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论文_许海燕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论文_许海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255000

摘 要: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让学生在表达数学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数学,让学生在再现“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 学生体验 有效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让学生在表达数学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数学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因此,教学中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让学生小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起本课的知识要点。

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能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数学语言的“现实”训练中学习数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学生在再现“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教师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与掌握。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的演示,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相遇应用题”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实际的感观后,就会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这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了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有意识地设置思维障碍,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然后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为学生进行数学思维铺路搭桥,使学生的思维顿开茅塞,重新活跃起来;最后通过学生自身兴奋的思维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注,而是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儿童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因此,让学生模拟教学中的内容,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四、让学生在验证“现实”的情境中再现数学

小学生对新知充满着好奇,教师如能放手让学生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就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没有满足于学生看到、听到的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结论,而是让其分组亲自动手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给学生添设思维阶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小组讨论分析,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科学的态度、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对知识记忆深刻。

五、让学生在体验数学“现实”情境中升华数学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在对比中求得简捷,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总之,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要创设“现实”的情境,使情境引发好奇心,让好奇引发需要,又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为新知的学习营造一个求知的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现实的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论文作者:许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论文_许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