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论坛-绿色环保2001”致辞摘要_林业论文

“二十一世纪论坛-绿色环保2001”致辞摘要_林业论文

“21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2001”演讲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摘要论文,世纪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森林的环境效应

演讲题目:《韩国面向21世纪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

韩国只用了30年时间就成功地使被破坏的森林得以恢复,我们在恢复被破坏森林方面的经验能为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特别是能为那些正饱受森林破坏而带来种种灾难、折磨的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我们再怎么强调森林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在过去的30年里,韩国政府营造了约250万公顷的森林,使森林覆盖了65%的陆地面积。今天,森林在韩国的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这一点。我想指出韩国在营林方面的几点成功经验。首先是国家森林计划的实施。韩国政府在过去30年里共成功制定和实施了3次国家森林计划,每个计划持续了10年。联合国森林论坛曾经提到过这类计划的重要性,而我们则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其次是国家领导人,特别是韩国总统的强烈意愿。没有他们对林业的支持,林业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就很难获得比较优先的地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林业通常比其他工业部门的地位要低;第三点是韩国人民的自愿参与。此外,国际社会的支持、林业从事人员的热情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为国家森林计划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演讲题目:《碳汇:林业长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危及人类的长远利益,但控制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近期的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来说,这种负面影响不仅表现为近期的经济代价,还表现为对长远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制约。由于森林具有吸收大气二氧化碳、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碳汇功能,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可以成为林业长足发展的动力;控制或减排温室气体的阻力可以转换为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的推力。尽管拓展森林碳汇受到资源总量的限制和其他减排手段的竞争,但森林碳汇有助于拓宽中国林业长足发展的融资渠道。要将碳汇机遇转变为林业的迅速发展与繁荣,还需要克服各种障碍,规范碳汇融资环境并改进林地产权制度。

演讲题目:《在造林与环境保护21世纪论坛上的陈述》

欧洲或发展中国家公众普遍期望,林区居民能从林区或周边地区的开发项目中获利。这通常意味着,与当地人合作经营以及确保提供他们所依赖的非木质林产品的做法,在最坏情况下也不会比任何其它的森林经营模式更为不利。

我们可以尝试与那些对森林的未来感兴趣的人建立紧密的联系。不管真实与否,一种普遍的印象是林业工作者已被木材工业所俘获,让他们留下来管理森林是不安全的。在环境、生态学和社会学领域,有许多我们森林保护方面的同盟者。如果在这方面我们毫无建树,导致单一经营——即完全保护天然林和大规模经营人工林——的趋势将会继续,因为其它参与者坚持这样,那将是悲哀的,因为大多林业工作者已尝试多用途林业,而不愿意在林木的“麦田”中工作。

在发展中国家,动物被驱赶到林缘,它们毁坏更新的林分。枯死木被采集作薪材,但无人看管时,活树也经常被偷砍。林火“很容易”从伐桩发展到整个森林,山羊啃吃树皮,慢慢地森林被掏空,当老树死去,森林不复存在。没人能管这些。在发达国家,若无人看管,森林成为有毒废物和被盗车辆的存放地。同样没人能管这些。但是,如林业经营机构能使当地居民成为森林经营的伙伴和受益者,他们就会帮助保护森林。

演讲题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机制及其国内外进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是伴随着人们对消费产品进行“生态标签”应运而生的。它力图通过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估,以达到将“绿色消费者”与寻求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扩大市场份额以求获得更高收益的生产者相联系的目的。

认证是一种市场经济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和加强合理利用森林的意识,它通常包括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和产销监管链的认证。认证需要经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但认证也有收益,这取块于认证产出的水平。国际公认的FSC认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世界银行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在推动FSC认证的进程。认证在世界上的发展前景看好,尽管认证在中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但进展却非常快,已经开始有了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的实例。由于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认证,世界银行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在中国推动认证,相信认证在中国会有更快的发展。当然认证本身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实现全球的认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森林可持续经营及其认证体系

演讲题目:《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从概念到实践浅论》

目前,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不管各种定义的形式如何,都应当包含4层意思,即:发展原则(持续收获所需产品)、协调原则(无负面影响)、协调原则(发挥整体功能)、质量原则(无负面影响)、公平原则(有限度利用,即代际和代内的利益均衡)。

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是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方向,也是一种新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贸易和外交等,具有涉及面广、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突出特点。在我国,社会森林价值观念、相关理论和技术、政策和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形成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机制是获得更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社会观念、技术和资金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三个决定性因素。森林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其内涵涉及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同时,广泛涉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其他问题,需要多部门的协作,而且经常是各级政府部门综合管理和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建立了由13个试点组成的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区网络,主要在一些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初步的工作,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同时加强在中国东部少林区、西南高山林区的工作,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演讲题目:《森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

