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建设论文

略论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建设论文

略论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建设

胡海洋 付海鹏

内容提要: 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是提高动员保障准备针对性、集约性、高效性的重大举措。必须强化担当精神,重点强化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推进军民融合,突出指挥体系、动员力量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巩固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体系支撑,在网络支撑平台、军地信息网络、兵员管理控制等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

关键词: 新时代 国防动员 转型建设

新时代,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国防动员体系,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由基于任务向基于能力的历史性转型,必须强化积极担当奋进作为的精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体系支撑。

企业的网络品牌维护,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网络上开展的维护品牌形象、保持品牌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的一系列活动。企业网络品牌维护有助于预防品牌危机,巩固网络品牌的市场地位。企业网络品牌维护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舆情监控机制,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不可控制性等特点,企业可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的建设,强化舆论引导的能力,遇到对企业品牌不利的负面信息能够快速反应并开展相应的危机处理活动,消除品牌危机。

一、强化担当精神

意识支配行动。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强化担当精神,才能克服困难。

宫颈长度在早产预测的价值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0],有研究发现,孕晚期以26 mm为界值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100%。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不同研究者的经验差异以及测量的误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预测价值,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11]。因此,单独以宫颈长度为预测因素预测早产发生,也面临着经验性差异、标准不统一、测量时间标准不统一等困难。

(一)强化实现强国强军的政治担当精神

“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国防动员是积蓄国力、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基础性支撑,无论有无战争,无论发生多大战争,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作战,国防动员都不可或缺。必须站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国防动员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基于强军目标抓建设,基于大局需要作贡献,构建形成与我国安全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建设相协调、与强军目标相一致的国防动员发展新格局。

一要统筹规划发展,发挥军地优势。贯彻“大国防”思想,由新成立的国防动员部统一规划,各级国动委综合办公室、地方政府应急办和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牵头,积极协商地方交通、水利、气象、地震、消防、卫生、电力、电信等职能管理部门,会同国动委各专业办公室,将国防动员和应急力量统一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军地各自优势。

数字出版的优势决定了它在出版领域将会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但今后,无论数字出版物如何发展,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出版物,就像现在的大机器时代,纯手工制品依然被人们所喜爱。纸质图书就像纯手工制品,拿着有分量,摸着有质感。传统出版物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更能在触摸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这些都是数字出版物所不能给予的。数字出版物同样也满足不了那些图书收藏爱好者的需求。

(二)强化应对安全威胁的使命担当精神

二要调整结构编组,优化力量体系。采取成建制编组、对口选编、跨域抽组、特需选聘等办法,全面统筹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各种专业力量的编建。其中,省军区系统和国动委各职能部门侧重编建好民兵应急、核化救援、交通战备、经济动员、科技信息和人防等专业分队,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侧重编建好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水电气抢修、工程抢险、森林防火、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为主的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形成统分结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编建格局。

(三)强化推进持续发展的历史担当精神

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国防动员根植社会、寓军于民,是政权体系的可靠支撑、经济建设的骨干队伍、维护稳定的基础力量、应急救援的排头先锋,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必须肩负起服务建设、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抢抓难得发展机遇,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强化提升整体能力的责任担当精神

经过多年建设,国防动员建设基本迈入规范运行的发展轨道,但快速反应、平战转换、参战支前等动员能力与保障打赢还不相适应,机构落实、运转制度、需求对接等动员机制与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政策法规、管理方式、落实途径等动员手段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装备配备、经费投入、权益维护等动员保障与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客观看待现状,清醒认识差距,围绕提升整体能力,强化抓建责任,突破发展瓶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建设。

10 kV配电网不停电作业综合绝缘抱杆也获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于2017年7月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20051536.5),12月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人技术创新一等奖。

二、推进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大方略。国防动员,是实现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纽带① 参见陈昱澍、李善东等:《富国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123页,北京,长征出版社,2015。 ,提高国家建设整体效益的战略举措。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切实把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推向前进。

(一)在指挥体系建设上融合

围绕落实军事需求筹划推进军民融合。

一要构建军地联合的指挥体制。以现行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体制为依托,建立以各级党政军领导参加、军地有关部门和专业动员机构组成的“双应”指挥机构。按照“集中指挥、归口负责、军地联动”的要求,平时应急以政府部门为主组织,战时应战由国防动员系统统揽指挥。把国防动员与政府应急指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要素对接、工作衔接、相互协同的应急应战联合指挥体制,达到指挥控制、力量运用和协调保障的一体化。

二要建立正规有序的运行机制。坚持“平时对接、军民融合、双重领导、顺畅高效”的原则,建立“需求提报、潜力对接、军地协调、任务落实”的国防动员平时工作运行机制,具体明确需求提报要求,以及对接时机、对接层级、对接方式、协调方法和任务落实等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三要构建军地衔接的预案体系。针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部门缺乏统筹规划、预案方案大都自成体系的实际,按照“总体筹划、平战结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原则,对各部门各行业的预案方案进行整合,把动员支前、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重要行动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调作为预案方案整合的重点,统揽制定综合性总体方案,做到人员定岗、装备定位、行动定案,形成体系配套、军地衔接的预案方案体系。

(二)在基本力量建设上融合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在运行初期还贷压力较大,后期还贷压力消除后,工程维修及其设备更新改造费用将逐年增加;工程建成通水后的供水负荷有一个较长的增长过程,供水量将逐步增大达到设计规模,为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受水区水源结构的平稳过渡,引导用水户合理使用当地水和南水北调外调水,在供水价格确定时建议:

