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变革:组织形式随职能的变化_银行论文

银行的变革:组织形式随职能的变化_银行论文

银行的变迁:组织形式随功能而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形式论文,功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服务业正在以一种难以预测且常常是自相矛盾的方式进行着变革。在西尔斯·罗伯克公司从各州保险集团和狄恩·威特中分离出来的同时,商业信用公司的迪斯卡沃公司、圣福得·威利则合并为一个基础更为广泛的金融公司,这一公司包括了前配里梅里卡公司、史密斯·巴内公司、西尔森·莱门兄弟公司及旅客保险公司。在国民银行大幅度拓宽其服务领域的同时,州街道银行及信托公司则将其主营业务集中到金融资产的服务方面,如充当资产监管人和投资管理人。

金融服务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来自非传统机构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新的信息技术和不断下降的处理成本,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及其业务范围的不断交叉,以及政府法规的放松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这些所列出的熟悉因素,既不能提供一个框架来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变化,也不能提供一条思路供人们思考未来将如何演变。到底什么才能提供这样一个框架呢?我们认为,那就是对金融体制的功能审视。与把现存体制作为既定标准相反,我们和其他哈佛商学院的同事们一起,集中研究了所有金融体制均须提供的最基本的功能(见“全球金融计划”※)

所有的经济,无论是过去的或现在的,东方的或西方的,都要求承担某些基本功能。例如,所有经济都需要支付的手段。相比之下,组织结构的安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原有的这些功能发生变化,并且会随着国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便是这些体制外表上看起来很相似,但他们所完成的功能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美国的商业银行相比,德国的普通银行则完全拥有发行保险和出售证券的权力。

然而,从根本上讲,金融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功能却改变甚少。特别是,金融系统必须为以下六个最核心的需求提供服务,它们是:

△促进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支付方法;

△聚集资源的机制,即筹集资金投资大规模企业的资源聚集机制;

△提供跨越时空的转移经济资源的方法,如贷款、投资;

△控制风险的方法,如保险、投资多元化及套期保值等;

△价格信息,如利率和证券价格,以帮助协调不同的经济部门作出各自的决定;

△控制动机问题的方法,这些动机问题涉及到有效的业务交易。贷款契约就是通过限制借款人的随意行为而保护贷款人利益的一种控制动机问题的方法。

这些功能中的每一个功能都满足一个基本需求。例如,金融系统的融资能力是基本的,因为单个家庭的财富不足以投资大规模的企业。诸如互惠基金的融资机制允许个人投资大公司,相应地,允许公司达到一个有效的规模,而这是仅依靠单个家庭的投资无法达到的。

尽管这一系列的金融功能并未改变。但每一功能的执行方式在各个国家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取决于传统的经验、规章、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因素。例如,在美国,投机基金和股票市场在投资新企业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就要明显得多。而且,每一功能的实施也会随时间而有所不同,因为服务的创新、技术的改进及竞争的压力,使得功能有效性的提高成为可能。在美国,支付方式从交换银行券,逐步演化到支票,再变为资金的电子汇兑。最终,由于各种功能得以有效的完成,金融机构逐步适应了这些变化,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是随着功能而变化的。例如,互惠基金公司现在提供支票签字的特权,这就允许其顾客象对待银行支票帐户一样对待其互惠基金帐户。这就极大地增强了互惠基金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竞争和技术进步在促进发现新的、更有效的方式以完成诸如融资、风险管理等基本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后的证券公司,互惠基金公司和金融公司直接与银行进行竞争,这些机构的壮大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的服务项目构成了威胁。

作为反应,一些银行则放弃某些服务项目,以便更好地充分发挥少数主要功能。银行信托公司放弃了其银行零售业务,西格耐特银行则放弃了其信用卡业务。这些事例证实了传统的“一揽子”服务正在逝去。然而,我们相信,传统金融机构的这种分解只是向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过渡的一部分,这并不是最终形式。尽管一些合适的公司将继续获得成功,但其他公司则将重组各种功能,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并利用新技术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

