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动机的激励与培养_学习动机论文

论学习动机的激励与培养_学习动机论文

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动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包括观察(感智)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征、课堂气氛等。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因素并无明显的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差异。非智力因素有积极与消极之分。重视非智力因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能够使学生学习动力充足,师生合作愉快,师生潜力得以发挥,教与学的效果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学习动机具有核心意义。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促使学生把学习的近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才能自觉自愿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下面我们着重讨论学习动机的动力功能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途径。

一、学习动机的动力功能

学习动机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即学生进行和维持学习活动的主观原因。

如果按照引起学习动机的原因来划分,动机一般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外在动机,即学习受外部因素或情境的支配,被外力推动。如分数与文凭,奖与惩,表扬与批评,竞争与合作等。

第二种是内在动机,即学习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如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自尊心等。

第三种是任务动机。既不受外力推动,也不完全受内心倾向的支配;既不和别人争高低,也不自我表现。而是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任务就得到满足。

按学习动机的长远性可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远景动机具有稳定性,表现出持久地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而不易为情境中的偶然因素所改变。如:为报效祖国、立志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材等。近景动机是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相联系的一种学习动机。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切近而有实效,但起作用的时间较短暂而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容易因情境的改变而消逝。如:为应付考试,或为考试取得好成绩,为继续升学等。一种好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既具有远大的前景目标,又要有切实的、具体的近景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动机才会推动人不断地努力学习。

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必要因素。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

第一,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即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觉醒状态,为集中有意识地学习活动提高能量。例如:当学生因解决某种课题而缺乏有关知识或方法时,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为克服这种状态,学生就会采取各种行为模式,使用过去获得的最适当的行为模式或者是新的行为模式。这种能量就成为驱使学生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动力。

第二,具有将学习者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指向功能,即选择学习行为的方向。如:俄语专业的学生自然会利用较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看一些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因为他觉得,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等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有益。这种使学生的行为趋向某一方向的强度称为“诱发力”。诱发力与学习者对目标期望的强度相一致,而期望的强度又是以学习者过去的经验为转移的。

第三,具有强化学习效率的强化功能。可以设想,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劲头就会越高涨,从而学习效率也就会越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考前复习也很努力,但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这是因为当学生学习动机过强时,由于学生处于紧张状态中,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觉的范围过窄。这样反而限制了正常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因而,为使学习卓有成效,就要避免学习动机过强,要保持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对学习行为起正强化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俄语实践课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近景学习动机和直接兴趣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俄语实践课的教学中,也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就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学习动机主要分为远景的、间接的和近景的、直接的两种。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远景动机,并且认为,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自觉地,或者应该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不管对俄语有无兴趣,都应该努力学好。与此同时则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近景动机和学习兴趣这样一些重要的心理因素。甚至认为,只能靠自觉,不能凭兴趣,所以一讲兴趣,就是“兴趣主义”。

为祖国“四化”而学是稳定的、持久的动机,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应该重视,并且要大力培养。但课堂上的近景动机和直接兴趣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紧密,具体性和实践性强,对学习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近景学习动机和直接兴趣对学习的推动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成就感和求知欲。这种欲望可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而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会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推动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者才能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好。反之,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往往不好,就会更没有兴趣。

为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在俄语实践课上,应该引导学生把远景和近景两种学习动机结合起来,把自觉性和兴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激发和保持课堂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通用的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教育心理学原则和方法对俄语实践课教学也是适用的,但是,必须结合学生在俄语实践课上的心理特点来加以运用,才能取得成效。在俄语实践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可以是:

(一)明确、生动地提出每课的目的要求

讲明每一次课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以及它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心理,从而调动积极性。

