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重货车竞争战略研究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重货车竞争战略研究

刘萍[1]2004年在《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重货车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战略管理理论、产品竞争战略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实证分析方法,对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竞争战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力求为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论文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和外部环境评价矩阵(EFE)对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所处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了中信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面临的市场机会与威胁;运用资源条件分析、核心竞争能力模糊分析法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对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了其竞争优势与劣势;通过构造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SWOT分析模型,确定了中信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竞争方案;运用定量战略评价矩阵(QSPM),确定了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应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并尽量降低成本。最后,论文研究了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通过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管理能力、核心制造能力、核心营销能力、建立新型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来保证其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的研究对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货车产品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实用价值,对国内其它载货车生产企业具有参考价值。

严鹏[2]2013年在《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文中研究指明战略性工业化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介入战略产业的工业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一国为维护其生存与独立,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重点培育与国防有直接关联且具有技术引领性之产业。机械工业即属于此种战略性产业,因此,本文拟按历史时序对1900-1957年间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进行考察,以探究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机制。1900年,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危局中,机械工业却开始成长。清季之机械工业是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发展的。然而,清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十分低效,且随着清廷国势日衰,市场逐渐成为主导性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伴随着市场诱导,中国机械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北洋政府治下,国家渐趋失序,自由市场对产业而言构成了双刃剑。由于市场需求结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受到抑制,本应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械工业沦为技术能力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面对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在加强战备的过程中,亦强化了对机械工业这一战略产业的引导。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其技术导向战略提升了产业实力。同时,国民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对产业实施干预。尤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的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但是,战后,国民政府放弃了战时政策,再加上重新开放市场,国内幼稚产业遂暴露于进口美货的严重打击之下,机械工业受灾尤重。1949年,中共建政后,形成强势国家对产业全面渗透的态势。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巩固国家独立,新政权将机械工业视为战略产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态度。苏联及东欧技术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改变了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轨道,使该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一个“军事-工业-大学综合体”开始在中国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性工业化,在历经曲折后,终于得以大规模展开。因此,对欲改善其所处国际地位之后发展国家而言,自由市场乃双刃剑,适度的国内市场竞争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过度的开放会将后发展国家幼稚的战略性产业暴露于发达国家资本的打击之下,而且市场的比较优势原则会诱导后发展国家的高端产业低端化,挫败其技术能力之提升。因此,国家嵌入产业是必要的,但这要求国家统治集团有坚强的战略意志,并以高度的使命感克服牟取小集团私利的倾向,由此形成强韧的国家能力。进一步说,不管在企业层次还是国家层次,战略都意味着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理性之超越,唯有此种战略意志能使后发展国家追赶先进,而这种战略意志之不易获取及保持,可以解释为何数百年来能改善其国际地位的后发展国家屈指可数。

王俊成[3]2009年在《中国重汽重型卡车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刺激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日益繁荣,带动了国内重型卡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利于该行业发展的国家政策的出台,刺激了重型卡车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随着国内重型卡车企业投资力度的增加和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加之国际重型卡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重型卡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原有格局已被改变。各个重型卡车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运用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中国重汽重型卡车最近几年的销量、市场占有率均有明显提高,但原有的市场营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重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对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尽快破解其对中国重汽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中国重汽重型卡车市场营销体系进行研究和重新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运用了访谈法、案例法、理论联系实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企业战略和营销策略的书籍和资料后,在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对国内、国际重型卡车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国重汽重型卡车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制定了中国重汽重型卡车的市场营销战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重汽重型卡车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并制定了HOWO-A7牵引车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重汽重型卡车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强有力措施。本文的论述是本人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营销工作的实际入手,期望能给中国重汽重型卡车的营销工作提供一个思路,顺利实现战略目标。运用HOWO-A7牵引车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希望能够迅速提高该产品的国内、国际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本文有利于让重型卡车企业认清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认清目前的内外部环境,抓住机遇,快速调整市场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希望本文也能对国内其他重型卡车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徐洪奎[4]2005年在《识别市场机会的客户系统经济学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会。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生存下去、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会识别企业的市场机会。企业机会是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因而,市场机会的识别便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在所有影响市场机会的内、外部因素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顾客需求变化带来的机会。因此,对于客户需求的分析识别无疑是重中之重。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识别市场机会还仅仅停留在领导人的主观判断或偶然性的分析预测层面上,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企业发展了。这就需要企业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市场研究工作,尤其是对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客户系统经济学方法便是将客户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之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从实践工作出发,以客户系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以下内容展开了研究:对市场机会的特征及分析方法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重点综述了客户系统经济学方法的研究进展。按照客户系统经济学方法的内在要求,将运用客户系统经济学方法识别市场机会需要的操作步骤细化分解,详细探索每一步骤的工作。以VOLVO卡车公司为例,分析了VOLVO卡车公司如何运用客户系统经济学识别市场机会并最终取得成功。希望我国企业以此为鉴,尽快摆脱价格竞争的陷阱,潜下心来系统地分析市场、分析客户,尽早识别摆在企业面前的发展良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郭锡文[5]2009年在《中特物流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特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中特物流)为工程物流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如何选择实施符合自身资源和能力特点的竞争战略,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公司特点和运用所学战略管理理论,对中特物流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通过运用SWOT、EFE、IFE和VRIO以及行业吸引力——企业实力矩阵等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中特物流的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在2008—2012年实施集中增长型的竞争战略:在品种类型上集中于工程物流;在销售区域上集中于电力行业。并提出了战略目标,制定了实施集中增长型竞争战略的主要战略措施。最后提出了2016年后竞争战略的选择及公司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1].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重货车竞争战略研究[D]. 刘萍. 西安理工大学. 2004

[2]. 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D]. 严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 中国重汽重型卡车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D]. 王俊成. 山东大学. 2009

[4]. 识别市场机会的客户系统经济学方法研究[D]. 徐洪奎. 东南大学. 2005

[5]. 中特物流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郭锡文. 中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重型载重货车竞争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