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应用无界_云计算论文

智能云应用无界_云计算论文

智揽云端 应用无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端论文,无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云之端 计万全 算无边

云计算下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创业型小企业猛增时,买不起IT设备的小企业也随之猛增;有些大企业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用于IT方面的开销竟然逐渐超过了HR方面的开销;当网络数据和应用铺天盖地地将网名淹没时,你却愈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些花费高价重复建设的计算资源,却因付不起电费成了摆设;出差时拷贝错了文档或装错了软件那就更是一筹莫展了……

应运而生的Amazon弹性计算云EC2、google云计算平台GAP、IBM蓝云Blue Cloud、Microsoft云操作系统Azure、Salesforce服务云等由于不同程度地解救了IT困局中的人们而得到了世人的赞赏,云计算的大潮已席卷全球。在我国,云计算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云计算的热潮已经出现,工信部和发改委已于2010年联合启动了五城市云计算试点。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云计算与变幻莫测的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了云计算,想开公司还愁没钱买服务器?在网上买虚拟主机每月只需花费购买实体主机零头的钱,因为云计算可以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虚拟成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而不需要像传统计算那样购买昂贵的服务器。

有了云计算,公司还怕服务器烧钱?云中服务器可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成为摇钱树,因为云计算的网络使用模式使得无数的网民都成了潜在用户,而不用像传统计算那样靠卖设备和软件赚IT用户的钱。

有了云计算,网民还愁被信息淹没?轻轻一点就能立即搜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为云中有几万台到几亿台服务器在同时为用户找信息,而不像传统计算那样服务器只能处理有限的数据和有限的用户搜索。

有了云计算,还愁计算资源闲置浪费?只要将资源送上云端就可以变废为宝,因为云计算可以将闲置的资源调度给需要资源的用户,而不像传统计算那样只能供单位内部使用。

有了云计算,出差哪还需要拷贝文档和安装软件,放在云中的文档和软件哪怕天涯海角都能随叫随到,因为云中的数据和程序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而不像传统计算那样只能通过登录个人电脑或内部网络进行访问。

总之,这朵祥云就是通过网络互联在一起的计算机,有了云计算,用户就可通过网络将资源、数据、服务放在云中,也可通过网络从云中获取所需的资源、数据、服务。

云计算之所以能够解决当前信息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能够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革命性的机遇是因为:

1.当前信息产业的资源积累已经达到了云海翻腾、云山雾罩的程度,当前信息产业的技术积累已经使腾云驾雾成为可能。

2.当前信息存储和服务资源的短缺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危机,给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信息产业的滞后,甚至会牵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好比如果没有水,云又该如何形成?

3.三网融合、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服务。好比干旱的时候灌溉急需用水,人们就天天盼着下雨一样。在这些新兴产业的需求拉动下,会有更多的资金愿意投入到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的建设中去。

4.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好比随着人类开垦田地的增多,需要越来越多的水利资源,而且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这种需求都不会减少。人们更需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因为提供了某种服务提供商与用户双赢的运营模式,使得云计算系统及其服务可以越做越大。

5.云计算通过整合用户资源并转化为服务再灵活地分配给更多的用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能快速满足各种各样用户的各种需求,这些都是传统计算模式所缺乏的,正是因为传统计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信息产业环境,并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快速增长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所以云计算才应运而生,可谓风云际会。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泽东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其抒发的情怀和云计算不谋而合,云计算的目标也是让人人都能低成本地享受无限的信息服务。

云计算系统利用不同用户高峰期和低峰期的互补性来平衡和协调不同用户的资源使用,从而提高所有用户的资源利用率。用户在高峰期需要使用的资源可以从云计算系统中及时调集,在低峰期时闲置的资源会调用给其他用户。云计算系统之所以能在资源调配方面游刃有余,是因为在后台有着庞大的资源池,如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集群、个人计算机等,并且采用了分布式并行处理、虚拟机等技术,可以快速地为用户分配资源并提供服务。同时,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访问云计算系统,三网融合和物联网技术使得用户不但可以通过计算机,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甚至家用电器来访问云计算系统。因此,云计算系统能让用户像使用自来水和电那样随用随取,用多少就取多少,而无需购买、安装、维护硬软件。

信息技术得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云计算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互相推进。云计算使得三网融合、物联网、智慧城市成为可能,同时三网融合、物联网、智慧城市又给云计算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网融合使得计算机、手机、电视机只要连上计算机网、手机网、电视网就能访问和使用云计算系统,扫除了传统计算模式下以计算机和计算网为主的局限,必将使得云计算产业的用户数量更多,使用更广泛。

物联网技术正在兴起和应用,物联网使得所有的电器都可以联上网络,届时不但所有的人能上网,物也能上网,必然导致用户和数据量的进一步飙升,从而给云计算产业带来更大动力和更多的数据、任务和用户。

智慧城市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而且对数据的处理比较有深度,因此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计算量相当惊人,必然会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提出新的需求,因为智慧城市的数据需要通过物联网进行采集,所以需要通过网络的方式传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后,再将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传送给相应用户,因此最适宜使用云计算模式。

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同时并存,相互统一”。云计算产业也必然同时走向通用和专用两个极端。云计算产业的目标是为所有用户提供云服务,所以必然需要满足各行各业所有老百姓的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同时,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行业用户必然会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相应的云计算系统通过专业化运营来满足特定行业用户的需要。

云计算模式与其他计算模式也将长期并存,因为很多其他计算模式都是云计算模式的局部表现形式和技术表现形式,云计算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宏观模式和机制。云计算系统中局部基础设施可能是超级并行计算机,也可能是分布式集群,局部平台可能是虚拟机,也可能是分布式并行计算集群操作系统,局部应用可能是网络计算,也可能是网络存储,但云计算可以将这些技术有机结合,并将这些技术进行屏蔽,使得用户无需了解技术细节,就可尽情享受方便快捷、丰富多彩的低成本服务。

智慧计算画龙点睛

据报道“智慧地球”是IBM两年前提出的一个社会未来发展框架,但至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IBM的智慧地球框架如何落地。

2月2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Pusle 2011大会上,IBM首次提出了智慧计算(Smarter Computing)框架,智慧计算的提出将IBM的智慧地球与云计算更好地结合起来。主管IBM软件和硬件业务的高级副总裁Steve Mills在Pusle 2011的主题发言中表示,智慧计算(Smarter Computing)是优化全球IT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其本质就在于降低IT运维成本,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他表示,智慧计算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合并硬件基础架构,将服务器进行整合;二是消减冗余的应用和数据,整合应用系统;三是改进IT服务方式。通过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提升IT服务管理水平,或通过云计算方式改进IT服务质量。

根据IDC的统计,全球IT运维成本逐年攀升,2010年预计超过2200亿美元。2012年全球服务器保有量将超过4000万台。新购服务器、服务器管理以及服务器制冷和能耗成本均逐年递增。但每年企业IT预算的增幅近年来却有放缓的趋势,为此智慧计算是CIO们应对该挑战得重要手段。”

虽然当前云计算如火如荼,但云计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重复建设、安全隐患、行业应用的深入度等。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云计算难免会走下坡路,甚至可能会成为名存实亡的泡沫。随着云计算的热潮席卷全球,很多地方政府、企业集团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在没有确定的云用户和云应用之前就盲目地重复建设云计算中心,不但不能节省IT成本和降低IT电能消耗,反而会增加IT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与云计算的初衷背道而驰。