储蓄和贷款之间联系的中断

为了说明原有一系列功能是如何分解的,我们来看看储蓄机构和抵押贷款是如何变化的。美国早期的储蓄机构是模仿英国住宅协会的形式建立的,它通过运用在社区筹集到的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建房资金,当一个居民建设房子并偿还贷款后,则轮到另一个居民借款。

用金融方面的术语来表达这一方式就是:这些机构通过聚集社区的资源,并通过其借贷活动,将这些经济资源从一个居民转移到另一个居民。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这就是美国储蓄机构的业务。例如,历史悠久的南波士顿储蓄银行就是从波士顿的老居民当中吸收存款,并为该社区的居民提供抵押贷款。

在美国,储蓄和抵押贷款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以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分崩离析。在六十年代晚期和整个七十年代,利率大幅上升,使得存、贷机构帐上的长期固定利率抵押契据的价值下降。高利率环境也迫使存贷组织提高利率,以吸收存款。由于储户抽走资金到别处以寻求更高的回报,许多银行收入受到损失并面临着资金流动的问题,为帮助储蓄和借贷组织减少其抵押契据的持有量并满足其流动需求,政府授权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及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购买大量的抵押品,并将其用作发行证券的担保品。

由于用来使抵押品和其他贷款转化为证券的技术得到了提高,抵押品市场已由一个地方性的市场转化为一个全国性的甚至是一个国际性的市场。这就使得经济资源的转移更为有效。在过去,位于一个新的快速增长的社区的储蓄银行,可能难以满足来自其顾客的抵押贷款的要求,然而位于成熟社区的银行,由于建立了建房股份制度,则很可能会有剩余的流动性资产。快速增长地区所需要的贷款,可以由贷款需求较弱的银行或由任何有资金需要投资的机构通过购买证券而取得。在1990—1994年间,美国的近4万亿美元的抵押品中的60%被当作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的抵押品,其中的一个结果是大部分的未偿付的抵押品被非传统的抵押品提供者当作证券持有。养老基金现在持有的抵押品大约占13%,非美国的一些机构的持有量超过10%。

这些变化对储蓄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1994年的报告,南波士顿储蓄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并将资金投资到以抵押品为基础的证券和股票,以及住宅和多家庭不动产抵押贷款上”。在1994年,常规抵押贷款仅占银行资产的18%。

证券化也导致了抵押业务自身的分化。从前,一个住宅购买者到一家银行或一家储蓄机构申请抵押贷款,这些机构提供贷款,然后逐月收贷直到贷款还清为止。这样一来,抵押贷款基本上是一项由金融中介机构单独完成的活动。但是现在这一业务中的三项主要活动——抵押品的来源,抵押服务和贷款资金(现在是发行以抵押品为基础的证券),其利润为三个活动中各不相同的经济因素所驱使。这些差别随着竞争者在各自的活动中努力提高服务而促使抵押业务分散化。

例如,向投资者发行以抵押为基础的证券的能力所要求的技巧在投资银行比储蓄机构中更为常见。传统的抵押品出借者在这一活动中不是主角。类似地,尽管有些银行,如弗利特银行和西北银行,在抵押业务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但大多数银行却不是。抵押服务是一种受规模经济驱动的商业活动。毫不奇怪,随着主要竞争者追逐市场份额和规模,这种服务业已得到加强。目前排在前十位的抵押服务公司在市场所占份额,已由1989年的11%上升到目前的21%。

由于有了现代技术,抵押服务公司的类似性及其数据处理设备的配套对顾客来说已无关紧要,但是在抵押业务的发起阶段,这种依附性对顾客则是至关重要的(起码目前是如此)。美国最大的抵押发起商,全国信托业,并不是一家银行,而是一家在40多个州设有办事处的抵押银行公司。全国信托业运用其地理上的广泛性,超越了传统的储蓄机构,在全国市场上占有5%的份额。

美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与储蓄银行类似的挑战。美国家庭在银行机构以存款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由1980年的49%下降到1994年的35%。今天,致力于特殊功能服务的竞争者能在这些方面向顾客提供比银行更为有效的服务。

银行会消失吗?

