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强权争夺战”到“三足鼎立”_英国欧盟论文

从“两个强权争夺战”到“三足鼎立”_英国欧盟论文

从“两强争雄”到“三足鼎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强论文,三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伊始,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如期粉墨登场,表现非凡。这是自罗马帝国在将近两千年以前灭亡以来欧洲大部分地区第一次使用单一货币;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制崩溃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最大事件之一。欧元启动将对未来欧洲地位、世界格局、金融体制和世界经济走势产生重大影响,举世瞩目。

欧洲各国,即使是德国和法国这样的大国,都无力单枪匹马地同美国和日本进行较量和竞争,只有依靠合力才能提高欧洲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磨合,欧洲国家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一体化日益加深,总体经济实力增强(详见附表)。

人口国内股票债券银行总金融

(亿)生产

总值市值市值资产资 产

欧盟15国 3.738097377986731481827270

欧元11创

始国 2.9 6304211969931197221084

美国 2.6778196858

11008 500022865

日本 1.26422336675326 738216375

国际贸易 黄金外汇

占世界贸 储备占世

易总量的 界总量的

比重(%)

比重(%)

欧盟15国

欧元11创 2020.6

美国 16 4.1

日本 7 3.8

欧元启动为欧洲国家凭借联合起来的雄厚经济实力再创一个“欧洲世纪”,依靠总体优势与美国和日本竞争奠定了坚强基础。德国前总理科尔指出:“欧元是对21世纪巨大挑战作出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范畴。”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欧洲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未来多极世界的头号大国”,实施欧元“是欧洲在没有动用枪炮的情况下实现的一次巨大变革”,其首要目的在于“不受别人摆布”。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指出,21世纪的战争,将是没有伤亡和勋章的战争,是日本、欧盟和美国为在经济上控制全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是欧元、日元和美元争夺主导地位的大战。日本经济学家斋藤进认为,欧洲的意图是用单一货币来扩大国际交易,提高欧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不受美国汇率变动的影响。如果欧盟15国货币进一步统一,“它们就能够享受规模效益,并将成为可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相抗衡的三极中的一极”。

“两强争雄”

欧元启动首先对美元地位构成挑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能够成功,欧元将是坚挺货币。他说:“坚挺的欧元将代表一个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与美国匹敌的政治实体”,“欧元与美元这两种几乎是具有同等实力的货币的相互影响肯定会改变目前的格局”。瑞士联邦银行经济学家阿德勒认为,在日元目前还相对疲弱的情况下,欧元启动后,国际货币将形成两极,欧元将成为和美元地位相等的世界第二大货币。

欧元上市的当天,美国白宫发言人说,美国不担心欧元对美元的地位构成威胁。但是,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认为,欧元实施将改变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制,美元的地位将受到削弱,国际金融体制将由美元“一极”主导逐渐变为由美元和欧元“两极”主导。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总额中,美元占64.1%,欧盟15国货币加在一起占21.2%。该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藤估计,“最终结果很可能是美元和欧元各占40%,其余大约20%是日元、瑞士法郎和其他货币”。他还估计,未来很可能有1000亿至3000亿美元的官方储备和5000亿至10000亿美元的私人资产由美元转为欧元。 伯格斯藤估计,改变币种的储备和资产数额很可能在5000亿至10000亿美元之间。

欧元启动标志两强争雄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欧元还难以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一、美国仍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国家恢复和重振经济,并积极支持欧洲国家联合、合作和一体化进程。1998年5月在伦敦举行美国和欧盟高级会议期间,美国总统克林顿仍然认为, “一个一体化的欧洲是美国在21世纪的天然最佳伙伴”。欧盟15国的经济规模虽然大于美国,欧盟对外贸易也超过美国,在某些领域对美国形成挑战,甚至在双边利害冲突问题上欧盟敢于说“不”。但是,美国历届领导人认为欧洲并不是一个整体力量,欧盟国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是美国的“小伙伴”。