森林可持续经营过去很长时间被理解为可持续的木材资源的管理。近几十年来,该概念的内涵得到很大的拓宽。尤其是,现在强调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且人类的需求也得到了考虑。正因为此,“里约会议”开创的“森林法则”之一是:“森林资源和林地应当得以可持续经营,以满足当代和后代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要。”

由于不同国家适于发展人工林的条件很不均衡,人工林发挥更大作用意味着国际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木材生产的专业化。这虽然符合专业化可以实现高效生产的经济学理论,但它并不能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保护。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发展人工林,所以很多国家将继续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采伐天然林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要么依赖木材进口。据预测,在木材大量生产自天然林的国家里,仅中国会大幅度减省这种生产。

虽然人工林营造既可以帮助实现木材生产目标又可以拯救天然林,但并不能确保广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受保护地区的内部和周边有人口居住,这意味着保护区的管理必须和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当时社区的贫困人口常常看到自己极少获益于为实现长期的未经良好定义的环境利益而进行的保护区的划分。

当可持续林业的概念仅仅是地指向木材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时,林业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森林经营的生物物理方面就足够了。虽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现在的意思除包括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之外,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精神功用,但科研与这些方面的联系仍然松弛。事实上,经济的可持续性也依赖于社会对于森林作用的整体理解。因此,在当今复杂的世界里,对于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有采取多学科的方法得以适当的理解。这意味着,要把生物和社会科学、政治学,甚至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只有通过这种结合才可以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演讲题目:《中国的木材科学技术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经济建设与木材供应总量不足的问题给木材科学技术提出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既要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又要满足经济建设发展所需的木材总量。围绕“木材供给总量不足”这一主要矛盾,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增加总量和进一步提高质量、消除环境污染上,着重解决人工林木材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竹材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及优质大径木材和装修用珍贵硬阔叶木材的“短缺问题”,要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

演讲题目:《二十一世纪林业可持续经营面临的挑战》

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面临的问题在中国都存在,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之突出,非其他国家可比。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对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文化和民族群体多样化,经济发展快,这些问题变得更富有挑战性。

仅解决了技术问题并不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施政问题、法令法规的实施、对林业机构提供合适的财力和人力、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定价和记账,对捐助机构的投入的有效协调等,对于实现更好的森林经营都是重要的。这些都是主要的问题,需要各个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林业计划中加以解决。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与其成员国家共事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这些问题。

中国未来的林业取决于今天制定的政策和计划,取决于这些政策和计划的实施方式。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支持促进中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起到作用感到高兴,我们也期盼着继续提供这样的支持。

森林资源与社会生产力

演讲题目:《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与效益分析》

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六大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为政府决策者和广大林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退耕还林工程是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位于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地区的石灰岩山地和干旱、干热河谷植被稀疏,在人为干扰下容易造成系统的退化。喀斯特地貌在本地区分布很广大,不仅石多土少,表土易于流失,难于再生,并且易涝易旱,蓄水保水能力差。

在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对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喀斯特森林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自然干扰通常处于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阈值之内,受自然干扰的系统一般可以完成自我恢复、更新过程并持续存在。人为的强度干扰往往超出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阈值范围,使原生森林失去其恢复能力,而严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最终形成石漠化景观。现存的喀斯特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物种基因库,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现存的原生喀斯特森林加以严格保护是当务之急。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主要有自然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三种。

演讲题目:《日本木材贸易与东南亚森林退化——兼论木材贸易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意义》

林业资源评价结果显示,1960~1990年30年期间地球上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消失,其中亚洲占1/3,而非洲和拉丁美洲占18%。这期间年均森林砍伐速率日益加剧,森林退化压力非常严峻。

森林退化对于物种构成具有多种负面影响,由于导致了林地的割裂,严重威胁着依靠特定生态系统生存的动植物生境,致使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还会引发区域气候的变化,导致土地资源更易受到了干旱、虫害、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热带森林丧失的直接起因因区域的不同而不同。虽然传统的刀耕火种式农业生产活动不是决定性的,但是燃料的缺乏、不合理的商业砍伐、过牧以及农作物种植的过度发展均被认为是加剧森林砍伐的因素。这些不合理活动的深层次原因是复杂的,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增长压力、贫困、土地产权互相交织在一起,成为引发森林砍伐的深层次原因。

亚洲国家在世界木材贸易交易量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日本是世界林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在市场机制下,木材进口价值并不包含环境成本。环境成本与砍伐区植树、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退化以及为当地居民补偿等相关。因此,这种框架结构下的贸易活动,能够对出口国家不可持续的伐木活动产生强大的经济刺激。而对进口国家而言,国内林业产业也不能与不包括环境与社会成本的低价林产品竞争,从而丧失竞争力。

