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的需要服务的,社会主义是为所有工人的需要服务的_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社会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的需要服务的,社会主义是为所有工人的需要服务的_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社会生产目的:资本主义是为资本家阶级需要服务社会主义是为全体劳动者需要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的论文,资本家论文,劳动者论文,资本主义论文,阶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生产目的是体现社会生产本质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生产目的,体现着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层本质。在这一问题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经济理论界大都认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以满足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寄生生活需要为直接目的”①;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资本家追求利润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只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即资本不断增殖”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目的包括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根本不同的”③。这些观点一直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定律。这些观点有不完善之处,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1)不能很好地把人类社会生产的一般目的和特定社会的生产目的统一起来,为什么其他社会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不同阶级或不同人的需要,只有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利润而利润,而不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需要呢?(2)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价值目标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共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必须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目标。如果把追求利润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企业就不好理直气壮地讲利润。因而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一样,要以利润为目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也当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这些说法又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及其经营方向。为此,有必要对社会生产目的这一问题进一步进行讨论。

一、任何社会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不同社会生产目的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在于满足什么人的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因,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类只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才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生产斗争的历史。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指人的生活消费需要,它包括物质生活消费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需要。具体讲,这种需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家们(如马斯洛、奥尔德佛、麦克莱兰、莱维特等)曾对其种类与层次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划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的需要是社会规定的和历史地形成的,这不仅表现在需要的内容和范围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和扩大,而且表现在人的需要有共性与个别差异性,特别是在不同社会生产关系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任何社会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消费需要,这只不过是抽象地阐述了社会生产目的一般。但具体到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目的,它总是满足特定的人或阶级的需要的。因为不言而喻,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人们进行社会生产,首先要占有生产资料,同生产资料发生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结合,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要求生产服从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特殊利益需要。可见,任何社会形态,都有一个特定的社会生产目的,这种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目的,不仅是人类社会生产一般目的在特定社会形态中的一种主要体现,而且它总是决定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为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需要服务。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由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加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把共同劳动获得的产品平均分配,以满足公社成员的极端有限和极其原始的生活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性质的变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奴隶和农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同时也丧失了人身自由,他们在超经济的人身强制下为奴隶主和封建主生产剩余产品,这种奴隶制生产方式和封建制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产是以满足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寄生生活需要为直接目的。尽管直接生产者也分得一部分社会产品,以维持牛马不如的生活,但那只是为了再生产奴隶和农奴的劳动力,以保证继续不断地为奴隶主和封建主生产剩余产品。可见奴隶制和封建制,既然把劳动者排斥于占有主体之外,劳动者的需要也就被排除在社会生产的视野之外,在社会成员中占绝大多数的劳动者的需要,就被排斥于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之外。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广大劳动者一无所有,只有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企业里,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就决定了资本家阶级必然凭借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和瓜分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必然是为满足资本家阶级的需要服务。劳动者由于处在供资本压榨的人身材料的地位,他们的生活需要不仅不表现为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而且只有在其能再生产和提供适应于资本需要的劳动力的限度内,才获得资本所有者的关注。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共同主人,根据劳动人民的需要组织生产,劳动成果全部归劳动者共同占有、支配和使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列宁在谈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指出:“在这种社会制度里,共同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将归全体劳动者享用而不是归一小撮人富人享用。”④斯大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⑤小平同志更明白地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⑥可见,明确社会主义生产是为“全体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一小撮人”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最基本的内在本质规定,它体现和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如果说私有制社会生产的目的直接从属于生产资料占有主体的需要,是对原始社会生产目的直接从属于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的否定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直接从属于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乃是对私有制扭曲了的生产目的的否定。如果说,私有制社会生产目的与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目的不完全一致。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紧密地溶合在一起的。

二、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需要这一社会生产目的必须通过不断生产和占有更多的价值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追求价值,而在于价值归谁占有和支配,为满足谁的需要服务

