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BIM技术的特点使其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均能得到运用。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产物,展现出了较强的现代化特征,里面融入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使建筑更具信息化和现代化。为了进一步强化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效果,需要将BIM技术融入到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阶段中去,能够展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价值,对提升建筑向着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就从BIM技术出发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技术
1 BIM概述
BIM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是以三维基础为基础并与建筑项目信息工程数据模型想相结合的技术。当前大部分的模型其对象都是基于CAD和参数的BIM。BIM技术拥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其能够在进行工程建设当中对其参数进行不断的优化并实现数字化标识的智能化。实际上BIM属于一种复合结构模式,其主要是将数据构想与模型结构想结合。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利用该项技术的工程管理是一种新技术和新概念,其能够解决传统工程管理中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工程管理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立了BIM模型之后,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和3D技术来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成长过程进行演示,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管理控制的智能化和可视化,通过对实物量进行精确的测量来进行有效的工程控制,从而为建设工程的管理及控制带来全新的操作方式,使得工程施工的的全过程工程管理成为现实。
2 BIM在国内外的研究
近几年,在英国、美国和北欧及马来西亚等国家,BIM技术与全新的项目运作模式已经得到了普遍地推广,并且产生了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收益。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BIM刚开始是被运用在国家投资建设的公共场所,然后其产生的实际效益推动BIM技术被私人企业所运用。综上所述,国外对BIM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这可以整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关于建筑施工的理论研究,为虚拟施工这一理论打下基础;第二个层面是在施工领 域进行可视化的仿真、精益、快速的建造等工作,是支撑虚拟施工技术的体系;第三个层面是虚拟技术在现实建筑的应用,包含了相关的软件研制与系统的开发工作,支持技术的实现与推广。即便BIM技术被引进中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与国外的BIM技术相比较,我国BIM技术还只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建筑行业近些年的发展,建 筑行业开始对计算机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慢慢地开始被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所关注,现在已经有相关的部门和 单位开始研究和使用BIM技术。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BIM技术一定可以追赶上那些BIM技术已经成熟的国家,更有甚者,我们还可能超越他们。综合国内外关于对BIM技术研究重视程度来看,可知BIM技术在建筑这一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将BIM技术发展起来是完全有必要的。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3.1 进步装配式修建规划功率
装配式修建规划中,因为需求对预制构件进行各类预埋和预留的规划,因而更加需求各专业的规划人员密切配合。使用BIM技能所构建的规划渠道,装配式修建规划中的各专业人员能够迅速地传递各自专业的规划信息,对规划方案进行“同步”修正。凭借BIM技能与“云端”技能,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将包含有各自专业的规划信息的BIM模型统上载至BIM规划渠道,经过问题与主动纠错功用,主动筛选出各专业之间的规划抵触,协助各专业设计人员及时找出专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装配式修建中预制构件的品种和样式繁复,出图量大,经过BIM技能的“协同”规划功用,某一专业设计队员修正的规划参数能够同步、无误地被别的专业设计队员调用,这方便了配套专业设计队员进行规划方案的调整,节约各专业设计队员因为规划方案调整所消耗的时刻和精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实现了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
BIM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数据信息更具开放性和共享性,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充分利用BIM技术,将建筑设计方案上传至项目“云端”服务器中,通过服务器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和处理。随着“云端”服务器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与云端服务器中的“族”进行对比优化,结合建筑物的尺寸,确保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形状和模数尺寸的合理设计,确保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规范性和标准型,设计人员在日常的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确保了装配式建筑户型的优化设计,结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对户型进行优化设计,建造出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规格,满足了居住者的多样化居住需求。
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
4.1 改进预制构件库存和现场办理
装配式修建预制构件出产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分类出产、贮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防止出现过失。使用BIM技能联系RFID技能,经过在预制构件出产的过程中嵌入富含装置部位及用处信息等构件信息的RFID芯片,存储查验人员及物流配送人员能够直接读取预制构件的有关信息,实现电子信息的主动对照,削减在传统的人工查验和物流形式下出现的查验数量误差、构件堆积方位误差、出库记录不精确等问题的发作,能够明显地节省成本。
4.2 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工艺复杂,对机械化施工要求高等特点,对工程的施工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加大对BIM技术的应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仿真及模拟,对模拟现场预制构件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对现场的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模拟,提出合理的现场施预案,要求按照现场施工预案中的要求开展各项建筑工作,排除掉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提升建筑工程的而建设质量。另外,还需要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优化现场的施工线路,提升预制构件及预制材料的搬运效率,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
5 构件生产
在构件出产过程中,先期出产的产品也许就要发往工地,如何从工厂堆场上精确迅速的把不一样类型标准和数量的预制构件直接运送到项目施工现场,经过BIM可以完结这一方针,使用信息控制体系与各个部门进行联动,完结信息同享。施工现场项目部经过BIM平台把项目现场的待装置的预制构件需要传递给预制构件公司信息控制体系,工厂有关管理人员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了解自己的库存,实时反映到体系中,提前完结出产、堆积等工作,然后按时发货,完结直接送达项目现场的任务。
因为装配式建筑必须要先在工厂进行构件的生产,因此对于该过程进行信息模型的建立,必须要使用BIM以及RFID技术,所谓的RFID技术,就是为每一个构件都设置一个标签,这些标签中包含该构件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储存在BIM数据库中。因此在进行构件的生产以及管理的时候,就能够直接从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获取,因为标签是唯一的,所以不会存在失误的现象,同时还能够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构件信息的反馈,方便进行构件的替换以及生产计划的更改。
结束语
凭借BIM技能,可以有效地进步装配式修建的规划、出产和施工水平,使装配式修建从规划到运维的出产链条愈加严密、合理,在中国修建完成节能减排、削减污染、推进修建职业开展转型过程中,可以表现适当活跃的效果。在上文中,我们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但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更好的提升建筑设计、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拾秋月.王军.方继涛.BIM技术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2):65-67.
[2]陈军,解贵林.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00259-00259.[2]
[3]段青茂.BIM技术在装配式房屋建设中的应用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3).
[4]陈乐.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研究与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17).
论文作者:苟定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信息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