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人口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系论文

科学把握人口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系论文

科学把握人口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系

沙 勇

(南京邮电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长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人口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看,人口质量提升、消费升级可以有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提升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互动;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看,人口老龄化可以倒逼科技进步、催生新兴养老产业发展、年轻劳动力替代提高生产效率,要支持老年人力资本再利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看,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提高生态效率,改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平衡状态;从贫困人口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破解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贫困治理创新,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消费能力,则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口质量;人口老龄化;人口资源环境;贫困人口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口变量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变量,在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能动作用,促进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向相互依存、良性促进的关系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消费支撑;另一方面,也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对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实践规律、内涵关系加以分析,为丰富中国特色人口经济研究作出努力,不仅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需要,而且也应该是中国人口经济领域的研究者必须担当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把握人口质量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

人口质量理论是指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不再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本,而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发明显,传统的物质资本理论遇到挑战,人口经济学家陆续开始侧重从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视角开展研究,进而形成的有关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亚当·斯密是西方较早提出人口质量理论的经济学家,其明确指出,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是经济进步、经济福利增加的基本源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核心思想所说的“可变资本”,其实就是指出了人口质量的内涵:劳动力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一)人口质量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关键在于人口质量提升进而推动科技进步。现代经济社会是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不论是现代经济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还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都认为科技进步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同样,统一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对于生产与教育回报率的提高十分重要,教育回报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孩子质量与数量的两相权衡,在养育支出依然是家庭重要负担之一的情况下,少生孩子是为了增大对其教育方面的投入,使孩子的未来生活更好。因此,科技进步降低了出生率,提高了人口质量,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刺激经济增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人口质量提升,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质量提升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全球优势竞争能力,关键取决于教育水平、人口质量、国民素质。

从世界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一些发达国家虽然人口不多、国土面积不大、甚至资源匮乏,譬如瑞士、丹麦及“亚洲四小龙”,乃至“二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德国等。他们大都由于超前发展教育,注重人口质量、人才培养,实施全球人才吸纳计划、“诺奖”培养计划,包括对科技研发投入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长期远超世界同经济区间的国家等,已经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形成一骑绝尘的优势竞争地位。这更加充分说明现代经济社会,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及运用能力方面,人口数量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质量的重要性却日渐凸显。

(二)人口消费升级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我目前从事的工作为劳动管理。而我本科学习的专业为经济学和工业工程。也许在常人眼中,我的专业和岗位是相当对口的,工作起来会非常地得心应手,但事实并非如此。

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一个市场消费可以比十所大学对带动科技进步所作的贡献都大,可见消费需求可以极大地牵动技术创新。施穆克勒也认为专利或发明活动基本上是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是受市场需求制约和引导的。技术进步的最终形式应该是产品,而消费市场是产品的最好检验所,可以说,技术进步能够创造出新市场,反之,市场需求更可以显著推动科技进步。我国具有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人口消费市场,而当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说明消费结构逐渐向高质量方面调整。另外,房地产市场消费的增速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落,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住房销售量和非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呈反向关系。可见,房地产消费下降,其他的高质量消费可能会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市场预期。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绿色消费观念、创新消费观念的不断树立,将极大倒逼生产方式转变和创新技术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对于经济变量的变化往往较快的情况而言,人口变化却是相对缓慢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当然,我国人口质量同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不论是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程度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当前我国整体人口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2017年,我国人均GDP仅仅排在世界第70位,人类发展指数更是排在世界第86位,高级技工的占比较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情况还很严峻,在科学技术领域“三跑并存”、跟跑为主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些都与我国占世界GDP总量约15%、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这也充分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变化相对具有长期性这一典型特点,且人口变量往往极大滞后于经济变量的变化,这就要求人口战略的制定、人口发展的思考要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人口质量

首先,从劳动力就业的视角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替代的方式有效改善劳动年龄人口脏乱差累、有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质量。当然,不容忽视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但这也会倒逼劳动力提高技能,以适应新岗位、新技术的需求,有效提高劳动力质量,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其次,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人口的生活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从供给端着手,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作为主攻方向与主要抓手,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四)要充分考虑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水平2~4答案正确,占了90.0%。正确率高是否说明学生理解了“数线上标小数”的实际意义?从对具体想法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并不是如此。水平2的46.7%的学生认为0或1后面几格就是零点几或一点几(如图3);水平3的11.7%的学生先考虑箭头所指的位置处于哪两个整数之间(如图4),再按照水平2的方式进行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并不清楚0.1的意义,但也能成功地给出正确答案。

当然,我国的人口规模优势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口质量的不足,人口越多,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和更大的消费市场。因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社会科技进步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包括大量的用户反馈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科技进步、催生新的商业业态等,都是人口规模优势对一些科技创新的带动。包括共享单车、互联网经济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我国的人口规模优势。

高校在教学管理上提供大学生的政策帮助,高校可以设置创业学分,优秀创业者可以用创业学分代替学业课程中相应的学分;出台更宽松的扶持政策,例如理工类创业者可以用创业项目作为毕业项目等。学校给予足够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解决了创业者后顾之忧,激励学生努力创业,必定会取得成功。

二、充分厘清人口老龄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系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情境下,劳动力年龄人口下降可以倒逼科技进步,促进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替代技术的发展。同时,因家庭小型化、社会养老资源配置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大量的养老需求催生智慧养老等银发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替代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龄劳动力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现阶段陆续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而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都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年轻人。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替代性强,对新技术接受度更高,有利于技术创新,进而有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厘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

