平,除25μμM作用48h外,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μμM作用48h后下调ERa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72h时,25、50及100μμM均下调了ERa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藜芦醇作用后,MTA1的mRNA (Spearman相关系数=0.616,p=0.000)、蛋白(Spearman相关系数=0.514,p=0.000)以及HDAC1的蛋白(Spearman相关系数=0.605,p=0.000)表达与Ishikawa细胞增殖能力呈正向直线相关。MTA1的mRNA (Pearson相关系数r=0.669,p=0.000)、蛋白(Pearson相关系数r=0.315,p=0.029)以及HDAC1的蛋白(Pearson相关系数r=0.289,p=0.047)与Ishikawa细胞侵袭能力呈正向直线相关。结论白藜芦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这可能与浓度依赖性抑制MTA1/HDAC1复合物表达有关。白藜芦醇对ERa的调节作用不依赖于MTA1/HDAC1复合物表达,可能与其雌激素样/抗雌激素样作用相关,并且受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影响。白藜芦醇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不依赖于ERa的表达,而MTA1/HDAC1复合物可能是白藜芦醇抗子宫内膜癌的一个作用靶点。这为明确白藜芦醇抗子宫内膜癌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白藜芦醇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药物。

徐琳[9]2015年在《白藜芦醇抑制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目前在抗癌研究中,天然生物制剂治疗肿瘤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制剂抑瘤作用已有很多研究,而白藜芦醇在子宫内膜癌中如何起作用还未明确。本实验主要观察白藜芦醇和microRNA-181 a(miR-181a)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验证该作用是否与体外实验中白藜芦醇和miR-181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作用一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2013年至2014年收治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癌组织20例(G1期8例,G2期4例、G3期5例,浆液性乳头状癌3例)及因非恶性原因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子宫肌瘤)的正常内膜组织13例,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R-181a及SIRT1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应用体外扩增培养的Ishikawa细胞株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50mm3(约造模后2周)后,随机将30只荷瘤裸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为A组(PBS瘤内注射,10%羟甲基纤维素CMC灌胃)、B组(PBS瘤内注射,白藜芦醇灌胃)、C组(Ad-miR-181a瘤内注射,10%CMC灌胃)、D组(Ad-miR-181a瘤内注射,白藜芦醇灌胃)、E组(空载腺病毒laz-miR-181a瘤内注射,10%CMC灌胃)、F组(laz-miR-181a瘤内注射,白藜芦醇灌胃)。具体剂量:瘤内注射1x PBS(10ul·只-1),Ad-miR-181a(2*10^8·只-1,约10ul·只-1),laz-miR-181a(2*10^8·只-1,约10ul.只-1),灌胃10% CMC(0.1ml·只-1.天-1),白藜芦醇(50.0mg·kg-1天-1),成瘤后,腺病毒瘤内注射每3天一次,共3次,白藜芦醇每天灌胃,1个月后于最后一次治疗后2天处死所有裸鼠。治疗过程中,观察统计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实时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iR-181a及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 miR-181a m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且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SIRT 1 mRNA及蛋白表达在肿瘤组织中均低于正常内膜组纵。P-STAT 3、AC-STAT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而STAT3无明显变化。2.成瘤到50mm3大概需要13-16天。白藜芦醇及Ad-miR-181a干预的肿瘤生长明显发生变化。与A组相比,B组、F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肿瘤体积明显增大(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体积增大(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体积稍增大(p=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较C组、F组较E组与相比,肿瘤缩小(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较B组,肿瘤体积稍增大(p=0.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181a mRNA表达水平B组较A组miR-181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较A组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较A组miR-181a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较A组(p=0.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较C组、F组较E组miR-181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较F组(p=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RT 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B组、D组、F组较A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C组较A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无明显改变(p=0.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较C组、F组较E组:miR-181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较F组(p=0.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miR-181a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SIRT 1 mRNA及蛋白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81a可有效沉默SIRT1的表达,显着促进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降低肿瘤组织中SIRT1基因的表达。而白藜芦醇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miR-181a转染组的效果,可明显下调miR-181a的表达,上调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证明在体内实验中白藜芦醇可通过miR-181a/SIRT 1/ STAT 3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的生长。这些结论均提示miR-181a是调节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miRNA,并且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为白藜芦醇将来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实验资料。