简而言之,银行是一种吸收存款并运用这些资金进行贷款的机构。但即便是这些基本活动也有许多组成成分。例如,当银行吸收存款时,他们必须结合支付和融资功能。贷款则必须将资源转移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银行须管理其各项贷款中内在的信用风险,并向储户保证他们将能够收回其资金)。虽然使用金融功能术语显得有些学究气,但这样做的重要性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在银行,构成吸收存款和贷款的功能能够彼此分离,并且能够由竞争者们加以提供。

货币市场的互惠基金能够提供其中部分功能。与银行一样,货币市场基金能够汇集家庭的储蓄,并将这些资源转移给其他实体,例如那些要投资于工厂、设备和其他生产性资产的公司。但货币市场基金能够以大大低于银行的成本来完成这两种功能。典型的情况是,货币市场基金的动作成本总计不到其资产的0.5%,相比之下,一个典型的、从零售开始的商业银行的运作成本大约是4%到5%,即大概是前者的10倍。货币市场基金具有较低的成本,部分是由于他们通过邮件或是通过电话来融集资金而不是通过分支机构。

另外,货币市场基金为风险管理所付费用比银行更低,这就证实了在商业借贷方面一个重要的功能分化。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诸如大公司所发行的高等级的商业票据之类的资产;他们通常不参与更广泛的——同时也是风险更大的公司借贷活动,而这正是银行长期参与的。结果是,尽管货币市场基金必须非常注意信用质量,但它们可以依赖由穆迪公司和斯坦得普尔公司提供的信用评估,而不像银行那样维持费用高昂的信贷评估和监控措施。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是银行一揽子贷款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已被货币市场基金所超出。信用等级评估机构为所有潜在的公司贷款人提供了信用评估,而借款人则经常从银行购买信用保证——承诺在意外事件发生时为其提供资金。从这一功能来看,银行仅在贷款方面提供了风险管理功能;金融市场的其他机构则提供了资源转移功能。对许多大公司而言,这是取得短期资金的最经济的方式。

最近,银行也开始正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分化问题。在这一市场上,银行作为资金出售者具有优势,因为他们通常距顾客较近,所以在关于借款人的管理质量,所借的资金实际将如何被使用以及借款人目前业务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银行都具有较好的信息。于是,在处理由这种类型的贷款所引起的动机问题上,银行通常位于最有利的位置。例如,若借款人有意使用贷方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则那些距借款人较近的贷款人能够更好地监督并处理这一问题。

尽管具有这一优势,但在美国,银行仍正在丧失其市场份额给福特汽车信用公司和其它金融公司。这些公司的目标是经营特殊类型的资产,包括应收帐款和存货,以及某些种类的固定资产,如复印机、汽车、轮船等。在这些集中的领域,贷方不需要仔细了解和监督借方,因为贷款是投资于资产并由资产作担保的。反之,他们必须知道这些资产的行踪。

进一步而言,中间市场贷款的证券化将对银行在这一市场的地位反之构成极大的威胁。以证券为形式的小公司的贷款比住宅抵押贷款要难以组织得多,因为它们不是同质资产,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需要更多的监督。然而,小公司贷款的证券化已经出现。大多数的这种交易出现在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提供担保的贷款项目里。但是一家西海岸金融公司——弗莱蒙金融公司,已经成功地组织了贷款并销售了两种以资产为基础的证券。如果这种形式的证券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小企业贷款可能会走住宅抵押这条路。地方银行仍然可以评估并监督这种信用——换句话说,充当风险管理的角色——然而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则将接替其转移资源的功能。

在消费市场,主要从事信用卡业务的银行的出现是银行传统贷款活动功能分化的又一例子。当银行在多年前引进信用卡时,银行经营者们曾认为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零售或消费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向当前的以及预期的顾客发放信用卡,并使用顾客的存款为信用卡的应收帐款提供资金。在许多银行,银行消费部门的经理负责了这种业务。但不久银行便意识到信用卡作为一种独立的业务更有利可图,因为这些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而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可观的规模经济。于是银行通过设立发行信用卡的附属部门将这一业务分离出来。

