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一体化模式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王宽

摘要:目的:研究护患一体化模式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护患一体化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7例,比较负面情绪、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结果:两组干预前负面情绪指标的各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较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研究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状态与生命活力的分值较对照组均高,研究组并发症率(7.01%)较对照组(21.05%)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护患一体化模式能缓解负面情绪且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patient integration model on reduc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through peripheral puncture. Methods: 114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hrough peripheral pun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 = 57) and control group (n = 57). Negative emoti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physical p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mental state and vitalit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7.0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1.05%)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nursing-patient model can relieve the negative mood and prevent severe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punctur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t is safe and worthy of reference.

关键词:护患一体化模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影响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以外周静脉为基点在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部位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其中,属于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便于提供无痛性输液通路,满足静脉输液或药物治疗的需求,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但留置导管后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皮肤黏膜屏障造成直接损害,导致患者术后易发生血管内膜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很重要的,预防并发症发生且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有时效性[1]。为分析护患一体化模式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14例,研究组(n=57):男32例,女2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4.12±9.35)岁;对照组(n=57):男34例,女23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64.03±9.22)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时监测各生命体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健康宣教,纠正疾病知识错误理解,确保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流程能顺利进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护患一体化模式,①置管前:系统化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严格按照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顺序明确最佳的血管部位,给予其穿刺置管处理,若条件允许则配合B超利用塞丁格技术切实完成穿刺置管流程[2-3]。②穿刺置管操作:实施穿刺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将导管头端向着穿刺侧面倾斜,确保导管到达预先设定部位,保持导管头部与穿刺侧上肢维持30度角,以颈内静脉法或指压法为基点压迫小鱼际肌,操作者维持手掌与患者锁骨上窝同一位置,适度按压颈动脉搏动位置,将静脉血流阻断,避免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情况。③置管后:完成置管措施需主动与患者沟通,重点讲解导管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采取观看视频、开讲座或阅读等形式加强患者与家属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认识,耐心询问其主观感受,主动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鼓励患者阐述内心想法,便于采取对症处理措施[4-5]。③导管维护护理:完成置管措施需给予患者X线胸片检查,对导管尖端位置加以明确后合理使用导管,采取免缝合法对导管实施固定,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在透明贴膜敷料下放置纱布固定导管,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患者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每周更换两次,若敷料出现潮湿或松动等情况更换敷料,实时观察穿刺口情况,利用酒精对穿刺口周围皮肤做好消毒工作[6]。

1.3观察指标

负面情绪:参考汉密尔顿焦虑与抑郁量表[7]评估,分值越低则代表护理措施越显著。

生活质量:参考SF-健康状态评价量表[8]评估生活质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评估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状态与生命活力的分值。

统计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穿刺点红肿、静脉炎与导管滑脱的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n/(%)],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

两组干预前负面情绪指标的各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较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状态与生命活力的分值较对照组均高,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研究组穿刺部位感染、穿刺点红肿、静脉炎与导管滑脱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 结论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神经疾病患者实施静脉治疗期间较常用的方法是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其具有减少穿刺次数的优势,缓解疼痛程度且避免发生静脉炎或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主要部位是患者上臂,将关节活动部位避开缓解上肢不适感,但穿刺置管期间易受到机体血管因素、体位因素、心理因素与中心静脉压因素等影响,导致机体易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等情况,使得最终置管效果欠佳,因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配合对症的护理模式是很重要的,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时效性[9-10]。

有研究报道[11],护患一体化模式能提高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临床疗效,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给予置管前需系统化评估血管状态,根据最终结果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完成穿刺置管流程,向患者详细阐述置管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内容,采取针对性心理指导,改善心理应激反应,确保其能积极配合医师展开置管流程,同时留置静脉导管期间需利用指压法或颈内静脉法压迫小鱼际肌实施压迫,利用拇指对胸锁关节内颈内静脉实施压迫,降低静脉导管异位发生风险,实时监测患者伤口情况,利用无菌纱布敷料促进伤口能早期愈合,减少皮肤微生物符合,有效吸收机体汗液与渗出血液,将定植在敷料上的微生物有效杀死,延长更换敷料时间,避免细菌侵入导管插管口部位造成穿刺点发生感染或红肿情况,定期更换敷料确保伤口长期处于清洁干燥状态,同时置管后定期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根据置管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确保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置管流程,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加强其对置管措施的认知,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干预前负面情绪指标的各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较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研究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状态与生命活力的分值较对照组均高,研究组并发症率(7.01%)较对照组(21.05%)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本研究与程瑞,康瑞等[12]文献报道具相似性,疗效确切并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护患一体化模式能缓解负面情绪且预防严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情.对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229-230.

[2]郑蜀芳,张然,蔡红卫,巫胡兰,任小宝.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敷料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06):456-459.

[3]马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239-240.

[4]王鑫.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06):105-106.

[5]李亚.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55-256.

[6]潘桂琼,李美琼,梁淑明,曾莹.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06):28-32.

[7]董晓娟,石海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4):603-606.

[8]余丽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07):795-797.

[9]张锦婷,林淑芬.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7):91-92.

[10]覃沛.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中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4):75-76.

[11]陈陶,尹长春.地塞米松预处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炎的预防作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6,25(01):112-114.

[12]程瑞,康瑞.化疗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浅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9):2312-2314.

论文作者:王宽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护患一体化模式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王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