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论文_吴道弘

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论文_吴道弘

◆ 吴道弘

(盐城市师范学院)

【摘要】 目的对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进行本草考证和历史文献考实。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考证药用菊花产地变迁、栽培技术发展和采收加工变化。结果宋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使用野生品,宋代以后栽培品逐渐代替野生品,明、清时期形成药用菊花地道产区。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

【关键词】 药用菊花;地道药材;本草考证;形成源流

药用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用于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1]。药用菊花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东经113°~120°、北纬29°~38°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我国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河南、河北、江苏、湖北等省。前人对药用菊花的本草考证主要集中在名称的演变、生境和产地的考证,认为茶菊发源于浙江,原产于余杭的白茶菊逐渐北移至桐乡,形成现在的杭白菊,原产于德清的德菊被引入安徽歙县形成贡菊,原产于海宁的茶菊被引入江苏射阳形成射阳菊;药菊发源于河南,原产于焦作的怀菊逐渐南移至安徽亳州,形成亳菊,亳菊被引入山东嘉祥形成济菊;滁菊形态与南北菊花有较大差异,可能为独立品种[2~7]。以往的文献考证中没有涉及人工栽培品替代野生品以及道地药材形成过程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药用菊花产地变迁、栽培技术发展、采收加工变化等方面本草和文献考证,探讨历史上药用菊花栽培品的应用和道地药材形成问题,为药用菊花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药用菊花产地变迁与道地产区形成

菊花原产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的记载,《埠雅》云:“菊、本作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一名节华,亦取其应节候也”,《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列为上品,谓:“生川泽及田野,久服能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载:“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雍州,即今陕西凤翔县一带。《证类本草》引陶弘景云:“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

2 药用菊花栽培技术发展

中国是驯化栽培菊花最早的国家,《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陶弘景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3 药用菊花采收加工的变化

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千金翼方》、宋代的《本草图经》均记载菊花阴干,“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直至清代赵学敏曰:“茶菊……,有黄、白二色,杭州钱塘所属良渚桧葬地方,乡人多种菊为业,秋十月采取花,紫蒂者名紫蒂盘,白色千叶名千叶玉玲珑,徽人茶辅,多买焙干作点茶用。”这种焙干法可能即为后来贡菊所继承。在杭菊产地,早期的杭黄菊除蒸法外,还有采用鲜花直接晒干之法,曹炳章云:“黄菊产杭州海宁等处,……有蒸晒二种,蒸菊,将鲜菊入蒸笼内先蒸瘪再晒、烘焙至燥,其色老黄,收藏朵瓣不散。晒菊,以鲜花烈日晒干,其花嫩黄,朵松花瓣易散,皆道地。”鲜花直接晒干,可能由于散瓣,加之干燥速度慢,此种加工方法现已不存在。另外早期的滁菊也可能曾采用阴干之法,如曹炳章曰:“白滁菊出安徽滁州者,其采法先剪枝连花带叶倒挂檐下,阴干后,再摘花,故气味更足。在怀菊产地,除阴干法外,还采用过阴、晒结合之法,如《河南中药手册》菊花条云:”将花带把摘下,倒挂绳上晾微干,然后摘去把,放帘上晒干;另法是连秧割下,打捆倒挂晾微干,剪下花头,再放薄上晒干。人们通过长期探索,形成目前药用菊花各具特色的加工方法。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本草考证,药用菊花在宋代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宋代是药用菊花栽培繁荣期,相继出现了不少菊谱、菊志、菊名篇等艺菊专著,随着药用菊花栽培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以及野生的减少,栽培菊花逐渐代替野生菊花。明、清时期为药用菊栽培和发展的最盛时期,也是形成道地药菊品种的重要阶段。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药用菊花资源问题,采收加工技术的发展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经过自然和人工选择,一些优良的品种逐渐兴起,并形成了固定的产地,如河南的怀菊,安徽的毫菊、滁菊、贡菊,浙江的杭菊。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8.

[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85.

[3]何先元,郭巧生,徐文斌。道地药材菊花形成的原因[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54.

[4]王德群,刘守金,梁益敏。中国菊花药用类群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1):45.

[5]王德群,梁益敏,刘守金。中国药用菊花的品种演变[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584.

[6]王德群,刘守金,梁益敏。中国药用菊花产地考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9):522.

[7]尚志钧,刘晓龙,刘大培。中药菊花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3,23(2):114.

[8]戴圣选编。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39.

论文作者:吴道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论文_吴道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