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论文

威海市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论文

威海市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

王丽

(山东大学(威海)体育教学部,山东 威海)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威海市高校构建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威海市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势为:区位优势,学科优势;劣势为部分项目师资建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机遇为政策机遇,品牌赛事的落户;挑战为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提出的策略为:加强蓝色体育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有机融入学校蓝色体育研究体系。

关键词: 蓝色体育;swot分析;威海市;高校;课程体系

一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提出了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课程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和任务。这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 当前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

当前体育改革进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地域人文、自热特色,完善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成为众多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特色课程是指在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指引下,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核心,借助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与优势资源自主或合作构建的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的课程体系[1]。新疆大学充分挖掘具有地域、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如刀郎健身操、帕普孜球、押甲、打毛线球等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兰州大学利用高原海拔以及多山的地理特征,将民族传统游戏“冈朵”和藏族“锅庄”舞引入学生体育课中,并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云南大学在特色课程设计中,充分展现民族多元的体育文化传承和传播,形成多元文化教育途径,丰富和创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均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典范。

威海是山东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发展城市之一,而威海各高校是推动蓝色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威海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关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诉求[2]。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探讨威海市高校构建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意义。

三 山东大学(威海)建设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swot分析

(一)山东大学(威海)建设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优势

1.区位优势

运用区域在地标、历史、文化、民俗等人文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展高等教育、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域化推进和完善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3]。山东大学(威海)坐落在美丽海滨城市威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发展海域内水上项目、陆域与海域结合的项目、空域与海域结合的项目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以生为本、立足蓝色,充分挖掘蓝色体育项目的特质和优势,同时保障蓝色体育特色课程资源,以此为构建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服务。

2.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高校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中,特色体育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风格,是高校鲜明特色的典型代表,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彰显学校特色而开展的实践活动[5]。目前,我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发展面临较多挑战。第一,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协同发展。第二,蓝色体育特色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群体、竞赛等活动的有机融合。第三,蓝色体育特色课程融入学校蓝色体育研究体系的布局。

蓝色体育课程作为新兴体育课程,在国内的开设屈指可数。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部分项目缺乏专业的任课教师,是我校构建蓝色体育课程的劣势。当前我校蓝色体育课程教师部分为半专业性质或者“半路出家”,缺乏专业技术动作示范的标准性和专业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影响了我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速度。

(二)山东大学(威海)建设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劣势

1.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协同发展

作为拥有得天独厚自然与人文条件的高校,非常注重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突出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创新与发展,开设了有氧健身、铁人三项、游泳、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定向越野等特色课程。于2013年成立了“山东大学(威海)蓝色体育研究中心”;2016年将“蓝色体育及课程建设”列入山东大学(威海)“十三五”学科学术提升计划,同时组建了“蓝色体育理论与课程实践研究团队”,并设立“体育教学部蓝色体育创新研究项目立项”。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降雨入渗及河流、水库等地表水渗漏补给。城市及工矿企业主要分布于阳泉市内各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大量污染物随地表水一起进入地下含水层,产生了对地下水的污染[1]。近年来,阳泉市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展了泉域保护、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电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学科优势

特色课程设置是指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各课程要素的总和,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4]。目前我校体育课程只注重课程内容的横向发展,但纵向深度不够,忽视了特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的建设。另外,体育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全面、评价体系不健全及相应教材建设与更新滞后的现象存在,严重制约了我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发展。

(三)山东大学(威海)建设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机遇

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改革创新建设,最终为培养并形成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而服务。第一,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蓝色体育校本教材,保障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自学。第二,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场地建设。第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多项评价。将课堂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与课外校内竞赛、特色项目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蓝色体育校园文化相结合;将校内竞赛、代表队训练、学生体协与参加校外竞赛、志愿者等相结合。第四,构筑“课堂教学”“课外群体”“训练与竞赛”“社会实践”四大支撑平台,形成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第五,实施创建我校沙滩运动和铁人三项蓝色体育特色教学基地,打造省精品、全国精品特色蓝色体育特色课程。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规划中科教篇中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教育中心,支持沿海地域城市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因此,借助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契机,发挥区位优势,丰富课程资源内容,制定课程体系评价方法,加快构建蓝色体育课程体系,还有助于实现学校特色海洋学科的发展。

2.品牌赛事的落户

威海市作为多年来承办HOBIE世界帆船锦标赛和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系列赛的城市,营造了蓝色体育氛围,扩大了蓝色体育在威海的影响,加快了蓝色体育的推广,对于辖区内高校蓝色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山东大学(威海)建设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挑战

1.蓝色体育特色部分课程的师资水平有待于提升

荷塘凉亭的二楼,关小怡正举着摄像机,俯拍这场迷你海战的全过程。詹寻的目光在“海战战场”上不停游走,手中的笔也一刻不停地做着记录。王小景特别认真地高举拳头,大声给“北洋水师”加油。

四 山东大学(威海)建设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策略

(一)加强蓝色体育项目师资队伍建设

蓝色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因此需提升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理论与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师资水平。第二,对于专业性高的项目,采取引进人才或者外聘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第三,建设复合型教师授课团队,共同讲授专业性较强的特色课程。

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国外机构就土地整理与空间规划问题进行国际研讨,达成青州市南张楼区域发展项目执行协议。图为德国专家为南张楼村题词。

(二)专业完善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

1.政策机遇

(三)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有机融入学校蓝色体育研究体系

学校课程作为育人的主要载体,其顶层设计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处理蓝色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体系关系时,应坚持系统原则。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将蓝色体育课程列入学校蓝色体育研究整体规划。第二,超越体育课程内部的局限,将蓝色体育与其他课程协同发展。第三,加强蓝色体育课外活动的设计,举办特色比赛,实现蓝色体育特色课程的课外延伸。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Domain in Typical Inland Waters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作为上游胰岛素抵抗/脂肪变性和下游细胞损伤的中心环节,在NAFLD疾病进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3],特别是NLRPs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在NAFLD的疾病进展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1]。

五 结束语

学的目标。

风选设备的控制柜八台布置在风选设备东南侧机房内,总控制柜为PLC程序控制,风选设备运行期间1名人员即可对风选设备及7部皮带进行控制,极为便利。风选设备调试期间,该煤炭企业操作人员与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商讨,合理确定各部皮带的启停顺序,以保证皮带输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借助打造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契机,加强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延伸体育教学的社会效应的同时,对带动威海蓝色体育文化、品牌赛事、全民健身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特色化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研究,达到对体育课程的重新审视,从中获取体育课程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构建体育新的课程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性建设意见,为决策层提供建设性意见与方案。促进高校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化体育课程资源,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

参考文献

[1] 白新睿.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8(01):15-17.

[2] 林莉.“一校一品”特色课程构建的推广与实施策略——福州格致中学乒乓球特色课程实践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8):134-135.

[3] 施健,钱旭初.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江苏特色社区课程开发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04):8-11.

[4] 关丽琴. 西北民族地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 黄俊.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内涵、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04):72-75.

本文引用格式: 王丽.威海市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39):98-99,10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9.043

基金项目: 山东大学(威海)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201628)。

作者简介: 王丽,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标签:;  ;  ;  ;  ;  ;  

威海市高校蓝色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