第二天早上,李林上学后,江帆来找刘珊珊。两人一起去超市买菜买米,江帆很热心地帮刘珊珊扛这扛那。他叹息说一直想不明白妻子为什么出轨。刘珊珊也一声叹息。

从此,上班,他就跟着师傅一遍遍地跑现场、记流程;工作间歇,他反复抄写化学符号,熟记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遍遍地揣摩岗位操作。一遇到问题,他就向技术员和师傅们请教,并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操作技巧记录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记满了10多本笔记。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外部安全威胁与内部安全隐患、现实安全挑战与潜在安全风险、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存,影响国家和地区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防动员作为应对安全威胁的战略手段,急时经常用、战时肯定用、平时也有用。必须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应急应战准备,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必胜。

三要强化训装结合,促进能力生成。依托地方科研单位、军工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请领购置、征用改装、联合研发等多种方法,为各类动员力量装配科技含量高、性能完备的装备设施器材。按照任务衔接、训用一致的原则,以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为重点,定期组织军地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协同演练,使各级各类人员熟悉职责任务、熟悉方案计划、熟悉程序方法,提升“双应”能力。

2.4 帮助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高校辅导员应该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力求将最新最全的就业和招聘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其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用单位的需求特点,使其有针对性地学习职业知识,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同时,辅导员还应该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提高其就业成功几率。

(三)在资源配置利用上融合

围绕提升联合指挥能力筹划推进军民融合。

一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军地兼容发展。在规划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军用铁路、机场和大型武器装卸需要;在设计光缆干线、行业专网等民用通信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战时互联互通;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对空防护需要等,努力实现军地兼容、军民两用。

(1)家庭农业支持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资料和提供低利率信贷政策三个方面。

二要推动战略物资储备向军地一体转化。加强各类战备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结合国家储备发展社会储备,建立军民一体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特别是在重要行业系统,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生产单位,建设军地衔接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组建生产型、技术支持型和物资保障型经济动员,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军事物流体系。

着眼实现动员手段信息化,科学筹划安排国防动员信息网络支撑平台建设。

围绕增强“双应”能力筹划推进军民融合。

三、巩固信息支撑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与之相适应,国防动员转型建设必须基于信息系统支撑。

(一)构建软硬结合的信息网络支撑平台

三要推动科研成果运用向军民两用拓展。充分发挥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政府各行业系统人才、科技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军民两用科研产品,推广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结合国防潜力调查,建立健全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军地之间人才交流,实现军地人才、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机整合、统一调度、科学调配和合理使用,把国防动员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一要构建全域覆盖的信息网络。依托地方政务网和军队信息网,利用已有动员信息网络建设成果,构建全域覆盖、平战结合、军地一体、纵向贯通、横向连接、层级清晰、要素齐全的国防动员信息网络,确保动员决策、执行、协调机构能实现通联,国防动员行动涵盖的所有参与要素实现通联,进而实现物理链接上的全域覆盖。

二要搭建兼容可靠的指挥平台。采取信息加密、增设终端、物理切换等手段,建立军地兼容的一体化指挥平台,使其成为内联动员系统各级、各要素,外接作战指挥平台,具备指挥、训练、管理、教育、保障等多种功能,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信息查询、行动控制、综合保障等于一体的动员指挥平台,实现动员系统与作战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要开发通用配套的应用软件。着眼通用性和标准化,基于指挥平台有重点地开发系列动员应用软件,建立动员潜力、方案计划、兵要地志、法规政策等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查询、分析评估、指挥控制、辅助决策等应用软件,促进动员指挥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优化。

(二)共享共用现有军地信息网络资源

着眼提升国防动员潜力,科学筹划安排军地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共用功能建设。

一要共享情报信息资源。建立区域衔接、纵横相连、灵敏高效的情报侦察配系,对驻地交通、地形、气象、水文等资料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完善党、政、军、警、民一体的情报会商制度;建立军地情报交流机制,采取定期会商、专项交流、情况通报等方式,组织情报信息交流,构建军地一体的联合情报研判体系。

二要共享通信网络资源。针对当前通信网络覆盖有盲区、容灾抗毁能力弱的问题,大中城市、边境地区和重点战役方向增建网络互联关口,在重点地区开设军民共用超短波监测站,抓好军地电磁频谱监测控制中心网络互联建设,完成军民信息网络互为备用资源的方法路子,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三要共享行业系统资源。利用地方统计部门和行业系统既有资源,建立国防动员指挥信息平台,研发动员潜力信息管理系统,统筹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国防动员与人防、公安、交通、武警等行业部门联通的省级指挥信息系统,引接地理测绘、气象水文、电磁频谱等信息源,推进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向部队拓展。

(三)研发兵员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着眼加强后备兵员管理质效,科学筹划安排兵员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一要建立后备兵员数据库。结合民兵、预备役部队年度整组和国防潜力调查,在搞好复退军人预备役登记的同时,对高新技术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人员进行筛选,确定储备对象,分门别类录入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后备兵员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建立数据更新制度,每年核对后备兵员的动态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二要构建后备兵员管理网络。依托军队信息网开设兵员管理和动员专用平台,平时对后备兵员储备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战时对兵员动员行动实施动态管理,采取在居民身份证中加载兵役信息或专门办理兵役证等技术措施,依托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查验后备兵员的身份证件,随时掌握后备兵员所在位置。

三要优化后备兵员管理系统。在进行兵员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软件,使数据库、网络、软件系统之间相互匹配,增强应用软件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把兵员管理和指挥系统纳入国防动员指挥系统,并与军队指挥训练系统联结起来通盘考虑,实现一体化开发和综合集成建设,提高兵员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水平。

中图分类号: 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484(2019)05-0054-04

作者: 胡海洋,陆军指挥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中校;付海鹏,陆军指挥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中校

(责任编辑:徐永汉)

标签:;  ;  ;  ;  

略论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