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分析论文_邵崇芬

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分析论文_邵崇芬

永嘉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浙江 永嘉 325102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其中A组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治疗,B组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手术前大小变化,并比较。结果:B组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明显高于A组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结论: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字:明胶海绵微粒;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子宫肌瘤

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子宫肌瘤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有子宫肌瘤疾病逐渐年轻化[1]。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迅速,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可以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的方法,例如有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剔除子宫肌瘤,而且手术短,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其中A组,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7岁,平均年龄(67.85±10.43)岁;B组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68.32±9.5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量、子宫肌瘤大小、卵巢功能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进行应用子宫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导管内放入5F动脉导管鞘以及4F Cobra导管放置两边,采用双侧髂内动脉血管造影(DSA),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动脉口、血管循环情况以及子宫肌瘤血液循环情况,根据观察直接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口,然后观察造影中子宫动脉直径、血液循环情况、肌瘤血液循环情况,是否有动静脉瘘。由于子宫动脉分支较多,手术时尽量将导管直接放入患病处,这样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A组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介入栓塞(北京圣医耀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9第3770407号)治疗;B组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0第3770429号)治疗。观察栓塞后导管内的动脉造影,检查其他子宫内膜动脉分支血液循环情况,手术后穿刺部位需要加压包扎20分钟,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在24小时后才可以行动,准医嘱给予消炎、止疼药物等。

1.23临床观察

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所有的患者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方法后3-6个月内,定期复诊,观察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月经是否正常、卵巢功能恢复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明显高于A组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比较 (x±s,cm3 )

组别术前子宫肌瘤大小术后6个月肌瘤大小

A组 149.28±59.40 123.41±39.87

B组 131.98±24.80 60.68±10.98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机体内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附着上面导致子宫出现肌瘤情况。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有子宫肌瘤疾病逐渐年轻化。造成子宫肌瘤这种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年龄、家族遗传因素、机体内激素比较敏感、卵巢功能不稳定、服用过度的激素类药物、肥胖等因素[2]。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月经期经量及时间的异常,下腹部有硬块,尿频,排尿困难,阴道间断性流血、浑身无力、贫血、面色苍白、食欲减退、脾气暴躁等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患者出现子宫内膜感染、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子宫蒂扭转等并发症。

海藻酸钠微球颗粒适用于各种实体性肿瘤介入栓塞治疗,如动脉性出血、外伤引起的实质性脏器出血性病变、血管畸形等。海藻酸钠微球颗粒是由于天然纯植物褐藻中提出的有效的海藻酸钠成分,储存在氯化钙溶液中,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可以生成大量大分子链间联合固定化,可以加工成不同大小的圆形或是微球形。海藻酸钠微球颗粒介入栓塞机体内,在栓塞6个月后会逐渐被人体吸收,随着尿液或是汗液排泄出去,有效的针对子宫肌瘤、出血、水肿等情况具有吸收、氧化作用,并且是子宫病变的部位逐渐缩小或是消除。

乙烯醇颗粒栓塞是可以有效的在子宫病变的部位通过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直接吸收,缩小肌瘤面积。这种药物不可以单面的使用,必须在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方可以使用。有效的阻断未栓塞侧面子宫再次通过吻合部位生长。同时可以选择性阻断肌瘤周围的血液流通情况,切断肌瘤血液循环情况,乙烯醇颗粒栓塞是一种永久性栓塞剂,在机体内很快能和子宫内膜的纤维组织融合在一起,并且达到药效。

本次结果显示: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栓塞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以及对卵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栓塞。综上所述,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耿晓丽. 子宫全切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 1) : 35-36.

[2] 肖海燕,席亚娟.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妇女性生活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3,1(15) : 53-54.

论文作者:邵崇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分析论文_邵崇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