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女孩”侯逸凡:“国际象棋皇后”没有父母的生活压力_侯逸凡论文

“天才女孩”侯逸凡:“国际象棋皇后”没有父母的生活压力_侯逸凡论文

“天才少女”侯逸凡:“棋后”人生里没有父母的威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才论文,父母论文,少女论文,人生论文,侯逸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岁的侯逸凡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棋后”,从5岁半下棋天赋被发掘,到2012年4月被国际棋联评为“年度最佳女棋手”,侯逸凡的人生里写满了“神童”、“天才”之类的传奇字眼。可一路走来,她却从没有受到过父母的威压,她拥有的,只是他们细致入微的陪护和全心全意的爱。与那些号称“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潜力”的“狼爸”“虎妈”相比,侯逸凡和父母走出了一条发人深省的人才培养、亲情培育之路。所以,侯逸凡才会这样说:“如果真要说到传奇,那么,传奇的是我的爸爸、妈妈。”

“神童”尽显天赋,父母淡定“玩一玩”

1994年2月,侯逸凡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市一个与国际象棋毫无关系的普通家庭,父亲侯雪健在兴化市检察院工作,母亲王茜则是一名护士。小小的侯逸凡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唯一特点就是比较好静,直到5岁那年,她的天赋才突然显现出来了。

那时,侯逸凡周围的小伙伴都喜欢玩跳棋,最初侯逸凡不会,几个大些的孩子便教她,结果,刚学会怎么玩,侯逸凡就杀遍全场无对手。侯雪健听说后,就和妻子王茜商量,决定让侯逸凡去学棋。他对王茜说:“反正孩子有兴趣,而且棋类能够培养智商,就当玩吧。”于是,这年3月,侯雪健带着侯逸凡走进了兴化市少年宫,让她在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中选择一种。5岁的侯逸凡看了看几种棋子,将手指伸向了国际象棋:“这种棋的样子真特别,好看,选这个。”

就这样,1999年,侯逸凡成了兴化市国际象棋名师王宪的弟子。到棋室的第一天,侯逸凡连棋子都不认识,但小小年纪的她却一坐在棋盘前就不想离开,不动也不说话,耐心地琢磨王宪的话。第一堂课结束时,王宪便对侯雪健说:“你这孩子是下棋的料。”果不其然,几个月后,侯逸凡棋艺飞速提升,王宪棋室里能和她对弈的,只有王宪的儿子,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兴化棋王”的王荣久。

不过,此时的侯雪健夫妻并没有将目光太多放在国际象棋上。秉承着多数父母都有的“多方培养兴趣”的原则,夫妻俩还给侯逸凡报了个二胡培训班,而侯逸凡学二胡进步也很快,且拉得非常不错。夫妻俩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女孩子懂点乐器会更好,能培养气质与素养。所以,当侯逸凡进入小学功课紧张时,夫妻俩决定让侯逸凡停学国际象棋,专攻二胡。可在停课的第一天,老师王宪就风风火火地赶到侯家,苦口婆心地劝夫妻俩不要让侯逸凡半途而废。见老师这么说,侯雪健夫妻拂不过脸面,便决定让侯逸凡继续学下去。

得以继续学习国际象棋的侯逸凡在随后的日子里棋艺大增,和她对练的也不再是一般棋童,而是兴化市体委业余棋校的教练们,侯逸凡慢慢在江苏有了些小名气。启蒙老师王宪见此情形,便鼓励侯雪健夫妻替侯逸凡另择名师。2000年,夫妻俩带着被王宪评为“天赋不错”的侯逸凡来到江苏棋院拜师。不过,由于家境一般,侯雪健夫妻希望能减免部分费用,结果被江苏棋院以一句“没有先例”将侯逸凡拒之门外。回家的路上,夫妻俩你看我我看你,轻轻一叹:“算了,反正就是学着玩,不收就不收吧。”

侯逸凡被江苏棋院拒收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来做侯雪健夫妻的工作:“就这么一个孩子,又这么有天分,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啊。宜兴的丁姓夫妻,为了支持12岁的儿子丁俊晖一天练8小时斯诺克,连房子都卖掉了呢。”可劝说的话说了一箩筐,侯雪健夫妻都只淡淡地摇头:“这样做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我们还是希望她有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在父母的低标准下,侯逸凡一边上学一边下棋,继续“玩”着,直到这年秋天在一次比赛中遇到了一位“贵人”。此人是“国际象棋界神奇教头”童渊铭的父亲,童老爷子是老一辈的国际象棋教练,一眼便相中了侯逸凡:“带她去山东吧,我让童渊铭教她。”

