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人事制度改革纪事”_知识经济论文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人事制度改革纪事”_知识经济论文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改革人事制度纪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纪事论文,人事制度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科学院在去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呈报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江泽民总书记很快对报告作了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新成立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科院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中科院将在3 年内获国家知识创新投入48亿元。

为适应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与此同时推出了人事制度改革,其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将中国科学院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的指示,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逐步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服务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适应和促进研究所改革、保证和推进知识创新工程为基本原则,进一步革除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弊端,进一步下放人事管理权限,落实研究所的人事管理自主权,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科学院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院部监督调整、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

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官员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事工作可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是人才资源的获取、开发和优化配置;二是人事制度的改革与机制创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应通过管理创新,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益。

中科院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人员总量的管理办法,坚持统一调控,分级管理,压缩固定编制,增加流动人员。根据国家对中国科学院核定的总的人员编制和年度人员的增减总量,以及各研究机构的地位、作用、承担的任务,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情况,比例不等地核减各单位的固定编制数。除国家人事部下达的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进京指标外,中科院不再下达每年的其它进入指标,各研究所在不突破人员编制总数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放开进入,自主确定流动人员的比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院所属各单位在保持队伍总规模的前提下,每年压缩3%—6%的固定编制,用来增加流动、聘用人员。全院固定职工总数从八十年代末的近10万人,减少到去年末的6.8万人, 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8万人;下一个10年的目标是固定职工3万人,聘用的流动人员3万人,流动人员主要为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中科院提出的目标是:把中科院建成中国科学家的科学院,从人员结构上提高科学院的开放度。

今年年初,作为改革的第一批试点之一,中科院决定将数学所、应用数学所、系统科学所、计算数学所合并,成立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为知识创新基地,由数学家杨乐出任数学院院长。原来4 个所的人员为473人,新成立的研究院定编为200人。杨乐在接受采访时说, 原来4个所共有研究员156人,副研究员81人,助理研究员82人; 由于编制所限,确定基地研究员岗位80个,副研究员60个,助研40个,还要留出20%的名额向国内外招聘。经过由10名中科院院士和5 名公认的杰出专家组成的数学院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的初评,并经原4 个所的全部研究员投票,确定了90名进入基地的研究员候选人,最后又经学术委员会筹备组投票,确定了60名进入基地的研究员人选,又确定了副研48人,助研23人。杨乐说,不能绝对地说没有进入基地的人比进入基地的人水平低,但国家经费有限,不可能对每个人都给予高强度支持;对没有进入基地的人员,原有待遇不变,我们鼓励他们继续做研究工作,在有可能的条件下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中科院通过以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的进人机制、“签约上岗,明确责权”的管理机制和“从严考核,双向选择”的流动机制。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把人和单位的固定关系变革为聘用关系,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能进能出,使得那些有事业心、有能力、为研究所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不断得以聘用,激励他们不断创新,最终获取终身职位;同时,也使得那些不适应现有岗位工作的人员,转移到更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去,开创新的事业。到今年年底,中科院将在正式职工中基本实现全员聘用合同制,建立起无固定期限聘用、中长期聘用、短期聘用和临时聘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在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受聘人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为此,中科院制定了与聘用合同制配套的有关待遇规定,当受聘人未被单位续聘,风险发生时给予补偿。

中科院的人事制度改革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些新闻媒体今年以来对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讨论,“象牙之塔”成了中国社会公众关注和关心的焦点之一。人们期盼着科技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的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标签:;  ;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人事制度改革纪事”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