就日本而言,由于林业产业的薄利,生活在山里的村民走向收入较高的城市工作,许多森林得不到足够的管护,致使日本的山地景观由于森林荒芜而对于自然灾害(如泥石流)非常脆弱。反过来,又影响自然资源的更新,最终导致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当然,对于木材出口国家而言,也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损害。

尽管我们很难定性的讲日本木材进口是导致东南亚森林环境破坏的唯一动因,但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为这种破坏性的森林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引擎。特别是在日本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却过分地攫取了邻国的森林资源,并由此引发了邻国森林资源的严重退化。

森林砍伐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据估计,森林砍伐导致大气浓度增加了30%,总温室效应增加了20%。

森林砍伐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环境影响,土壤侵蚀、洪水泛滥、山体滑坡均会由于森林的消失而增加,而依靠森林产品生存的当地居民也会由于森林的破坏而使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在日本进口东南亚木材的过程中,日本国内与东南亚的林业部门均遭受了弥漫在林业产业领域的腐败的侵蚀,这是由于以赚取巨额利润为目的的企业集团与地方政府官僚勾结在一起的必然结果。贿赂、非法出口、木材定价均会导致木材生产国财税收人的大量损失,而许多政府要员、政治家、军官以及私营企业则从给日本出口木材的经济活动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森林砍伐本身并不必然造成森林退化,但它有可能成为开发森林并发展农业生产的第一步。另外,传统的市场制度并不能反映可持续林产品贸易的相关成本。短期的、拥有不完善制度框架以及不合理的价格政策将难以控制并杜绝过度的寻租行为,如不收取足够的立木税费,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森林砍伐权等。

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是指森林资源及其相关土地的管理,应当能满足当代人及其后代人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正确认识、评价森林资源的价值与贸易给森林退化造成的影响,真正认识可持续林业管理的重要性,是我们努力实现环境安全与经济高效的森林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管理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城市

演讲题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

中国人口众多,人类活动规模极其巨大,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十分明显的。根据统计分析与理论计算,中国平均每年从陆地表面上运移的岩石土壤数量人均达到32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3倍。

从1958~1995近40年的发展历程去分析,在能源和原材料的人均消耗方面,中国有着明显的增长,例如钢消费量由1958年人均16.7公斤到1994年75.0公斤,增长了约4.5倍,平均每年递增12.5%。其他如石油,煤、电以及各种原材料,均有类似的增长幅度。这些统计数字意味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资源总量以及相应地返回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也均有急剧的增加,再加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物质、能量的更大需求,明显地加大了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上述状况,无论中国或世界,都有类似的趋势。

中国学者针对自己的国情,从1988年起开展了中国生态环境预警研究。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生态环境的退化趋势,在整体上达到顶峰,其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到2050年将可能在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环境水平。到2030年,在中国可能发生300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概率将增加到74.6%。届时,如果这一自然灾害确实降临,生态环境对于国家发展的整体支持能力将在当时的基础上再下降12.5~15%,所需承受的经济损失将达到3500亿美元。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战略储备。

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

演讲题目:《“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协会》

1992年全球首脑峰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并通过了国家21世纪议程,并且始终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的省市政府,像辽宁的沈阳、江苏的常州、四川的成都、陕西的铜川、山西省等,一定能够将他们取得的成功呈现给世人。

我们确信“地方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因此,我们期望,多数国家都能够骄傲地介绍地方政府在本国家实施21世纪议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省和城市可以通过他们最佳的实践证明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协会的座右铭是正确的,那就是“地方行动推动着整个世界”。

罗夫·泽留斯 亚洲开发银行环境与社会发展局局长

对于中国,亚行一直提供大量援助,以助于解决其环境问题。亚行总共提供了23亿多美元,援助中国改善环境。亚行代款由总额为6200万美元的环境技术援助赠款加以补充。与环境有关的项目贷款总额几乎占亚行向中国贷款总额的1/4。这些援助密切配合《21世纪议程》和“九五”计划,集中于5个目标:(一)改进政策、法律和管制框架,以加强环境管理;(二)建设关键的政府机构的能力,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和地方环境保护局;(三)解决选定城市的环境问题;(四)促进土壤、水和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五)促进用于工业生产和发电的清洁生产和清洁煤炭技术的应用。

亚行2001~2003年未来的方案包括向中国提供用于环境项目的20亿美元贷款和1600万美元环境技术援助赠款。亚行将加强对中国西部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援助。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亚行还在帮助中国在中国西部土地退化问题上发展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主要作用。随后,预计在中国西部方案的实施中,将由亚行、全球环境基金及其他国际和双边捐助者提供8亿多美元。

演讲题目:《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市整体规划》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急需4类生态转型: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需求,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目标已从一维的社会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复合生态繁荣:一是财富,包括经济资产和生态资产的持续增长与正向积累;二是健康,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三是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三者中,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则是本。城市生态建设必须从本抓起,促进形与神的统一。