陈亮[10]2015年在《白藜芦醇对肾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肾癌Renc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肾癌Renca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0、20、50、100μM)作用不同的时间(12、24和48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Renc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收集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小时的Renca细胞,用碘化丙锭(PI)对Renca细胞核进行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enca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收集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小时的Renca细胞,予以Annexin V/PI染色和JC-1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enca细胞的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同时提取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小时的Renca细胞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Renca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Renca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Renca细胞的增殖能力,白藜芦醇的抑制能力随其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小时后,发现白藜芦醇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Renca细胞的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小时后,发现白藜芦醇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Renca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同时还能使Renca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 Mcl-1和Survivin表达水平降低,而使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升高。白藜芦醇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Renca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Renca细胞增殖,阻滞Renca细胞周期,促进Renca细胞发生凋亡,降低Renc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Renca细胞的侵袭能力。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肾癌Renca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将Renca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0、10、20、50、100μM)白藜芦醇作用24小时,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Renca细胞中ERK1/2、AKT、STAT3和JAK2总蛋白及蛋白磷酸化变化情况。将Renca细胞成功转染STAT3 siRNA,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沉默STAT3基因对Renca细胞凋亡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同时用Transwell检测沉默STAT3基因对Renca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将Renca细胞预先与IL-6 (10ng/mL)孵育2小时,再与不同浓度(0、10、20、50、100μM)白藜芦醇作用24小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enca细胞内STAT3和JAK2总蛋白及蛋白磷酸化变化情况,同时收集与不同浓度(0、20、100μM)白藜芦醇作用24小时的Renca细胞,用MTT法和Annexin V/PI法分析Renc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对Renca细胞中ERK1/2和AKT总蛋白及蛋白磷酸化水平没有影响,对Renca细胞中STAT3和JAK2总蛋白水平也没有影响,但白藜芦醇可以抑制Renca细胞中STAT3和JAK2蛋白磷酸化水平,呈浓度依赖性。Renca细胞成功转染STAT3 siRNA后,与空白组对比,发现抗凋亡蛋白Bcl-2和Survivin,以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还发现Renca细胞侵袭能力的下降。预先孵育IL-6对Renca细胞STAT3和JAK2总蛋白水平没有影响,但IL-6可以提高Renca细胞中被白藜芦醇抑制的STAT3和JAK2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还发现预先孵育IL-6可以提高Renca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减轻低浓度(20μM)白藜芦醇对Renca细胞的抑制作用,但高浓度(100μM)白藜芦醇能够克服IL-6对Renca细胞的影响,抑制Renca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Renca细胞发生凋亡结论:白藜芦醇通过JAK2/STAT3途径抑制Renca细胞。STAT3基因与Renca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密切相关。白藜芦醇能够克服IL-6对Renca细胞的影响,抑制Renca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Renca细胞凋亡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内肾癌Renca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BALB/c小鼠双侧腰肋部皮下接种Renca细胞,构建Renca肿瘤模型。在注射Renca细胞后第6天,将Renca肿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老鼠。设为A、B、C组,每天分别喂食不同剂量(0、20、100mg/kg)的白藜芦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注射Renca细胞后第20天处死动物模型,留取皮下肿瘤组织,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STAT3总蛋白和蛋白磷酸化水平,还有Bcl-2、Survivin、Cyclin D1和VEGF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变化情况,了解白藜芦醇在体内对肾癌Renca细胞的影响。向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Renca细胞,制备Renca肿瘤转移模型。在注射Renca细胞后第6天,将Renca肿瘤转移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老鼠。设为D、E、F组,每天分别喂食不同剂量(0、20、100mg/kg)的白藜芦醇,记录各组的生存及死亡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白藜芦醇对Renca肿瘤转移模型生存时间的影响。另取Renca肿瘤转移模型2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老鼠。设为G、H、I组,每天分别喂食不同剂量(0、20、100mg/kg)的白藜芦醇,于注射Renca细胞后20天处死动物模型,留取肺组织做HE染色,观察白藜芦醇对Renca细胞肺转移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Renca细胞体内的生长和转移,相对于空白组和20mg/kg白藜芦醇组,100mg/kg白藜芦醇具有更明显的抑制能力。白藜芦醇能降低Renca肿瘤组织中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和Bcl-2, Survivin, Cycline D1蛋白表达水平。白藜芦醇还能抑制Renca肿瘤组织中的CD3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白藜芦醇能延长Renca肿瘤转移模型的中位生存时间,降低肺部Renca细胞肺部转移灶的面积。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抑制Renca肿瘤组织中STAT3的活性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Renca肿瘤的生长,还能延长Renca肿瘤转移模型的生存时间,抑制Renca细胞体内侵袭能力,减少肾癌肺部转移灶。

参考文献:

[1]. 1、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D]. 刘凯. 重庆医科大学. 2004

[2]. 白藜芦醇的抗结肠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王纯忠, 杨邵宇, 肖慧莲, 刘丽娜, 王桂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 白藜芦醇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及与COX-2关系的研究[D]. 冯苗. 南昌大学. 2016

[4]. 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D]. 李东升.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 白藜芦醇依次诱导复制压力和氧化压力驱动p53-CXCR2通路介导的肿瘤细胞衰老[D]. 李波漩. 山东大学. 2017

[6]. 白藜芦醇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曹玉.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

[7]. 白藜芦醇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及裸鼠移植瘤血管形成实验研究[D]. 常洪波. 第四军医大学. 2006

[8]. 白藜芦醇通过对MTA1/HDAC1表达水平的调控参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研究[D]. 季佳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9]. 白藜芦醇抑制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研究[D]. 徐琳. 东南大学. 2015

[10]. 白藜芦醇对肾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 陈亮. 武汉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1、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白藜芦醇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