从综合国力和发展趋势上看,在军事上欧洲仍需美国,美国将通过北约继续保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在科学技术领域,美国仍保持领先地位,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和创新能力大大超过欧盟国家;在发达国家里,只有美国率先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欧元启动后对美国的主要挑战,一是削弱美元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同美国争夺市场。一些专家估计,美国有可能像80年代中期对付日元那样对付欧元,维护美元地位和扩大出口。

二、国际社会和各国对欧元有个观察和接受的过程

美元不仅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占60%左右;在当今世界贸易结算中美元仍占53%;在全球每天1.5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中,80 %是以美元进行的;在全球股票市场,美国股市值占45%,欧洲股市值占15%。无论是国际机构,还是各国的外汇储备、贸易结算和外汇交易,要从美元转换为欧元,都有一个观察和接受过程。

欧元向欧盟地区以外扩张将逐步实现。欧元将在非洲的法郎区正式取代法国法郎,成为该地区的基准货币。在地中海国家,为准备2010年启动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欧元将尽快用作发票通货;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那些钉住马克或一揽子货币(其中马克占很大份额)的国家很可能转向欧元,所在国货币正积极寻求与欧元固定汇率。部分中东、北非的货币也将与欧元挂钩。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亚洲一些国家货币与美元和日元的关系也开始弱化,在外汇储备多样化的进程中,欧元的弹性会增加。

与美国相比, 欧盟国家的优势是:欧元区11 国对外贸易年顺差近1000亿美元,而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则高达2000亿美元。在世界黄金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欧元区11国占有20.6%,美国仅占有4.1%。 欧元区11国的金融总资产和美国并驾齐驱,虽然股票市值和债券市值远低于美国,但银行资产大大超过美国。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欧元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从而削弱美元的地位。但是,这个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指出:“从法兰克福欧元大楼眺望,景致是玫瑰色的。”但“欧洲中央银行的真正生命刚刚开始。”

三、关键在于欧元能否成为稳定而坚挺的货币

欧元于1999年1月4日在欧盟11国外汇市场登台亮相,强势惊人。在当天外汇交易中曾一度创下1欧元兑1.19美元的最高记录, 收市时稳定在1欧元兑1.18美元水平, 大大高于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单位在上个交易日创下的1欧洲货币单位兑1.16875美元的收盘价。到3月4日,1 欧元兑1.0839美元。欧洲中央银行副行长努瓦耶指出,欧元最近在外汇市场上相对滑落,主要是对美元的强劲走势以及美国经济良好表现作出调整。他认为,美元的强势主要是和美国相对强劲的经济和相对偏高的利率息息相关。努瓦耶认为,在欧洲中央银行的督促下,欧元在转移过程中进展顺利。

事实上,欧元区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是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联邦政府、税收和工资系统;二是没有统一的会计系统;三是劳动力流动性低。法国总理若斯潘1月6日指出,真正重要的是欧元在未来长期岁月里能否同美元和日元保持均衡的关系。欧盟委员会负责货币事务的委员德西尔吉告诫说,欧元不会为欧洲经济和就业“创造奇迹”。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杰拉尔德·西格尔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欧洲通过采取单一货币将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仍然存在一种危机,那就是它还缺乏就国际问题作出决定的能力。”他说:“除非欧盟对于如何作出民主的、权力下放和有效的决定给予明确的回答,否则启动欧元将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美国《华尔街日报》载文分析认为:“投机者可能会抓住2002年前的过渡时期造成的差异。某个国家的银行危机可能升级成为全欧洲范围的争端,因为没有实行紧急救助的法律基础。虽然欧元启动后某个国家的货币现在比以前安全了,但是这些国家的债务市场却可能变得更加脆弱。”很显然,从机制、调控能力上看,欧洲中央银行不具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那样的权威和能力。

