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革命与艺术格局改革_科技革命论文

当代科技革命与艺术格局改革_科技革命论文

当代科技革命与艺术格局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格局论文,当代论文,艺术论文,科技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考察和研究当今科技革命对文艺的深刻影响,探索并制定合乎客观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文艺总体战略,显然是文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新的文艺“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和发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数十年间,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研究等等取得重大的进展,其成果超过了过去两千年成果之总和。这场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它不是推出单一的技术和产业,而是空前快速地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技术群和产业群。其中,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包括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激光技术以及整个信息系统,居于领头和中心的地位。据统计,近10年内,一个工程师知识的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美国经济学家研究认为,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90年代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因此,有人把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称为“信息时代”。显然,这样一场科技革命,不能不对文艺的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产生某些不同于以往时代并关系文艺的全局和面貌的重要影响。

不少论者指出,本世纪中叶以来的科技革命,在理论和思维方式上有革命性进展,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着重大影响。不过应当了解,这种“革命性进展”的实质不是别的,而是人类从19世纪开始的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而上学向辩证法转变的革命之深化和拓展。当代科技革命,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用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去考察事物及过程,对绝对与相对、必然与偶然、分析与综合、精确与模糊、确定与不确定等等加以辩证的把握。这无疑是辩证法的伟大胜利。

当代科技革命对人为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李政道先生曾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盛赞屈原的《天问》,认为它“完全可能是基于几何学的分析,应用精确的推理,并且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成的最早的宇宙学论文之一”。我们还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著名人物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例如,达·芬奇是大画家,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丢勒是画家、铜版雕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而我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郭沫若,都曾学习过现代医学。无数事实证明,科技知识是艺术想象的有力翅膀,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动力。当代科技革命提供的空前丰富、快速增长、快速传播的科技知识,不仅在量上给予艺术的想象以充分的支撑,而且在质上为其提供了许多新的领域、新的可能性和无比巨大的空间。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帮助文艺家从机械记诵和手工业式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艺术劳动的创造性方面;而电视、电脑等在视觉化技术上的新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及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前进,也会作为一种强大的挑战、刺激和助手,有力地推动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本身的发展。

应当强调,当代科技革命对于文艺最为独特和突出的影响,当代性最为鲜明和强烈的影响,关系文艺的全局和面貌的影响,是迅猛发展的信息科学和信息产业对传统的艺术格局的强大冲击。歌德曾说过,人类社会的基础是通讯。人类文明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特定的通讯媒介的支配;新的通讯方式的兴起,都引起社会文化的大变革。我国古代的烽火台、驿站、竹简和帛书,不仅是一种通讯方式,也代表一个文明阶段。而造纸术、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则奠定了一个新的文明。印刷术传到欧洲,对于文艺复兴、脱离中世纪的黑暗,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经济学手稿·导言》1857—1858年)当代科技革命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人工智能等理论基础上,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了高效灵活的信息网络,使通信方式发生着根本变革。这一变革,为文艺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手段,电视、卫星电视、VCD、 互联网等等,就是这种新事物。它们作为媒介,能准确地输送鲜明生动的视听形象,而且传播速度空前快捷,使人们极大地超越着时空限制,扩展着信息资源和活动范围。它们作为载体,不但小型、精确而容量巨大,而且灵巧、自主选择性强而操作便利,为普通人们所适用。因而,凭借这些新事物,普通家庭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重要的、经常的场所。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的这种重要变化,必然导致影剧院的锐减,冲击相关的艺术种类。同时,视听形象在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势必影响文学的地位及发展。而与此相反,新兴的电视剧、大型综艺电视节目、电视艺术片、音乐电视等等却凭借科技优势正方兴未艾地崛起。概括地说,在今天,艺术各个门类的布局和比重,它们之间的强弱态势和平衡关系,正在发生急剧的重大变革和调整。一些与新兴科技联姻的新的艺术门类、种类和样式相继出现和发展,在艺术竞争中占据强势地位而前程远大;一些原来居于强势地位的传统艺术却受到冲击、陷入困境,不得不通过改革去探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旧的平衡关系正向新的平衡关系运动,文艺的全局均为之震颤,艺术的面貌正为之一新。这是艺术格局的时代性嬗变,是文艺“生态系统”的历史性变革,而推动这场变革的精灵,就是当代科技革命。