在实践课上明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容易做到,但是,要明确某一课的语言知识的具体意义及其地位则比较难。数学课上教师讲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引起了整个工程失败的故事,就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心理。若在外语实践课上对学生说,不记住哪一个或哪一些单词会对今后工作带来多大危害,对学生心理上的激发作用是不大的。也就是说,仅仅从语言角度来明确要求和意义,相对来说,对学生探究心理的激发作用是比较弱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近景动机和兴趣,最好从题材和体裁角度讲清当堂课语言材料的交际功能,将获得运用俄语言交际能力的长远需要和眼前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才能产生一种主观的积极态度。实践证明,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内容综述的方法。强调学习材料的交际功能。如《Caula》(注:参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精读教材第六册第一分册第2、4课。)一课讲的是一位青年医生萨沙因疏忽误诊使病人死亡,为此受到处分,他深感内疚和懊悔。后来他吸取了教训,在新的工作中认真负责,以忘我的精神治好了不少病人,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在上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语言材料的交际意义。告诉学生,他们可以通过青年医生从犯错误到改正错误,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思想感情和心境的变化学到许多关于就医、诊断、治疗等医疗方面的词汇,有了这一课主题的有关表达手段,可以迁移到表达这一主题的其他情景。如:可以谈自己的一次生病,也可以介绍某位医生的治疗经历。这样学生会觉得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会产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2.技能测试方法。技能测试是教师准备一些具有针对性并且是难点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这样,不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学生自己可以清楚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薄弱环节,从而强调了教学的针对性。考查工作可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或者在新内容学习之后进行。例如,教师在教《Oлbra CepreeBHa eдeT Ha paбoTy》 (注:分别参见北外《基础俄语》第一册第26课。)这篇课文之前,可以把一些与交通有关的积极词汇和表达做一归纳,对学生进行口头考察。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单词掌握及预习情况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记忆词汇。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最好对学生进行一次笔头考查,以了解学生对课文材料的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测试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某一课题词语及句式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上的需要和新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提出如何用俄语表达“不能直达”(HeT npЯMoro cOOбщeHия)、“换车”(cдcлaTЬ nepecaдky)、“高峰期”(B чacьl nиk)、“同路”(nonyTи KOMy c KeM)、“捎脚”(noдBeзTи Koro kyдa)、“搭救”(BЫpyчиTb koгo и T.п.)等问题,能激起学生掌握好“交通”主题的学习动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大家积极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探究;二是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的积极性。针对俄语专业特点,俄语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可多搞一些替换练习。比如:在学《Caшa》这一课,教师讲到MPaчHгый的时候,问学生可以用哪些形容词替换该词。这时学生会举出yгplOMblй、XMypblй、nacMypHblй等词,然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些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区别?”经过一会思考后,学生有可能说出一些区别来,但也可能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讲清楚各种同义手段的共性和差异,会引起“顿悟效应”。

另外,可提出分析性问题。在讲解中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如《Caшa》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年轻医生误诊造成病人死亡之后, “他急促地在船舱来回走着,不时抓起教科书,但又马上放下,地板上满是烟蒂。”就这一细节教师可以提出:“这说明什么?”“萨沙在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样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教师及时给予启发。这样学得主动。在解决问题中语言功能和适用情景结合,掌握语言材料的交际功能可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三)创设新颖的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操练。但千篇一律、呆板的操练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教师必须在操练的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操练中不仅能多学知识,而且获得技能,达到熟巧。在实践中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多角度操练。多角度操练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饱满,而且学的知识广而活。如,在学《иcTopия c pyбaшkoй》(注:参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俄语精读教材第二册第12课,1996年版。)这一课时,围绕衬衣教师可以组织以下练习:有无衬衣卖?衬衣的价格、质量、大小分别有哪些俄语表达方法?如何用俄语表达“试衣、穿衣”以及“衬衣是否合身?”在这样的练习之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学得多而不乱,扎实有趣。

2.多角色操练。“多角色”就是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就是把角色游戏引进外语学习的一种操练方法。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不会感到操练的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愉快而有趣,而且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例如,《Ha BыcTaBke npoдaжe》(注:分别参见北外《基础俄语》第一册第29课。)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展销会上的工作人员、俄罗斯客人、翻译、记者及其他参观者等角色来巩固所学材料。实践证明,这种以角色练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情绪愉快,且比单纯转述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3.多层次操练。在操练过程中要注意交际项目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化。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后,可以马上就课文提出一般性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对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学生把握逻辑层次);之后让学生以简短的话对课文内容作概述(这是考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并锻炼他们的俄语抽象概括能力)。