云计算本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的社会因素太多,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智慧的模式来指导人们合理地建设云计算中心。涉及到的问题有:在什么地方建?在什么时候建?建多大的规模?建哪种类型?做何用途?服务哪些用户?如果将云计算与为电网相比较的话,智慧计算就是将传统电网变为智能电网的手段,要靠它为解决云过多、云过少、云拥塞、云重复等问题提供思路。

安全稳定性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用户非常担心自己的数据被偷窥、被篡改、被挖掘、被误删,也非常担心云服务会中止、会出现故障。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用户不可能放心地使用,只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和业务放到云中;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企业用户就会在云计算的大门之外徘徊;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为了提高安全稳定性,会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云计算中心,如果各个云计算中心相互隔离、各自为政,则不能发挥云计算的最大效益。

行业应用是否深入关系到云计算只是贴个标签还是真打实干。如果只是贴个标签,虽然能起到宣传和炒作效果,但对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没有实际的帮助,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如果在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深入,就能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转型,使得电网变为智慧电网,交通变为智慧交通,城市变为智慧城市,地球变为智慧地球。智慧如何产生?智慧从何而来?这不是云计算本身能解决的问题。智慧计算将是云计算及其他各种信息技术通向智慧的桥梁,将是打开各个行业智慧之门的钥匙。

看到云计算下凡,信息技术得道!我们期待着智慧计算点睛,信息技术成仙!

从云计算到智慧计算,是发展的需要。智慧来源于计算与信息,因此云计算是智慧计算的支撑技术之一;但智慧又高于计算,智慧计算可以用于指导云计算资源的建设、云计算资源的利用、云计算资源的应用、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的转变,智慧计算是云计算到智慧地球的画龙点睛之笔。那时,我们不出门便能做天下事!那时,世界将变成智慧的世界!

走进“云”应用时代

云计算作为近几年来信息技术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增长点,正在积极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爆炸式的互联网信息数据等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统一资源池向用户提供即时所需的各类服务。其中,提供资源或服务的资源聚集被称为“云”。“云”从基础认知层面来理解就是将更多服务器和存储资源聚集,每一朵云包括了分布在世界各地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的计算机设备,而人们更多的日常服务需求则仅需要抛给云,即能通过云端应用服务的智能整合得以解决,而云的智能核心更在于云端应用的提供与服务聚集,这就给云的应用发展带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物流云

普通大众只需要简单地接入云物流平台,甚至在任何设备上即可随需获得各种物流相关的信息,其供应和需求信息将通过庞大的网络平台进行传输和共享,利用云平台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高速的网络传输能力,使得供应商、物流企业和终端用户享受到网络化带来的便利,使物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协作达到较好的水平。

物联网作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在物流业得到了普遍认同,而云计算的一些特性决定了其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而针对这些特征,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物联网运营平台正在成为重要趋势。例如可以通过引入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使得物联网运营平台上运行的不同的行业应用,以及同一行业应用的不同客户间的资源实现共享;同时能够提供资源需求的弹性伸缩。而通过引入服务器集群技术,能够将一组服务器关联起来,使它们在外界从很多方面看起来如同一台服务器,从而改善物联网运营平台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

目前,已有许多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由江苏物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公司、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三方参与建设的“物联网云计算平台”正式启动,提供以呼叫中心为主要产品的云计算服务,客户覆盖物流、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

医疗云

医疗云的初衷是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它是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域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统一标准,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基于“云医疗”平台建成统一的网络互联公共平台,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台信息化管理,并大面积推广到乡镇卫生院,实现区域卫生功能及横向应用。

借助“云医疗”平台,将广泛服务于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纵向地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互联互通,一卡通不光解决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的问题,也使得病人不会集中到大医院看病,能够向基层医院下沉,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通过云计算应用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把一些大医院的资源让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医疗资源分配更趋均衡,特别是提高农村医疗资源水平,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电信云

再来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信行业,电信运营商在使用云计算后,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效益:首先,云计算将加速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随着用户手机上网习惯的养成,凭借“云”端服务器超强的计算能力以及存储能力,手机等终端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PC成为用户接入云计算的主要方式。其次,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移动用户的设备功能将更加轻量化,复杂的服务和强大的存储功能将由云计算系统来完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帮助电信运营商在应用层面上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再次,随着移动终端的简单化,个人用户将会自发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访问“云”端服务器,获得所需的新闻资讯、天气预报以及聊天交友等服务,从而在推动移动WAP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运营商带来非常可观的数据流量收入。另外,电信运营商通过云计算可以为企业提供IDC业务,主要分为主机托管类、资源出租类、增值服务类以及应用类等业务,增强了电信运营商在IDC业务上的竞争力,并增加了电信运营商在平台与应用聚合层面的市场份额,引发互联网厂商与运营商两者之间新一轮的较量。最后,云计算是电信运营业越来越多聚焦于非话业务与非管道信息化增值业务战略方向的集中体现,云计算将极大释放电信运营商强大的网络与计算能量,支持其通过基础能力的广泛扩散与泛在部署,实现汇聚更多优质应用资源,成就高品质客户体验的发展目标。电信运营商所构筑的高度耦合的云计算价值链,将成为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

商务云

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云计算应用落地的一个重要引擎,它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突破口。云计算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正好解决了电子商务的这一难题。长远来看,云计算厂商需要为电子商务厂商提供更多、更基础的服务,包括数据库、虚拟存储、数据的备份和还原等等。云计算对电子商务来说有很多应用,例如:如果有工程师或者是开发团队开发出产品以后,只要知道有多少计算和存储需求,在30分钟之内就可以应用,另外同样也有这样一个界面能使该应用上线后马上可以统计流量,并在SaaS层面使整个云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

教育云

更值得关注的是,云计算也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如果使用云计算辅助教学服务,绝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来完成,学校只需让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可。云计算能把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实用计算服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了云计算辅助教学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

云计算为学校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服务的一种类型。学校接人这类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这也极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所投入的费用。

学生在进行“人机对话”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相对完整的,先进的服务。而且,学生可以充分体现出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则真正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时时指导学生。尤其是云计算本身的互动功能比较强大,例如在线表单可以完成调查反馈和简单测验功能,Group论坛功能可以提供师生交流,附件功能可以让学生上交作业等。同时,云计算的协作平台可以设置班级所有成员为协作者,共同来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每一个学生对完成某项任务所做的贡献都可以在平台上显示出来。

此外,在云时代,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即将本地的教育资源上传到云计算平台,转化为云服务,在将自己的资源与别人分享的同时也能轻松获取别人的教育资源,并使这些资源比自己所能提供和管理的资源更廉价。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开源教育的尝试,如江苏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国云科技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已经开始推广,这对将云计算应用到教育界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金融云

金融危机的处理、经济的复苏,背后都是各种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财富观的磨合与博弈,云计算时代又将带来一个更大冲击。

第一,一旦能成功地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以金融为龙头的行业,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比如从专业银行角度看,云计算能为银行客户资源整合与支付业务提供良好的支持。又比如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全球贸易与货币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民币的交易结算与监控。金融监管部门可以用云计算实时监控热钱的流向,从而实现对公共资金清算、监管渠道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第二,极大地提升微观层面数据中心的效率。比如企业的数据中心,包括中央银行和中央企业,现在都在推进现代金融信息平台。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能通过云计算预知未来,预先得到制定规则的制规权,这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这会提升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还有对衍生品风险的控制等。

第三,极大地改善人们对信息资源的统筹能力。云计算技术无论是“公云”或“私云”,都能大幅提高人们对未来信息资源的统筹能力。它可改善全球的全面风险管理,也能提高全球评级体系的互动及互信。