显而易见,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会有所下降,老龄人口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口,在传统产业不断式微,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负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来,已经陆续形成一些共识: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智力结构老化,劳动力减少、抚养比提高等,不利于经济发展。 但在老龄化快速发展、不可逆转的现实情况下,也要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探索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性心脏瓣膜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对病变严重程度以及位置进行准确反映,可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7]。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对瓣膜血流速度、瓣口面积以及活动程度进行测量,还可反映瓣膜反流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瓣膜损害程度,此外,还能够检测老年性心脏瓣膜疾病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临床医生对瓣膜功能进行评价提供参考[8]。

(二)科学激发老年人力资本活力

当前,我国60~65岁的年轻老年人口高达8 259万人,除了受身体与家庭等原因羁绊的老年人口,也依然有大量年轻老年人口愿意、且可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瑞士、韩国等发达国家退休老人再就业比例都比较高,2017年,韩国60、60~64、65岁以上老年人口参与经济活动的比率分别高达39.9%、60.7%、30.8%,从一个方面支撑了韩国在进入高经济发展区间后仍然长期维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应在渐进式稳妥推进根据不同岗位自主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出台系统性政策,根据自愿原则,支持退休后的老年人力资本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具有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技术专长的老年人口,可以政府购买服务,鼓励这些老年人每年投入一定时间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乃至今后长期的相对贫困治理事业中;对有环保、生态治理、资源管理等专业技术的老年人口以及有会计、金融、审计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口,也可以政府购买服务,在他们身体条件允许并自愿的情况下投入到污染防治、化解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等事业中去;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术的年轻老年人口也可以通过简单培训,给予社区治理、老年与儿童照护等工作机会,充分发挥他们在弹性工作中的有效安排,避免与劳动年龄人口产生就业的代际竞争。既使得老年人口老有所为、老有所得,增加老年人口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充分缓解老年照护、幼儿照护等领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

总体上看,我国人口众多、人才稀缺的局面短期内还难以明显改变。有效提高人口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要从人才培养着手。在教育改革方面要把注重知识传导型的教育方式,转向培养以身心健康,有人文底蕴,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创新精神,有科技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国民为主导的教育方式。职业教育要由政府主办向市场主导转向,政府转以监管和评价为主。鼓励企业、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根据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被企业主体接纳程度,给予民办职业学校政策补贴、财政奖励。坚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以市场接纳程度为评价标准的职业教育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技工的文化氛围和经济导向。大量有效培养高技能人员,长效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科学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破解的另外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凸显,2017年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是中部地区的1.47倍,是东部地区的5.45倍。地理因素导致了贫困的空间集中集聚,即受制于极差的自然地理条件约束,贫困人口难以就地发展脱贫,又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实现大范围跨区域的迁移来跳出“空间贫困陷阱”。

四、高度关注贫困人口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当前,我国整体生态效率严重偏低,说明既往压缩型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生态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WBCSD(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对生态效率的定义已经被广泛接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生态效率,进而实现“影响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世界相关国家既往发展实践来看,由于从21世纪初开始特别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随着技术的进步,虽然人口在增长,但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却逐渐下降。可见,人口与资源、环境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能陷入简单的马尔萨斯主义或新马尔萨斯主义陷阱。要通过改变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构建绿色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改变资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切实改善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长期紧平衡状态,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资源与环境空间。

(一)继续通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发展效率与质量

按照经济规律,并有效平衡好市场与政策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城镇化推进提升产业效率。当前, 我国2.1亿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仅创造了7.9%的GDP,相比于GDP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高出12.7个百分点,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还亟待提升,农村尚有大量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长期以来,由于过多的劳动力受户籍制度、受教育程度、技能技术等原因制约,窝积在效率相对较低的农业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国民经济损失。既不利于增加该部分人口收入、提升其消费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得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扩大,也不利于农村社会治理和稳健的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推进。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威胁和制约我国边远农村地区的大量人口发展,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低消费能力人口太多,将是需要重视和改变的客观现实。加快探索非户籍人口市民化改革,建立完善人地线挂钩、人岗线挂钩、人岗编挂钩的流入地和流出地市民化成本的科学分担机制和教师、医生编制的合理转移机制,以及剥离公共服务捆绑、恢复户籍仅作为人口统计的初始功能等体制机制。

(二)乡村振兴是后脱贫战略的重要内容

既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难以实现更好的乡村发展。只有在人口城市化的同时加快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为乡村振兴腾出发展的土地空间、资源空间,以利于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才是农村彻底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针对部分农村空心化问题,除了加强基层治理、做好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工作以外,不应过度使用政府调控手段,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科学规划撤并,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三)持续推进贫困治理创新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必须由传统的“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核心”。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在交通不便、资源制约,难以走出贫困陷阱的偏远地区,对大宗固定资产的投入要科学审慎,以免为了政绩工程,形成大量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造成社会资源和财政的浪费。要把对人的投资,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群众教育、健康的投资放在中心位置,把人类发展指数作为对干部评价的重要内容。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with the aim of obtaining epidemiological data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that did not compromise patient’s safety. All data were anonymous. Patients were referred using the first two letters of their name and surname and with a consecutive number.

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贫富的关键,人口质量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同样,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人口发展质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树立“一切投资于人,投资于人的一切”的理念,以高质量的人口支撑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Abstract :Popula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long interacted and interdepend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quality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onsumption upgrading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We should innovate personnel training methods,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ging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ging can imp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dowment industries, improve labor efficiency through labor substitution, support the reuse of human capital for the elderly,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ing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can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improve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he tight balance between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and inter-group development. Promoting human-centered innovation in poverty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capacity of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can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 population quality; population aging;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oo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C9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963(2019)01-0023-07

DOI :10.14132/j.2095-7963.2019.01.004

[收稿日期 ]2018-12-24;

[修订日期] 2018-12-29

[作者简介 ]沙勇(1974—),男,江苏徐州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与发展。

[责任编辑 :江振振]

标签:;  ;  ;  ;  ;  ;  

科学把握人口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