4.多情景操练。“多情景”指根据交际项目的需要假定学生面临某种实际任务,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激起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配合《OчaйKOBCKOM》(注:参见北大俄语系自编四年级教材。)一课的音乐沙龙,柴氏弟子大谈大师的创作;配合《эKOHOMичeckaяpeфopMa》(注: 参见北大俄语系自编四年级教材。)的新闻发布会等。

(四)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成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可以培养、巩固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在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对学生多作肯定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没有比能得到老师的夸奖更能鼓舞人心的了。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说:“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特别畅快,学习劲头就特别足。”这说明了表扬和鼓励的作用。但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价要及时。这样,评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第二,评价要恰如其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权威感和信任感。否则,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第三,评价要具体化。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应当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第四,评价要多样化。因为每个学生的优点都不可能一样,他们的进步大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评价时应力求避免用单一的、呆板的评语,而应当使用各种生动而贴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具备很多长处,有不少进步,使他们确信他们还能做得更好。相反,如果用千篇一律的评语,那么学生会对之麻木不仁,甚至会产生反感。

其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方法是教学材料难易要适当,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跳起来摘的果子比捡起来的好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子,就得准备各种各样的“果子”。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摘果子”成功的满足感和“吃果子”的喜悦感。例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在提问题时就应当准备较容易的,难度中等的及难度较大的三类问题,分别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笔者在实习的时候也特意这样做了。比如在结束《БoлbшoйTeaTp》(注:分别参见北外《基础俄语》第一册第30课。)这一课后,我给学生补充了一篇关于音乐家Д.Д.ШocTakoBич的文章,其中有ШocTakoBич的一段回忆。他回忆起一位音乐教授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日子里,如何忍着饥寒为一位生命垂危的老妇登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故事。文章中有ШocTakOBич的一段话:“удивиTeлbHbiй,дpy3bя,napaдokc.OcaждeHHblй лeHигpaд,зaжиTblй koлb ц oM.HeMeцkoфaщиcTckoй apMии,Bзял Ha BOOpy жeHиeHeMeцkylo MyзblkaлbHylo kлaccиky”就这段话我准备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出“napaдokc”的近义词, 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是翻译这段话,让中等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提出的:“Kak BBl noHиMaeTe cлoBo щocTakoBичanapaдokc?”结果,学生的回答都令人满意,而他们的情绪也很活跃。

再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方法是因材施教。要做到这点必须懂得区别对待的原则。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对他们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一般说来,对学习好的学生应该“苛刻”一点,对他们要“严要求,高标准”,但是不能缺乏鼓励,要鼓励他们冒尖,好上加好。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应该鼓励和敦促兼而有之。学习中等的学生一部分是想学好,但心理压力过重;一部分脑子比较灵,但学习不太用功,而且甘于学习平平。所以,对前者应加以鼓励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而对后者则就施以压力,加以敦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中等的学生往往是被忽略的对象。当他们被关注的时候他们的学习也许会进步得很快;而被忽视的时候,往往因情绪不佳而出现学习退步现象。所以,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有特别的耐心和指导。一方面,他们往往自卑感较强,所以要特别关心他们,要照顾好他们的情绪,尤其是,不可以使他们学习失误的时间太长。比如,课堂上要有机会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且问题不宜太难。这样他们就容易答对,从而获得成功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对老师的问题答不上来,就不要强迫他回答,可以让他先坐下思考一会再回答,或回答另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能帮助他理解问题,并加深他对问题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至于伤害他的自尊心,影响他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不仅要有方法,而且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

以上我们讨论了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的一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好方法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究。总之,作一名普通教师也许不难,但要作一名好教师却不容易。因为一名好教师不只是一个教书匠,还是一个心理学家、教育家,甚至是一个艺术家。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为掌握这门艺术,我们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钻研心理学,教学法等知识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标签:;  ;  ;  ;  ;  ;  ;  

论学习动机的激励与培养_学习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