艺术格局变革的当下图景与潜在趋向

当代科技革命对艺术格局的影响,使后者处在发展和调整的过程之中,而我们现在还处于这个过程的初始期。当前,科技革命对艺术格局的影响,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因而,相关的社会因素也会参与进来,影响艺术格局的当下面貌和发展趋向。在这种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就重要性说来,首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

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技成果空前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新的产业群。其中,就有高新科技渗透于文化领域而形成的文化产业群。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电视文化产业群、音像艺术产业群和电脑文艺产业群,就是这种高新科技、文化和经济三者的结合。应当说,科技、文化和经济结合为文化产业,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从印刷作坊到印刷产业,到电影产业,到当今的文化信息产业群等等,是这种结合在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现象,并且都对原有艺术格局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冲击,都带来过具有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艺术种类的勃兴。可以说,要考察我国自明清以来、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形式、种类、格局和整体面貌的演变,就不能不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这条历史线索。而且还可以说,文化产业的这种历史发展进程,在总的趋向上是把艺术从少数人垄断中不断解放出来,使艺术成为更多群众所享有的历史过程。不过,事物还有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对于文化产业,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曾给以尖锐的批判。譬如,本雅明批判“机械复制”以大量的技术复制品淹没了艺术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以及真实性、权威性,破坏了艺术品独特的“韵味”和“辉光”,引导大众观赏其世俗内容,从而肢解了文化精神。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进而批判“文化工业”消解了艺术的“个性”,使文化失去了不断创新的审美冲动和理性探求。这些批判的合理内容首先在于,它们以文化艺术合乎自身规律的发展作为价值前提。这种前提显然也应该成为我们分析、判断和对应当前艺术格局变动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过,法兰克福学派所视为典范的艺术及文化精神,其实属于传统的或所谓“精英”的艺术;而且,他们把科技、经济视为文化艺术天然的对立物,这也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但是,这些批判仍然相当真实地揭露和抨击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发展、经济繁荣而人的价值却不断贬低、人的精神却不断下滑之间的严重分裂和对抗。造成这种分裂和对抗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其次,也相关于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的现实联系。因此,这些批判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艺术的破坏,在根本上是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同时也包含了对市场经济本身负面作用的揭示,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文化产业能够获得迅速发展,是因为它的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还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文化需求。而它的经济优势的形成,就现实情况说来,不仅有国家或社会的投入,更多依靠的是市场经济的运行。事实证明,在现今历史阶段上,市场经济是将科技、经济和文化结合的有效的社会机制之一。发展文化市场,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二重性,它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对艺术格局的变革,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现在还不完善,文化市场还存在许多混乱,尤其有必要对当前艺术格局的动态及趋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讨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