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⑦,价值成了社会财富的“抽象存在形式”⑧。只有不断地获取或占有更多的价值,才会拥有更多的使用价值,以更好地满足其所有者的需要。因此,商品生产必然是为价值而生产,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需要这一社会生产目的,必须通过不断地生产和占有更多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或利润)来实现,对价值无休止地追求成了人们致富和满足其需要的直接目标。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经营者也必然是为实现商品的价值而生产经营,并且,商品生产经营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不仅仅是以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成本为限,简单商品生产经营者也有使自己的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价值增殖的欲望,也有使自己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愿望。因为不言而喻,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社会和任何人的致富欲都是无止境的,绝对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否则社会生产就不可能发展,简单商品生产也不可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简单商品生产者同资本家所不同的只是使价值增殖欲望的程度不同。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家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价值W=C+V+m,其中C是用来补偿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价值的,V是工人的工资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用来补偿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只有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m才是归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收入。因此,资本家阶级要使社会生产服从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为满足资本家阶级的需要服务,必须使资本不断增殖,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也要通过商品、货币、价值的形式来体现。就整个社会来说,利润、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等越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也就越多,从而也就越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于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企业来说,新价值的增加特别是利润的增加,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奋斗目标,因为利润能够反映企业的效益和企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做的贡献。在正常情况下,利润的增加说明企业以同样的劳动耗费向市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改进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并及时追踪市场行情的变化,使商品品种、规格、式样、花色尽可能适应变化着的消费需要。从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生产和占有更多的价值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追求的目标。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追求价值不断增殖的区别只是两点:一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价值是归资本家阶级占有和支配,为实现满足资本家阶级的需要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价值是归全体劳动者占有和支配,为实现满足全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价值中,C+V是补偿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的,只有m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标。在社会主义生产的产品价值中,V不再是劳动力价值,而是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收入,是直接为满足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m是归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支配,最终是为满足劳动者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的。可见,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V+m这两部分都是必要的,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追求的目标。因而,有人把这两部分叫做必要价值,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概括为必要价值规律。不过,对于社会主义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变动,是由V这个指数的变动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核算时,也要将C+V实现的产品价值C+V+m进行比较,力求以最小的C+V获得尽可能多的C+V+m。两者的差额即m越大,说明企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利用效率越高,也必然意味着纯收入V+m的增加。这样,由国家、企业和职工实现各自利益的要求所决定的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净产值(即V+m)的内在倾向,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就转化为获得尽可能多的m即利润,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目标也表现为利润的最大化。

三、追求价值不断增殖不是社会生产目的本身,而是为社会生产目的服务的

如前所述,追求价值不断增殖是商品经济的共性。但追求价值不断增殖决不是社会生产目的本身,社会生产目的决不是为价值而价值,而是通过价值的不断增殖占有和支配更多的使用价值,以满足其所有者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尽管价值是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而存在,但价值毕竟不能等同于使用价值。“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⑨人的需要要得到满足,必须有使用价值或社会财富的原本形式,人的需要的满足,实现于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中,货币本身是不能充饥和御寒的。因此,任何特定社会的生产目的,归根到底都是要生产和占有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来满足其所有者的需要。商品生产经营者之所以无休止地追求价值、货币,只是因为凭借价值、货币可以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经营者不断追求价值目标,“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⑩同样,资本家之所以无休止地牟取利润或赚钱,也是为了利用它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以满足资本家阶级的需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简单商品生产所不同的只是致富欲的程度不同,满足需要的性质、特点、内容和程度不同。具有“绝对致富欲”的“发狂的资本家”,(11)不仅可以通过无休止地占有剩余价值满足自己及其子孙后代奢侈腐化的生活需要,还要利用它使自己和本阶级掌握、巩固和扩大统治权,以满足其“发狂的”需要。只是把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看作是“为利润而利润”,或如同有人所说的,资本家追求价值,“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使资本价值增殖,”那就等于说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这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生产的目的都不可能是为生产而生产。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如前所述,商品生产者追求价值目标与实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具有统一性。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从企业来看,企业效益高,利润多,不一定社会效益高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企业领导人脑子里没有一切为了劳动者和消费者的观念,而是一切只为赚钱,他就不会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关系。相反,在赚钱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还可能会采取一些不符合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邪门歪道。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动会引起价值和价格的矛盾,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商品价值发生相反的变化等等原因,商品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的变化是不完全一致的,劳动者货币收入的增加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如果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为利润而利润,必然会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受到侵害。因此,我不赞同有人把追求利润看成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不赞同有人把必要价值的生产看成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全体劳动者物质文化增长需要这个最终目的,要把追求价值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统一起来,把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前提下追求价值目标。