美国《世界政策》杂志载文认为,从长远看,欧元启动后将对美元的支配地位构成挑战,它将在诸如国际证券发行、外国持有的银行存款以及世界贸易结算等主要领域内与美元一争高低。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桑特1998年5月访问美国后说, 美国人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欧洲所发生的一切。他说:“美国人的评论是,欧洲卷土重来了”。美国《商业周刊》载文认为:“如果成功了,欧元革命可能把欧洲大陆变成下个世纪最具活力和能力最强的竞争者之一。这不仅仅是在金融上把欧洲统一起来,而且还会重新振兴欧洲工业,将把它的证券市场变成更全球化的市场,甚至可能解决它的最大问题——失业。”但是,这些目标即使能够实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美元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三足鼎立”

欧元启动后,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1999年1月6日至15日对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小渊首相这次欧洲之行旨在强调日元的重要性,并寻求支持日元国际化。小渊在访问欧元区三个主要成员国期间向这些国家强调了使日元同欧元汇率保持稳定的必要性,并同三国达成协议:为了推动国际金融和货币体制的改革,同各国建立新的协调关系。但是,正如日本《产经新闻》记者所指出,根本看不到“新体制”的框架,法、意、德三国中任何一国首脑都没有明确表示对“日元的国际化”给予支持。从“两强争雄”到日元同美元、欧元“三足鼎立”或“三分天下”还任重道远,这是因为:

一、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日元地位和作用仍将处于弱势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据世界银行按汇率计算,1997年日本GNP为47723亿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GNP的62%,比德国GNP高一倍,日本GNP接近法国、德国和英国GNP的总和。但是,日元的地位和作用远不及美元和德国马克。

在目前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0%左右、德国马克占12.8%,而日元仅占4.9%;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美元占50%左右, 欧洲货币占31%,日元仅占6%;在全球股票市场,美国股市市值占45%, 欧洲股市市值占15%,日本股市市值占14%。即使在东亚、外汇储备、贸易结算和外汇交易也以美元为主。

日本首相小渊1999年1月5日表示,日本迫切需要稳定日元汇价,使日元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核心内与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但是,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深受巨额坏帐、呆帐的困扰,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从1991年到1995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0.6%, 而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2.5%,是日本的4倍。由于政府政策失误,1997年度日本GDP实际减少了0.7%,出现二战后最大的负增长,1998年日本经济仍是负增长,而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3.9%。 展望近期日本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日本政府预测199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0.5 %,跨入21世纪如果政策得当,妥善解决坏帐问题和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日本经济才有望恢复增长势头。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经济形势有可能继续好于日本。欧元的启动对日元形成了巨大压力,使日元面临严峻挑战,小渊首相适时开展“货币外交”。但是,由于日元的地位和作用太弱以及日本经济形势不好,难以很快提高日元的地位和作用。

二、美欧国家不支持提高日元国际化地位和日元同美元、欧元“平起平坐”

美欧国家都从同日本的经贸关系中吸取了深刻教训。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恢复和崛起,与美欧国家提供市场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日本提高竞争力后大举进攻美欧市场,并长期处于巨额顺差地位。美欧国家同日本举行过多次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都难以改变这种格局。二战后很长一个时期,日元与美元的比价一直固定在360日元比1美元,这也是日本对美欧国家处于有利贸易地位的因素之一。80年代中期美欧国家迫使日本接受日元升值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到80年代末日元与美元的比价已达到120∶1的水平。日本利用日元升值之机掀起了“购买美国”、“全球出击”的狂热,一时间搞得美欧国家相当紧张。

如今日本经济虽然很不景气,但是,美欧国家都很清楚,日本仍拥有强大实力和优势,日本外汇储备仍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的海外净资产已超过一万亿美元,是世界最大债主;据大藏省统计,日本1997年度的贸易顺差达1130亿美元,比上年度增加了55.8%,1998年度的贸易顺差仍超过1000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美欧国家支持提高日元地位,无疑是“雪中送碳”、为虎添翼。正因为如此,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后,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1000亿美元计划,其中一半由日本出,一半由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出,这一建议立即遭到美国的反对,美国担心这将削弱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日本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文艺春秋》月刊1998年8月号一期发表文章, 在谈到美国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政策时说:“我总算明白了美国金融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实施的意欲统治世界的巧妙战略。”他说:“我的结论就是,在目前的状况下,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都不过是美国驱使下的金融殖民地。”