最后,极大地改变未来银行业的力量对比和风险管控。云计算在金融中心建设和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将改变银行的力量对比与风险管控模式,有效地缩短新产品的研发测试时间,快速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服务使用者自我服务与控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响应效率;通过抓住三大核心:即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其在业务成长与经营创新方面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发展的基础,在保障顾客权益的同时,帮助其实现了业务大幅跨越式前进。

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金融企业相比,中小型金融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建立金融行业云计算公有云,利用云计算搭建中小型金融企业的各种应用环境,为中小型金融企业提供各种结算服务,可使更多的中小型金融企业不必重复建立各种应用系统,打破传统金融企业数据中心各自建设各自运营的建设管理模式,一切软、硬设备和技术问题都交付给云计算服务商完成,中小型金融企业将按照按需使用、即付即得的交付模式获得云计算服务,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成本。目前,西安开发基地已经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搭建了银行开业所需的所有系统和基本设备,银行用户只需部署柜员终端,通过远程登录使用该系统,便可获得所需要的IT系统支持和运行维护服务,从而很快实现挂牌营业。

不管你了解或者暂时还不了解,我们正在走进崭新的“云”应用时代,云计算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企业各界和真正从事云服务和云应用的机构的共同合作,云计算将引领我国信息产业走向新的大发展。

云计算对产业重塑的影响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是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新动力。其实,在云计算概念炙手可热之前,它的应用已经初现端倪,比如:普通用户所熟悉的电子邮件服务、百度搜索、优酷等在线视频网站、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以及互联网企业所熟悉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都属于云计算应用。当前,云计算已经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地方政府、IT企业、行业用户对云计算热情高涨,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快速拓展。赛迪顾问基于多年来对行业的深入研究,认为云计算将在以下四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使IT资源共享和弹性使用成为可能

云计算最大的特点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IT资源共享和弹性使用,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昂,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未来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将朝着大型化、高端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统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计算能力更强、存储空间更大、传输速度更快的信息服务。而企业将不再需要建设自己的机房、招募IT软硬件维护人员,只需要从基础设施服务商那里购买云服务即可。彻底改变了“一个业务、一个系统、一套设备”的传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式,极大地节省了设备成本、开发成本、运维成本和人力成本。可以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

彻底颠覆传统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

在未来的云计算平台上,软件的应用模式和付费模式都将产生根本性变革。一方面,软件的功能实现都将在云平台上进行,终端设备只承担输入、输出任务,因此使用软件时不再需要把软件安装到终端设备上,只需要通过互联网上的软件接口就可以使用软件功能了。这使得软件企业的销售对象发生极大变化——从软件的最终用户,转向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销售对象、营销方式、盈利模式等都将相应发生根本性变革。例如:最终用户将不再通过购买使用许可证的方式付费,而是按照对云平台处理器占用的时间或数据传输量来计费,多用多付,少用少付。同时,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真正实现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终端协同办公,如谷歌的在线文档服务。另外,云计算平台还会催生一个巨大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市场,大批个人开发者或中小开发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软件产品和组件上传至云计算平台,再通过终端用户的使用获利,带动第三方软件开发市场的发展。

使终端设备进一步“瘦身”

云计算将使得软件应用模式发生变革,从而带来终端设备的进一步瘦身。这是因为实现软件功能所需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都被转移到云平台上进行了,终端设备将不再需要配置大容量硬盘和高性能处理器。未来的云计算终端设备将变得更加小巧、轻便、便宜,当然功耗也会更低。这将使得终端设备制造商从过去对终端设备的存储和计算性能的追求,转向为关注其便携性、易操作性、显示性能、传输性能、用户体验等。同时,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带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核心支撑平台

物联网包含四大组成部分:感应识别、网络传输、管理服务和综合应用,这几个部分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要求。我们认为,物联网中的感知识别设备(如传感器、RFID等)生成的大量信息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与利用,那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望“数据的海洋”而兴叹。而云计算可以有效解决数据的存储、处理、检索、使用等问题,没有云计算平台的支撑,就不能将“感”和“传”所获得的“信息”智能处理为“知识”,物联网的应用就无从谈起。同样,在移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也离不开云计算平台的支撑。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当前,服务化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云计算是信息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可以预见,未来基于云计算的关键设备、平台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将不断涌现,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开放平台:云计算时代的战略选择

云计算、开放平台在近几年不约而同地成为IT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云计算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等三个层次的服务模式。借用金字塔模型来描述云计算服务的层次结构,SaaS位于金字塔的顶端,PaaS位于中部,底部是IaaS。越往顶端,越贴近用户;越往底端,灵活性和可控性就越强,受到的限制就越小。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主要使用SaaS这种服务模式,比如邮件服务、在线文档服务、在线CRM服务等。对于开发者而言,则会面对PaaS和Iaas两种服务模式,Google AppEngine(简称GAE)和Amazon Web Service(简称AWS)分别是这两种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

开放平台是指在软件业和网络中,软件系统通过公开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函数(function)来使外部的程序可以增加该软件系统的功能或使用该软件系统的资源,而不需要更改该软件系统的源代码。随着Facebook开放平台的成功,国内外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如Google、亚马逊、淘宝、百度、腾讯、新浪、人人网等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

可以看出,开放平台的本质就是云计算SaaS和PaaS模式的互利结合,并通过两者的循环刺激实现快速增长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一方面,开放平台的提供者将应用开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开发者,即提供PaaS服务,降低了SaaS应用开发的门槛,提高了开发效率,加快了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从而大大促进了平台上SaaS的发展。另一方面,依托于开放平台PaaS服务的SaaS应用越多,平台对最终用户的吸引力也就越大,SaaS服务的提供者就能获得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多的利润。SaaS和PaaS的这种结合,可以实现双赢格局,从而产生了1+1>2的良性正反馈效果。

开放平台作为云计算SaaS+PaaS应用模式的典型体现,可以分为通用平台和行业应用平台两大类。通用平台的PaaS服务与GAE类似,提供相对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托管服务,建立在其上的SaaS服务涉及的范围很广,并没有局限在某个特定的行业或领域。行业应用平台提供的PaaS服务则依托某个具体行业,由行业内起主导作用或者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此类的典型代表如电子商务领域的淘宝开放平台(Taobao Open Platform,简称TOP)。从云计算的另外一个分类维度来看,行业应用平台对应云计算中的行业云。

下面分别以Google App Engine开放平台和淘宝开放平台TOP为例,进一步分析这种开放平台的SaaS+PaaS商业模式。

Google App Engine是Google于2008年4月推出的基于Google数据中心的开发、托管网络应用程序的开放平台,通过把计算资源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开发者,让开发者能快速拥有大量、稳定的计算或存储资源(云计算),从而专心做好应用的业务逻辑层,实现快速开发和部署。可见,Google App Engine提供的PaaS服务侧重点在计算资源,通用性很强,能够适用和满足的应用类型就非常广泛。Google App Engine开放平台服务于google云操作系统的战略目标,未来,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无缝连接到Google不断扩展的云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建立在GAE上的大量应用。软件巨头微软推出的Azure与Google App Engine一样,都属于此类通用云计算开放平台。

