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普九”工作中的几个关系_九年义务教育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普九”工作中的几个关系_九年义务教育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普九”工作中的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正确认识论文,关系论文,普九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外部和内部的诸多方面。为了确保“普九”目标如期实现,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指导思想和宏观决策上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几个关系:

速度与条件的关系

教育自身的超前性和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需要,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有一个尽可能快的普及速度。但是,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条件的。义务教育的普及速度,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以及由此决定的对义务教育人、财、物的投入状况。因此,我们在确定“普九”速度目标时,既要有加快发展的决心,又要正视制约义务教育的条件因素,尤其要考虑师资、经费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制约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做到速度与条件的统一,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条件变化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不少地方本着能快则快、能提前则提前的精神,积极调整规划目标,切实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使“普九”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不能不说是富有远见的战略之举。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同一切事物一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既有量的规定,也有质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普及的数量指标而忽视普及的质量要求。如重硬件轻软件,先抓硬件达标然后再去抓软件。当然,实施义务教育首先需要解决好校舍、场地、设备、图书等物质条件,确保“硬件”达标,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质量既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也是赢得全社会支持、顺利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在重视普及数量指标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和致力于质量的提高,下大功夫抓好师资队伍、教育思想、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等“软件”建设,为儿童、少年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当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一些地方,教师数量少、素质差、结构不合理、民办比重大,难以适应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单纯应付考试的倾向,教材陈旧,教法落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留级、辍学现象比较突出。我们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既重量的普及,又重质的提高,硬件软件同时抓。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中央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对各地提出的共同的质的规定。只有以全国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为指导,才能保证“普九”的方向性和统一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之间经济、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就是在同一个县里,乡镇之间也不一样。因此,在“普九”的规模、速度、标准、质量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等方面,又都不可能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普九”实践中,必须注意研究本地的特殊性,善于把全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大政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路子。

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掌握“普九”验收标准的问题。实施义务教育是一种执法行为,必须有明确的界限、标准,才便于遵循。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标准。对于这些标准,在掌握上应当是既要毫不含糊,又要十分实际。对于决定“普九”性质和水准的普及程度、师资水平的各项指标,必须严格掌握,不能降格以求。对于办学的物质条件,则既要坚持国家认可的基本标准不走样,又要正视办学条件的地区性和阶段性。在达到上述基本办学标准的前提下,允许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那些刚刚解决温饱甚至还没有完全脱贫的地方,在实现“一无两有”的基础上,采取“先入学、后完善”的办法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然后努力创造基本办学条件,最终达到全国总体发展目标,也不失为实事求是的做法,不要轻易加以责难。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很重要的一条,是“普九”的规划和实施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以长远的眼光来做好当前的工作。比如,在办学规模上,既要满足当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要考虑人口增长峰谷的高低起伏给义务教育带来的波动,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在学校布局上,既要考虑现状和当前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要,又要看到人口减少、交通发达以及小城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的趋势,合理规划;在教育结构上,既要重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扎扎实实地上好文化科学知识课,又要顾及广大农村地区短期内大量初中毕业生不可能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初中阶段的教育结构;在学制改革上,既要承认多种学制并存是现行学制的实际情况,又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基本学制。总之,普及义务教育的任何一项重大措施,都要瞻前顾后,使之既立足现实基础,又合乎长远要求。

集资与“减负”的关系

农村集资办学,总是要从农民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但提取过多,就要影响农民的收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集资办学与减轻农民负担存在着矛盾的一面。但是,农村集资办学,实施义务教育,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为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服务,与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农村集资办学与减轻农民负担又是统一的。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义务教育量多面广底子薄,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包下来,必须依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近10年来,我国坚持依靠人民办教育的方针,增加社会、个人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解决了单靠财政拨款需要100年才能解决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问题,创造了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辉煌业绩。实践证明,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动人民群众集资办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功之路。为此,我国教育的根本大法《教育法》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乡级政府经批准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就是说,集资办学既是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也是农民群众应尽的义务,是完全合乎法律规定的行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继续坚持下去。现在广大农民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而随着生活收入的不断提高也为个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可能。关键是遵循《教育法》的规范,坚持自愿、量力和农民受益的原则,把握好政策界限,做到取之有度,用之合理。

达标与提高的关系

“达标”与“提高”作为“普及”发展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不能混同。验收达标为高标准实施“普九”提供了一定基础和条件;而不断提高“普九”实施水平,则是巩固和发展达标成果的必然要求。

“普九”达标之后,并不意味着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终结,而是开始进入了巩固、提高的新阶段。今后的路程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按照现行普及标准进行评估验收,在标准掌握上有些方面是有弹性的,在区域类别上各乡镇发展也不平衡,“普九”达标后还有进一步查缺补漏的任务;二是现行普及标准是根据我国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程度制定的,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必须的最起码的要求,它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普九”达标后还必须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三是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来说,今后发展义务教育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这是一项比改善外部环境更为长期、复杂的任务。

投资与效益的关系

教育投入的多寡直接关系到“普九”的速度和质量,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当务之急。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还不雄厚,人民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可以用来支撑如此庞大的义务教育的人、财、物力十分有限。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我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实施“普九”过程中,往往以外部投入不足而掩盖内部效益不高,把注意力只盯在加大投资力度上,而对克服“教育资源浪费”提高办学效益注重不够。实际上,当前“普九”投资中确实存在着许多有形无形的浪费现象。如学校布点多、规模小、班额不足,形不成一定办学能力,造成师资、设施的浪费;学校缺乏严格的编制约束,非教学人员膨胀,师生比偏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图书、仪器、设备不配套,管理不善,使用率低,造成物力资源的浪费;学生留级、复读、辍学现象普遍增多,加剧了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削弱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实效,等等。因此,提高义务教育投资的效益,既要增加教育投资总量,为普及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要遵循效益原则,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财、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就目前情况看,尤其要着力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师资资源的使用效益、教育设施的完好率、利用率,以及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按时完成率(或毕业率)等。

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事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类教育之间既有明确功能分工,又有相互联系和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一定要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从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出发,大多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应该实施重心下移、加强基础的战略。现在,有些地方领导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仍然集中在高等和高中教育上,而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致使整体总量失衡,协调遭到破坏,这必然会影响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关键是要根据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各类教育统筹规划,合理配比。当前,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要把“两基”作为“重中之重”,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都要首先保证“两基”这个全局的重点。“两基”包括“普及”和“扫盲”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必须并举并重。在基础教育内部,要正确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关系。“普九”的重点是普及初中,同时还要搞好小学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在某一个时期改善办学条件的工作可以有所侧重,但绝不能顾此失彼。现在有些地方用挤占小学人、财、物的办法普及初中,这是不可取的。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地方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大,必然要求高中教育相应发展。但有些地区在“普九”质量、水平和效益都还不高的情况下,提出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把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向高中教育,结果影响了“普九”的巩固和提高,这也是不可取的。再者,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应该主要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而不是盲目铺新摊子、建新校。

标签:;  ;  ;  ;  

正确认识和处理“普九”工作中的几个关系_九年义务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