随着这种机构重组,当环境变得较为理想的时候,将信用卡业务分离出来就较为容易了。MBNA公司,从前是MNC金融公司的一个辅助部门,就是第一家以原始大众股形式出售给公众的信用卡银行,第一美国银行和第一资本金融公司随后以独立的公司形式出现。所有这三家公司都是从事单一业务并获得高度成功的银行。它们没有分支机构,其顾客也许根本不知道它们的位置。尽管这三家银行确实拥有一些客户存款,但它们为信用卡应收款项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将其汇总并以资产为基础的证券形式将其售出。

传统的银行仍在发卡,但如今信用卡的顾客是全国性的,而且对于持卡人而言,发卡行的名称经常是看不到的。格林伍得信托公司发行迪斯卡弗信用卡,但有多少顾客知道或关心呢?顾客在那些由诸如壳牌石油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所担保的信用卡上签字,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实际的发卡人是化学银行和城市银行。

信用卡还可以在公司贷款的进一步分解中发挥作用。维萨卡(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的发卡商都推出了一种采购卡,这种卡被大公司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今天,许多公司都使用这种卡来作为支付的手段和保管记录的系统。但也可以想象公司可以把这些卡当作借款的来源。事实上,有一家信用卡公司——埃得万达公司,正在积极创立一种小企业可以用来借款的信用卡,而且,创新者们能够通过技术处理将消费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以利于汇集和销售商业卡应收款项。

这种银行传统服务项目的分化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的零售或公司顾客是否还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也许不。个人可以使用信用卡或从金融公司借款,他们能够使用互惠基金进行储蓄并在其互惠基金帐户上签写支票。他们能够通过诸如全国信托等某一家抵押银行获得抵押贷款。许多顾客也许仍然愿意在一些分支机构进行其银行业务,但这种分支机构不一定是由银行设定的。可以想象银行联支机构的服务可以由一家独立的公司来提供,如联支服务公司。正如自动柜员机服务于网络中的众多银行一样,分支服务机构可以兑现支票,接收存款,接收贷款申请,并为数家银行完成其他交易,这将使得分支系统更具效率(这种情况在美国已经出现,美国的邮局已为数家银行提供出纳服务)。

类似地,具有投资信用等级的公司也在商业票据和其他金融市场上寻求投资。它们提供其自身的信用担保,或是使用从发行商处获得的信用保证。公司自身也在从事越来越多的传统的银行业务——如外汇交易等。尽管公司可能继续从银行获得金融服务,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其服务质量高或是成本低,而不是因为提供服务者是银行。

功能的重新组合

要断定银行产品及服务的分化将会进行到什么程度是很困难的。我们只清楚这一过程已经进行了很久。然而我们相信,随着顾客为满足其不断变化的需求而需要新产品以及有创新力的机构通过新的产品组合而实现在降低总成本或改善金融服务的目的,分化的钟摆终归是要摆回来的。

在短期内,银行将继续通过降低成本和力争提高效率来进行竞争。尽管有些银行还在缩小其主营范围或是出让一些业务,但其他银行则在抢占市场,以通过较低成本的交付系统而提供服务。第一直通银行,英国中部银行的一家分支,是通过电话和自动柜员机来提供所有的银行业务。现在一些美国银行正在以其自己的方式模仿第一直通银行的作法。这种例子包括切斯银行,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汉亭顿股份银行,以及PNC银行公司。同时,诸如瑞士的德意志银行,城市银行及联邦银行等一些银行,正在建立一种称为“管道系统式”的独立公司来分解其公司贷款,这些公司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批发银行”,它主要是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大公司借款人应收款。公司顾客通过向“管道”出售其应收帐款或是将它们当作抵押品以便申请贷款;这种经营范围很窄的“管道”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能够廉价地在美国和欧洲金融市场上获得资金。

但是从长远看,将这些功能进行重组是合理并十分重要的。从部分意义上来讲,这种压力来自经济生活。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分摊和交付过程,使得提供一组服务比单独提供一项服务更有效率。例如,假如顾客使用个人电脑来进行银行业务——在计算机上付帐并使其帐目平衡——则银行可以通过这种与顾客的电子联系,以较低的成本引进新的产品。