淘宝开放平台TOP是淘宝网在2009年6月发布的行业应用开放平台。根据淘宝对TOP的定位,淘宝开放平台的使命是把淘宝网的商品、用户、交易、物流等一系列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像水、电、煤一样输送给有需要的商家、开发者、社区媒体和各行各业。与GAE不同,淘宝开放平台TOP除了需要给开发者提供计算资源外,还将电子商务方面的数据和业务流程对开发者进行了开放,开发者可以通过应用销售分成、广告分成等盈利方式获得收入。基于淘宝开放平台提供的PaaS服务,一系列围绕买家应用、卖家应用的第三方SaaS服务大量出现,极大地扩展了淘宝上的服务种类和应用数量。国内与此类似的开放平台还有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人人网开放平台等,都可以归为基于网站自身业务的行业应用云计算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时代的一种必然战略选择,是云计算PaaS服务和SaaS服务深度结合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中国云计算未占先机却有后发优势

中国云计算发展虽火,但存在的尴尬也显而易见——原创性显得较为薄弱。

美国云计算生态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美国已有无数企业投入了云计算的SaaS,PaaS研发。其中,知名企业从2009年的130家左右发展到现在的近200家,涉猎了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关键领域。而中国的云计算发展仍大多集中在云平台运营和少部分最终用户应用上,服务形态基本以云服务的IaaS层面为主。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中的原因值得业界思考。我们应当看到,创新需要环境。与美国的创新环境相比,国内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首先,美国人才储备丰厚。在美国本土,长期以来都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社会对人才个性的保护与鼓励,使得创新有了最根本的土壤。

而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社会的急功近利导致从大专院校到企业环境、商业环境等方面,使得整个环境的创新相对薄弱。简单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虚拟化是云能够实现规模效应、弹性运行、终端用户远程顺利访问的关键技术,当我们的学术圈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第一轮谈虚拟化概念的时候,虚拟化在美国已经被提出、被发展了近30年。而目前就虚拟化而言,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原创解决方案。

但中国也不必过于担忧。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或许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大好时机,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后发优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培养自己的人才;同时,中国特殊的发展轨迹与国情、庞大的市场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吸引国外人才的优势,给予他们更大的创新、实践的市场与空间。这对于那些专注于技术的海外人才来说,无疑是最诱人的。

其次,持续的创新。创新之所以在美国可以持续,这不仅与大家对于创新的尊重有密切关系,也有赖于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如果缺乏保护,我们在云计算的发展当中就会出现如同盗版DVD的事情——缺乏原创和抄袭的问题。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尊重云的创新,那势必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云平台的原创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探讨并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条款,保护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为他们提供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再次,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持。资本本身的逐利性要求快速回笼投资,但短期的利益与长期的、可持续的利益相比,美国的投资界显得更有耐心去培养和等待。而在中国,由于VC和PE存在结构性的限制,绝大部分都不会投资给短期之内不能快速回收,不能上市的项目,导致他们在中长期项目的投入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去考虑,也许是VC\PE之外的第三种模式。

还有一个因素是来自于政府。美国政府虽然是云服务的最大客户之一,但却是最有话语权的客户,他们每年庞大的IT费用支出以及因此被要求成本控制的压力使得云服务商们趋之若鹜。

而在中国,当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交流云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政府往往关注的角度与云服务的本质还有一点儿距离,例如,他们会问:“该项目需要多少亩地?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管线费跟宽带费需要多少,有几万的机架?”等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云计算当作GDP来推,这便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这个思路将导致大部分的云计算中心实际上没有吸引最终用户的应用。

解决途径是什么?首先,政府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去创造环境。从产业界、金融界、学术界全方位制定有序发展云的规划框架;细分并扶植云计算的产业链,深入到每个环节,找到生态薄弱处,进行有的放矢的创新改进。帮助投资界建立一个可以提供中长期、压力较小的融资平台;并且以具体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去帮助中小企业使用云服务。

其次,投资者应利用政府的帮助,从自身的专业角度甄选出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科技企业,给予其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其在关键技术领域专注研发。而作为云计算生态链中最重要的角色——云技术公司,应该多关注企业自身的技术领域,修炼内功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产品市场化的道路;建立产业联盟,以市场需要为基础,以创新的思路去探讨并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引导云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有着巨大的云市场潜力,云计算的发展虽未占先机却享有后发之优势。希望中国有越来越的人加入到促进云发展的队伍中来,抓住IT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的机会,提升中国云计算的原创性,给中国未来在科技领域书写一段创新的历史。

云计算经济学

1848年美国内华达山脉发现金矿不久,众多淘金者涌进加利福尼亚州,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淘金热。但有谁知道在这股淘金热中的发财者不是挖金子的人,而是在矿井边卖水的人。可当送水人多了之后,还有谁能够发财?

云计算平台就相当于金矿,基于云平台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商就是在矿井边卖水的人。这样把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结合起来,企业间不再是单独个体,而是一个商业生态共同体。

云计算背后的经济属性注定了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使得我们的社会生活与商业活动和工业经济时代迥然不同。在工业经济时代,用户是产品的接受方,无法涉足生产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用户需求也可以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浅显地理解为新一代服务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工具,它带领我们迈向全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告别大工业生产的单一化和拼成本,也告别农业经济时代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工业经济时代提供的产品很难满足个性化需求,农业经济时代提供的产品虽然个性化,但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服务经济时代结合二者的优点,回避它的缺点,将人类的生产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云计算所带来的经济学上的巨大意义。因为这样一种意义,云计算给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潜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且加以利用。

重新明确云概念

关于云计算,我们可以找到无数定义。根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定义,云计算是对IT资源新的使用模式,也是IT资源的一种新交付模式。

新在哪里?首先,云计算是把IT资源变成一个资源池,这个资源池是动态的,可以被共享,而且通过配置来驱动,是一个非常动态的、灵活的、可以切割的、共享的资源池。

云计算还有三个要点。第一,通过网络来访问,就像我们每天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一样;第二个,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地访问。拿亚马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来说,只需要在线填好需求,比如需要多少台服务器,CPU为多少兆赫兹,带宽需要多少,硬盘的配置如何等。再提供信用卡号码就可以完成付款,几十秒后就会收到反馈,计算资源就可以使用。如果走传统的IT采购渠道,则可能需要三个月以上;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是完全自动化的。也就是说,资源的分配、使用、示范都是自动化的,不需要付出太多管理上的代价。

理解了这三点,就可以明白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非常灵活的、动态的、可共享的、配置驱动的IT资源形态,并且可以随需地通过互联网访问,进行自动化的管理。

业务形态引爆变革

云计算意味着按需自助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和不用考虑具体物理位置的资源池。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到用户的需求,动态地进行分配;当需求减少时,再动态地把资源收回,并且对这种使用进行严密的全程监控,了解到每一个用户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来收费。这使得云计算从单纯的技术手段获得了商业化属性,开启了全新的业务形态。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云计算的四种形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和社区云。

私有云就是企业内部搭建的计算资源平台,IBM在企业内部拥有并使用很多私有云平台,比如开发测试云——IBM Ring Cloud。研发人员看不到物理机器,每个人使用的是虚拟机,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就分配给他什么样的环境;还有创新云,IBM员工每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创新应用发布到上面运行,并有可能被开发为新产品;IBM Blue Insights Cloud上有公司全球销售的数据,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比如可以预测下个月应该向哪些客户进行推销,客户会有什么需求,销售业绩的大概趋势等,准确度高达90%。

公共云是在公其网络上搭建的计算平台,比如亚马逊等网站提供的云服务。社区云是若干个企业共享一个云计算平台,介于共有云和私有云之间,主要特征是使用权和所属权的分离。混合云是将私有云和公有云结合起来的计算资源,比如很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月底做报表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如果按照这个峰值配置硬件设备很浪费,80%的机器在80%的时间里都是闲置的。就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机器和亚马逊这类的云服务供应商相连接,需要的时候通过云计算服务租取机器。

