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辩证法否定的再认识_辩证的否定观论文

对辩证法否定的再认识_辩证的否定观论文

对辩证否定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辩证的否定观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内容。对于辩证否定观的理解,目前我国的教科书和哲学专著几乎都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把事物的自我否定作为辩证否定的第一个特点,并把外在的否定斥之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把事物的否定仅仅归结为自我否定,而把外在否定简单地说成是形而上学的,这本身就不符合辩证法。对这一观点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两个方面的矛盾,其中,肯定因素保持了事物自身的存在,否定因素则促使事物灭亡。当肯定因素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自身质的规定性,当否定因素上升为主要方面并克服或战胜肯定方面时,事物的基本性质便发生变化,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在此基础上,事物内部又孕育着新的矛盾,新的矛盾运动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这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是“扬弃”,它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的关系。这就是我国现行教科书对辩证否定的解释。

按传统的说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一否定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这一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即此物通过其内在矛盾而达到的自我否定。”①这种提法强调事物的自我否定、内在否定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原动力,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但这种提法认为否定的主体与对象只能是自身,否定的因素只能来自这一事物自身,而不可能来自外物,不可能来自外部世界;决定这一否定过程得以实现的矛盾,只能是一物自身的矛盾,而不涉及一物同它物的矛盾。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事物除了内部矛盾外,还表现为事物整体与其他事物的冲突和斗争,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存在并共同发生作用,二者是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外部矛盾促使或决定内部矛盾的转化,以至中断并使之灭亡,这种情况就是外在否定。

事物的外在否定也同自我否定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一,从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看,外在否定是一种客观现象。如在自然现象中我们平常见到的树木遭雷击、暴风等外在力量的打击而夭折、死亡;地震使房屋坍塌;庄稼被洪水淹没;人遇各种意外事故而伤亡;昆虫被踩死,被其他生物吃掉;“亿万颗大麦被磨碎,煮熟、酿制,然后被消费。”②可以说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在否定形式。又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一国打败他国的战争,都可以说是一种外在否定,如我国宋王朝被蒙古族用武力消灭,建立元朝即是。这些现象显然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外部矛盾激化而导致的外在否定,即是一种外来力量造成事物自身发展过程的改变,从而成为同事物发展过程中自我否定相区别的又一种否定形式。

第二,从理论上看,外在否定是辩证否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事物皆是个开放系统,所以任何否定都包含外部因素的作用。任何一个事物的周围总会有许多的事物同它发生联系、发生作用,发生质量、能量、信息的转换,即外界的一些因素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被它们包围的事物中去,同样,这个事物的因素也会“渗透”到别的事物中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渗透,构成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之网。既然如此,所谓某事物自身的发展,也只能是相对的,必然或多或少地受他物的影响,包含其他事物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任何否定都是事物的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综合效应,不可能完全排斥外在因素的作用,所以,在现实世界中纯粹的内在否定是不存在的。

此外,从事物的发展来看,否定是一个过程,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某一时刻,环境的某些因素对该事物而言是外在的作用力,但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它有可能渗透到这个事物之中,从外在因素变为内在因素。那么就整个否定过程而言,这种因素就既是外在因素,又是内在因素。同样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从事物的自我否定来看,新事物的前身是存在于旧事物内部的否定的方面,一开始,旧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维护和促进否定的方面发展的因素,但到一定的阶段,原来促进的作用就会转化为阻碍的作用,只从事物的内部来考察,否定的方面就失去了继续成长、壮大、发展的力量源泉。那么,是靠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否定的方面能够贯彻到底将旧事物彻底否定、实现自我呢?很显然,割断了事物的外部联系,否定了事物的外在否定,仅从事物的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来考察是不够的。正如我们搞经济建设一样,如果我们只顾埋头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那么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已经一体化,各国之间在文化、科技、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我们不去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不借助于国外的高新科技去改造传统工业,仅仅靠我们自我否定,就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实现高科技产业化。

恩格斯说过:“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式把它消灭。斯宾诺莎早已说过: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即任何的限制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再说,否定的方式在这里首先取决于过程的一般性质,其次取决于过程的特殊性质。”③这里,恩格斯明确指出否定方式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外在否定作为一种特殊的否定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1)从矛盾的性质上看,它不是事物内部矛盾两个方面地位的彼此消长,而是外部矛盾激化的直接结果;(2)从表现形式上看,它不是事物自身的演变,而是他物对自身作用的结果;(3)从发展进程上看,它不是原事物的延续,而是原事物的中止。所以,恩格斯又指出:“我不仅应当否定,而且还应当重新扬弃这个否定。因此,我做第一个否定的时候,就必须做得使第二个否定可能发生或者将有可能发生。怎样做呢?这就要依每一种情况的特殊性质而定。如果我磨碎了大麦粒,如果我踩死了昆虫,那么我虽然完成了第一个动作,却使第二个动作成为不可能了。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④可见,事物的外在否定同自我否定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者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要起作用,只是起作用的范围、方式和作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因此,辩证否定应该既是自我否定也包括外在否定。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没有任何外部影响的纯粹的内在否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纯而又纯的内部否定是根本不存在的。促使事物发生质变的原则,从根本上说都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内在否定和外在否定的结合,所以我们在研究事物被否定的原因时,若用孤立、封闭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我们当然可以赞同外部否定对事物的发展没有意义。若用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就必然要承认外在否定同内在否定一样,对事物的发展有不可抹煞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只讲事物的自我否定而不讲外在否定,把外在否定简单地说成是形而上学,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即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总规律来讲,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但是就某一个具体事物或现象来讲,就应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从该事物实际变化的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把事物否定方式只归结为自我否定一种,用它来解释具体事物灭亡的原因,这既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又从理论上否定了事物外部矛盾的存在。因为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事物的外在否定是其外部矛盾作用的结果,所以,把否定只归结为自我否定一种形式,是对辩证否定观的一种片面理解。