环境保护与市场

演讲题目:《在环境保护中运用市场机制:德国的经验》

第一个措施:在80年代征收废水费。在污染者支付的原则方面,点源污染者向河流排放污物时按照排放量交费。这一点与管理法不同的是没有按照固定的标准允许一定量的污物排放,而是适当地向排污者收费。尽管在实施这一收费时有其他的问题,还是能够明显地注意到转移的效应。

第二个措施和最近的例子是在1999年初采用的绿色税收。绿色税收有两层效应:一方面是州通过这一措施收取的钱用于减少劳动力成本。因此,这就使资源的利用(特别是能源)更加有效和工程不那么昂贵,甚至通过对创新性环境技术的支持提高了德国工业的竞争性。还有,这使纳税人不支付任何的费用。所有通过绿色税收得到的钱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返还给公民。

通过两年的实施,生态税收改革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在能源更有效的利用上和在经济上已经可以观察到转移效应。

演讲题目:《建立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体系》

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除了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有效供给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环境法制建立环保产业的市场。而这一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为此,中国政府应尽快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事权和责任,逐步建立一个基于市场为主导和个人为投资主体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①合理划分各投资主体的环境事权;②采用多种融资方式提高环保投入;③组建环境保护专业投资公司;④建立有利于企业预防污染的投融资体制;⑤推行环境事业的企业化经营管理;⑥扩大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⑦培养服务环保投资和产业的市场体系。

能源与环境

演讲题目:《环境要素统筹到能源规划坚持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环境污染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水平落后,控制污染水平低,呈现煤烟型污染;二是终端消费能源设施装备技术落后,单位产品能耗高,污染物产生量大,呈现结构型污染。

以上问题造成我国每年排放的SO[,2]和烟尘分别为近2000万吨和1200万吨,是世界各国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年排CO[,2]量列世界第二。

为进一步控制与能源相关大气污染,要遵循污染预防的原则,把末端治理与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调整工业结构、提高能效结合起来,把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完善现行环境法律,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法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演讲题目:《中国燃煤污染防治的政策与技术开发》

煤的燃挠和利用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国外正在探讨开发燃煤联合循环和燃料电池等,用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降低燃煤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但是这类技术过于复杂和昂贵,我国在近20年之内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使用常规燃煤电站和燃煤设备的污染防治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因此,提高常规燃煤电站和燃煤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政策和技术开发十分重要。

我国燃煤污染防治是系统工程问题,涉及法律、法规、煤炭供应渠道、锅炉用户、锅炉制造厂、环保监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甚至还涉及有关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应该仔细和慎重地制定国家和地方的政策。

(一)停止燃烧高硫原煤是减少SO[,2]污染的最经济的方法。对于小型锅炉,其他较经济的措施是原煤洗选和筛选、改烧型煤、改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等。烟气脱硫是可使SO[,2]减排量最大的措施,但是代价昂贵。

(二)为使环保投入能够产生尽可能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入研究与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低费用、低水耗的更新型的烟气脱硫技术是我国SO[,2]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及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我国的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湿法液柱喷射、半干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已经成功地开始走上了产业化应用与推广的道路。

(四)应该制定新的环境法规,要求所有的煤粉锅炉都采用低NOx煤粉燃烧新技术。

演讲题目:《绿色电力 来自用户的选择如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一直以来,政府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资助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直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资金补助,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等。但由于缺乏一整套的市场化机制,加之电力生产的环境的成本未能有效地计算在电力价格之中,可再生能源仍旧无法与常规电力相竞争,因此对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荷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绿色电力市场开发的经验证明,无论是在管制市场还是竞争的电力市场中,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用户的选择。而且尽管初始的参与率较低,但随着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了解程度加深,绿色电力用户数量的增长极为迅速。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绿色证书交易正被逐步引入绿色。电力机制之中,即绿色电力厂商每发一度电,即可获得相应的绿色证书,销售绿色证书所获得的资金将被用于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证书交易正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预示着将有可能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全球绿色电力大市场,从而有力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我们倡议利用奥运的契机大力推进绿色电力机制的实施,并结合绿色证书交易,可先在北京、上海两城市开展示范。北京附近的内蒙古、张家口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由于长期以来上网电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如能由政府部门首先认购绿色证书,或购买绿色电力以表示对北京主办奥运会的支持,可形成绿色电力的品牌,然后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进行宣传,在奥运中办成功的背景下及政府部门示范效果的影响下,将会得到大多数公众对绿色电力的认同,通过这种方式收集来的资金可直接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建设,等于一举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和融资问题,为风电等绿色电力的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标签:;  ;  ;  ;  ;  ;  ;  ;  ;  ;  ;  ;  ;  

“二十一世纪论坛-绿色环保2001”致辞摘要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