童老爷子的这番话让侯雪健夫妻喜出望外。因为在《齐鲁晚报》棋院教学的童渊铭早已是全国最好的少儿教练,而且人品才行俱佳,如果能够得到这位高手的指点自然是三生有幸。但夫妻俩仍然不愿意给女儿太大的压力,两人认真地对女儿说:“你上学早,7岁不到就已经3年级了,停一段时间去学棋也不怕,即使将来不行,回头再去念书也并不耽误。”

于是,2001年1月,7岁的侯逸凡和妈妈王茜一起去了济南,找到了童渊铭。童渊铭一试棋,发现这个女孩果真是“潜力股”,当即便答应收下侯逸凡,并决定将侯逸凡当专业棋手训练。但离开的时候,王茜认真地对童渊铭说:“我们只是想尝试一下,看她能不能再有点提高。行就行,不行就让她回去继续读书。”

德育先行,“人才”就是先成人再成才

齐鲁晚报棋院收下了侯逸凡,但侯雪健夫妻必须回兴化继续工作。所以,夫妻俩不得不将侯逸凡“寄养”在教练童渊铭安排的一个家庭中,万分不舍地返回兴化。然而,侯逸凡毕竟只有7岁,骤然离开父母非常不习惯,而且一时也适应不了济南的生活,几天后就感冒发烧闹肚子。王茜心疼不已,立即跑到医院辞掉了工作,收拾东西前往山东照料女儿。

王茜的“头脑发热”得到了侯雪健的全力支持,他郑重地向妻子保证:“孩子实在太小了,谁心里都放不下,你们娘俩尽管放心,家里还有我呢。”有了各方的支持,加上本身天赋过人,侯逸凡很快便开始崭露头角。不过,虽然棋下得好,但侯雪健夫妻却始终认为,读书才是正常的成长路径,所以夫妻俩一刻也没放松监督女儿的学习。进入齐鲁晚报棋院后,夫妻俩让侯逸凡进入济南的常规小学借读,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2003年年初,像大多数父母一样,王茜还把侯逸凡送进奥数培训班,然后参加济南奥数比赛,拿回了一个二等奖。

侯雪健夫妻俩的这种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心疼孙女的爷爷甚至大动肝火:“你们有一个棋类神童在手,有必要这么随大流瞎折腾吗?下好棋就是职业棋手的出路!”可无论外界怎么质疑,夫妻俩都只有一句话:“国际象棋可以是爱好也可以是职业,但不可以是全部。侯逸凡可以不走传统的读书谋出路的路线,但绝不能没文化,成为‘读书无用论’的牺牲品。”

在侯雪健夫妻的坚持下,侯逸凡在兴化读了一二年级,在济南读了三四年级,进入国家队后又在北京借读五六年级,除了高强度的练棋外,她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放学,经历考试,直到中学以后进入国家队,才停了考试只上课。

除了注重文化,侯雪健夫妻还将“德育”放在了第一位。一直陪在侯逸凡身边的王茜从不会对女儿提及夫妻俩做出的牺牲,但时刻不忘教育侯逸凡要感恩所有帮助她、教育她的人,特别是教练童渊铭。2003年年底,侯逸凡以9岁的年龄拿下了世界少儿锦标赛女子10岁组冠军,成为国内国际象棋棋童中的佼佼者。

拿下冠军后,童渊铭极力向国家队主帅叶江川引荐,主动将侯逸凡送到叶江川名下:“她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在我这儿已经是水平最好的学生了,应该给她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童渊铭3年来对侯逸凡的无私照顾让侯雪健夫妻感恩在心,除了时时在侯逸凡面前说起这些点点滴滴,也时刻教育女儿要知恩图报。但孩子毕竟还太小,听得进心已是不易,所以夫妻俩也没期望侯逸凡会有何实际意义上的行动。可侯逸凡却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2004年,10岁的侯逸凡去希腊克里特岛参加世界少儿锦标赛男子10岁组比赛,这是侯逸凡第一次出国,但赛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给童渊铭挑礼物!“我想教练了,我希望这个小猪能代替我一直陪着教练,累了,你就拿它当枕头小眯一会。”侯逸凡傻傻的一通话,让童渊铭红了眼眶。

因为父母润物无声的感恩教育,侯逸凡非常顾念恩情。只要回到山东,她都会争取各种机会看望恩师。而对于齐鲁晚报棋院她则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从2005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象棋联赛以来,侯逸凡一直代表山东队参加比赛,七个赛季里侯逸凡无论有多少比赛她都不会落下为山东队效力的机会。很多队友心疼她太辛苦,童渊铭也曾劝说她“必要时不要勉强”,但侯逸凡始终固执地摇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2008年,在成功获得女子特级大师称号后,侯逸凡又破世界纪录,以14岁的超小年龄晋升为男子特级大师,被誉为“棋界天才少女”。晋升成功后,很多人祝贺侯雪健时劝诫说:“老侯,你应该找个相关机构测测你女儿的智商,看看她今后还有多大潜力可挖。”可侯雪健坚定地摇头:“不需要,我们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侯逸凡有多聪明,而且,光聪明不顶用,‘成人’之后再谈‘成才’。”