持这种观点的根据之一,就是认为经典作家没有讲外在否定,并对其进行了批判。这不符合事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讲了:“亿万颗大麦粒被磨碎、煮熟、酿制,然后被消费。但是,如果这样的一颗大麦粒得到它所需要的正常的条件,落到适宜的土壤里,那末它在热和水分的影响下就发生特有的变化,发芽;而麦粒本身就消失了,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从它生长起来的植物,即麦粒的否定。”⑤这里就明确地讲了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讲了二者各自作用的条件。不容置疑,经典作家在论述辩证否定时,着重讲了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说,强调内因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今天看来,这个观点仍然是合理的,而且在人类认识史上也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机械论等思潮的过程中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机械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外因决定论,把事物的否定都看作是外在否定。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机械论时,必然要强调内因的作用,强调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批判形而上学只承认外力的否定作用而否认事物自我否定的片面性,而不是认为只有自我否定才是辩证否定。

把外在否定简单地说成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也是不科学的。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突出表现是在否定观上的片面性。即只承认事物的外在否定,而不承认事物的自我否定,看不到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内部诸要素的对立统一,不懂得事物发展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把事物的运动变化归结于外力的作用,并把外力当作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神秘力量,从而把外在否定简单化、绝对化。这显然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承认自我否定,而不承认外在否定,这岂不同样是片面性吗?在哲学史上,人们正是针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片面性错误,强调自我否定的重要性,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自我运动上。”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注意或排斥外在否定。事实上,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是相互统一,密切联系,共同构成辩证否定的有机整体。首先,外在否定寓于自我否定之中。当代系统论阐明,一切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的层次性、多样性决定了事物内外矛盾的相对性,因此,以内外矛盾为界限的自我否定与外在否定的区分也就不那么确定。任何外在否定相对于对象本身虽然是外在形式,但相对于该对象所处的类或领域则是内在形式,例如“昆虫被踩死”,就昆虫而言是外在否定,而就整个动物界则毫无疑问地是自我否定。因此,应当把外在否定看成是自我否定总规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反映。其次,外在否定不能离开否定对象内部的矛盾运动,必须通过对象内部矛盾起作用才得以实现。昆虫之所以被踩死,首先是因为昆虫内部存在着生与死两个方面的矛盾运动,离开了内部矛盾所决定的存在、发展的事物本身,外部矛盾就不可能与内部矛盾发生联系,也就无所谓外在否定的发生。假如我们只承认自我否定而否认外在否定,那么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大量的事实和现象就无法解释。势必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使其失去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现在流行的“自我否定观”的值得商榷之处,在于它存在着忽略了外部环境的作用的局限性。这种否定观实际上是同辩证法的相互联系的观点相悖的,实际上是用孤立的、封闭的观点来研究否定问题。我们若坚持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就应当承认外部否定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个事物的否定过程,是由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我们不应对引起事物否定的原因采取理想化、简单化的态度。这其中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这两种原因相互渗透、交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各种原因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的效应,导致事物发生否定。我们在理论上可以分别探讨内因和外因,但在现实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的确是分不开也不分清的。相互作用这是事物发展的终极原因。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是相互作用的表现。强调内因,自我否定的作用,忽略了外因、外在否定的作用,必定不能很好地处理内因和外因、内部否定与外部否定的辩证关系,这是传统的否定观的一个缺陷。

当今,对外开放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发展自己。为什么开放如此重要?从哲学角度讲,就是承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普遍性以及它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事物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矛盾,同时也取决于它同外界的关系;我们不仅要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且还要通过对这一事物同外界事物的各种矛盾、联系、作用来达到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事物的发展不仅同内因有关,也同外因有关,在许多情况下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会起决定作用;事物的内部否定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是内部否定与外部否定的辩证统一,外部否定,外部否定因素的作用,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可能在哲学上充分认识开放政策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

注释:

①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②③④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75页、第181页~第182页、第182页、第175页。

标签:;  ;  

对辩证法否定的再认识_辩证的否定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