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100120)
【摘 要】针对当前人们对建筑业提出的节能减排需求,文章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实现方法,辩证地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中,笔者由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在绿色建筑各阶段的设计方法及技术应用,梳理建筑设计流程优化的方式;同时,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建筑;
随着生产建设的日趋现代化,只从“人本”需求出发的设计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范围、深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居住环境和生态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注重节能环保,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节能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载体,被更多的人们接受、探索和推进。然而,当前绿色建筑在整体存量建筑中占有率并不高,大量的既有建筑还缺乏绿色化改造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市场的内在推动力有待发掘与推动,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与体验有待深入。基于此,绿色建筑设计都应该包含哪些?绿色建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能真正为人们带来什么?是否高新技术的堆砌就能够使得一座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等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绿色建筑设计
1.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具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建筑废物排放量以及建筑全生命周期可循环再利用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还缺乏市场的内在动因。这个内在动因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从设计、建造到运行各环节中“人”的因素。各环节中的“人”如果对绿色建筑理解不到位,没有发自心底地积极探索每个细节上的“绿色”,这就很难做到建筑建造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因而,建筑设计师的任务是将“绿色”和可持续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去,优化建筑设计方法及其流程,使之不仅有其形,而且有其神。
2.绿色建筑设计思考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
建筑行业的开发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环境以及历史人文背景结合起来。在加快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同时,以创造性的集成方式有效地将当地的现有条件规划利用,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一般建筑设计理念所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从布局模式上、资源配置上、空间结构上以及区域合理划分上,都进行了创造性设计。事实证明,这种设计理念的引入,使得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1]。
(2)绿色设计各阶段方法及技术的应用
1)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区域配套设施共生共享,合理规划设置室外通勤方式。对场地进行乡土生态恢复与再利用,充分利用旧建筑及可循环利用材料,对项目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各专业均应进行全局统筹与规划。
2)建筑设计阶段:应用建筑整体形态模拟辅助设计手段,在项目初期对建筑整体形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积极利用自然采光通风(设置中庭等及太阳光追踪反射采光技术)、建筑自遮阳等建筑设计手法,实现“被动优先,主动技术优化”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设计屋顶及立体绿化,采用资源消耗少的结构体系并进行优化设计,室内采用灵活分隔方式并一体化装修设计,考虑无障碍设计措施,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空间。
3)建筑施工阶段: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降低施工噪声、减少水土污染及施工废弃物,严格控制设计文件变更,实现土建装修一体化施工。注重资源节约,加强过程管理。
4)运营管理阶段:此阶段是投资效益的发挥和投资回收阶段。为了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原则,在项目前期和实施阶段,要把项目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考虑到项目决策、方案设计及施工技术中,在项目进入运营和维护阶段后,也要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合理制定运营及维护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建立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通过建筑调适,使系统高效运行。
(3)优化建筑设计流程
与传统的设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设计人员,针对建筑本体设计分阶段与甲方沟通汇报,不断完善建筑设计这一模式不同,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前期建设单位的绿色建筑设计策划与过程管控。因为从调研中也可以看到,如果建筑在立项初期就能以绿色建筑理念及设计方法为指引,设计全程通过专项咨询、会议等形式进行监管把控,最后投入使用的建筑会更加节能,其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这是绿色建筑的顶层设计。
同时,设计单位各专业人员都应在本专业范围内充分考虑区域、场地、建筑全寿命(包括建筑拆除回收)及建筑类型、功能的前提下,对设计项目进行专项的顶层设计规划,与建设单位的顶层设计相碰撞沟通,形成建筑设计的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进行相关技术深化落实,对设计图纸进行计算与模拟: 室外风环境;室内自然采光;室内自然通风;建筑综合能耗优化设计等,完成绿色建筑扩初设计。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人员在设计调整与深化过程中,如设计修改引起技术参数的变化,则应再次进行计算与模拟,对修改是否影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及指标等问题进行复核,直至施工图出图。
二、可持续发展建筑
1.基本概述
可持续发展建筑 (sustainable building)是查尔斯•凯博特博士1993年提出的,旨在说明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建筑业的责任,从更加宏观的层面阐述了建筑与自然地关系。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建设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到与这些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追求不断增大。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尊重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原则是:
1)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2)增强使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3)树立建筑材料蕴藏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构件;
4)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5)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6)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及建材浪费。
2.可持续发展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建筑在概念上提出更早,绿色建筑则是更深入更细化地承载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外延。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概念关注了建筑的规划设计与建造,绿色建筑则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整个建筑寿命周期中予以贯彻,除了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外,更是关注了建筑为人类贡献最大的绿色运营时期,同时还包括拆除后回收再利用。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六大领域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加以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量化,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建筑设计与使用的各个细节,如果加上切实有效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筑即为可持续发展和生长的建筑。
三、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议
1.创新绿色建筑设计,积极探索“被动设计”方式。每位建筑设计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绿色建筑并不是绿色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首先通过全面的思考,采用合理的、经济的设计方法实现节能绿色的要求。如传统设计手法中“四水归堂”对自然采光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智慧思考,一个好的设计,可以为后期的运行和使用带来无穷的益处以及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应积极探索“被动设计”方式,归纳总结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绿色设计方法,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基础设施、绿色施工、绿色评价、绿色运营等全寿命周期的综合设计集成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健康设计,使绿色建筑使用者真正体验到它给人们带来的切实改变。
2.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技术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以及标准体系的健全。全国各地方的发展均需根据自身气候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建设要求,比照国际先进标准,按照“技术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补充完善绿色建筑领域相关标准,加快推进涵盖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完善建筑工业化技术和标准。工业建筑量大而面广,同时目前面临着一大批工业建筑改造的实际问题,逐步完善工业建筑的绿色化建设与改造将使绿色建筑发展更加全面和快速。
3.绿色生活,从我做起,提升社会意识。首先,有关部门应积极宣传绿色建筑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公众合理使用绿色节能产品,营造政府有效引导、企业自觉执行、公众积极参与的氛围。其次,每个设计者和建设者均应是绿色生活的积极倡导者,从自身做起,为每一个蓝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束语: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时代的发展与呼唤,为实现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指导的建设,需要建设行业各方合力,共同促进。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工作者在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加强各专业的顶层设计,不断挖掘和完善适合我国特点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法,不断总结适宜、可靠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使建筑设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可行,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刘光忱,孙磊,赵曼.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建筑经济,2011, 11:100-103.
[2]刘玉波.城市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6:53-55.
[3]王玲续.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探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5:509-512.
论文作者:魏宏远, 徐晖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阶段论文; 技术论文; 环境论文; 节能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