三人成团,你健康快乐我便幸福圆满

不可否认,侯逸凡在国际象棋上颇有天赋,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然而,职业棋手的道路毕竟是艰难的,而且还要兼顾到上学。所以侯逸凡一天到晚忙,上午上学,下午训练,晚上写作业,周末还要补习英语,遇到比赛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女儿忙,妈妈王茜更没法闲着,走南闯北照顾女儿的生活、学习、比赛。2008年,在侯逸凡晋升成男子特级大师后,劳累过度的王茜病倒了。当看到年仅14岁的女儿忙里忙外地照顾自己时,王茜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打电话给侯雪健,说出了自己的苦闷:“我们究竟要不要继续这样走下去?一家人都太苦了,还是回家过正常日子算了。”远在兴化的侯雪健却非常坚决地说:“既然女儿有这方面的天赋,又走到了今天,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你放心,还有我呢,我们一起扛。”

2008年8月1日,侯雪健辞掉了检察院的公职,风尘仆仆地赶赴北京。见到他的那一刻,侯逸凡像只快乐的小鸟般欢快地飞扑过去,而侯雪健则拥着女儿,对着眼圈通红的王茜比了个大大的“V”字……就这样,一家三口在北京相聚了。三口齐心抱团的模式很快为侯逸凡带来了事业上的巅峰。2010年12月,在土耳其举行的2010年女子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上,16岁的侯逸凡一举夺冠,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棋后。

“如果让我选择一张面孔代表正在崛起的中国,我想,那将不会来自于某位政要人物或网络大亨,而是一位温和文静的小姑娘——侯逸凡。在这位16岁的新科世界棋后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在经济和政治上,未来的中国将在各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一。”赛后,《纽约时报》如此评价侯逸凡,连从未谋面的商界大佬比尔·盖茨也在微博中对侯逸凡大加赞赏。

侯逸凡“一夜爆红”,成为2010年年末中国体坛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受关注程度不亚于20年前谢军第一次封后,但她却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任何额外的赞美。“我爸说,胜利来得太快了,他还没反应过来。至于我妈,她至今都无法适应她女儿突然爆红的事实。”后来接受采访,侯逸凡对父母的反应哈哈直乐。

当然,侯逸凡还不知道,父母最不适应的是其他事。夺冠回来,向来不怎么打扮的侯逸凡难得地化了妆穿着白纱裙去中央电视台领了“CCTV年度体坛风云人物之最佳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奖。侯雪健和王茜看着电视里的女儿嘴巴张成了大大的“O”形,而妈妈王茜更是发愁了:“按说这么大的孩子都很爱美,可她的衣服都是我挑的,更别说什么化妆啊打扮啊。这穿裙子都还是第一次,以后再碰到这种正式场合可怎么办?没有化妆师跟着怎么办?哎呀,早应该让她多学学穿着打扮的!”

但王茜的担心似乎多余了。仿佛一夜间绽放般,侯逸凡的短发变长了,衣柜里的裙子一条条增多,从高跟鞋到水晶项链一溜儿的魅惑紫色。“女孩子就是应该爱美,而且漂亮的打扮和形象或许对宣传国际象棋更有利。”当侯逸凡说出这话时,王茜这才确信,那个曾经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小女儿,已经长成17岁的漂亮大姑娘了。

2012年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九,在第10届直布罗陀国际象棋公开赛上,18岁的侯逸凡终结了国际象棋女子传奇人物小波尔加20年对女棋手不败的纪录,并且在与7名等级分达到或超过2700分的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的交锋中以4胜2和1负的佳绩夺得亚军。整个世界棋坛为之震动,侯逸凡成了万众瞩目的“国际象棋天才少女”。

然而,侯雪健和王茜却在高兴之余显得有些淡然。“孩子能够身体健康、开心生活是最重要的。以后她怎么走,随她自己。至于我们,等到她年龄大了,不用我们管了,我们就会回家,继续我们的工作。”

不过,侯雪健夫妻的愿望可能要“落空”。4月,国际棋联授予侯逸凡“2011年度最佳女棋手奖”,在颁奖典礼上,面对众多媒体,18岁的侯逸凡深情地说:“我希望父母以后能少操劳些,也希望用我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都很喜欢瑞士苏黎世的风景,我希望有一天能在那里买座小房子,然后陪着他们坐在阳光下喝咖啡、看风景。”

标签:;  ;  ;  ;  ;  ;  ;  ;  ;  

“天才女孩”侯逸凡:“国际象棋皇后”没有父母的生活压力_侯逸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