根据经济学概念,在交付渠道层面,云计算使得IT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所属权分开。在交付服务层面,云计算获得使用并且放弃基础设施的过程都是以服务的方式来进行的。在交付模式层面,私有云的私有权和所属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公有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分开的,而且拥有者允许开放的人群、企业访问;社区云的使用者是受限的目标群体;混合云则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起来。

比基础设施更进一步,云计算还可以提供应用服务。也就是说不仅可以帮助客户把系统做好、平台建好,提供工具给客户,使其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工作部署,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还可以在平台上为客户搭建应用,提供应用服务。

这在经济学上意义极其重大,即云计算带来的是新的服务交付模式。

云计算重塑经济学

你知道Google存2008年对它的系统做了多少次更新吗?答案是380多次,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一次更新。这完全取决于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它们把IT的形态变得更加动态、灵活、随需。这不仅带来成本、速度上的优势,还带来了不同的开放标准和经济模型。云计算透过新形态的IT资源使用模式,同样的物理资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有更加便捷的客户体验,但这些只是非常基础层面的价值。

云计算更大的价值在于利用这种全新的IT形态所带来的业务创新机会。云计算因为自身的经济模式属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首先,云计算带来规模效应,Google有数以百万计的服务器。但Google的固定资产不仅仅是这些服务器,而是网络效应。打电话的人越多,意味着电话的网络价值越大。这点还适用于互联网上提供的云服务,使用的人越多,价值也就越大。Google的搜索结果其实每天都在根据每个搜索者的搜索结果进行修正,如果说Google提供的搜索结果准确率高,是因为每一个使用者都在为此做出贡献。

还有亚马逊的云服务,因为买书的消费者数量巨大,所以亚马逊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强大的推荐榜单,这也是根据读者的购买数据统计出来的。这就是传统的交叉销售,亚马逊网站所销售的图书超过一半是靠这个方式卖出去的,这就是业马逊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商业秘密。

这就是网络效应,所有的云服务其实多多少少具有这个特性。网络效应加上全球访问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边际成本的递减,效益递增,最终达到边际成本趋于零。

云计算还带来个性化的价值,几乎所有云服务都提供搜索,而推荐是另外一种搜索。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现在的搜索动作,由系统自动推荐哪些是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从而形成推荐榜单。在社交网络上也是如此,某些领域内的专家和名人的喜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新趋势、新流行。移动互联带来了未知属性,进一步让我们的喜好有一个空间上的分割,通过这些可以充分地把消费者的个性和喜好都抓住。而这些在商业上将产生最大的价值,因为互联网提供给用户的是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用户最想要的,这一点跟工业经济大规模的销售完全不同。

云计算还带来了长尾效应,非常多的个性化需求加起来可以产生巨大价值。消费者很可能不知道,亚马逊网站上卖的冷门图书加起来超过总销售量的70%,而畅销书只占30%。所以云服务的价值在于开创“蓝海”。从经济学的属性来看,云服务比传统服务具有超过若干个数量级的竞争能力。

云计算的生产还可以众包,这也是所有互联网服务的特点。让我们来看苹果公司,在iPhone和iPad上开发软件都是依靠众包,不需要耗费苹果公司的资源,而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每一个软件如果盈利还要付给苹果公司30%的利润。

网络效应、个性化服务、长尾效应、蓝海、众包,云计算带来的不仅是IT基础设施使用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重塑了经济学概念,促进企业业务模式的改变从而快速迈进服务经济时代。

云计算落地

什么是云计算?估计很难再听到有人这么问了。如今,人们更愿意探讨的话题是;如何让云计划落地。而2011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做是“云计算应用之年”,我们正处于云计算大规模爆发的前夜。

美国的亚马逊搞云计算,几乎可以算上一个奇迹。它用了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已经拥有了数十万注册的开发用户以及为数众多的企业用户,与云计算有关的收入是亿美元当量级的。云计算本身是资源共享,现在许多大公司,不管以前是做硬件还是软件的,还是互联网服务的公司,现在都在涌入云时代,也难怪云计算这么火爆。

虽然近期受人民币升值和银根紧缩等因素的影响,大盘长期处于震荡状态,就连曾经稳赚不赔的新股也经常出现当日破发的尴尬局面,但那些云计算概念股却集体狂涨,华东电脑更是出现了涨停局面。

不仅如此,国内外很多分析机构多年来都对这一市场持续看好。他们认为云计算将在未来2-5年内成为市场主流:到2012年,有两成的企业就不会再拥有自家的IT设备;2013年,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1500亿美元。知名投资银行美林也发布了相关的市场报告,预计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2011将达到1600亿美元,其中商业和办公软件的云计算生产达到950亿美元,全球软件市场的12%将转向云计算。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近日透露,目前我国云计算正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下一步工信部将利用重大项目支持网络化项目、智能海量中心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东方证券测算,预计未来五年,全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能达到7500亿至1万亿人民币,有望占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15%以上的产值规模。

布局云计算

进入2011年,国内外IT巨头加速了对云计算市场的跑马圈地,包括IBM、惠普、甲骨文、SAP、用友、华为、思科等,大打“云”牌。日前,惠普宣布将砸下20亿美元投资云计算,这是惠普6月份在全球发布“瞬捷”云计算战略和中国云计算战略之后,在云计算方面的又一大投资。

事实上,惠普在中国云计算的相关投资已经启动,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云产业投资项目就是其重点开拓项目之一。2011年6月底,惠普全球总裁李艾科来华,宣布了其对中国的最新投资计划,排名第一的是云计算,其次还包括系统研发、技术基础设施转型项目以及社交媒体平台。李艾科还先后拜访了上海、重庆、天津和北京的政府官员,这四个城市均是布局云计算战略的重点市。

惠普对地方政府云计算项目的热衷,缘于地方政府的“云计算热潮”。在国家大力提倡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纷纷把云计算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此后,上海、北京相继发布了“云海计划”、“祥云计划”,前者准备在未来三年培育十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后者则提出力争到2015年形成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仅在今年上半年,重庆就宣布建立两个云计算基地,一个面向国内市场,另一个面向国际市场,投资规模分别为400亿和500亿。而包括山东、河北、内蒙古在内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目前也都有自己的云计算项目或规划。

而据记者了解,2011年地方云计算规划开始进入实质投资、运营,多个政企合作的云计算应用项目有望落地。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副总王强介绍,目前他正在加紧为各地政府制定云计算规划,而制定了此规划的地方政府多达30多个。

就在惠普忙于与地方政府斡旋之际,用友推出五大产品强势布局云计算。用友计算CTO薛峰表示,用友早在2003年就发布了ISP的模式,2007年开始进入移动商务应用领域,2008年发布了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2010年发布了用友云战略白皮书,与IBM共建云计算实验室,推出了面向大型集团企业NC商务云的服务。

进入2011年,用友作为北京祥云工程的首个示范项目承接单位,承接了北京中小企业的云;并在不久前与中国电信也签订了云产业里面的战略合作协议。薛峰认为,云计算对用友而言非常重要,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云可以提供资源池化管理;第二,云可以提供弹性计算,实现系统之间的削峰填谷;第三,云计算不仅是技术,更是商业模式的改变。用友云计算策略简单来说是S+S,即管理软件加上云服务。

与惠普和用友不同,微软、SAP、甲骨文等原本更偏重于“云端”服务的IT厂商,近期也纷纷加大了推进力度。如微软目前把战略从普通的操作系统转向了云计算,他们90%的员工都是围绕云计算来工作;甲骨文也于6月份发布了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细节内容。

