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研究论文_张新琼

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研究论文_张新琼

(四川省荣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自贡 643100)

【摘要】目的:对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体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实施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哈西奈德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GFR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使用自制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哈西奈德乳膏;自制中药膏加雌激素;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2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patent ointments on vulvar epithelium non-tumor-like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vulvar epithelium non-tumor-like lesions were treat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0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affeineide cream.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inese herbal cream and estrog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prob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ression of EGF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ulvar epithelium non - tumor - like lesion using self - made ointment and estrogen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Haciendaide cream; Homemade ointment and estrogen; Vulvar epithelium non-tumor-like lesions; Clinical efficacy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是女性的外阴皮肤与黏膜组织出现变性或者色素改变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以及其他皮肤疾病等均包含于该疾病当中[1]。该疾病在妇科中属于一种疑难病症,且疾病与外阴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存在。病损区域外阴瘙痒、皮肤黏膜色素减退、性交困难、外阴萎缩以及存在灼烧感等均为该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疾病可对患者家庭的稳定性以及生活质量存在严重的影响。目前国内外临床中尚未有治疗该疾病理想及安全的方式,为此对该疾病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长期的研究,将中药膏加雌激素对该疾病治疗总结出,中药膏共两种,便于结合患者的病变类型选用针对性的药物,其获得的效果可观,且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蜂蜜为中药膏的基质,使得药膏的稳定性、疗效以及品质等极易受认为因素、环境因素、季节因素及产地因素的影响[2]。通过临床长期的探索,发现将甘油与医用凡士林等根据比例进行调和作为中药药膏的基质,将蜂蜜的基质取代并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将两种新型的中药膏制备出。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药膏加雌激素在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6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选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0例。

对照组: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6.73±5.19)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20年,平均病程为(7.13±0.95)年;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可分为21例增生型患者与9例苔藓型与混合型患者。

观察组:年龄为(33~68)岁,平均年龄为(46.92±5.35)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0年,平均病程为(7.09±0.84)年;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可分为19例增生型患者与11例苔藓型与混合型患者。

以上两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的性别对比、年龄对比、病程对比以及病理类型对比差异均不明显,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哈西奈德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自制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其基质为甘油与凡士林,将其与中药粉体和雌激素粉体进行熔融、混合机冷却,将药剂制成。其主要成分包括莪术、黄精、昆布、红花、女贞子、川芎、何首乌、当归、三梭以及木香等药材。

观察组患者用药方式:将患者的外阴使用清水清洗干净并将其擦干,依据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取适量的中药膏在患者的外阴病变位置均匀的涂抹,若患者为增生型则为其使用Ⅰ号,若患者为苔藓型及混合型则为其使用Ⅱ号,除经期意外每天为患者用药2次,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共给予患者3个疗程的治疗。

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进行记录。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以下三项:

显效:患者接受治疗以后,其局部皮肤黏膜病变基本或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瘙痒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治疗以后疾病症状(瘙痒)明显较治疗前减轻,局部皮肤黏膜的病变出现较为明显的逆行性改变。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未有变化存在,或者患者治疗以后症状明显加重,其局部病损出现进一步加重的情况。

显效概率与好转概率的总和即为临床总好转概率。

患者的EGFR表达通过细胞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切片中染色信号的光密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版进行处理,两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用(x-±s)表示观察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的EGFR表达,对比用t检验。若比较过程中有P值<0.05,即表示组间各项数据对比统计学有科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具体结果如下文所示:

经治疗后,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11例,好转患者17例,无效患者2例,其临床总好转概率为93.33%。

对照组30例患者当中,显效与有效分别为9例与12例,无效患者有9例,其临床中好转概率为70.00%。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GFR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明显较低,P<0.05,详细结果见下: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EGFR表达为(0.14±0.03),治疗后为(0.07±0.01)。

3.讨论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在妇科中属于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由于临床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临床中缺乏公认的高效治疗措施。临床主要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该疾病[3]。其中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医药主要使用哈西奈德乳膏与曲咪新软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临床应用效果有限,且患者用药以后极易出现不良反应。中药加雌激素主要为以自制药物外敷治疗,由于其专用的成药较为匮乏,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激光治疗、微博治疗、波姆光治疗等均为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其均有疗效欠佳及副反应大等缺陷存在。近几年来,聚焦超声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设备昂贵及对医者要求较高等问题的约束,使得其临床推广应用受限[4]。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单纯的外阴切除或单纯的病灶切除,可对患者外阴的外形产生严重的破坏,且目前临床中逐渐将该项治疗措施淘汰。分析上述三大类治疗措施发现,中药加雌激素外敷具有副反应小、疗效可观、可重复治疗性强以及患者的依从性高等优势。

哈西奈德乳膏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一种,该药物的抗炎作用及抗敏感作用较强,使得其对瘙痒控制的效果较为明显。此外该药物可以对结缔组织增生产生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皮肤蛋白的分解与代谢,进而可以将病变组织变薄。但是该药物达到真皮层较少,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控制,且患者需要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治疗,一旦停止使用药物,即可导致症状复发的情况出现。此外该药物的疗效欠缺持久性,长期用于局部的治疗可导致患者的皮肤发生萎缩,使得毛细血管扩张进而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药物长期被患者的皮肤所吸收,可使得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等全身性不良反应,为此不益于长时间为患者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中药膏基质主要的成分为医用甘油与医用凡士林,其中甘油可以对皮肤发挥滋润的作用,同时可以对皮肤干裂进行有效的预防;凡士林为矿物蜡的一种,无添加剂、机械杂质及水分等,其抗氧化的安定性、光安定性以及稳定性良好。此外凡士林具有较为稳定的性质且不具有刺激性,在患者的皮肤表层可有一层保护膜形成,其润肤功能与保湿功能较为理想。研究中的中药膏所使用的中医药具有祛风止痒、化瘀活血、生肌去腐以及利湿清热的功效。中药膏中的雌激素可以改善局部皮肤激素水平,增加细胞营养。中药膏其具有固定的配方,无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药方当中的当归、莪术、川芎等药材可以对患者的微循环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行改善;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疮的功效[5];黄精具有滋肾益阴的功效,而红花与女贞子可以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以及抗炎抑菌功效。中药膏可以对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改善,且可以扩张血管,对皮肤色素的增生具有促进作用,缩小斑块。此外中药膏可以对EGFR酪氨酸集美的活性进行抑制,将其生成信号的传递阻断,进而对上皮细胞过度的增生与分化等发挥抑制作用。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使用中药膏进行治疗,受其质感细腻、与皮肤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刺激小等优势的影响,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升,加之药物清晰的难度小且在常规室温下长时间的保存,进一步将其临床应用价值提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EGF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中药膏加雌激素对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进行治疗,不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疾病的进展具有逆转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效果可观,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鲜风,李煜.聚焦超声与药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1):3220-3222.

[2]张志伟.中西药物配合波姆光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8):160-160.

[3]麻莉,程波,魏会珍,等.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7):1290-1293.

[4]朱桂琴,辛卫琴,杨建宏.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后微波理疗的效果观察[J].兵团医学,2015,44(2):32-33.

[5]裴刘成.聚焦超声与长强穴注射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02-203.

论文作者:张新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研究论文_张新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