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三微”动态调适*
黄晓迪
【关键词】 课外阅读;动态调适;他调适;互调适;自调适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施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统编语文高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历史类文本,基于这种特质,笔者及团队以《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为依托,尝试建构阅读过程“三微三调适”的动态调适范式,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
1.微推荐:实现差异阅读的他调适。
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或书籍时,因为心理年龄、阅读能力、阅读环境,以及性别的不同,会产生微妙的感情变化和心理变化,进而影响兴趣变化。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动态生成的微感情、微心理、微环境、微变化,综合分析,适时实施微推荐。
同读《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其阅读体验也不同:有阅读长篇历史小说经验的同学读来兴致盎然,收获丰富;具有一定阅读水平或相关背景知识的同学读来津津有味,渐入佳境;兴趣缺失或具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阅读微推荐要关注差异,基于不同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水平,展开调适,可以按照表1 中的步骤展开。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节点数据融合的应用中,时间同步对整个网络有着重要的影响[10-11],如何实现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和获取节点准确的时钟信息是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尹爱群握着妻子的手机,看了又看,希望能找出希望,哪怕一点点。妻子的手机里保存了关于丈夫尹爱群的四个方面的内容:1.尹爱群和扬扬赤身裸体在车内嘿咻的场面。2.尹爱群和扬扬的Q Q聊天记录,里面互称老公老婆。3.尹爱群为杨杨所购楼房的相关票据。4.保险柜内塞满现金的图片。
2.微论坛:分享阅读智慧的互调适。
“互调适”宜通过微论坛的形式落实。论坛设在大多数学生阅读完书籍之后,精选出1~3个主题供学生选择,既可以围绕书中人物、情节等话题展开讨论,也可围绕阅读方法、读书观点展开交流,时间20 分钟左右。微论坛话题的筛选非常重要,应坚持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学生把书读活。课外阅读的书籍历史跨度较大,事件较繁杂,阅读时学生需要来回翻阅,建立关联,才能通读。针对此类问题,可设立微论坛主题“长篇历史小说怎么读?”“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前后关联”“历史可以假设吗?”等,相互学习借鉴读书方法。二是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人物往往毁誉参半,富有争议,而这既是史书的魅力所在,也是丰富学生阅读经验,培育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有利契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事件评论人物,有效提高学生分析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有可能出现意见分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分歧进行辩论,也可根据“预告”的话题展开讨论,提升阅读品质。微论坛的设立,互调适的激发,有助于打开阅读视野,打破思维局限,锻铸学生思维品质。
表1 差异阅读的调适步骤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根据服务性企业的数据,对利润与市场份额在企业中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企业的利润中顾客的忠诚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重要因素。每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成本是维系一位老顾客的5-10倍;而维系一位老顾客给予企业的价值是开发一个新顾客所无法给予的。在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营销法则也表明,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来源是占企业顾客群体中20%的忠诚顾客的重复购买[2]。这些数据表明了忠实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及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必要性。
3.微写作:学会个性表达的自调适。
学生作为独立感知世界的个体,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能力和相对独立的观点,调适者应该关注他们的心声,将“微写作”引入调适范围。
微写作时长15 分钟左右,常在微论坛之后让学生即兴创作,意在形成内在观点,发展自我认知,实现自调适。微写作篇幅和体裁没有限制,可以是浓缩成一段阅读推荐导言,可以是探讨观点的评论,可以假设条件、预料结局……这样的自由写作,激活灵感,与作家、与人物相知于“微”。
例如:《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最后一册讲述的最后一个人物徐霞客,他拒绝功名诱惑、奔波劳苦的一生;他不畏死亡的威胁、身涉险地;他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奋笔疾书、著书立说的豪情。作家倾注自身的全部情感,以如椽之笔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微论坛中,同学们议得动情,聊得热烈;论坛之后,随即自创格式,倾抒胸意。
课外阅读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阵地,通过“他调适”“互调适”,逐步走向自觉生成的“自调适”。“三微”阅读调适策略有助于儿童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与书籍相遇相知,从而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阅读世界与精神王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81-0063-0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小学生阅读过程动态调适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5/02-233。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