光大投资高级投资经理缪非认为,虽然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在大规模建设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但还缺乏有效的应有实践。同时,国内的企业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与国际大型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业内人士推测,在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中,SaaS的市场规模大约占到85%,这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掘金地;在企业应用软件、电子政务等领域国内企业也会有诸多优势,占比为10%左右;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占比为5%左右。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7.4%。未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将会逐步应用云计算,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在2016年以前都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年复合增长率为36%以上。

“由于国家的技术标准还没有出台,技术上的选择存在一定风险,使云计算出现了一定的泡沫”,缪非表示,目前各地政府争相为云计算制定优惠政策,企业纷纷想方设法打出“云”旗号,而各地园区不明就里草率招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云计算产业链的培育成长时间还存在不确定性。”

云应用落地

“我建议,也是请求我们的IT领袖们,你们在公开场合对云计算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社会的解释。”

一直主抓IT产业的深圳市市长许勤,有可能是全国市级领导中对IT业最为熟悉的人,但他在不久前的“2011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仍然以强调的语气说,自己很难消化业界口中已经三句不离的‘云计算’:有的是真正的、关键的云技术,有的可能是搭点边。

2011年早些时候,英特尔提供技术支持的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总结了云计算的8种应用模型:供应商安全保障、安全监控、虚拟机互操作性、I/O控制、法规监管、IaaS服务目录、IaaS标准计量单位以及碳排放量。这8种相辅相成的应用模型代表了云计算可以担当的8种应用,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也应该包含这些应用。此前,云计算虽然也作为技术趋势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但仔细观察国外在云计算走在前列的企业可以发现,几乎没有企业是靠云计算发家的,而目前的云计算应用和相关研究也多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规模企业在做。

“到应用层面的企业一般是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业务和新需求,通过传统方式无法满足,所以,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将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加上云计算解决方案。”北京志恒达科技公司总经理原鹏表示,他们公司对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使用是在构建北京市猪肉溯源系统时逐步开始的,完全是有的放矢的,也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逐步推进。

2011年8月伊始,微软中国COO范明轩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云计算没有改变微软的销售模式,但在与合作伙伴的交流中,他们讨论的方向、谈论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2011财年报表的相关数据为微软这一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1财年,微软服务器和工具部门收入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运营利润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不仅Windows 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等定位于企业级的产品均出自于该部门,而且微软的核心云计算产品也在其中,如Windows Azure云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Windows嵌入式产品线等。在微软三大软件产品线中,这一产品线每年的增长都非常稳定,最近5年的整体增长是最快的。向“云”转型,先要看云产品与云服务的实力,微软自然要依靠这条产品线的市场。

微软“云”落地的最佳项目是为成都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成功搭建了云计算服务平台,事实上,微软在中国已经拥有了80个私有云客户。范明轩表示,虽然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有云、混合云建设与应用模式,但是现阶段微软仍将继续推荐私有云的建设方案,因为私有云的确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

与微软私有云路线略显保守相比,2011年7月末,盛大高调推出其公有云平台——盛大云。盛大所做为IaaS和PaaS(平台即服务),与亚马逊模式相类似。盛大创新院云计算院院长何刚列举了“盛大云”的诸多好处:小公司不用再最开始就花钱买硬件,而是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按需付费;可以提高性能,比如很多小公司需要上线一个产品的时候,需要经历跟不同硬件商谈订单,下订单,等机器,然后上线等漫长过程,而是用盛大云,则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得到资源;盛大云以盛大的海量资源做保证,可以为任何规模的公司提供服务;最重要的是,“盛大云”的一切服务都是安全稳定的。

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缪非表示,由于我国在云计算及数据中心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相当少,而再建或已建成的云数据中心大多是购买国外大公司的现成产品,这必然会增加我国云计算服务的成本。而在应用方面,由于我国在软件行业上的劣势,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出来的产品并不会很多,更多的应用也只能购买别人现成的产品或直接请外国公司开发,成本同样是个大问题。软件和硬件的成本都无法控制,这将使国内公司所能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在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

原鹏指出,目前我国各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行业客户需要云平台实现数据向服务的转化。而当前国内行业信息化还是内部服务为主,而对社会、大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以北京市猪肉安全溯源系统为例,这个系统集中了卫生、工商、农业、商务等各部门长期沉淀下来的、相对封闭的海量数据,云计算是唯一可以将这些数据的巨大潜在价值释放出来的技术方案。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广明认为,云计算就是将原本分散的资源聚集起来,再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如何利用资源,特别是信息数据在行业内部聚集和共享,是行业应用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行业应用的特点非常符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

云资产:未来企业的“比特战争”

十多年前,尼葛洛庞蒂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比特世界将代替原子世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预言正在变成事实,我在研究Facebook的时候,甚至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网络世界可能才是上帝造就的真实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人们生存的虚假世界。在网上的比特世界中,人们那么真实地表露自己,按Facebook的说法,是“one face(一个面孔)”。而在现实的原子世界的生活中,人们却是如此的虚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其实这也符合逻辑,原子世界其实就是我们生存的实体世界,这个世界讲究的是“唯物”,而比特世界更多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讲究的是“唯心”。比如在市场上你拥有一百公斤大米,拥有的就是“原子价值”,而大米的价格,就是“比特价值”。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拥有大米并没有多大价值,而知道价格却很有价值,因为你可以通过所了解的“大米价格”来买卖大米,从而实现盈利。

当西方经济学把个人偏好当成需求的基本单元时,价格也就成了个人偏好的一种反映,这就是我说价格是人们内心世界一种反映的原因。按这样一种逻辑,同一种资产可以从两个方面刻画:一种是唯物世界中的原子资产,另一种是唯心世界中的“比特资产”。

最近这几十年的市场竞争,是一场从原子资产的竞争转移到比特资产的竞争,同样,也是一场企业价值从原子价值让位于比特价值的竞争。有事实为证,市值1680亿的沃尔玛销售额近4000亿,市值千亿的亚马逊销售额却只有百亿,而没有盈利的Facebook居然被估值700亿美元,几乎没有收入的新浪微博被估值30多亿美元,这正说明:现实价值正在变得越来越“假”,所以“原子公司沃尔玛”的巨大销售额与赢利的市场价值,远低于同行业的网络领先者亚马逊,这只能证明我的判断,那就是数字化的网络比特世界,才是真正的人类世界,因为这个虚拟的比特世界远比真实世界有价值得多!