也可以用革新的方式将这些功能加以组合,并将目标对准迄今尚未遇到的需求。例如,一对希望为其子女提供大学费用的夫妇可能有这样一种包含两项主要金融功能的需求,第一种是随时间的推移而转移资源;这对夫妇希望现在进行储蓄,以便今后孩子进入大学时能够使用这一资源。第二种是风险管理:这对夫妇希望能改善储蓄项目内在的风险因素;他们还必须确认,假如目前挣工资的人死去,储蓄基金仍然可以得到。

很长时间以来,人寿保险公司已经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的产品,以满足包括上述两种金融功能的金融需求。终生保险就是这样一种产品,它将人生保险与具有现金价值的储蓄帐户结合在一起。随着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回报以及保险持有人的经常性支付,帐户的现金价值不断增加。当他们的孩子到达上大学的年纪时这对夫妇可以从现金帐户借支或以中止保险的方式取得现金。保险公司保证一个最低的现金数额,这样就可以同时管理投资与死亡风险。

这一特殊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在过去几年中有所下降。人们了解到他们可以通过单独使用这些功能而常常获得更好的收益。他们可以通过购买定期保险,而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纯粹”的生命保险,他们也可以通过投资于互惠基金并从其储蓄中获得更高的回报。家庭的确承担了某些投资风险,但许多家庭愿意接受这些投资风险以换取更高的回报。

随着旧的一体化产品(如终生保险)和旧的机制结合(如储蓄和贷款)被打破,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新结合呢?当管理者们思索各种可能性的时候,他们应该集中于两条途径去创新。第一,他们应该考虑能最好地结合和传递现有金融产品的机制。第二,他们应该着眼于新的产品和机构。

对现有产品进行组合。我们认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应使用人员和技术而不是有形设备来为顾客组合功能。银行的分支机构将在一定时期内,也许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传递金融产品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他们自身不太可能成为对现存产品进行组合的一种机制。尽管分支机构的优势很明显——他们有自己的位置,通常有多余的能力,并且有许多顾客在使用他们——但分支机构也有其局限性。象人寿保险和互惠基金这类的产品,需要销售者将这些产品向可能的购买者进行宣传。尽管银行分支机构有效的销售能力也许能成功地销售这些产品,但事实上这一活动在银行是不大可能具有比较或持久优势的。当一位顾客快速来到银行兑现一张支票时,他通常是不大可能会想起购买人寿保险的。在这方面,类似于西尔斯的银行,曾试图使用有形设备来作为一种结合的机制,但这一试验失败了。单个的金融企业取得了成功,但将这些业务结合到一起的想法看来未能给西尔斯创造价值,正如西尔斯将它们分离出去这一事实所证实的那样。

然而,使用的人员——经纪人、代理人、金融策划人员,以及顾问——对于功能的结合已被证实是一种日趋重要的机制。这部分地属于一种供给现象。保险公司,经纪业务公司,金融顾问公司都跟银行一样,力图通过其现存的传递体系来提供更多的产品服务。但人员也是很重要的,因为顾客需要专家的帮助。一旦顾客冒险离开了诸如终生保险等标准的一体化产品,则他们需要更多的忠告来对其产品进行组合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多数使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交叉销售产品的早期努力很少获得成功,因为销售人员觉得传统产品更为舒适。然而,培训活动,投资动机的改变,以及帮助选择适当产品组合的分析,正在提高成功率。美国运通公司,万全保险公司,及美林公司正在开始组合一体化的产品,并着手帮助其各自的销售力量在这些努力上取得成功。新旅行者公司也正在销售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值得着重注意的是,这家公司与西尔斯银行不同,它在销售一体化的产品时是依赖销售人员,而不是各种有形设备。这家公司通过覆盖不同部门的三种销售力量,提供互惠基金、保险和其他产品,普利迈利卡金融服务公司,史密斯巴内公司,及旅行者公司的销售人员和金融顾问,都有机会设计产品组合以迎合顾客的需求。

信息技术是功能组合的第二种机制。例如,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金融计划软件,能为顾客及其顾问提供诸如更明智地选择互惠基金、为孩子上大学而进行储蓄的家庭如何决定需要购买保险的数量,以及更好地分析其他家庭的金融状况等方面的功能。技术手段也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发挥作用,这样顾客便可以更好地管理其金融事务。例如,一体化的帐务报表能为顾客提供很有价值的一体化产品和记帐服务。今天,诸如经纪商或互惠基金公司之类的卖方都提供一体化报表,然而,技术手段使得创新者们有可能从多个卖方那里将产品信息聚集到一起。

