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论文_赵静

浅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论文_赵静

赵静

(山西太原万柏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给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艾滋病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同时还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功能。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由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治疗的慢性疾病,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因此大为延长。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艾滋病患者本身,还在于其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关键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45-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一类免疫缺陷综合征,迄今为止无法彻底治愈。在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通过遏制HIV感染的传播与流行是AIDS治疗的关键,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目前AIDS治疗的最有效措

施[1]。2013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的抗病毒治疗与预防HIV感染指南中推荐,AIDS患者一旦出现CD4<500/cm3即应启动抗病毒治疗。本文现就AIDS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1.AIDS抗病毒治疗时机

HIV感染后并不建议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人体感染HIV后要经历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以及AIDS期三个阶段,在患者真正发展至AIDS期之前,机体免疫能力相对较好,此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限,而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2]甚至会超过HIV感染进展时带来的风险。故一般建议在HIV感染早期不宜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AIDS抗病毒治疗时机的推荐存在一定差异,但普遍都认为在HIV感染进入AIDS期时,应尽快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利于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改善患者预后[3]。有专家甚至认为,对所有AIDS患者均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论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高还是低。但对于进入ADIS期的患者,当其CD4>500/cm3时是否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尚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尚需依据其病情来决定,若疾病进展快,也应建议及时行抗病毒治疗。

2.AIDS抗病毒治疗方案

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出现,抗病毒治疗方案也随之不断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世界各国对于抗病毒方案的推荐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都认为应尽可能选择合剂以帮助减少服药片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如替诺福韦酯/恩曲他滨合剂、阿巴卡韦/拉米夫定合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合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依非韦伦合剂、利匹韦林/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合剂等;而应减少不良反应较多的抗病毒药物,如司他夫定、奈韦拉平等,而一些新型的高效抗病毒药物则成为目前AIDS抗病毒治疗的主要选择,如替诺福韦酯、恩曲他滨、雷特格韦、阿扎那韦等。

对于初次进行AID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药物选择方面应考虑以下问题,如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是否合并感染;药物是否方面服用,有无饮食限制;依从性[4];可能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免疫状况等。

3.影响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

3.1 确诊为AIDS至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接受抗病毒治疗较晚的AIDS患者,其体内的HIV载量很高,免疫系统破坏严重,免疫重建较难,患者很难忍受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因HIV受到有效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多未受到损害或损害轻微,机体可维持长时间病毒学抑制。这与上述提到的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基本一致。

3.2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

机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是掌握机体免疫状况,预测疾病进展,确定疾病分期,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关键指标。国内有研究报道,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和治疗前机体CD4+T淋巴细胞水平有关[5]。研究证实,经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其血浆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各种机会性感染控制良好,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3.3 合并机会性感染

因HIV主要侵犯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可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故易引发机会性感染。据国外相关报道显示,高达90%的AIDS患者死于机会性感染。而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4 治疗依从性

由于抗病毒治疗无法彻底清除HIV,故抗病毒治疗一经开始就应终生坚持服用,故良好的依从性至关重要,临床研究证实,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间断抗病毒治疗[6]。而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AIDS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见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还应接受有效的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预后。

4.小结

抗病毒治疗作为AID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病情一旦进入AIDS期后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抑制HIV的大量复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治疗过程中可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李辉,田翠翠,刘爱文等.安徽省AIDS抗病毒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5):379-382.

[2]李钰,严宇斌,黄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38-40.

[3]李亚,朱博,胡祥标,等.淮北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2):1191-1194.

[4]田翠翠,李辉,肖永康等.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5):381-383.

[5]魏顺远,康冰,陈庚军等.1995-2011年南阳市宛城区艾滋病死亡病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549-551.

[6]唐宏雁,戴洪柱,马敬仓等.75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29-31.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  ;  ;  ;  ;  ;  ;  ;  

浅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论文_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