依此类推,公司竞争的就是“比特资产”。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比特资产”又拥有了另一个新的存在形式,那就是所谓的“企业云资产”。

我提出“企业云资产”这个概念,是想表明这样一种全新的创造价值的方式,那就是企业所创造的任何一种产品,要么可以被服务所替代,要么可以延伸出新的服务。比如冰箱的保鲜功能,就可以被新鲜蔬菜配送服务所替代,而手机的功能,就可以延伸为“移动的渠道平台服务”、“秘书服务”等等。

这种把原子功能转换为“比特服务”的过程,就是创造了企业“云资产”的过程。或者说,真正值钱的并不是服务价格,而是云资产——“把功能转移为服务的构想与业务模式”,风险资本投资的正是这种云资产,或者说风险投资购买的正是这种云资产。

从创建开始,企业其实最有价值的就是这种“云资产”。软银孙正义当年投资阿里巴巴时,马云只花了5分钟就谈定了他这个投资人,当时阿里巴巴只有十几个人,销售额是零;同样,1999年底,百度李彦宏凭着一纸规划之中的宏图,从硅谷两家风险投资机构筹集到12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2011年4月,京东完成由俄罗斯DST和老虎基金等共六家基金为主的第三轮融资,总金额达15亿美元。所有这一切,都不过证明了企业真正值钱的是“云资产”,而原子资产不过是实现云资产的空间载体。

举例来说,马云花5分钟对孙正义说的是什么?大致应当是企业的设想与商业模式之类吧,同样,李彦宏一纸规划之中的宏图,也是对于企业商业模式与实现方式的计划书之类。像这些“设想”是无法归于财务报表之中的,可恰恰是这些设想,让马云、李彦宏交换来巨资。

“云资产”所要解决的就是这样一种冲突:像马云、李彦宏这些设想是企业价值中最值钱的部分,可企业却无法从财务报表中体现这些部分的价值。我觉得,这种冲突构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阻碍,我们需要构造新的管理理论来确立这类“新资产”的地位与价值,从而让企业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云资产”概念的由来。

当然,真正的“云资产”是由移动互联网造就的。在过去,由于受到信息成本的影响,“云资产”只是少数天才的游戏,而现在由于移动终端与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特别是SNS交互体系在企业端的建立,企业创造云智慧,进而形成云资本,就成为决定企业间成败的核心竞争力!

举例来说,日本丰田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改善”,而改善的含义就是通过一系列团队交互分享与激励,激发员工的智慧,提出新的创意与解决方案,从而消除各种浪费。丰田的这种做法,积累的其实就是“云智慧”,从企业价值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无法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但却确确实实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云资本”。

中国企业学丰田不得其法,就是因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有所不同,中国企业的“团队意识”其实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工具而已。但在移动互联网与SNS交互网络体系下,借用“云计算”技术,中国企业就获得了一种不同于丰田的改善方式,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与方式,来获利丰田改善体系同样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科技进步的巨大好处!

在过去,中国企业为什么沉湎于低水平的制造而无法自拔?原因就在于企业利用员工智慧的成本太高,无论是中国的文化或是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方式,都不支撑日本式的改善方式,所以在中国企业中,能够学到丰田式管理的微乎其微。而现在,由于有了“云计算”、企业SNS与移动互联网,中国企业获得了一个超越发展阶段的巨大机会,这就是通过员工的碎片化参与,通过SNS的人际交往渠道来建立企业的“云资本”体系,有了这个体系,中国企业从制造走向创造就有了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每家公司都是“咨询公司”了,因为知识已经成为每家公司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因素,发挥每个员工的智慧与创造力,已经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源泉。

欧美各国纷纷布局云计算产业

“云计算”一词由美国谷歌公司于2006年首次提出,它通过统一灵活调用各种网络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地处理海量信息并提供ICT(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云计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ICT能力不再封装于具体产品中,而以服务的形式呈现,颠覆式地创新了业务提供方式;二是形成数字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降耗。

美国率先出手

云计算概念出现以后,美国迅速发现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云计算的发展。美国《联邦云计算》白皮书提出,将拿出2012年美国政府800亿美元IT预算中的200亿美元,用于把政府当前的IT应用方式转移至云计算方式,从而改善并提升政府服务。同时,美国政府制定了“云计算优先”的方针,以确保其技术和产业的领先地位。联邦首席信息官昆德拉宣称,美政府各部门将在18个月内做出本部门应用云计算的具体部署,联邦政府将在三年内建设若干大型云计算中心,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云服务,这种做法可以大量节省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

实际上,自20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昆德拉为联邦首席信息官后,云计算就被提上美国政府的IT议事日程。美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从国家层面做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启动网站apps.gov展示和推荐获得政府认可的产品和应用;第二,根据政府采购需求,组织主要厂商制定一系列标准,开展认证测试,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和产业有序发展;第三,为推动新技术发展,组织联邦示范工程,资助试点项目和相关研究项目。

同时,美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谷歌、亚马逊、微软、脸谱、EMC、英特尔、AT&T等巨头成为云计算产业的龙头企业。云计算产业重组整合加速,传统企业纷纷转型,新兴企业不断成长。

各国积极跟进

云计算在美国的高速发展已经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引领下日本、韩国、英国、欧盟也积极跟进云计算研发和推广。

2011年3月22日,欧盟副主席兼数字化议程委员克洛斯强调制定欧洲云计算发展战略,“欧洲应努力为云计算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云计算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完整和广阔的统一市场,目前云计算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数据采集、数据保护、标准化等。欧洲若想在云计算领域保持领先水平,就必须采取行动。

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列入《欧洲2020战略》,是“欧洲数字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欧盟就云计算发展策略开展公众咨询,欧盟委员会认为,云计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14年欧洲云计算服务总收入将达350亿欧元,欧盟需要制定完善的云计算战略,保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潜力。欧盟已经开始关注云计算标准,重点是互操作性。欧盟支持开展名为“Vision”的云计算项目。该项目将于2013年结束,旨在改善云计算储存的兼容性,从而使数据的保存和处理更加方便。项目将制定开放标准,实现在不同介质上储存的数据以及云计算提供商之间的数据传输规范化和标准化。

近日,英国电信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协议,为英国政府部门搭建云环境,建设一张全新的公用网,把28个政府网络联系起来,将信息储存在中央服务器,实现政府信息数据的信息共享,打通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壁垒,今后不管是医疗、保险还是其他部门,都可随时调动相关数据,提高行政效能。

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10年8月发布《云计算与日本竞争力研究》报告称,通过开创基于云计算的新服务开拓全球市场,在2020年前培育出累计规模超过40万亿日元的新市场。在日本国内更多地区搭建数据中心,放松对异地数据储存、服务外包的管制,完善信息使用与传播的规章制度,制定数字化出版物的可重读使用制度,开拓基于云计算业务的国际市场。日本总务省和通信监管部门还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Kasumigaseki Cloud”,这一项目将在2015年完成,目标是用云计算技术集成政府的IT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针对云计算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态势,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刘越、郭丰表示,云计算已成为当今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发展云计算产业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能够有效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田溯宁张明正聊“云”

田溯宁和张明正这两个“IT业的老兵”能够再度创业,携手在中国造“云”,与他们心中的硅谷情结有着莫大的关系。

身为宽带资本董事长的田溯宁经常要前往硅谷考察,就在三个星期前,田溯宁与张明正还一起漫步于苹果公司总部门外,田溯宁慨叹于一个公司竟可以改变这么多人的生活:“乔布斯迅速抓住了PC革命的浪潮,才有了今天的苹果。云计算的变革比PC变革还要重大,我们需要再次燃起创业的激情。”

从苹果总部步行5分钟,就可以抵达趋势科技美国总部的办公室。从1988年在美国创立趋势科技以来,张明正几乎做到了华人软件企业中的巅峰位置——全球只有两个非美国人创办的软件公司做到了10亿美元的规模,一个是SAP,另一个就是趋势科技。但张明正心中总有个情结不吐不快:“30年来,我们都是在给微软和英特尔做‘苦工’,是云计算给了中国IT把控未来的机会。”

6年前,张明正从CEO的职位隐退,任职董事长,爱冒险、喜欢另辟蹊径的他,曾一度跑到越南投资种树。但张明正并没有停止对于全球IT产业变革的思索,用他自己的话说,“忽然间往后一退,就可以看到整个产业发展的全貌”。张明正所说的‘全貌”,就是云计算带来的大变革。

