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战略论文,思想论文,国际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它是基于对世界形势与国际格局的科学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正确估量,以维护与增进中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为根本手段,旨在最有效地实现中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总认识与全局性的谋划。概括来说,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如下:

一、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

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是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的前提条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科学地洞察了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已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要问题,从而为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正确国际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纠正了对战争的过分担心,认为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党与邓小平同志根据对世界形势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分析,先是科学提出了“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观点,后又提出“10年打不起来”、“中国至少需要20年的和平”,再后来又提出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观点,认为当代制约战争的力量在不断增长,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大战与核战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打不起来。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得出结论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7页。)总之,和平已取代战争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

2.强调经济发展问题是时代面临的核心问题。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日趋重要,逐步占据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主导与核心位置。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迫切地要求集中精力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努力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但是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南北国家的经济差距从总体上说不是缩小而是不断扩大了,并日益严重地妨碍着世界的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应该清楚地看到,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不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6页。)“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2页。)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5页。 )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利用国际和平条件加速国内现代化建设。

二、国际地位:中国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

正确认识与把握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制定科学的国际战略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正确把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重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努力通过各种办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两极格局正在向多极格局过渡,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与形势对我有利。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对世界形势的基本判断是:世界主要为作为世界两极的美国与苏联所主导,但是中国是中美苏大三角的重要一角(虽然力量弱),对国际事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世界虽然很不公平、很不太平,但是由于中国、欧洲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已经形成对两极格局的不断增强的冲击,国际社会正艰难地向着民主化公平化的方向迈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意味着世界利益的多极分配,意味着决定国际事务的参与者更多;国际社会的民主化趋势日渐增强,也意味着对少数国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牵制力增强,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也为我利用国际矛盾发展自己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 )“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8页。)

2.中国是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要有所作为,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90年代初,面对新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指出:世界格局无论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级。”(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3页。 )“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3页。)中国永远不称霸,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中国不关心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关心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相反,中国坚持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对国际事务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坚持为捍卫与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世界任何一国在对重大国际事件作出决定时不能不考虑中国的立场与态度。中国经济越发展,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就会相应地得以提高,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力量就会越强大,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会更快地确立起来。

三、国际战略的出发点:有效维护与全面增进中国国家利益

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改变了过去以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划线的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国际战略和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划线的“一条线”国际战略,明确将我国国家利益作为制定中国国际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旨在争取和平的有利的国际环境,谋求最有效地维护与全面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邓小平明确指出:在国际事务中,一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有效维护与全面增进国家利益的这个“最高原则”,“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30页。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48页。)要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条件, 全面增进我国的经济利益,并且有效地维护与增进我国的政治利益、安全利益与文化利益。

中国奉行国家利益第一的原则,但中国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在着眼于自身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30页。)要改变陈腐的冷战思维,求同存异,促进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友好合作,达致利益双赢与共同繁荣的国际局面。

四、国际战略的总目标:争取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

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是一国国际战略的中心内容,是根据国家利益所确定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争取达到的状况与境地。我国的国际战略的总目标是争取一个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这就为我国国际战略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要继续执行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执行得好,我们就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建设环境。”(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3页。)“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7页。)“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

现存的国际秩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二战后形成的不太公平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在政治事务上,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大量存在,少数大国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富欺贫、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在经济事务上,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不公平权力分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从各方面阻碍与限制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北差距越来越大,世界发展问题不但没有随着世界财富总量的增多而解决,而是越来越严重。对此,中国提出在争取和平的同时,要努力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争取公平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2页。 )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世界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与决定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与意识形态;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国际事务应由世界各国与有关国家平等参与共同协商解决,不能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垄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和推行强权政治;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要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生产、贸易与金融体系。这种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越早确立起来,就越有利于我国全面增进与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更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国际战略的总手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

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实现中国国际战略总目标的总手段。它最有利于中国争取和平,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外交、经贸与文化关系,是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佳武器。“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3页。 )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全面发展关系,不以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划线,全面争取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和平国际环境。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推动建立公平的有利的国际新秩序的最佳手段。

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3年中国倡导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广泛适用于一切类型国家间的关系。它不但在我国与众多外国签署的双边条约、公报、宣言、声明等国际性文件中得到了确认,而且其主要精神也写进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通过的很多宣言与决议书中。如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精神已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在世界未来的历程中,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加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客观需要,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和民主化公平化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世界各国多样化的事实,它将表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国际战略总目标,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存的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冷战思维观念的现实消极影响。为此,要大力推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努力减少不公正合理的旧秩序在世界上的影响范围与存在的时间,争取早日建立起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2.独立自主方针是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争取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

坚持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办,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外国的压力,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中国利益。在国际事务中,我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与政策,坚持实事求是,不做任何有损于他国利益的事情。在现有的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不动摇,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利用矛盾、趋利避害、广交朋友、灵活应对,从而全面增进和有效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这样,我们国家的政治分量就更加重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2页。 )邓小平教导我们:“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9—320页。)“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31页。)

“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 )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大力推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争取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积极利用国际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与国际市场为我所用,以利于全面增进与有效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