通过以新的方式将人员和技术进行组合,查尔斯施旺公司创造了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服务组合。作为一家贴现经纪公司,施旺公司开业后开始向其顾客提供大量的互惠基金,允许顾客象买卖单个股票一样买卖这些基金。它同时为其顾客提供一体化的帐户报表和保存记录,使得使用施旺公司比与单个互惠基金公司打交道更具吸引力。该公司明确地将目标对准金融计划者,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以帮助他们与顾客打交道。信息技术与金融计划者的结合被证明是如此地成功,以至于对市场上的其他主要机构均产生了影响。例如,美林宣布,它将为顾客提供非美林互惠基金,包括非贷款基金。

新产品和机构。传递现有产品的新体制增强了消费者组合各种功能的能力,但顾客仍然承受着作出决定和承担风险的负担。于是,我们认为金融改革不会因为现有产品传递的改进而中止。对目前的或新的金融机构而言,还有空间让它们以新的方式来组合功能,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

资产管理帐户的概念可以加以延伸,以满足人们更广泛的需要。银行信托公司的前任经理查尔斯圣弗,已经建议设立一种“财富”帐户,这一帐户实际上将一个家庭所有的财产和负债——包括住宅的价值,退休金帐户等等,合并到一起。这一结合对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过程而言具有极大的价值。假如法律和税法允许,一个家庭可从其退休资产中借款购买住宅,由于住宅价值的上升同抵押品成比例,住宅可为一个家庭因教育和其他家庭需求而进行的“低成本”借款提供抵押。到晚年,一对退休的夫妇能够依靠其住宅的价值来满足基本的生活费用。

一种不同的方法是改造一种产品以满足非常特殊的需求。请考虑一下那对想要为孩子上大学而进行储蓄的年轻夫妇,他们有可能通过金融计划顾问或金融软件而选择一套互惠基金或其他资产,包括如人寿保险等。基于历史的回报,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出这个家庭每月在这组功能上应投资多少。当然,由于利率和证券价格在计划水平上下波动,每月的投资额也须调整。

由于今天有了金融软件和分析技术,这一家庭的大学储蓄计划的设计相对要容易一些。但这一家庭却仍要承受低回报的风险和面对不断变化的管理问题,因为每月的付款都会随时间而变化。一个替代的办法是由一家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一种将投资和保险结合在一起的产品,这一产品将保证当每一个孩子达到上大学的年龄时,能够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当然,资金的数额也许会因通货膨胀而有所调整。相应地,家庭将按一特定的计划每月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除非是原始的挣工资的人去逝了。这一新产品满足了家庭的需求,同时将风险由家庭转移到在这方面具有更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金融中介机构。

※全球金融计划——在过去的三年中,哈佛商学院的金融学系对全球金融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们所以从事这一研究是因为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公共政策的官员们,正面临着由于地理、法规、技术的飞速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基于传统体制和地理边界的规章制度现在已成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经过数年史无前列的改革,组织管理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了。

为使我们的研究不拘泥于现存体制中,正像这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我们采用了功能性的观点。这一观点来源于罗伯特·默顿的著作,他的文章“金融系统与经济运转”载于《金融服务研究期刊》(1990年12月)。这一计划的第一阶段是用来展开这一观点,我们的成果以“全球金融系统:一个功能性的观点”为题发表(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5)。目前,我们正运用这一功能性的观点来研究几个课题。这些课题包括在提供退休收入方面金融市场和机构的作用;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结构的不断变化,特别注意了灾害性风险;在分配资本给单个企业及衡量其运转情况时机构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业务决策中公司风险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这一研究由于世界各地占主导地位的数家金融机构的参加而获益匪浅,参加者包括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信息公司。

曾宏志 曾宏坤 王凯译自《哈佛商业评论》1996年3-4月号

标签:;  ;  ;  ;  ;  ;  ;  ;  ;  ;  ;  ;  ;  ;  ;  ;  

银行的变革:组织形式随职能的变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