那么,艺术格局的当下图景和潜在趋向究竟如何呢?举要说来,第一,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牵动原有艺术格局发生结构性变革。我国50年代就有了电视台,1980年全国有电视台38个。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 到1998年,中央、省、市三级的无线、有线电视台已达740个, 人口覆盖率超过85%,观众日常拥有量为2亿人左右。现在, 我国电视剧年产量逾6千集,其他样式的电视艺术节目年产量超过10万小时, 它们在全部电视节目播出中所占比例在60%以上。由于电视媒体以科技优势吸引了大量广告,因而电视文化产业群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经济实力的支持。当然,这势必挤压其他种类艺术的活动空间。例如电影,据统计,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1亿人次,即10亿国人该年人均观看电影近30 次;1997年,在首都北京的电影观众中调查,平均每月看1 次电影的还不到他们的半数。电影观众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于此可见一斑。对此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调整措施。早在1993年,就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1996年,又将全国电影制片厂划属广电部门管理。此后,在电视广告费中用以资助电影事业的资金,全国平均每年1个多亿。中央电视台还开设了电影频道、 戏曲音乐频道等。其中电影频道开播后,每年为电影制片厂回收资金6000万元;1998年,电影频道参与拍摄重点影片投入的资金达1500万元。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和发展传统艺术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电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和成熟。事实上,新时期以来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就曾广泛吸取过电影、小说、话剧、戏曲、音乐等等的艺术经验和美学营养;现在仍然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不过,在新的艺术格局中,电视无疑将居于重要的和优势的地位;而且,电视毕竟有自己的特性,探索和发展电视特性的新的文艺形式,是尤其需要发挥攻关精神和创造才能的重任。近几年,由于电视对文艺节目的大量需求,以及经济效益较丰的吸引,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赶潮现象相当突出,电视剧题材撞车、平庸应景、粗制滥造经常发生,大型综艺节目文化品位下滑。这些趋向应当加以有力遏止。据报端披露,1999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投资5000万元,拍摄100 部长度较短、情节紧凑、故事集中的“电视电影”,以图改变电视剧冗长拖沓的现状,并有效利用电影厂闲置设施和更多地启动影视界人才市场。这既是对发挥电视特性的创新性探索,又体现着所谓“影视合流,优势互补”的思路。这对于在艺术格局变革中积极调整其他艺术种类的相互关系,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第二、音像艺术发展势头强劲,在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中的份量日渐加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和问题。在高新科技不断发展并不断向文化领域渗透中,音像艺术似乎处于最为活跃的前沿。在这里,新技术、新产品、新样式层出不穷;录音、录像;磁带、光盘;组合音响、家庭影院;更有数字化浪潮迎面扑来,CD、VCD之后,DVD、 DVD— ROM、CD—RW正在开发。它们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群众可以在多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借助于电视、录像机、影碟机、电脑多媒体等等,进入多姿多彩的音像艺术世界。因而在文化市场的支持下,音像艺术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国35家光盘加工复制厂,近百条光盘生产线,从去年10 月到今年3月满负荷运转,仍不能满足订货需求。这种情况对于艺术格局的影响,是重大而又复杂的。首先,它推动了通俗歌曲或流行音乐的发展。在音像艺术产业中兴旺发达的音乐电视,就以通俗歌曲或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再配以形象的画面和情绪性舞蹈,强化和丰富了音乐欣赏效果,成为当代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通俗歌曲或流行音乐发展的同时,高雅音乐包括传统的民族音乐和交响音乐正面临困境;高层次的歌唱家、演奏家难展才华;音乐自身的格局处于失衡状态。同时,通俗歌曲在表演或光盘中普遍采取伴舞形式,这固然也是舞蹈存在和发展的一种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音像艺术产业对于舞蹈艺术的一种支持。但舞蹈艺术本身应该有独立发展的追求和空间。现在许多舞蹈演员只能做流行歌星的道具,难以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不少舞蹈艺术家对舞蹈艺术的前途,甚为悲观和忧虑。高雅音乐和舞蹈艺术要在我们的文化市场获得有力的支持,看来有待于群众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而现在如何对它们加以保护,需要从艺术全局及其未来发展的高度去认真思考和提出对策。其次,音像艺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还表现为卡拉OK厅的大量兴起。卡拉OK让群众由单纯的接受性欣赏,转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这对活跃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群众艺术修养,显然是有益的。不过,现在有的市、县、镇,卡拉OK过密的程度几与餐馆匹敌。为了互相竞争,有的业主不惜降低格调,甚至提供色情服务,败坏社会风气。卡拉OK厅在某些地区存在的过量发展以及低俗甚至色情问题,是这些地区对文化市场放弃管理、甚或是其管理部门腐败所造成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再次,音像艺术产业的发展还拓宽了所谓“后电影市场”,使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可以制成音像艺术产品获取经济效益。因而,“后电影市场”不但成为音像艺术产业本身的一个重要生长点,而且成为电影发展的新的途径和经济支撑点,在艺术格局的变革、调整中起着积极作用。最后,尽管音像艺术产业有以上诸多贡献,但由于我们的文化市场尚不规范,管理颇多落后、疏漏之处,致使盗版、走私有机可乘、相当猖獗,严重危害着音像艺术产业身的正常发展,并且扩大着音像艺术产业的负面影响。