2010年初,田溯宁旗下的宽带资本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注资成立了北京天云基地,希望开辟出中国云计算崛起的新路径。几个月后,张明正加入进来,他与田溯宁共同投资的天云趋势也成为了天云基地的重要一员,主攻开源虚拟化软件和安全解决方案。那一年,张明正已56岁,要重燃创业激情、来一次人生的转道跑并非易事,但与田溯宁多年的深交,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两人第一次相识是16年前高盛筹办的一个互联网峰会上。那天,田溯宁西装革履,为互联网的新变革而激情澎湃。唯一的一个“异类”嘉宾就是张明正——他穿着休闲的T恤衫,演讲时不用PPT,而是在一个面板上边写边讲,还故意多写了好几个“Trend”,以加深听众对这家华人软件公司的印象。两人一见如故,自此便成为了好友。

后来,田溯宁离开亚信,出任中国网通的CEO,期间就开始和张明正探讨,有什么事情,能像互联网、PC、通信一样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最后两人得出一致的结论:云计算。田溯宁认为计算机革命始于大型主机,终结于云计算;而张明正也看到,对于安全课题来说,PC时代的打补丁模式已经难以对抗病毒的攻击,云计算将成为最佳的解决之道,同时云也将带来一个新创富时代。

田溯宁离开网通入主宽带资本后,两人的共同理想终于有了实践的机会。“真正的伙伴不只是商业利益上的一致,你还要开放自己,把大家的心连到一起。”田溯宁说一个人肯定不敢去种“云”,美国的创新型公司都是单独出现,但中国的机会在于制造一个“联合舰队”,把云计算产业链上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后来北京云基地的建设,两人深信只要把最好的头脑、资本和人气都聚集其中,就可以重新定位云计算的坐标,“美国的硅谷是这样,早期台湾IT产业的勃兴也是如此”。最近,他们还决定将云基地模式搬到台湾,以酝酿新的“中国云”布局。

田溯宁说这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后创业”,张明正同样如此。那么,他们的中国云梦想能够实现吗?如何实现?本期“高端访谈”,我们很高兴能够同时请到他们两位与大家分享自己在云计算课题上的观点。

中国云的特质

记者:两位对中美两国的产业环境都非常了解,能否首先谈一下云计算在两国发展的情况,有什么异同?

田溯宁:云计算的发展在中美两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跟文化、制度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都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发展云计算,要把多样性的东西变成一种力量,让不一样的想法聚合起来发挥作用,完全用硅谷方式肯定不行。

在中国做“云”要跟政府合作。云基地参与了北京祥云工程和上海云海计划的制订,这是非常独特的。如果在旧金山,政府不可能给你一栋楼让你做云计算。不过,我始终认为创新的核心要素在人,云的发展不能单靠政府来强迫制定标准和计划,必须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在这个小环境里,鼓励创新,鼓励竞争。

中国云在早期之所以需要政策和环境支持,某种程度上跟改革开放的过程有相通的地方,需要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将来各国政府都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云里面数据的隐私性、数据权益归属等,都需要法律法规的制定。在PC时代我们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云要继续发展,这些问题变得非常核心。

有些方面我们可能很落后,远远赶不上硅谷,很难在短期内改观,但在有些方面完全可以和中国的特点结合起来,做到领先。例如我们能不能把“数字银行”做出来,能不能把医疗数据共享先做一些试点?有些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做比较麻烦,但可以先在单个城市做试点,做好了再推广。

张明正:互联网是从美国军方的项目发展起来,IBM360大型机也是如此。那时我们的体制创新没有跟上,落后于人,在新一轮的云计算大潮中要赶上。但是,我们不能全部让政府来主导,在技术创新上,一定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

云计算是一种服务,决定性的因素是技术、商业模式和使用体验。云基地是一个新型平台,已经把大家都聚到一起,很多创新型公司已经做了起来。一旦这些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政府就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推动它们走向更宽阔的市场。

让云“看得见、摸得着”

记者:云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田溯宁:最早期的挑战是“云山雾罩”,很多人不清楚“云”到底是什么,这个疑问到今天依然存在。云基地的模式,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让云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把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都整合在一起,争取从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上实现突破。

例如云基地做了云箱服务器,这是最重要的云基础设施。我们还在推进桌面虚拟化,这种数字终端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上海等其他地方搞云基地?就是希望大家眼见为实,把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通过你身边的产品和事情,让IT经理搞明白,然后让企业决策者、政府官员都弄明白。现在,云计算在很多方面已经是看得见、摸得着了。例如中国移动的数字终端以前管理起来很麻烦,员工玩游戏或者泄露客户信息的事情都发生过,而天云科技的虚拟化数字终端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除了桌面云,我们还在做资源池、管理云等概念的推广,很多工作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入,但要被市场整体接受,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例如类似亚马逊的EC2公有云服务,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试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提供服务,但还没有形成主导力量,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

记者: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云计算现在已经看得见、摸得着,应用比较多,这也会给中国市场开启提供一些启示吧?

田溯宁:苹果iCloud发布后,确实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对云计算有了更清楚的认知。iPhone背后用的是iCloud服务器,而我们云基地的云服务器,要比苹果的服务器更便宜,更好用。

记者:在云时代,我们如何避免PC时代的落后状况再次出现?会不会考虑收购兼并来加快发展步伐?

张明正:在以前,我们连追的份儿都没有,云时代就不一样了。趋势科技在2006年就开始做云计算,产品已经应用到几万台服务器中。操作系统层面的差距也不大,我们2007年开始准备,有几千名员工在做研发。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云基地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没有包袱,也清楚地知道客户需求在哪里。

从需求层面看,政府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具体目标,需求非常清晰,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响应速度很快,市场需求也很大,这两点都比美国要快很多。

田溯宁:我们提供云计算的工具也比以前更丰富,更先进了。趋势科技今年并购了一家数据在线存储与同步服务提供商公司humyo。我们一直觉得评估一次大型并购的关键核心是人,并购看起来热闹,但到底效果怎么样,还要有待时间来检验。

云计算创新的核心在人,此外还要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云是用来解决数据问题的,中国的数据比其他国家都要多,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的计费量超过整个美国。这些需求解决了,就解决了最重要的难题。

开辟数据未来

记者:现在大数据(Big Data)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这方面天云基地是如何规划和部署的?

张明正: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看待大数据,一方面是如何应用它,让它由数据变成信息,再变成知识。第二是如何保护数据本身的安全,Who、When和Where就成为三个重要的环节,即谁在使用数据,什么时间使用和在哪里使用。现在企业外包的事情越来越多,内部工作也越来越多,使得这三个环节的数据保护变得非常重要。在企业级的数据保护方面,趋势科技营业额已经做到全球第一,而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

田溯宁:将来,个人最重要的资产,不是简单的钱,而是给下一代留下的数据。而对企业来讲,数据是核心资产,让知识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课题。解决大数据的核心问题,就看能否用最便宜的方式把数据储存起来,并把它计算好。

未来10年到20年,我相信大数据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企业从数据获取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天云基地就如同信息时代的钢厂,将数据炼成有用的、能够改变生活的钢材,做出更多的飞机、汽车和轮船,从而改变未来整个工作、教育、生活的面貌。这场变革的伟大意义,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资料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7 朱定局 季统凯 薛伟 吴李知 乔岩

《IT时代周刊》2011.21 许肇元

《经济观察报》2011.9.12、10.31 毛新生 姜汝祥

《投资北京》2011.9 郭 莉

《经济参考报》2011.10.20 侯云龙

《IT经理世界》2011.17 刘 琪

标签:;  ;  ;  ;  ;  ;  ;  ;  ;  ;  ;  

智能云应用无界_云计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