四、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论述

人们之所以把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主要根据是马克思的某些论述。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资本增殖,就是说,是占有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利润。”(12)“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3)他还说:资本家“把创造价值、价值自行增殖当作最终目的,而不是把直接的享用或创造使用价值当作最终目的。”(14)因此,这里有必要对马克思这些论述作一些分析。

我认为,马克思当时这样认为,有他特定的道理:第一,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有其特定的内涵。马克思指出:“只是由于劳动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采取资本的形式这样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是由于这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采取这种独特的社会形式,——价值(产品)的一部分才表现为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才表现为利润(地租),表现为资本家的赢利,表现为可供支配的、归他们所有的追加的财富。”(15)“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剩余价值体现为剩余产品或体现为所生产的商品中由无酬劳动物化成的相应部分。”(16)可见,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不仅是指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而且他总是把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社会财富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正是在剩余价值体现为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为满足资本家阶级需要的剩余产品或社会财富的意义上,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第二,马克思是把资本家当作人格化的资本看待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当然是执行资本的职能。马克思指出:“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17)第三,马克思把无休止地追求剩余价值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深刻揭露资本家的极端贪欲及其对工人剥削的实质。资产阶级的需要和致富欲是无止境的,从而对劳动人民剩余劳动的剥削也是无止境的。为了尽快地发财致富,占有更多更大的社会财富,以满足将来的更大的利益需要,资本家甚至可以牺牲眼前的暂时的消费需要,去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积累,无休止地牟取剩余价值。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不是把直接的享用或创造使用价值当作最终目的”。但“发财致富(价值增殖),决不排斥资本家的消费量随着剩余价值量(从而也随着资本量)而增大,倒是正好包含这种增大。”(18)第四,马克思把无休止追求剩余价值看成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还是为了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及其拜金主义的不合理性和极端荒唐性。第五,马克思是把商品经济同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的,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而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很少超过“一定点”,即必要劳动时间,m只是偶然的和少量的。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m不仅是普遍的和大量的,而且只有m才归资本家所有,m对资本家来说是必要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追求m也就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总观马克思在《资本论》及有关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论述和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处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写《资本论》的目的和任务是要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动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暂时性和历史过渡性。因而马克思十分重视和主要着眼于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价值形式的分析,并通过剩余价值这一可计量的价值范畴来概括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通过这种分析和概括,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分配方式就是对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和瓜分这一剥削关系的实质。

因此,我们应当理解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精神实质,而不应该教条地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资本价值增殖本身,就是为利润而利润。这样会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的结论。实际上,撇开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需要的社会生产目的,必须通过生产和占有更多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围绕着实现价值增殖的最大化这一目标。试想,即使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如果他手中拥有的价值或货币,已经达到他原来预定的目标,他会满足于现状,不再继续追求更多的价值或货币吗?一般是不会的。但我们能以此为依据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价值而价值,为货币而货币吗?

五、如何正确看待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

有人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的表述“过于空泛和一般化”。其理由是:第一,人类社会生产的一般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这是一切社会的基本条件,所以不能用它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历史性质。第二,他只把使用价值的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殊的历史形式。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看法。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之所以沿用至今,关键就在于他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不是满足少数人的需要而是满足“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实现共同富裕”。是满足少数剥削者的需要还是满足全社会劳动者的需要,是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同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所在,它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历史性质。斯大林的不足之处只是在于他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来实现,必须通过社会主义企业追求价值(特别是利润)的最大化目标来实现。但追求价值目标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共性,尽管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主要是追求m,简单商品生产主要是追求V,但m或V都构成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所追求价值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追求价值目标不仅不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而且也不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性。把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概括为为利润而利润或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概括为为必要价值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不能真正反映这两种社会生产的实质和根本区别。

注释:

①刘诗白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81页。

②③李兴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同样的生产目的吗?》,《求是》1992年第3期,第15页。

④《列宁全集》第2版第八卷,第193页。

⑤《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8页。

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9、133页。

⑦⑨⑩(11)(13)(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48、173、175、679、174页。

⑧(12)(15)(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98、280、997、272页。

(14)(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上册,第401页,第24卷,第81页。

标签:;  ;  ;  ;  ;  ;  ;  ;  ;  ;  ;  ;  ;  ;  

社会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的需要服务的,社会主义是为所有工人的需要服务的_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