第三、上述讨论已经涉及到电脑文艺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但电脑互联网新近的崛起,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新事物。统计表明,因特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空前的。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机诞生13年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而因特网于1993年向公众开放,仅仅4年,用户就突破了5000万。目前全世界因特网使用者已达1.5亿,有关专家预计2001年将达3亿,2005年可达10亿。 专家们已经把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互联网,视为“第四媒体”,认为它的影响力在10~20年内将可能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尽管就目前说来,互联网对文艺以及艺术格局的影响究竟如何还不够清晰,但已经出现了不少新事物。例如网民的共同创作,它明显不同于文学创作传统的个体劳动形式。由于它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抒情、创造和表现的欲望,能够开发和发展人们艺术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而有愈来愈多的网民乐此不疲。这无疑扩大着文学爱好者和业余创作者的队伍,扩大着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在视听形象冲击下越来越“边缘化”的文学,这很可能是一个福音。当然,如果有的文学家仍要以“精神贵族”自居,以为唯有自己才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业主,也很可能会对此感到莫名的悲哀。又例如所谓网络出版以及某些精神产品共享的观众,不但会冲击现有的版权制度,而且会影响到书籍、报刊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地位和发展,进而牵动整个艺术格局的结构和面貌的变化。虽然这些倾向,现在还仅具潜在的可能性,但无疑值得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互联网发展中随时出现的其他新事物和对文艺的现实影响。

第四、就当前说来,电视文化产业和音像艺术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以视听形象为主,都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接受群体,在运作上都与文化市场密切联系,等等。这些特点,使它们的产品成为所谓“流行文化”,并且必然地与传统的或高雅的文化发生矛盾。这里矛盾对立的两方,前者占有科技的优势,其文化产业呈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文化市场中有着强大的支持;后者则不具备或削弱着、丧失着这些优势和和条件。因而,在当代科技革命的世界潮流面前,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两者在艺术竞争中便处于不同的强弱地位,由此规定着当前艺术格局变动的基本趋势。处于强势地位的“流行文化”,并不就是低俗文化。但由于它们多是与新的媒体相联系的新的艺术形式,还不甚成熟,与传统艺术相比还相当稚嫩和粗糙,因此它们的繁荣并成为当前艺术格局的重心,就难免使当前艺术在全局上发生文化品位的下降。应当看到这种现象的某种必然性,并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使它们逐渐成熟起来。在这里,保护传统艺术,对于维护艺术整体的较高文化品位,对于帮助新兴艺术形式的成熟,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传统艺术只要还为群众喜闻乐见,在新的艺术格局中就有它的地位和发展空间。当然,国家和社会要加以重视和保护,传统艺术本身也要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群众需要进行艺术上的革新,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大约正是如此。

国际竞争与新的艺术格局的前景

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世界性的国际交流与竞争。当代科技对文艺的渗透,也把这个特点带到了文艺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以及各国的艺术格局的变动。而且,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各国的艺术格局的调整,就不仅关系着该国的文艺或文化的发展,还关系到该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竞争和地位。

在当代科技革命中,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着经济迅猛发展。因而,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高新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当代科技对于文艺的渗透突出地表现为把科技、经济和文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事实表明,新兴文化产业不仅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基础,还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可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例如美国的影视业,就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和工业数据, 1996 年美国的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超过美国其他任何行业;而迪斯尼娱乐业等文化产业, 则已跻身于世界大型企业500强,1997年即进入世界企业前10名。 毫无疑义,美国的新兴文化产业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首先是美国凭借其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争夺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的结果。1980年,美国电影业的收入70%来自于美国国内;此后,其国外票房每年以6%至7%的速度增长,到1997年国外票房达到58.5亿美元;现在,美国国内票房只占总收入的35%,国外票房是其一倍以上。在美国的这种急剧扩张的态势下,加拿大影院上映的影片96%是外国影片,主要是美国影片;1996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70%;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却达到80%。 美国的电视在世界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也达80%,而欧盟所占的份额不到2%。

