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的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葛菊芳

浅谈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的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葛菊芳

克拉玛依市三达检测分析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4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石油化工火灾燃烧猛烈,辐射热大,处置难度大,需要大量人员、装备到场处置。一旦发生爆炸、沸溢、喷溅等现象,极易造成消防员伤亡。本文在分析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常易造成消防员伤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在处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以期达到减少、避免消防员伤亡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安全管理

引言

在处置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事故时,一定要掌握常见生产装置的结构组成,工艺流程,才能科学、安全、专业、环保的去处置,而初期处置不当,就可能贻误最佳战机,甚至可能因为处置不当而造成更大的灾情,威胁整个厂区,给后期的火灾扑救带来巨大的挑战。

1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特点

(1)设备种类繁多。化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储存、输送、反应、加热、冷却、干燥等过程,这些都需要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设备。在火灾条件下,一个没有保护层的地上罐式设备,当其温度达到500℃时,强度下降百分之五十。随着生产的发展,大型化工企业都是采用自动控制来进行生产,这就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的检测、监控设备。(2)高温高压设备多。化工企业为提高设备的单机效率和产品收率,缩短生产周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及满足化学反应的条件,高温高压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齐鲁石化塑料厂的高压聚乙烯装置的压缩单元压缩机最大压力达到260-270MPa。在火灾条件下,这些设备在火焰的直接烘烤或热辐射作用下,极易发生爆炸,使火势扩大蔓延。(3)生产装置、油罐密集。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化工生产装置都是集中布置的。密度大、间距小,设备、管道交错排列,纵横贯通。生产装置高大密集,在火灾条件下,因热对流、辐射、传导的作用,极易发生连锁式爆炸燃烧,使燃烧面积扩大。

2常见的危险因素

2.1爆炸危险

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体、半成品、溶剂、添加剂、催化剂、引发剂、试剂等,绝大部分属于易燃可燃性物质,如原油、天然气、汽油、柴油、乙烯、丙烯等。这些物料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生产或储存,极易泄露和挥发。此外,一些物料还具有自燃特性(如金属有机催化剂三乙基铝),加之生产过程中往往是高温、高压等工艺操作条件,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然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及其他原因,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石油化工火灾中有两种类型的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爆炸都对消防人员安全威胁巨大,它可能是爆炸的冲击波以及爆燃的火焰直接造成伤害,也可能是爆炸产生的碎片造成的伤害,还可能是地下暗沟的井盖飞起砸落或地面塌陷造成的伤害。

2.2催化裂化装置火灾事故危险性

催化裂化装置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有反再系统、分馏系统、吸收稳定系统。反再系统中反应器是油料在高温下反应的场所,控制不好压力差与料位,可能出现催化剂倒流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整个反应过程温度高达700℃,一旦操作不当,导致空气进入就会发生爆炸事故。分馏系统中会有大量的油气进入管线,需要严格控制液位和压差,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吸收稳定系统是这三者中火灾危险性最高的,其内部压力高且内部都为轻组分的介质,还含有硫化物会腐蚀管壁以及硫化亚铁自燃的风险。

2.3沸溢喷溅

原油、渣油等重质油品都会含有水分,由于其在燃烧中的热播传到效应,就可能发生沸溢和喷溅。沸溢喷溅会导致大量燃烧的油品溢出,甚至从储罐内喷溅出来,可高达70~80m,顺风水平方向可达120m左右。这不仅扩大了火灾面积,而且严重威胁消防员的人身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催化重整装置火灾事故危险性

催化重整装置火灾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一是反应器:预加氢反应和重整反应都在反应器内进行,器内不仅有昂贵的催化剂,而且充满着易燃易爆烃类、氢气等物质,操作温度高,压力较大,如反应器超温、超压,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会使反应器及其附件发生开裂、损坏,导致泄漏,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二是高压分离器:反应物流在高压分离器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压力和液位控制不当都有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3处置中的安全管理要求

3.1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石化火灾处置注意防火、防爆、防毒、防冻、防灼伤、防同位素辐射等个人防护。参战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着火区域的人员都应该着防火隔热服,防止皮肤暴露,以免高温灼伤。如果需要进入有毒区域,应该根据泄露的有毒物质的特性,确定防护等级,视情佩戴空(氧)气呼吸器等安全防护器具,防止中毒。

3.2重点突破,冷却防爆

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后,处在燃烧区内的设备,由于受火焰的直接作用或热辐射作用,内部压力会急剧升高,而设备的机械强度会同时下降,两种不利因素同时作用,在短时间内就会使设备发生物理性爆炸,进而引起化学性爆炸,有时还会引起连锁性反应,使毗邻的设备发生连续爆炸。这就要求我们到达火灾现场后,能正确认定火场的主要矛盾和主攻方向,对受火势威胁最严重的设备实施重点突破、冷却,排除影响火场全局的主要威胁为确保彻底消灭火灾,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消防处置措施

(1)侦查研判:加强火情侦查,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主要包括:事故装置生产类别、主要原料及产品性质,装置工艺流程及工艺控制参数,着火设备所处部位及工艺关联的流程、管线走向,邻近设备、容器、储罐、管架等受火作用的程度,事故装置所处控制状态,已采取的工艺和消防控制措施,消防水源等公用工程保障能力等。(2)切断外排:主要是切断雨排系统、化污系统、电缆地沟、物料管沟,防止回火爆炸波及邻近装置或罐区。(3)冷却控制:进行冷却控制是防止装置爆炸、倒塌等危险的最有效手段。在现场进行冷却控制时,应根据现场人员、装备、车辆的实际情况,选择重点部位,正确运用控制方法来对事故设备或受火势严重威胁的邻近设备进行冷却保护,防止爆炸、坍塌等危险的发生。(4)堵截蔓延:由于设备爆炸、变形、开裂等原因,可能使大量的易燃、可燃物料外泄,必须及时实施有效的堵截。通常可分为对泄露气体的稀释和对流淌液体火的控制。(5)驱散稀释:对装置火灾中已泄漏扩散出来的可燃或有毒的气体和可燃蒸气,利用水幕水枪、喷雾水枪、自摆式移动水炮等喷射水雾、形成水幕实施驱散、稀释或阻隔,抑制其可能遇火种发生闪爆的危险,降低有毒气体的毒害作用,防止危险源向邻近装置和四周扩散。(6)洗消监护:在装置火灾熄灭后,外泄介质及灭火废水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作业,并安排必要的力量实施现场监护,直至现场各种隐患的消除达到安全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消防员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中的具体安全防事故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危险因素分析—安全管理要求”的研究方法,从现场警戒、火情侦查、战斗进行到战斗结束整个灭火战斗环节中的消防员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便于为今后处理此类灾害时防止消防员的伤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永强,杨国宏.石油化工事故灭火救援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康娜,黄飞.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处置中消防员的安全管理[J].中国公共安全,2012(3):26-29.

[3]范茂魁,李海江,王媛原,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时避免消防员伤亡的对策[J].消防产品与技术信息,2011(6):20-23.

论文作者:葛菊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浅谈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的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葛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