日本希望通过加强同欧盟国家合作来提高日元地位。除小渊首相和其他高级官员相继访欧外,小渊多次强调欧元启动和日欧关系的重要性。小渊认为,“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启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对政治也将产生很大影响。”小渊表示日本作为欧洲“可信赖的、稳定的亚洲伙伴”将支持欧元,并希望换取欧洲对日本推行日元国际化的支持与合作。但是,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欧盟国家明确支持日本推行日元国际化的努力。

三、在亚洲实行统一货币路漫漫

欧元启动是亚洲实行金融改革的催化剂。因为亚洲地区太大,一些经济学家提出,首先在东亚实行统一货币。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出版《敢说“不”的日本》和《日本就是敢说“不”》而闻名的石原慎太郎认为,在世界经济处于相互依存的时代,日本应寻找与之共同推进新战略的对象,而首选无疑是东亚各国,应该以东亚为中心形成用日元结算的贸易地区,与东亚国家实行新的联合,奋力阻止美国把东亚各国变成美国金融战略的殖民地。

建立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的国际贸易体制并非空想。据世界银行按汇率计算,1997年世界总产值(GNP)为299257亿美元, 其中:北美3国GNP占28.8%,欧盟15国GNP占29.5%,东亚17 个国家和地区GNP占25.7%,基本上形成了北美、 欧盟和东亚大体势均力敌的世界经济格局,而东亚投资和贸易市场潜力大于北美和欧盟。但是,东亚情况比北美和欧洲更加复杂。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999年1月14 日刊登的题为《亚洲讨论统一货币》一文中说:“自去年中以来,亚洲痛苦地认识到,国际资金的流动可以非常迅速地把一国货币压垮。如果亚洲只有一种货币,那么它的国际份量使它几乎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但是,“要实现统一的亚洲货币,该地区各个国家的经济必须发生重大的变化。香港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公司的曹栋指出,欧洲各自1957年起就讨论统一的货币了,即讨论了40多年。而亚洲各国之间的差别,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都比欧洲国家大得多。”

日本是东亚经济大国,但是,日本没有像德国那样对待历史问题和积极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日本对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和扩大投资,对东亚经济发展曾起过推动作用。但是,日本向东亚其他国家输出泡沫经济、不转让技术从而使其他东亚国家形成组装加工基地,正是东亚发生金融危机的“震源”,而日本听任日元贬值对东亚金融危机加剧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著名日本通、前美国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1987年在答日本《产经新闻》记者问时说,日本是一个“只顾自己,只追求本国的经济利益与发展,而且是一个有机会就巧妙地利用对方的利己主义者”。

石原等少数人鼓吹日本对美国要敢说“不”,但日本还离不开美国,在重大问题上还要说“是”。日本政治家曾提出对建立“东亚经济圈”,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马来西亚总理提出建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由于美国反对,日本就不敢公开支持和表示参与。目前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用美元进行交易,只有20%的日本银行用日元进行贷款,其余的贷款均使用美元。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亚洲货币与日元的关系进一步弱化,日元更加难以成为该地区的目标货币。日本一些金融家和经济学家也认为,要在东亚实行统一货币或使东亚为日元区还存在很多困难。

在全球金融动荡中崛起的欧元,一方面增加了国际金融稳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际金融动荡的风险。从“两强争雄”到“三足鼎立”的漫长竞争中,受损害的仍将是发展中国家和弱者。西班牙《趣味》杂志1998年7 月号一期刊登的题为《三种货币之战》一文中指出:“为争夺21世纪最强大货币地位而展开的战斗,将是美元、日元和欧元之间的大战。将会有牺牲者,很多专家预言,由于大量兼并和合并等原因,会有大批人被辞退。但是,这三种货币的对抗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强金融监管,在国际金融体制变动和三大货币较量中,化解风险,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标签:;  ;  ;  ;  ;  ;  ;  ;  ;  

从“两个强权争夺战”到“三足鼎立”_英国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