美国文化产业的急剧扩张和对世界文化市场的霸占,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意识形态战略,即借此把美国的意识形态或文化价值观念推向全球,使之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占据世界范围思想文化斗争的主导地位,从思想文化上控制全球,为其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服务。因而,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的关注和警惕。例如法国官方和知识界几乎一致认为,不断高涨的美国通俗文化浪潮正在吞噬法兰西,必须警惕和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吉莱斯·雅各布就说:“美国不仅热衷于输出它的电影,还热衷于输出它的生活方式。”法国政府于1989年说服欧洲共同体颁布命令,规定所播放电视节目的40%必须是国产节目。法国政府还制定并加强了旨在保护法兰西文化的经济配额和补贴制度,支持本国文化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1993年,法国为把视听产品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与欧洲盟国一起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和美国进行了顽强的较量。1998年6月, 加拿大在渥太华组织了一次有关美国文化统治地位的会议,包括英国在内的19个国家参加,而美国被明令排除在外。会议以自由贸易威胁各国自己的文化为根据,讨论了把文化产品排除在降低贸易壁垒的有关协定之外的方法。

西方其他发达国家还积极发展本国文化和文化产业,与美国流行文化展开了激烈竞争, 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8年9月12日刊登的文章《文化大战》指出,在流行音乐界, 本土联系的分量愈加明显。刚出版的一本名为《有史以来最好的1000张唱片专辑》的书,报道了在20万年龄介于9~62 岁的美国和欧洲人中开展的有关摇滚乐的民意测验结果:“在最受欢迎的流行类音乐专辑中,有7/10 是英国的。”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音乐市场——德国,本国歌手创造的销售额占全年35亿美元销售额的48%,比5 年前增加了一倍。在西班牙10亿美元的音乐销售总额中,有58%是由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音乐人创造的。而法国摇滚演唱组的音乐销售额几乎占该国音乐销售总额的一半。在这里,可以闻到所谓“文化大战”的硝烟。并且,这种大战无论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性结果对各国乃至世界艺术格局的影响,当是强烈而明显的。

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更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E ·萨依德关于“文化霸权主义”的概念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现实,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事实上,美国一直在凭借科技和经济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占领第三世界的文化市场和思想阵地,将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渗透,已经严重威胁着第三世界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威胁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是其整个霸权主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我国,它还是其和平演变战略图谋的重要手段。这就迫使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研究和投入当代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浪潮,积极调整我国现有的艺术格局,重视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应当看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拥有科技和经济的优势,我们面临的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形势非常严峻。美国电影1997年国外票房58.5亿美元, 而同年我国电影国外票房仅有人民币3800 多万元。这种竞争当然是极不对称的竞争。差距首先在科技上,例如有线电视普及率,美国为25%,我国为1%,计算机普及率美国为30%, 我国不到1%。因此,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学习国外包括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文化产业管理经验,用以发展我们的文化及文化产业。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既要使艺术格局中各类艺术保持健康的平衡关系,确保文艺整体较高的文化品位,又要确定重点项目,调动各方面力量实施重点突破,特别要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我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文艺不但能够建立新的、良好的、足以支持国际竞争的艺术格局,而且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争得应有的地位。

本文通过以上讨论,希望文艺界的同志们、朋友们高度重视并研究当代科技革命及其对文艺、特别是对艺术格局的深刻影响,勇敢地面对经济大潮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抓住时机,创造性地工作,为我们焕发着新时代光彩的文艺的诞生,作出更多的贡献。

标签:;  ;  ;  ;  ;  ;  ;  

当代科技革命与艺术格局改革_科技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